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女孩,并不是“娇养”

富养,并不是为女孩做好一切

日本杰出的教育家多湖辉对于儿童心理和脑力的开发有着很深的造诣,他认为,增强女孩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自己先成为“教育的实践者”。爸爸妈妈们不仅要先了解女孩的心理动态,并且还要针对自己女孩独特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在生活和实践中来摸索教育女孩的方法。实际上,要想让女孩能够脱离对别人的依赖,独立地发展和锻炼自己,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父母对这样的一种说法抱有如下的态度:对于儿子,不应该太过于保护,但是如果是女孩的话,则最好能够尽全力来保护她,因为女孩子是那样的娇嫩和弱不禁风。

在传统的观念中,女孩向来都是处在被保护的位置,多多爱护自己的女孩看上去是那样的天经地义和理所当然。但是,如果把自己的女孩娇宠成一个“玻璃公主”,一天到晚仰着头等待着别人的照顾和呵护,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相信这样的女孩,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再受人的欢迎了。

富养女孩,并不是把女孩培养成一个娇气十足的小女人。如果你的女孩从小就是在被娇宠的环境中长大,那么她会习惯于对外界的依赖,她会对任何人说OK,她会缺乏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不懂得反思自己,总会认为都是由于别人做得不够好,和同龄人相比显得更加蛮横。

玲玲是家中的独生女儿,平时爸爸妈妈都很宠爱她,事事都要顺她的意才行。所以,玲玲是个脾气不好且很骄傲蛮横的小孩。

每天早上,妈妈一大早就起来给玲玲做早餐,然后帮助她收拾好该带的东西,看看时间差不多去叫玲玲起床,再帮她挤好牙膏,然后帮她叠被子。等玲玲吃过早餐之后送她上学。

这一天,玲玲赖床没有起来睡过了头,等她醒来之后发现已经早上七点半了。“糟了,上学要迟到了!”玲玲大叫一声马上从床上蹦起来,匆匆忙忙地穿衣洗漱。临走前,她狠狠地对妈妈说道:“我今天迟到,都是你害的!”妈妈在一旁,感到自己辛苦照料的孩子居然如此不懂事,伤心极了。

相信很多家长会遇到类似让人感到沮丧的事情。根据一份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其中有51.9%的学生需要家长帮助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有4%的学生遇到困难无法独立解决,只有13.4%的学生偶尔做一下简单的家务,这种情况实在是令人担忧。

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居多,所谓的“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几代人的关心和爱护都集中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家长们都会精心地为女孩铺路:替她穿衣、替她系鞋带、替她安排工作、替她迎接挑战,替她做这做那,帮助她一次、两次、一百次……所以,女孩在家里凡事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她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幸福的背后隐藏着危机,这样的女孩在长大之后不能自立,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凡事不愿意自己动脑筋,遇到了事情之后第一个就想着找人来帮忙,这样的人很难被别人认可。

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当女孩三四岁的时候,家长应该锻炼她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饭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了5~6岁时,可以让女孩学着洗小件的衣服,放手让女孩去做可以做的事,不仅能培养女孩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女孩的自信心。

避免对孩子过度呵护

女孩在成长的路上总是免不了跌跌碰碰。当一个女孩长大,喜欢这儿摸摸,那儿看看的时候,这正是她发现和体验自己能力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担心宝贝会碰着、伤着而一味地保护,女孩将错过最好的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无法体验到自己战胜困难的喜悦感受,自信也就无从培养了。

从那一天开始让她一切自己做主

从女孩出生的第一天起,她那可爱的样子惹得爸爸妈妈无比地疼爱,即便是捧在手心里还是怕她会被风吹到,时时处处都给予无微不至的保护。到了女孩两岁以后,她的能力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她以好奇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她会模仿妈妈的样子拿着抹布来擦桌子,她最经常说的话就是“让宝宝干”,她希望自己通过行动来获得快乐。

但是家长总是出于对女孩的过分爱护而拒绝女孩来做事情。“你上一边玩去吧”“这样的事你还做不了“”你这样会摔倒”等等这些原本充满爱意的话却让女孩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无能为力。

这样做的后果会让女孩习惯于依赖,让她明白原来自己是不需要做什么的,让她习惯于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劳动。

女孩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她在幼小的时候也希望自己能够挣脱开大人的控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做好每一件事情,除非她真正需要别人的帮助。在这一点上,家长们往往干的是矫枉过正的事情,因为当女孩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她一定会主动来找爸爸或者妈妈帮忙的,而家长最常做的事情往往是在女孩不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太多的帮助。让女孩自己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女孩培养自主意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女孩分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当女孩自己办错了事情或者是当她们在自己处理事情的时候,应该尽量让她自己处理或者是参与,让她们自己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角。

有一位幼儿园的老师,她在课上教小朋友们制作花环,但是她只教了一种制作方法,然后对小朋友们说:“你们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制作花环,可以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不必按照老师的教法来做。”结果孩子们做出了很多种花环,并且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我们没有理由低估孩子的潜质,她们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千万倍。对女孩的想法给予鼓励,肯定她们,就是最好的教育,她们将会感受到莫大的快乐。

还有一种小女孩总是对自己缺乏信心,这样的小女孩通常表现为胆小、怯懦、说话的声音像蚊子一样小,总是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在群体中不喜欢主动和小朋友玩等等。对于这样的小女孩,家长们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因为你在她身上花费的时间太少所致。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女孩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们最好是多亲近自己的女孩,并且多给女孩一些鼓励,多问她们一些问题,多给她们制造锻炼的机会,让她们能够逐渐在生活实践中增强自信心。

永远保持对孩子的期望和信心

爱一个女孩就要从相信她开始。当一个女孩感到父母对她有十足的信任时,就会发自内心地爱戴、亲近自己的父母,心里的疑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父母的信心可以成倍地提高教育的效果。对女孩有信心,不能只挂在嘴上,而要更多地表现在行动中,当女孩遭受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理解女孩的心情,少一些唠叨就是向女孩暗示“我相信你能做好”,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安心很多。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注意为女孩准备一块属于她自己的“领地”,让女孩至少有一个角落可以发泄自己的感情,这一点是培养女孩独立自主的良好方法,也有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角落,只放女孩喜欢的物品,给予她“自我”的感觉,让她自由自在地施展自己的想法。

女孩也要能吃苦

曾经有一个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女生,高中毕业之后直接被父母用30万送进了美国的一所大学。这个女孩的英文不成问题,经济上也没有任何困难,但是念了不到3个月就闹着要回家。在美国期间,她总是不断地给家里打电话,抱怨生活条件不好,很多事情没有别人可以帮助自己料理等等。她几乎天天把自己锁在家里,一边吃零食一边和同学们聊天,感到周围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就这样,爸爸妈妈也只好召她回国。

中国从20个世纪开始,就有很多家庭开始注重开阔女孩的视野,鼓励女孩出国留学。现在有很多父母都喜欢将自己的女孩送到国外去。但同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发现,女孩们去了国外,非但不能接受到那里最好的文化,反而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出现很多的不适应症,比如说无法与人和睦交往或者是生活过于铺张。据说,美国为了照顾很多陪读的中国妈妈们,竟然专门为中国留学生安排了可以和父母同住的宿舍。

讲到这里,家长们可能会有所反思:养育女孩也要让她吃苦,条件太过优越,把她惯坏了。这里说的是“富养女孩”既然要让女孩富养,难道还要再让她吃苦吗?这样讲岂不是很矛盾?

富养不是惯养,而是要培养能上能下、大气稳重的女孩。所以让她适当吃点苦都是有必要的。其实很多成功的女性,都是从吃苦中练来的一身功夫。

有着“战地玫瑰”之称的闾丘露薇在刚刚毕业的时候,身上一文不名,为生活所迫当一名汽水推销员,每天都在炎炎烈日下叫卖汽水,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就靠这样的努力工作赚来了第一笔钱。

女孩在成长的时候太顺有时未必是件好事,因为如果一个女孩不能吃苦,那么她在长大之后面对复杂的社会极容易丧失斗志。家长只有放开保护的羽翼,多让女孩尝尝“苦头”,她会变得更加坚强。

苦难可以打磨出个性坚强的男子汉,同时也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的女孩。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也从来没有哪个女孩可以在父母的怀抱中安安稳稳地生活一辈子。但是在眼下,很多女孩由于缺乏锻炼的机会,很难学会忍受挫折和失败所带来的负面情感,她们会因为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大发脾气,或者是用眼泪来逃避问题。相信没有一个父母愿意富养出这样的女孩。

相信孩子,适当放手

父母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应注意防微杜渐,避免女孩的依赖行为和依赖心理,培养女孩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品质。指导女孩在自己的选择中认识自己并发现自己的力量,才是父母应该注意的。父母在与女孩谈话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表示出相信女孩的意思,比如“由你自己来决定”“你自己看着办吧”“完全听你的”“你能干好的”。父母的肯定能使女孩产生欣喜和感激,使她相信自己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家长们应该让女孩养成凡事靠自己的习惯,自己收拾、打扫自己的房间,摆好自己的衣服,吃完饭收拾和洗碗;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要开动脑筋、多思考,不要动不动就去问别人;父母工作忙的时候要学会做饭,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当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不能事事都依靠家长来解决。

杜绝任性的“大小姐”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开始暴露出情绪不好之类的问题,而且平均年龄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有的女孩以自我为中心,只要有什么事情不合心意,马上就会摆出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有的女孩脾气暴躁,只要是看到让她感到心烦的事情,脾气往往一触即发,就像拉开了炸药包。这些女孩的普遍特点是自制能力较差,而且攻击行为比较多。

小豆豆班上的同学都有恐龙拼图,但是小豆豆没有,她央求妈妈也给她买一套。妈妈对小豆豆说:“你有很多套拼图玩具了,为什么还一定要恐龙的呢?我们不买了好不好?”小豆豆听了妈妈的话,感到很委屈,一个下午都不和妈妈说话了。

西西的小伙伴来到她家里玩,抱着妈妈新给她买的绿青虫大抱枕不肯松手,西西不乐意了:“把它给我,这是妈妈给我买的。”小伙伴不依不饶:“我喜欢这个,你让我多抱一会儿吧。”西西生气了,最后两个人吵了起来。

这就是女孩,她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闹情绪,如果妈妈没有给她们买到想要的玩具,她们会不高兴;如果爸爸没有给她讲故事,她会不高兴;如果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她会不高兴;如果和小朋友在一起没有抢到玩具,她会不高兴……面对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的女孩,家长的处理方式如果不恰当,则容易使女孩形成不好的性格:一则会变得我行我素,无视周围人的反应;一则会变得愈加的孤僻和封闭。

这个时候,家长那些说教会显得苍白无力,女孩的脾气不会因为你说了一句“不要这样想”而消失。这个时候,我们要尊重女孩的感情,了解女孩的心理,我们应该明白女孩天生就是敏感的。在女孩闹情绪的时候,我们先不要惊慌,也不要急躁,更不要凭主观的意志强行阻止,而是要用柔和的方式来慢慢对女孩进行疏导,宣泄不良情感,安抚她的情绪。还可以用其他的事物来转移女孩的注意力。

关注女孩成长过程中的反抗期

在对待女孩任性的这个问题上,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女孩的生长发展规律。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4岁是她的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时候的小女孩不像以前那样乖巧听话,开始出现摆脱大人约束的迹象,看上去好像是故意在和爸爸妈妈作对,而实际上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女孩横加干涉或者是责骂惩罚,女孩可能表面看上去听话很多,但是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很大伤害,独立性的发展会停滞不前。父母应该在关注女孩反抗心理的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对女孩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满足。

对于女孩的任性行为要理智看待

当女孩提出过分以及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们应该注意要采取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帮女孩摆明道理,让她能够心服口服。而一个孩子的是非观念也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当女孩出现任性的状况时,家长可以采取转移重点、适当惩罚、冷静处理等办法将问题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