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童年的乐趣

我小时候并不知道时间的宝贵,也不懂得忧愁和烦闷,心中充满了天真的幻想,而这些幻想的实践,大多是玩,而且是如何如何地玩,玩得如何如何地尽兴。不知不觉现在已快进入中年,繁忙的工作之余,回想起童年的时光,总感叹那才是“黄金时代”。

那时我们玩的“项目”很多,这钓鱼就是其中的一项。为啥对钓鱼产生兴趣,我也说不上来,记得当时我也就是八、九岁。现在,八、九岁的孩子有的上学还得家长接送,而我们那时,早已是“满天飞”了。

我家住在大同市北街靠近四牌楼的地方,院门口对面隔一条马路是一个专卖玻璃的门市部,小孩子们都叫玻璃铺。每天上完学,吃完饭,这玻璃铺就成了我们一群小孩经常嬉闹,玩耍的场所。玻璃铺的大爷、叔叔就五个人,大多和我们的父辈很熟悉,所以对小孩子们在柜台前打闹也不反感。下班时,我们前呼后拥地吆喝着帮着上上门板。冬天呢,帮着往炉膛里加点煤,这还落个老少兼乐。但也有让人烦的时候,有时孩子们太多,太吵,他们便往外“轰”,但“轰”的结果往往是安静一会儿,过不了几分钟,孩子们便会“反攻”回来。没办法。

玻璃铺的五个售货员当中,有一个叫韩大山,五十多岁,因为个子长得高,一般的同事叫他韩大个;又因为他戴一副眼镜,所以又有的人叫他韩眼镜。但小孩子们都认真地叫他韩大爷。韩大爷的一大爱好便是钓鱼,尤其是夏天。每逢公休日,他便骑上他的“双喜”牌自行车,车梁上捆上钓鱼竿去钓鱼,风雨无阻。韩大爷的老伴在河北老家,所以他长年就住在玻璃铺里,我们说他是“老值班”。韩大爷每次钓回鱼来,那鱼便放在玻璃铺院中的大方鱼缸里。最多时,我见过里面放着三、四条一斤多重的黑草鱼,鱼嘴受伤了,挂着红,鱼吃力地在鱼缸里喝着水游动……

我最爱听他眉飞色舞地讲钓鱼时的情景,比如:钓住的鱼太大,竟让鱼把尼龙线给扯断了……钓鱼的人去抱钓住的鱼,竟让鱼用尾巴打了一个耳光,不但脸被打肿了,鱼也跑了,等等。这些便使我产生了许多的遐想,好像我也会钓住鱼,而且会钓住很大的鱼。所以盼着过暑假或星期天,这样,同院的几个小朋友就可以相约好去钓鱼玩。

没有鱼钩自己做,用什么材料呢?用妈妈缝衣裳用的针,用钳子夹住针,对着蜡烛把针尖烧红了,弯个钩,用妈妈缝衣裳用的白线做根鱼线,鱼漂呢,据说用鹅身上的长羽毛做最好,但费尽了心思也没找上。在邻居家的院子里,我倒是见过几只胖胖的鹅,看了半天,但始终也没有勇气去鹅身上拔毛。没办法,只好用高粱秆做一个。鱼竿呢,找一根竹棍,其实也就是竹扫帚上的竹棍,又细又不够长,反正吃饭睡觉都惦记着钓鱼。鱼饵呢,去公园的小榆树墙根下的草丛里的泥土中挖蚯蚓,而挖的蚯蚓回回是太多,根本用不了,剩下的蚯蚓免不了要作为礼物送给韩大爷养在花盆里。

我们几个小朋友钓鱼的地方,一开始是在公园。不让钓,悄悄地钓。还是我哥有本事,用我做的钓鱼工具,去一次竟能钓上好几条寸把长的小鱼来,放在罐头瓶子里,高兴得不行,回到家中,这便成了我向小朋友炫耀的东西。但是,用我做的鱼钩始终也没有钓住过一条像回事的大鱼,而这没钓住大鱼的症结,当时我们一致认为“是这鱼钩没有倒刺”。实际上我始终也没有用鱼钩钓住过鱼,哪怕是一条很小很小的鱼。

后来,我学会了用罐头瓶钓鱼,罐头瓶中放上几小块窝窝头,用线绳把瓶口拴住,灌上水,慢慢地沉在水中,过上十分、八分钟,猛地往上一提,瓶中总有鱼。有时那瓶中的鱼就像走马灯似地乱转,三条、四条……数也数不过来。钓回的鱼放在罐头瓶中顶多活一个晚上,第二天准死,那时候也不懂得这是缺氧,只知道在罐头瓶中养不住鱼。怎么办呢?悄悄地往水缸里放,唉!全活了。放学回来,书包没放,先趴在缸边上看一会儿鱼。我妈说:“鱼在水缸里能吃虫子,在河北老家水缸里都有鱼,不过那是红草鱼。”鱼儿在水缸里并不安静,每到晚上,夜深人静,那鱼儿用尾巴打得水缸直响。有一回,爸爸以为水缸裂了,起来一看,原来是鱼儿在作怪。好在爸爸并没有因为这事儿责怪我们。

有时候,我们也会悄悄地拿上家里用来筛料炭的细眼筛子,去东门外的御河里捞鱼。那时的御河除了发洪水,平日里水并不大,水深的地方也就是有半尺多深,刚好没过小孩子们的小腿肚子;水浅的地方,也就是有脚面那么深。河里的水有的地方浑,有的地方却很清,能看见水中来回游动的一寸多长的小草鱼。用筛子逮鱼,也并不容易,前面距离逮鱼的有三四米的地方,站一个小孩,光着脚丫,双手提着早已抽起来的裤子,淌着水往过盯鱼,拿筛子的小孩弯着腰左一筛子右一筛子在水里逮鱼,往往下好几筛子也抓不住一条。在御河里的浅水湾,有来回游动小蝌蚪,把小蝌蚪放在四方的大玻璃瓶子里,大脑袋,细尾巴的黑蝌蚪在瓶子里上下游动,也还是满有情趣的。小蝌蚪的生命力很强,小草鱼在瓶子里都翻了白肚皮,剩下的往往是小蝌蚪。养得时间长了,小蝌蚪就会长出四只脚,当然,再往后就会变成小青蛙。

捞鱼的时候,小孩子们也吃鱼,怎们吃呢?把活生生的小草鱼用手抓着在水里涮干净了,提着鱼的小尾巴,把来回摆动的鱼放进嘴里,一闭眼,一抬头,小草鱼就会凉丝丝地顺着嗓子眼钻进肚子里。还美其名曰:这样吃鱼下火。

我们还去过御河东面的寺村,捞过虾。在寺村西面村口的坡底下,有一眼长年流动的泉水,泉水的四周垒放着青色的石条,石条西侧朝着御河方向是一个一尺见方的窟窿,这样,那清澈甘甜的泉水就像自流井一样,从里向外溢流出来,顺着沟渠往右一拐弯,穿过由几根石条垒就的小桥,便哗啦啦地流向河边的水坑里。水坑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一个连着一个,水坑里长满了密密匝匝的芦苇。那青色的小虾就生活在沟渠旁,水坑边长满杂草地方。站在岸边,双手抓着筛子在沟渠边的杂草丛中使劲地往怀里猛地一搂,筛子里总有活蹦乱跳的小虾。小心翼翼地把小虾抓进透明的装满水的玻璃瓶子里,青色的小虾在玻璃瓶子里慌乱地游动,那细细的长腿频率非常快地前后划动,给人的感觉总是有点惊慌失措或者是晕头转向。小虾游不动了,就在瓶子底下喘着粗气静静地休息。小虾在瓶子里往往活不了多长时间。回到家中,一呼隆通把瓶子里小鱼小虾全倒在洗脸盆子里,便免不了引来院子里的小朋友,围着脸盆蹲一圈,新奇地看小虾在脸盆中紧张而笨拙地转圈游动……

寺村的沟渠里还生活着一种非常好看的小草鱼,把这种小草鱼放在养热带鱼的长方形的鱼缸里,小草鱼就有点像燕鱼一样一闪一闪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一寸多长的小草鱼,扁宽的身子长着银色的鱼鳞,在灯光的映照下,尾鳍的中间长着一个透明的黑点,我们给小草鱼起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名字,叫金板鱼。

寺村的芦苇丛中还生长着一种蒲棒。毛绒绒的蒲棒小孩子们拿在手里,从上面撕一点,用手指捏着,轻轻地一吹,细细的绒毛就会飞向四方,飞到蓝蓝的天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钓鱼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大同市周围的近处,凡是有鱼的地方,只要我们的小腿能走到,便会留下我们那欢快的笑声。钓一会儿鱼,把瓶子往草堆里一藏,几个小孩脱光了衣服,在水边双手扶着地瞎扑腾一阵子,惬意的很。什么方坑,水泉湾,水泊寺,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我们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飞机场南面的水泉湾,那时已不是钓鱼而是捕鱼了。用八号铅丝弯个一尺大小的圆圈,再用两根铁丝横竖交叉着和铁圈连结起来做一个架子,用针线把旧纱布缝在铁圈上,纱网中间放一块石头,再放一些窝窝头,用一根二尺多长的绳子和竹竿拴好,挑着轻轻地放在水中,等上十几分钟,慢慢地往上提……唉,只见几十条小草鱼在网中乱跳,闪着银白色的光……有时一网上来,里面也会有一两条泥鳅,泥鳅光滑得很,抓也抓不住。最多时,半天我竟能捞上一小铁桶,稠稠地一抓一大把。小草鱼不能吃,完全是为了玩,高高兴兴地提着回到家,全喂了别人家的鸡了。

现在我不知道御河东还有没有方坑,也不知道水泉湾还有没有水,寺村还有没有虾,但那里留下了我童年的乐趣,也留下了我现在那充满童趣的回忆。

1994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