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丝丝缕缕总入味(序)

谈正衡

一本美食札记,一场口舌与文字的厮磨,其间并无多少精致美食或是吃法的高难动作。所述多是田园饭菜、村醪腌腊和一些市井小吃,凭食事以寄乡情,叹流年,几篇读罢忽有所悟:舌头能丈量人生,味蕾上可演绎万种风情……于是令人向往。

书名《回味》,对味觉的描述尤为出神入化。如果说,寻常饭菜,一饮一啄,皆是自己碗里的前世今生;那么,味道的厚薄,则常常消融在世情冷暖的领略里。物无定味,适口者珍,具体到食物本身来讲,能否做到有味可回,因人而异。口腹之道,更多的是反映在生活方式和地理山水的层面上,就像雪菜冬笋肉丝这样鲜上加鲜的下饭小菜总是能让我们长久怀念。追溯已逝的一段年华、一个季节、一片土地、一方风俗……我们尤其珍惜自己的延伸体验。一如宋人林洪的那本《山家清供》,里面排满真君粥、椿根馄饨、梅花汤饼、碧筒酒和广寒糕,谈馔论诗,信手拈来,口味纯正,弥足珍贵。人生就是一场经口穿肠的过往,当风华正茂的味蕾搭伴漫谈杂说一道上路的时候,再托庇于人文历史余韵,便标记出一种成熟阅世的姿态。

唐玉霞不是食神,也不屑使用“大快朵颐”和“食指大动”这样粗糙的提气词。她拒绝同质化,但从来都不会将文字的弓拉得太满,尽管文脉是那样丰沛,却偏爱从小处流淌,心眼独具,妙手偶得,故而我们能在水火之间读到许多俏皮与舒泰老到。出于对故土一种由来已久的秉性的尊重,在品味和说味中,把一些炉火炊烟描摹得这般快意恩仇,缭绕而不焦灼。檀板旧梦忆江南,历史的,社会的,现世的,楼台月影,人生历练,随便从书中扯出几段,都足以让你五官齐鸣。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这本书向着一方水土,把我们生命中最亲切有味的一部分化作一缕精神的馨香。

好的文字,是可感、可听、可玩味的,《粽子望故乡》《糯米怕过年》《茄子心里苦》《辣椒在尖叫》《烫饭是个小媳妇》……读着这样神性的标题,心中自有暗喜,恣意淋漓,想象的翅膀迅速打开,许多卑微的记忆立即复活、生动起来,阅读的快感油然而生。美貌与心机并重,侠义与柔情同在,灶头清点,坊间俚说,笔下飘彩不断,又有许多四两拨千斤的手段技巧,但是,少了宅心仁厚还真是不行。有了这些自甘藜藿的世俗情怀铺盘垫碗,何愁齿颊不能留香,心底不起瑶草之思?鲍鱼海参不炫其珍,青菜豆腐不惭其廉。世事无常,没有不变的流水,只有舌尖上感觉永不背叛我们,总是坚定地站在我们卑微人生一边。

人的一生离不开衣食住行,何况又赶上吃货盛行的年代,岁月、季节和日子,都会在舌上或黯自销魂,或神韵飞扬……好在唐玉霞是讲述的高手,无论是曾经的艰窘过往,还是眼前的奢华,都能徜徉其中,即使从明油亮芡中穿越出来,也还是花颜不改,亭亭玉立。如果说厨香也是天香,那她,便是一个天香染衣并能殷勤传香的文学女神的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