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无数次亲密接触

刘备热情接待了张苏二人,自信满怀地申明,自己身为“汉室宗亲”,一定要与民除害,扶助汉室。就他此时的境况而言,这句话多少有些不自量力。但他的表白,却感染了张苏二人。他们的“投资热情”随之高涨,当场决定,除了五十匹良马外,另外再赠给刘备金银各五百两,镔铁一千斤。

刘关张大喜,立即请来良工巧匠,打造兵器和盔甲。刘备为自己打造了双股剑,关羽造了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张飞造了丈八长矛。

一切准备停当后,刘备清点人数,发现又多了二百人。兴奋得意之余,刘备情不自禁地对两位兄弟吐露了自己暗藏心底多年的秘密。

当关羽张飞将李定所说的“贵人论”与当前的幸事与形势联系起来,不免生发了“如果汉室气数已尽,我们刘老大岂不是要当天子?”的强烈欲念。这样的想法,让关羽张飞更加坚信自己跟对了人,充满了奋斗的激情。

刘备聚齐众人,浩浩荡荡,前去拜见涿郡太守。自募兵榜文张贴后,陆续有零零星星的人前来投军,但像这样五百人装备齐整的队伍,极为罕见。而且,领头的还是“汉室宗亲”。太守喜出望外,知道这是大功一件,马上带着刘关张去面见幽州刺史刘虞。

这本是一件好事。像刘关张这样的平头百姓,平时哪有机会见到幽州刺史这样的封疆大吏呢?但刘备却脸色一变,内心再度忐忑不安起来。

这是什么原因呢?

根子还是在“汉室宗亲”这四个字上。

要知道,刘虞也姓刘,而且是根红苗正的“汉室宗亲”。刘虞的先祖是汉光武帝刘秀,其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刘虞本人先是通过举孝廉担任小吏,然后逐步升至幽州刺史。刘虞的世系传承清晰,其“汉室宗亲”的含金量极高。而刘备之所以内心发虚,就是因为他的先祖沦落太早,世系传承的相关记载早已在战乱与贫困中湮没,无可稽考。

在别人面前,刘备尚可以强作镇静说自己本是“汉室宗亲”。但在刘虞面前,刘备非常担心自己见光即死。如果刘虞稍加质疑,很快就会引发一连串的不良连锁反应。

但刘备是没有退路的。刘虞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如果过不了这一关,刘备唯一拥有的资源顷刻间就会灰飞烟灭。

刘备只能带着关羽张飞,硬着头皮来见刘虞。

没想到,刘虞在得知了刘备的身份后,根本没有深究他的宗室脉络,而是欣然接受了他,并且根据两人的年齿差别,模糊认亲,以子侄之礼来对待刘备!

这对于刘备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礼物!得到了刘虞的认可,等于是为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镀了一层金。从此,刘备的“汉室宗亲”就可以打上了“原装正品”的印记了。

不过,世间万事,从来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当刘备频频从“汉室宗亲”获利时,实际上也给自己套上了一条无形的枷锁。这将会在未来的重大抉择时刻牢牢束缚住他的手脚。

那么,刘备为什么能够轻松过了刘虞这一关,并得到他的认证与加持呢?

是人际沟通中极为常见的“认知不对等”救了刘备。

在沟通中,每个人都会因应自己的需要而体现出选择性,相互间的认知关注点往往是不对等的,不但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会“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刘备最关注的是自己的身份是否会遭到质疑。而刘虞最关注的则是刘备拢聚五百人马这件事。这件事契合了刘虞的当前急需,令刘虞十分畅悦。而且,刘备忠心汉室的行为,正与他所宣称的身份吻合,刘虞自然不会生疑了。

在“不对等认知”的作用下,两个人的注意力插肩而过,刘备幸运地再过一关。

刘虞将刘备编入部属,对他说:“只要你立了功,必当重用!”

刘备长长出了一口气,他的人生奋斗之路就此踏出了第一步。乍看起来,这第一步迈得还不错。刘备频频得天之助,信心日足,仿佛看到了未来之路一马平川。但生活其实是一个最高明的骗子,往往先用几个甘甜果子诱你上路,然后再让你尝遍千辛万苦,内心百转千折,却已没有回头路。

此时此刻可以说是刘备这一生中最为快意的时光。就让他好好享受这短暂的美好时光吧,因为,太多的坎坷与辛酸,太多的挫折与磨难,早已在前方静伏守候着他了。

刘备跟着大部队南向进入冀州。这时他才获悉,恩师卢植正是朝廷委派主持冀州扫黄的主帅。刘备大为感慨,对关羽张飞说:“此来若不能建立尺寸之功,有何面目见吾师于疆场!”

刘备未能因发奋苦学而得到卢植的举荐,导致在家蹉跎多年。他知道,这一次再也不能错过机会了。

刘关张三人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屡立大功。在同生共死的战斗中,刘关张三兄弟的感情日益深厚。

卢植得知刘备的表现后,十分欣慰,决定在扫平黄巾后大力保举刘备。刘备大喜,以为有了卢植这个后台,自己今后的仕途必将顺风顺水。但就在刘备满怀憧憬之际,意外发生了。

卢植率军将张角围在了广宗孤城之内,双方僵持不下。汉灵帝派宦官左丰到前线犒军督查。当时,汉灵帝十分宠信张让、赵忠等十个大宦官(号称“十常侍”),宦官势力权倾朝野。这个左丰虽然不在十常侍之列,但奉皇帝之命出巡,自然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卢植生性忠直,一向对宦官弄权不满。没想到,这左丰竟然公开对卢植索贿。卢植大怒,毫不客气地说:“军费尚且紧张,哪有余钱奉承天使?”

左丰吃了这一记闭门羹,又气又急,怀恨在心,回去后立即在汉灵帝面前大进谗言,说什么“广宗小城,指日可破。只是卢中郎消极怠慢,拥兵不前,以致黄巾猖獗至今。”

汉灵帝被左丰蒙蔽,一怒下令,将卢植撤职,槛车押送回京问罪,另派他人督战。刘备好不容易找到了卢植这座靠山,但还没来得及从中获益,卢植就倒台了。卢植这一倒台,刘备顿时失去了依靠,再一次沦为孤儿——官场上的孤儿。

此后不久,人数虽多但军事素养极差的黄巾军即被朝廷大军剿灭。张角三兄弟先后死于疆场,黄巾余部流散四处。朝廷论功行赏,刘备虽然功劳不小,但在官场上无人提携,是很难出头的。最后,刘备只是被派到中山郡安喜县担任县尉一职。

安喜是个小县,县尉是辅助县长管理治安的副手,只是一个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儿。这与刘备的雄心相去甚远,他内心的失望可想而知。但是刘备还顾不上失望。因为比失望更紧迫的是担心。一个“汉室宗亲”,立了许多功劳,却只得了一个小小县尉的职务,显见这“汉室宗亲”的成色并不怎么样。刘备非常担心,自己的失望会带给关羽张飞更大的失望,从而导致他们弃离而去。他们抛家舍业(尤其张飞是放弃了丰厚家产)跟着刘备闯荡天下,显然是不会满足于给一个县尉当跟班儿的。

残酷的现实让刘备清醒地认识到,“汉室宗亲”还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名号,唯有关羽张飞才是自己当下唯一的实打实的资源。关张二人在扫黄大战中的勇猛表现,堪称梦寐难求的“万人敌”。黄巾虽然暂时偃旗息鼓,但张角已经成功地启蒙了无数豪杰的勃勃雄心。汉室倾颓之势积重难返,未见好转,更大的变乱或许正在酝酿之中。身处乱世,谁的拳头硬,谁就有机会当老大。刘备觉得,关羽张飞是老天爷对自己最大的恩赐,只要留住了他们,自己一定有机会一飞冲天的。既然如此,那就必须善待、厚待这两个兄弟,让他们死心塌地得跟着自己。

话是这样说,但拿什么来善待、厚待关羽张飞呢?

刘备虽然奋斗了好几年,却依然是一穷二白。但好在真正的感情,并不是靠金银财帛堆砌出来的。刘备的办法很简单,只有八个字——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奇怪的是,这个几乎不费什么本钱的办法竟然收到了奇效。关羽张飞两个人深受感动之余,立即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刘备的回报——每当刘备在大庭广众下安座时,关羽张飞就毕恭毕敬地侍立在他身后,终日不倦。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几个大男人,一张桌子上吃饭,是很正常的事,而在一张床上睡觉,则有点难以接受。那么,为什么“食则同桌,寝则同床”能够在刘关张三兄弟之间营造出亲密无间、敬爱有加的深情厚谊呢?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这是“肢体接触”在社会交往中之于营造亲密关系所特有的神奇功效。

人类是一种群体性动物,与他人开展社会交往是人的天性。但是,人心隔肚皮,你并不能确保每一个你想要交往的人都心怀善意。所以,人们在潜意识中逐渐形成了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而设定不同的社交距离。美国西北大学的人类学教授霍尔对此展开研究后,提出了四类社交距离,即亲密距离(0~45cm)、私人距离(45~120cm),社交距离(120~360cm)公共距离(360~760cm)。划分这四类距离的本质是基于对他人不同程度的信任,以给自己留出足够的防范距离。

刘关张“食则同桌,寝则同床”,三人间的社交距离显然属于第一类的亲密距离。在这样的距离中,难免经常出现“肢体接触”。

心理学的诸多研究表明,适宜的肢体接触会在人与人之间产生微妙的情感反应。比如,一项针对餐厅服务员展开的身体接触与小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就很有说服力。

当一名顾客走进餐馆后,参与实验的服务员通过投掷硬币来决定是否在递送账单时触碰这名顾客的肩膀。

结果表明,在没有身体接触的情况下,服务员们得到的小费平均为账单总额的11.5%,而只要服务员轻轻触碰了顾客的肩膀,他们所得的小费就能超过账单总额的15%。

为什么貌似不起眼的肢体接触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实际上,这小小的触碰消融了被触碰者潜意识中的防范心理,激发出了信任与喜爱。在上述实验中,这种信任与喜爱就通过小费的增加而体现了出来。

刘关张三人吃饭睡觉时相互之间无意的触碰显然更为频繁,效果自然也就更为明显。

很多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但从上述分析来看,毋宁说刘备的江山是睡出来的。因为,刘备的发家资本就是他这两个勇猛无敌、忠贞不二的兄弟,而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就是来自于一次隆重的公开承诺和这无数次的亲密接触。

但是,亲密接触带来的是亲密无间。关羽张飞又为什么会对刘备敬爱有加呢?

这就牵涉到第二个原因了——“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巧妙地借助了“文化象征”的力量,有效助长了刘备的权威地位。

在当时的世代,一切行为举止都受礼仪约束,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刘备和关羽张飞之间属于双重关系。桃园结义塑造的是一种兄弟关系。虽然刘备是老大,关羽张飞必须尊重他,但大致上是平等论交的关系。而在刘备对关羽张飞吐露了李定的“贵人论”和他的“羽葆盖车之梦”后,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则又隐隐增加了一层“君臣关系”。关羽张飞之所以死心塌地追随刘备,一方面是出于感情因素,另一方面也是想借着刘备成就大业而得以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这样,关羽张飞则自然必须以君上之礼来对待刘备。

“食则同桌,寝则同床”的背后还与本朝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有关。

东汉王朝的开创者刘秀有一个幼年好友严子陵。刘秀从布衣发迹,成为皇帝后,有一天严子陵去看望他。刘秀“食则同桌”,盛情款待了严子陵,并留他在宫中歇息。为了表明自己不忘故旧,刘秀安排严子陵和他“寝则同床”,抵足而眠。既然睡到了一张床上,严子陵也就不见外了,呼呼大睡之际,竟把自己的臭脚丫子搁到了刘秀的肚子上。

第二天,负责观测天象的太史进奏道:“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客星,就是忽隐忽现的星。帝座,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二星,当时被视为帝王象征。刘秀哈哈大笑,顿时想起了昨晚严子陵睡觉时的肆无忌惮,说:“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这个故事一经传播,刘秀情深义重的美好形象顿时树立起来,“食则同桌,寝则同床”也随之成为君上善待臣下的文化象征。

刘备的行为,不但完全汲取了这个文化象征的魅力,也在无形中强化了他久后必为帝王的心理暗示。既然未来的君主刘备如此看重关羽张飞,知恩图报的关羽张飞怎么能不敬爱有加,尽心竭力加以回报呢?

所以,每当刘备在大庭广众中安座时,关羽张飞就毕恭毕敬地侍立在他身后,终日不倦。

一般认为,开创三分基业的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中,曹操是得了“天时”,孙权依凭的是“地利”,而刘备靠的是“人和”。天时也好,地利也罢,都有某种幸运成分在内,唯有人和,是一穷二白的刘备靠着自己一丝不苟的努力编织而成的。

刘备的“创业之路”,就是一条“人和之路”,就是从他善待两位兄弟开始的。正是在安喜任上,波澜不惊的日子里,刘关张三人达到了忠贞不渝,颠扑不破的人际关系巅峰。

心理感悟:人们在接触中变得亲密,而不是因为亲密才接触。

不对等认知人与人沟通中的关注点基于各自的立场或需求,并不完全对等。

肢体接触在社会交往中,恰到好处的肢体接触能够有效地促进亲密关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