促进我国细毛羊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李攀辉 肖海峰 陈海燕 石晶

细毛羊产业是我国北方草原牧区的重要产业,细羊毛是毛纺工业的重要原材料。细毛羊产业发展,既关系主产区农牧民收入提高及经济社会发展,也关系毛纺工业持续发展。我国是细羊毛生产大国,但目前细毛羊产业发展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主产区养殖规模快速下降,生产萎缩态势日趋明显,如传统细毛羊养殖大县内蒙古敖汉旗2013年存栏下降60%;另一方面,我国羊毛进口数量连续多年超过关税配额,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自给率已降至56%左右。我国正在与澳大利亚进行自贸区谈判,可以预见,如果中澳自贸区正式建立,我国细毛羊产业发展还将面临更大挑战。应针对当下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提高细毛羊产业竞争力。否则,细毛羊产业前景堪忧,甚至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为此建议:

一、重视保护细毛羊基础生产能力

近年来,我国羊肉价格持续上涨,而羊毛价格不断走低,毛肉比价由20世纪90年代的3∶1逆转为目前的1∶3。在这一升一降、此消彼长的作用下,有的养殖户将细毛羊与肉羊种公羊进行杂交以提高产肉量,有的养殖户采用短期育肥方式增加出栏或完全转向肉羊生产,细毛羊“倒改”、转产现象非常普遍。这些行为固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经济效益,但却从根本上动摇了细毛羊产业发展的基础。像“倒改”,三五年就可以使细毛羊的生产性能大幅退化,令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化为乌有,现在部分细毛羊优良品种正面临消失的威胁;而转产则更是直接导致细毛羊种公羊、能繁母羊等存栏大幅减少,严重制约今后细毛羊扩大再生产。可以说,保护和提高细毛羊基础生产能力已刻不容缓。建议:一是实行优质细毛羊保种政策。优良品种是提高细羊毛产量、质量和增加养殖效益的前提。国产羊毛与进口羊毛在细度、长度、弯曲度、强度、色泽等性状指标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品种决定的。应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开展细毛羊品种选育和改良,并对基层种羊场、扩繁站等给予保种补助,建立细毛羊优良品种保护体系。二是完善优质种公羊补贴政策。现行的绵羊良种补贴政策,补贴品种多为肉羊,而细毛羊相对偏少,如羊毛质量堪比澳毛的甘肃高山细毛羊就不在其中。同时,与优质细毛羊成年种公羊4000元/只以上的市场售价相比,800元/只的补贴标准偏低,难以有效调动养殖户购置、更新种公羊的积极性。应扩大种公羊补贴政策覆盖面,将更多的优质细毛羊品种纳入其中,并适当提高补贴水平,降低养殖户负担;加大细毛羊人工授精站点等基础设施投入,推广细毛羊人工授精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细毛羊冻精补贴政策。三是出台细毛羊能繁母羊补贴政策。从调动农牧民养殖积极性、扭转能繁母羊存栏下降趋势出发,对所有从事细毛羊能繁母羊养殖的繁育场站、规模养殖场户和小规模散养户均实行补贴,实现全覆盖,并以推进良种化为导向,将补贴标准与能繁母羊的生产性能挂钩,实现“优品优补”,鼓励扩大良种使用。

二、切实稳定细毛羊养殖户生产收益

国内细毛羊产业面临的困境,与细羊毛价格下降而细毛羊养殖成本上升造成的细毛羊养殖效益下滑密切相关。中国农业大学近两年对部分主产县的调研结果很能说明这一问题。从价格看,2012年细羊毛销售价格同比降幅多数超过25%,2013年同比降幅也都普遍高于5%。从成本看,玉米、豆粕等饲草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特别是由于主产区大多位于草原牧区,随着禁牧减畜等生态保护措施的执行,每只细毛羊成年基础母羊养殖成本季节性禁牧3个月比全放牧养殖成本增加200多元,全年禁牧舍饲养殖成本增加500多元,而农牧户得到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远低于养殖成本增加额。从收益看,如果不考虑家庭用工成本,所调研的细毛羊养殖户2013年平均养殖纯收益为每只240元左右,考虑家庭用工成本后只剩150多元,细羊毛产值占细毛羊养殖收益的比例仅约10%。保证细毛羊养殖具有合理收益,是促进细毛羊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建议:一是制定细羊毛价格支持措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羊毛生产大国在本国羊毛价格持续下跌、羊毛生产萎缩背景下,均实施过羊毛价格支持措施,有效保护了生产者利益,促进了本国羊毛产业发展。建议参照拟出台的东北大豆和新疆棉花目标价格制度,对细羊毛也实行差价补贴。在综合考虑细羊毛生产成本和近年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目标价格,并与净毛率、羊毛细度等质量指标挂钩,促进养殖户提高细羊毛品质。二是加大对养殖户的生态补助力度。针对禁牧补助等补贴标准偏低、禁牧减畜带来的饲草料供应紧张等突出问题,结合草原类型、载畜能力、饲草料价格、养殖成本变化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的标准,促进化解草畜矛盾,推动细毛羊产业与草原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根据牧草生长周期、气候情况合理安排禁牧时间,积极开展人工种草,并在牧草草种、肥料、收割机械等方面为农牧户提供更多支持。

三、积极推动细毛羊养殖合作社发展

目前,我国细毛羊养殖业仍以农牧户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农牧户合作意识较为薄弱,专业合作社、养殖协会等合作组织发展总体滞后。即使是已经注册成立的各类生产合作组织,主要是提供养殖技术、统一防疫等一般性服务,只有少数提供统一配种、统一销售等服务,但普遍运行机制不规范,没有长远发展规划,内部业务分工不明确,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组织与成员之间没有紧密的利益链接关系,导致合作组织缺乏凝聚力,经济合作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发展细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牧户组织化程度,是推动细毛羊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建议:一是鼓励养殖大户、羊毛加工企业等发起成立养殖专业组织。有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及时提供必要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在合作社启动资金、信贷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二是在合作社管理上区别对待。对已建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要加强监管和规范,把扩大规模和增强影响力作为发展重点。对新组建的合作社,应允许多种形式,发展为先,边发展边规范。

四、大力推广细毛羊标准化生产技术

总体来看,我国细毛羊饲养管理方式较为传统落后,不少地区的农牧民依然是靠天养羊,现代化养殖技术应用水平低。调研表明,从事细毛羊养殖的农牧民年龄多在40—55岁之间,不少农牧民仅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在养殖技术上,主要根据经验决定各种饲草料的饲喂量、搭配比例和饲喂时间,普遍较少采用和实施人工授精、青贮饲料制作、机械剪毛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养殖条件上,除了部分养殖户依靠政府扶持修建了标准化圈舍外,大部分养殖户的细毛羊圈舍较为简陋,较少使用养殖机械。这严重制约了细毛羊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的提高。标准化生产是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和实现细羊毛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推广。建议:一是发挥各类畜牧科技服务机构作用,重点加强对农牧户选种、繁育、疫病防治、青贮制作、饲草料使用、圈舍修建、机械剪毛、羊毛分级等实用养殖技术的培训。二是技术培训和推广应根据农牧户的技术需求,并结合当地的养殖特点、自然环境等,提高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五、加快建设细羊毛现代流通体系

我国细羊毛主产区大多位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多数农牧户销售细羊毛主要还是通过个体商贩上门收购完成。这虽然给农牧户带来了极大方便,但弊端也非常明显。首先,农牧户获取细羊毛价格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又缺乏必要的组织统一起来,议价定价能力弱,商贩“压级压价”现象非常普遍。其次,商贩和农牧户往往通过手感目测等议定细羊毛等级和价格,致使难以实现优质优价。最后,商贩的数量不固定,行为不确定性较强,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流通渠道。健全细羊毛流通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现代交易制度,势在必行。建议:一是尽快完善细羊毛分等分级的国家标准,健全羊毛检验组织机构,建立细羊毛“优质优价”的销售机制。二是积极推行“工牧直交”和“牧工商联营”等方式,减少流通中间环节。三是支持主产区建立辐射性强的专业批发市场,逐步推进国际上通行的羊毛拍卖交易方式。

2014年2月20日

(肖海峰 陈海燕 石晶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