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家庭生活(1)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青春的岁月如金子般珍贵,如鲜花般美丽。然而,春天里也同样有乌云、风沙,甚至狂风暴雨,青春期的孩子令不少家长感到迷惘,甚至找不到教育的方向!原来的“贴心小棉袄”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一天说不了几句话;原来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的孩子竟然偷偷看起了言情小说;原来崇拜刘胡兰、撒切尔夫人的女儿现在疯狂“爱”上了李宇春……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变化,父母感到不知所措,想引导孩子,可又不知如何去做?作为父母,迫切需要学习、掌握有关孩子青春期教育的知识。

【妈妈,你过来一下……——为什么女儿爱和妈妈说话却不和爸爸交流?】

婷婷爸爸今天难得准时下班回家,一进家门,他就看见因为飞机模型而愁眉苦脸的女儿。女儿今年上初二,一次春游参观了航空科技馆,回来便买下了这套模型。可能是女儿天生这方面比较薄弱吧,看到皱着眉头的女儿,爸爸兴致勃勃地想和她一起做,帮她一把。可是没想到当爸爸拿起一片模型时,婷婷却马上抢走,并大叫:“别碰!”

“爸爸和你一起做啊!你不是不知道这个怎么拼吗?”爸爸解释着。

婷婷说:“不要!”然后扭头对厨房里的妈妈说:“妈妈,你过来一下!”

爸爸不解,虽然自己平常工作忙碌,早上女儿还没醒来就出门,回到家时女儿也已经回房睡觉了,可是到了周末自己总会尽量把工作放下,陪家人到郊外走走,为什么婷婷对自己似乎有点冷漠?这令爸爸非常困惑……

晚上,婷婷回房后,爸爸对妈妈说:“为什么女儿只爱和你说话,却不和我交流?今天我一动她的模型,她就大叫‘别碰’!”

“那个模型我都和她一起做了快两个星期了,只有我最了解情况。”妈妈乐呵呵地回答,似乎很不以为然。

爸爸叹了口气:“那总不能看着女儿和我的距离越来越远吧!”

“这有什么关系,再远她还能不认你这个爸爸?别多心了,女儿现在是青春期,难免有些怪,你就别多想了!”说着便离开了客厅,回房睡觉了。

客厅里留下了爸爸一个人,他琢磨着,是不是青春期的女儿都对爸爸敬而远之?难道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读懂孩子心理

1.孩子的青春期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知道了男女有别,尤其是女孩儿对这方面特别敏感。比如:女儿在洗澡,母亲可以很自然地递给女儿忘记拿进去的换洗衣服,而如果父亲这样做,相信女儿一定会躲躲闪闪,或者对父亲说,让母亲拿进来。大多数父亲对这一点还是很容易理解的,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父亲在女儿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一个亲人,还是一个异性,当一个异性和自己很亲近时,女儿心里会有一些紧张、不好意思,她们本能地会逃避与拒绝。只要孩子仍然愿意在生活中与父亲聊天,和父亲正常接触,对此就不用大惊小怪。

2.父母双方的付出不同

当孩子出现喜欢和妈妈说话,做什么喜欢和妈妈在一起,而不想和爸爸交流的情形时,有可能是妈妈在对孩子的教育、照顾中付出得多一些,而做爸爸的平常却疏忽了孩子,这种付出的不同很容易让孩子表现出抗拒爸爸的言行,故事中婷婷的爸爸就是如此。妈妈对婷婷呵护有加,不论婷婷做什么都会陪在她身边,而爸爸虽然会抽空带着全家出游,但是爸爸和婷婷之间的互动实在不多,在婷婷的世界里缺少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另外,孩子都玩模型两个星期了,爸爸才发现,而妈妈却已经陪伴孩子拼了两个星期,这时爸爸要求加入,自然会遭到孩子本能的拒绝。由于父母双方付出的不同,导致孩子已经习惯于妈妈的陪伴,而对于爸爸的爱需求得越来越少了。

专家给你支招

1.给孩子一定的空间

青春期孩子的心思很细腻,当她们有些冷落父亲时,父亲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急着向女儿“献殷勤”。等到女儿重新找到和父亲相处的模式之后,自然会重回父亲爱的怀抱。

2.尽量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生活中,父亲常常为了事业、为了赚钱,耗费许多的精力与时间,没有时间陪孩子,但这却会影响亲子关系。当父亲发现自己在孩子的心中似乎不被重视,与孩子不亲时,再想要弥补往往需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要费尽心思,这对父亲、对孩子都将会是一种可怕的煎熬。因此,建议忙碌的父亲们可以为自己也为孩子做一个备忘录,要事先有个书面的规划,在孩子青春期的这一阶段,自己该做什么样的准备?用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以便于随时提醒自己不能忽略孩子的成长。因为陪孩子成长是一项无法预测的挑战,一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状况,如果父母用心地去预防,将比出现问题再来弥补容易多了。

3.不要忽视了父亲的作用

美国和新西兰心理专家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父女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女孩青春期的发育。调查表明,尽管遗传基因和饮食、锻炼等因素会对孩子的青春期发育产生影响,但父亲与女儿之间的关系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发育,与父亲关系融洽的女孩青春期发育优于与父亲关系一般或关系不太好的女孩。所以,要想自己的女儿健康成长,父亲能否与女儿融洽相处是非常重要的。故事中婷婷的妈妈对于女儿对父亲的冷淡有些掉以轻心了,她忽视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青春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期,父亲是女儿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位男性,也是女儿最熟悉的男性,如果父亲给予女儿的是积极的影响,女儿会感受到爸爸的责任、坚强。这样,爸爸既可以成为女儿的榜样,也可以帮助女儿明白女性和男性不同的家庭位置。

第二,父亲的关爱更能帮助女儿建立自信。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往往与母亲不同,他不会像母亲一样“宝贝,宝贝”地呵护女儿,父亲的积极介入有助于抑制女儿对母亲的过度依赖,他对女儿及其能力的肯定会给女儿自立的信心,特别是女儿处在青春期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作为父亲,千万不要吝惜在别人面前骄傲地介绍:“瞧,这就是我的女儿!”

第三,在女儿到了开始异性交往的阶段,父亲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很多父亲觉得自己作为异性,不方便与女儿谈这样的话题,其实,父亲从异性的角度给女儿的建议以及如何处理异性交往中面对的问题,对女儿往往会更有指导意义。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父爱同母爱一样无私、伟大,只要用心,就能体会。

【她就是比你们好!——“闺中密友”如何代替了父母的位置?】

欢欢初三了,在这个人生的节骨眼上,却让父母愁煞了心。欢欢读的是私立学校,学校是寄宿制,每周只有周六、周日才可以回家。在学校,欢欢有一个“死党”琳琳,她和欢欢同一宿舍,欢欢和琳琳在生活、学习中形影不离。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欢欢像变了个人似的,不愿意和他们说话,有什么都和琳琳说。回到家后,除了吃饭,看一会儿电视,就钻进自己的房间不出来了。

周六,欢欢在家,妈妈故意找话题说:“在学校怎么样?”

欢欢很简单地回答:“还那样。”

“上次朗诵比赛结果如何?”妈妈说。

“不好,什么也没选上。”欢欢转过身,拿了本书,看样子不愿意多说。

妈妈知道欢欢爱朗诵,没有得奖她心里肯定不高兴,便关心地说:“不要太往心里去,下次努力啊!”

“知道了。”

这时,琳琳给欢欢发来了短信,让她出去shopping,欢欢起身准备出门。

“怎么,要出去?又是和琳琳?”妈妈急忙拦住欢欢,“和爸爸妈妈连句话都不愿意多说,整天和那个琳琳在一起,她又不是什么学习尖子,跟她在一起干嘛?”

“我就爱跟她在一起,她就是比你们好!琳琳知道我没得上奖,好心好意陪我出去逛街散心,你们呢?回家就是那‘老三篇’,学习怎么样,身体怎么样……我不愿意和你们多说!”说完,琳琳背上小包出去了,留下了错愕的妈妈……

读懂孩子心理

不少家长不解孩子的行为:为什么心中有话不向父母倾诉,却愿意与同伴分享?为什么对父母的经验之谈听不进去,而对年少无知的小伙伴的意见却言听计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产生这样的现象呢?主要有如下几点。

1.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期,他们的自主意识在不断增强,自我表现也日益突出。随着知识的增加,眼界的开阔,思维的完善,他们的这种自我意识就更强烈了,他们强调自己已经长大了,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不再依赖父母,喜欢和同龄人交流,有了困惑,更愿意求助朋友、同学。

2.和父母缺乏共同语言

父母找孩子谈话多半围绕学习,而谈到学习,大多数家长又都一味要求孩子成绩好,分数高,但是,对孩子心中喜欢的事物却并不关心,甚至直接扼杀制止。据调查,只有11%的家长能或多或少地和孩子谈他们的喜好,更多的家长是不会选择这样的话题的。另外,由于年龄的差距,父母与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容易统一,处理问题的方式常不一致,这也是亲子之间无法交流的原因。

3.父母对孩子的伤害

父母有意无意的伤害,会让孩子断了与父母交心的念头。有意的伤害比较容易理解,比如:父亲的一顿痛打,母亲的一顿斥责……无意的伤害对孩子的打击也不可忽视,比如:现在的单亲家庭不断增加,虽然父母无意伤害孩子,可是残缺的家庭却无可避免地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每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禁区,他们或是怨恨父母;或是拒绝父母;或是用沉默来回应父母的关心……这些受到伤害的孩子在遇到事情想倾诉时,自然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朋友,而常会把父母放在后边。

专家给你支招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与同伴在一起时有说有笑,与自己在一起时却寡言少语,不免有一种失落感。尤其是当孩子有了秘密只与同伴分享,而不愿意告诉父母时,一些家长心里很不舒服。这些都给人一个印象:孩子亲近了同伴,疏远了父母,甚至少数家长还因此对孩子的同伴怀有几分敌意。那么,如何正确对待有“闺密”的孩子呢?

1.正视孩子交友的需要

绝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都在上中学,在不少父母看来,孩子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长知识、长身体,因此,与同伴交往也要以此为中心。比如:故事里欢欢的妈妈认为琳琳不是什么学习尖子,没有必要整天和她黏糊在一起。不少家长也和欢欢的妈妈一样,只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同伴一起学习、一起锻炼,却不赞成他们与同伴一起玩耍、聊天。其实,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青春期孩子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是拥有关系密切的朋友,他们可以和朋友一同分享内心的情感,一起分担成长的烦恼。青春期的孩子毕竟还不是成年人,还保留着小孩子的一些心态,还需要共同玩耍的伙伴,他们需要一个知心的同路人,一起来认证自己的身份特征,一起去了解将要走进的成人世界。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交友是心灵成长的需要。

当然,孩子的友谊有其局限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父母的指导。称职的家长不会放弃对孩子的指导,也不会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指导,而是力图将家长的指导和同伴的支持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实现这种结合,家长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交友的需要。

2.不宜强求孩子什么都对家长说

在一些家长看来,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最关心孩子的也是父母,因此父母是孩子寻求理解和支持的最佳对象,青少年如果对情感和人生问题有什么疑惑,应该向父母请教。而与孩子同龄的伙伴一样缺乏人生经验,他们自己都充满困惑,孩子如果与他们交流这类问题,顶多是同病相怜,不会有什么好处。是的,青春期之前的孩子的确更愿意向父母袒露自己的情感,但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发生了变化,对于生活,他们更重视亲身体验,而非间接经验。他们最需要的是心心相印的朋友,而不是经验丰富的向导。当然,他们也会向家长和老师请教,向书本请教,但是,间接的学习是代替不了自己的探索的。作为一道探索的同伴,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父母无法替代的。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留有充分的余地,不要要求孩子什么都必须对家长说。

3.寻找和孩子的共同语言

家长想要孩子重新把自己放在与“闺密”同等的位置上,可以从生活点滴的细节做起:当喜欢唱歌的孩子闲暇时想看“超级女声”时,不要因为看新闻和她抢频道;当孩子津津乐道她学习中的一次小小成功时,不要忘记给她一个及时的鼓励;当孩子受到挫折时,一定要为他鼓劲加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总是“学习,学习”地唠叨个不完。

值得一提的是,做家长的决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角色里止步不前,不妨学着做个与时俱进的时尚家长。当孩子在网上开博客、微信、写日志时,家长也开个博客、写东西;当影城里有新影片上映时,家长也和孩子一起去观赏;有时也可买来一些新书,和孩子一起阅读并交流感想。

另外,如果是单亲家庭,或者家长曾经在身心上伤害过孩子,一定更要注意寻找和孩子的共同语言,多些对他们的欣赏,以尽量缩小与孩子的距离,努力和他们做心无芥蒂的朋友。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父母的第二身份是孩子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