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餐的逆袭之路
——法餐从来都是“高大上”的吗?
去一家米其林三星级法国餐厅,在镶满黄金雕饰的穹顶之下,有身着燕尾服的侍应提供无微不至的专业服务,品尝盘中价比黄金的鹅肝和松露,佐上一杯82年拉菲……这些处处书写着昂贵、奢华、格调的剪影,构绘出了法餐的“高大上”形象。
里昂曾为罗马高卢的首府,留下了大批历史遗迹
法国人的饕餮史,或许可追溯至罗马帝国时期的高卢部落。尽管高卢人与如今的法国人并无太直接的文化传承,但从里昂等地的罗马高卢遗迹以及为数不多的文献记载来看,高卢地区自公元前就已是富庶之地,高卢人自那时起就崇尚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生活方式。然而,对于自诩为文明人的罗马人而言,尽管高卢的猪肉制品和奶酪都优秀到足以出口罗马,但高卢人直接撕咬大块烤肉、喝不加水的纯酒的饮食之风,都仍是未开化的野蛮人行径。
随着高卢被罗马帝国统治,继而被日耳曼人和勃艮第人入侵,最终被法兰克人征服,曾经的悍勇蛮风在法国逐渐消亡,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国饮食就开启了“高雅”之路。在黑暗的中世纪,无休止的战乱和黑死病等天灾人祸对生产力造成的巨大破坏,使得全欧洲的饮食均未得到太大的发展,法国也不例外。
中世纪菜肴崇尚“温暖”与“湿润”,炖制是最常见的烹饪做法之一。
在经历漫长的黑夜之后,法国的饮食发展终于迎来了翌日的朝阳。有观点认为,革命性的变化是由16世纪时两代法国国王与美第奇家族的联姻所导致的。两位意大利公主也确实带来了叉子,让法国人告别了以利剑和匕首当场分割肉食的粗鲁行为。但事实上,直到17世纪,法国的饮食风格总体上仍与中世纪无异:极尽浮夸之能事,崇尚以华丽的手法将食材装饰成孔雀、天鹅等珍禽,或是用棉花糖堆砌起精巧的宫殿,甚至从巨大的馅饼中变出飞鸟或乐师;相比之下,烹饪手法却依旧单调,只有烤、煮、炸、炖四种。
路易十四
“镜厅”是凡尔赛宫最辉煌之处
法国美食发展真正的推动者是以路易十四为代表的历代君主,他们以身作则,由上自下地大力推进法国在各个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崇尚奢华和排场的宫廷饮食风潮极大地提升了法国烹饪艺术,同时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也极力模仿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整个社会崇尚高档饮食的风潮为法餐料理体系作了最初的定位,该时期可算是法餐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历史大势,盛极则衰,穷奢极欲的法国宫廷与连生存都举步维艰的平民形成鲜明对比,矛盾日益激化,最终爆发了革命。从积极的方面看,御厨们流落民间,将原本高不可攀的宫廷饮食带入寻常百姓家,促进了法餐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但事实上,连年的革命暴乱、政权更替、白色恐怖、对外征战让法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难以真正有机会来享受,结束这一局面的是两个拿破仑。
伟大的拿破仑•波拿巴稳定了动荡的法国政局,他的侄子拿破仑三世虽是个糟糕的军事家,却是个内政奇才。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法国经济繁荣,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全国物产得以畅通无阻地流通,饮食文化也随着百姓逐渐鼓起的钱包而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名厨和评论家。此时,可说是法餐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如今的法餐体系基本在此时定型,法餐正式走上了“高大上”之路,法国从各方面都成为当之无愧的欧洲第一美食大国。
在这之后,便是长达百余年、延续至今的法餐繁荣期。多位影响深远的名厨与评论家各显神通,提出了多种新观念与新技术,促使法餐变得更系统化和科学化,巩固了其作为西餐的旗舰级菜系的地位。
综上所述,法国自高卢时期就已经以饮食著称,但真正逆袭为如今的“高大上”菜系却花了250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条“逆袭之路”与法国政局的更替兴衰息息相关,在盛世茁壮发展,在乱世停滞不前。不禁令人感叹:为了享受美食,还是多一些和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