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育完美女孩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田萍
- 13208字
- 2020-06-25 05:11:55
超级老爸的教养手腕
不用权威来管制女孩
玲玲今年已经4岁了,可以自己料理基本的生活,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旁边的邻居阿姨看见她就要夸奖一番:“玲玲越长大越乖巧了。”
只有玲玲的爸爸感到无奈:女儿大一岁,脾气也跟着变大了。在家里,玲玲总是喜欢和爸爸对着干。爸爸说吃饭吧,玲玲偏说不饿,要看动画片;爸爸说该睡觉了,玲玲又闹着说自己饿了。哎!不听话的孩子实在是不好对付。
是不是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呢?女孩不听话,这是最令家长感到头痛的问题。
有的父亲脾气比较急躁,看到女孩发脾气了,自己的脾气也跟着上来了:我是家长,难道还压不过一个小毛孩子吗?情急之下,束手无策的家长只好用连哄带吓的方法来对付女孩。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难道我会错?”
“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把你扔出去,不要你了。”
“这个孩子简直太不像话了,我一定要好好揍她一顿,要不以后没法教她了。”
但是很少有爸爸会冷静地想一下:女孩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在哪里?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认为:当女孩年纪还小的时候,家长对待她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她的心中并不会有服从威严这样的概念。等到女孩长大之后,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同时有了自主的行为意识,有的家长会不许她做这个,不许她做那个,只允许她乖乖的。时间长了,这样的做法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只会带来更多不好的结果。女孩变得不服气了,“凭什么管我这么多呢?”所以,就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就不想听爸爸妈妈的话了。
有的家长最喜欢管孩子,因为太专注管孩子,反而忘记了审查自己。
“莎莎,厨房里的碗是不是你打碎的?还是妹妹打碎的?”刚回家的妈妈问道。
“一定是爸爸打碎的。”莎莎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这么肯定吗?为什么?”妈妈问道。
“因为爸爸没有大喊大叫,也没有罚我和妹妹站墙角,所以是他自己打碎的。”聪明的莎莎帮妈妈分析。
很多父亲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都犯有这样的毛病:他们管孩子管得太多了,太严格了,让孩子受不了。
“威严”和“权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每一个家长固然有权利来教育孩子,但是如果家长把这看做是自己的权威,不能平等地来看待女孩,认为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孩子有所反驳就是不应该的,这是教育的误区。
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不要总是动不动就说女孩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得不对。不要总是想着用家长的权威来压住孩子,不能想着用自己的气势来使孩子信服,而是应该给女孩摆清楚道理,让她心服口服。
对于天生就比较胆小的女孩来说,父亲的发怒或许会让她暂时变得乖起来,从表面上看,女孩似乎变得顺从了。但是这种滥用威严的方式多少都会伤害女孩的自尊心,甚至会使女孩的性格变得扭曲。而一个父亲如果能够把握好威严的度,那就会使女孩发自内心地敬畏自己的爸爸。成功的家长,不可以随随便便地把“权威”拿出来对付孩子,而是要善于恰到好处地彰显自己的威严,能够使女孩认可你的威严。
爸爸要如何做,才能让女孩对自己的教育心服口服呢?
家长的身份是教育者,加强修养很关键
有些为人父者自身的素质确实不高,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人对事都是一嘴粗话,甚至是大打出手。这样的爸爸,很难在女孩心中留下光辉形象。修养的涵义很广,有很多延伸的意义,比如:父亲是不是要言行一致,如果对女孩说“不可以浪费水”,但是在家里很节约,到了公共场所就很浪费,那会在女孩心中留下什么印象呢?父亲说话要不要讲信用,如果总是对女孩说,“等爸爸有钱了,就给你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结果这个许诺迟迟不能兑现,女孩也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才能有钱,那父亲的威信在孩子的心中不就很自然地摇摇欲坠了吗?
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如今的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还没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那注定是要落伍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让自己多学习,多充电,与女孩一起共同成长进步。如果家长自己不学习,就无法与女孩共同提高,到时候早晚有一天女孩会嫌自己的爸爸“什么都不懂”,造成价值观的严重脱节。如果是一个能力强的爸爸,不仅工作出色,同时能够把家庭布置得井井有条,相信每一个女孩都会因为自己有一个优秀的爸爸而自豪。
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
教育就是一门艺术,一个懂得教育女孩的父亲,才能换来孩子的心悦诚服。一个懂得教育的父亲应该懂得,要想得到孩子的尊敬,先要懂得尊敬孩子;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的交流,而不是说教;任何一个孩子(尤其是女孩)都需要一定的私密空间,作为家长我们不必了解到无孔不入的境地。总之,对待一个女孩,爸爸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爱而不娇惯、威而不严厉的原则。
不要把“忙”当做是忽略孩子的借口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同时走出家庭外出工作,将女孩一个人留守在家中。不要说平时抽时间相聚在一起,或者是一起娱乐,就连在一起共进晚餐的时间都是那样的屈指可数。有的时候,女孩会抱怨爸爸不陪她,而忙碌的爸爸哪里还有精力来得及想这些呢?只好敷衍女儿说:“乖乖,爸爸今天已经很累了。等爸爸有时间再陪你玩吧。”
“你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有时间?”当听到女儿这样说时,可想而知,她的心中是多么的落寞啊。
而现在的实际状况是:忙的不仅仅是父母,就连女孩们也有一大堆自己要忙的事情。望女成凤的爸爸妈妈帮孩子报了一堆培训班:什么书法班、舞蹈班、英语口语班,等等。如果等以后孩子上学了,一定还要报个学习提高班。这下,女孩们再也没有时间感到落寞了,因为她们自己也有忙不完的事情。
父母和孩子,各忙各的,看上去很和谐,互不干扰。然而,这样好吗?
萌萌的爸爸平时是一个大忙人,几乎没有时间和她在一起。
在萌萌的心中,爸爸就是一个提着公文包忙进忙出的人。她希望周末能够和爸爸一起去动物园或者是植物园,不想再一个人去上口语班了,但是爸爸周五晚上接到一个电话,表情严肃地交谈了几句之后,开始犹豫要不要陪她了。
在爸爸犹豫的时候,萌萌感到担忧:
“他不能马上答应我,一定是在犹豫,这一次还是不行么?”
当听到爸爸说:“这一次爸爸有工作要做,……下一次……”的时候,萌萌心中既失望又委屈。
“在爸爸眼中,永远都是工作最重要。”
“他之前也说过‘下一次’的,根本就不算数。”
“我再也不会相信他的话了。”
“讨厌爸爸!”
……
这些缺少大人们陪伴的孩子被称为“感情饥渴”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尤其是女孩,她们更希望能够得到父母多一些的陪伴。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布过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平均每天能够与父母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父亲不管多忙,都要抽时间陪陪女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女孩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只有这样做才能培养出人格更健全的完美女孩。
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爸爸不仅仅是个“经济赞助商”,而且还要做女孩的“心理陪护”。父亲的陪伴将对女孩性格的形成以及生活习惯的养成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女孩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最开始的寸步不离到后来的不厌其烦,总是会有这样一个过程。而父母一旦错过了女孩最需要陪伴的时期,如果希望将来再弥补,那将会感到事倍功半。
在这一方面,我们不妨向马克思学习。
在马克思的家庭里,父母和女儿的关系真挚融洽,充满了人生的乐趣。在孩子们还很小时,马克思常利用工作的闲暇和孩子们一起做各种游戏。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把椅子摆成“马车”,然后把父亲“套”在车前,孩子们挥舞着“鞭子”,“车”上“车”下一片欢腾。
“爸爸是一匹好马”这是女儿们对父亲的评价。
在马克思家里,星期日是属于女儿们的。
每逢星期天,即使再忙,马克思也总是放下紧张繁忙的工作,听孩子们“指挥”。他带着孩子们出去尽兴而愉快地游玩,让孩子们接受大自然的熏陶,既增长他们的见识,又锻炼他们的意志和体魄。
一次,恩格斯来到马克思的家里,见他正在聚精会神伏案工作,便赶忙提醒他说:“喂,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马克思一听,愣了一下,拍了拍脑门,微笑着说:“啊,对了,今天是星期日,星期日应该属于孩子!”
于是,马克思放下工作,和恩格斯一起,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地领着孩子出去郊游了。
马克思的女儿们永远不会忘记,她们和父亲一起度过的那些愉快的星期日,这些美好的星期日,成为她们记忆中最快乐的日子。
作为父亲,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做法中得到一些启示,无论自己平时有多忙,一定要固定抽出一些时间跟女孩在一起,陪伴她成长,让她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多么地在意并关注她。
建立家庭“餐桌文化”
早在20世纪的80年代,美国有一家教育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发现,一家人如果能够经常聚在一起吃饭,将对孩子的健康和成功有很大的益处。而且,那些经常和父母聚餐的孩子比不经常和父母聚餐的孩子相比,将来更容易走向成功。
父亲如果实在是很忙的话,那最好也要抓住和孩子一起吃饭的机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利用这个时间,询问一下女儿最近生活的状况,并且把自己生活的情况向女儿做个详细的介绍,或者是轻松幽默地聊聊天,谈谈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总之,尽量陪女儿快乐地度过这段时光。
和女孩进行“书信沟通”
父亲能够与女儿共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他们一早就要出门上班,晚上披星戴月回到家的时候,女儿早已经沉沉地睡去了。怎么办呢?父亲可以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一张纸条上,等到女孩早上醒来看到时,她的内心一定很开心,还可以根据父亲写的信再回一封信。这样,不能经常见面的父女之间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连贯的沟通,不但可以增强父女之间的情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女孩的写作水平。这样一种无声的教育或许能够胜过妈妈的唠叨。
重视精神上的“陪”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与女孩的相处。要培养一个情商完美的女孩,如果没有精神上的“陪”是很难达到的。对于一个女孩来讲,陪她玩比给她买礼物会更加令她感到高兴。我们在陪女孩的时候,更要留心女儿的精神世界,留意她小小的内心都在想些什么,探探她最近都在做些什么,观察她喜欢读什么样的书。看到自己的女孩在一天一天地成长,能不从心里感到高兴吗?
永远不要对女孩进行体罚
不论是有时间的爸爸,抑或是忙碌的爸爸,都会遇到女孩犯错误的情况——无论这种错误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所有的女孩都喜欢任何方式的奖励,无论是口头表扬还是物质奖励;同样的,女孩不喜欢被惩罚,任何形式的惩罚都不喜欢。但是,有一些气急败坏的爸爸喜欢用一些方式来惩罚女孩,比如说不让女孩吃饭,甚至有的家长会打女孩,为的就是能够让她记住教训。惩罚女孩是有学问的,如果惩罚的方式不恰当,那将会费力不讨好。
在对待孩子的奖惩上,日本教育家多湖辉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孩子会在被批评的过程中,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区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坏的。因此,家长要学会既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批评教育女孩,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向她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且自己的立场也要始终如一。另外,在对女孩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也要方法得当,讲究分寸。
多湖辉曾因不满学校的严格管理,做出了伙同他人一起破坏学校部分校舍的荒唐之举。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所以他已做好了退学的思想准备。而校长却把他们召到校长室,流着眼泪说了下面的一段话:“太令人遗憾了。我现在什么也不说,想必你们也在反省自己吧?希望你们能再一次反思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校长宽宏大量的批评,深深地刺激了学生们,使他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批评方式非常重要,它既能使孩子的才能得到提高,反过来也能使之下降。
多湖辉一直主张:“批评时要正襟危坐。”进行重要的谈话时,任何人都要端正姿势,创造一种严肃的气氛。而且,不是单方面地命令别人如何去做,而要采取一种理解对方的立场、倾听对方意见的具有包容性的态度。不论做了多么荒唐的事情,都应该有其原因。问清这些原因并予以理解是能让孩子接受批评的先决条件。
可见,对待女孩的错误,粗暴地进行惩罚是多么的不妥。如果万一惩罚得过于严厉,更有可能在女孩心中留下阴影,她可能会觉得爸爸不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而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父亲在惩罚女孩的时候,最需要把握在心中的两个字就是“冷静”。即便女孩犯了多大的错误,最好也要态度柔和地来和女孩说,因为如果父亲的语气太重了,往往女孩的注意力并不是集中在反思自己的错误上,而是为爸爸的严厉而难过。
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提出过“绅士教育”,曾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他主张一定要用温存的语言,耐心热情的态度,和颜悦色的劝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儿童的习惯,切记不可声色俱厉、简单粗暴地责备和训斥他们,以免伤害儿童脆弱幼嫩的心灵和正在成长中的自尊心。他提出的这种奖惩方法就是使孩子知道羞耻和光荣。孩子一旦懂得了受尊重与羞辱的区别,尊重和羞辱在他们的心里就成为一种最为强有力的刺激。家长一旦能让儿童爱惜名誉,惧怕羞辱,就等于使他具备了一种真正的做人原则。这个原则会永久性地发挥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
但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培养女孩的羞耻心
小女孩对于赞扬是敏感的,她们甚至在幼年的时候就对周围的环境很敏感。她们往往会这样觉得,自己能被别人表扬,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尤其是被爸爸表扬。所以,当父亲们看到女孩有好的行为,就应该及时地给予赞扬;如果女孩有不好的行为,作为父亲,可以用比较冷淡的态度来对待她,让她能够有所警觉和反思,而并不是用打和骂的方法。这样教育女孩,会使她更加懂得自尊自爱,同时还使她具备一定的羞耻心。
其实,如果频繁地使用威吓或是打骂的方式来对待女孩,那时间久了之后,女孩就对打骂感到习以为常,觉得挨顿批评,或是挨顿打都是家常便饭,这极不利于她们自尊心的培养。所以,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轻易用打的方式来惩罚女孩。
父亲还可以在平时与女儿谈心的时候告诉她,世界上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得到可爱的东西。让女孩明白,受到尊敬是值得喜悦的,而经常犯错误是要感到羞辱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会有效地在心灵上约束女孩的行为。
避免当众惩罚女孩
如果女孩是在公共场合犯了错误,家长要千万记住不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女孩进行教训或者是惩罚。因为在公共场合处罚孩子既不符合礼仪规范,更重要的是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如果女孩在众人面前做错了什么,也一定要等到回家之后再对女孩进行批评,给她讲清楚错在哪里。
女儿,爸爸永远支持你
“爸爸,今天晚上我要去少年宫比赛,你给我当拉拉队员好不好?”
“爸爸,我想去放风筝,你能帮我把它送上天吗?”
“爸爸,我要去学萨克斯管,那个吹起来有些费力气,不过我肯定能学好。”
在女孩的心目中,爸爸总是默默守护在旁边的那个人,是女孩永远的支持者,就像一盏不会灭掉的阿拉丁神灯。确实,在父亲心中最疼爱的人莫过于自己的女儿,不管孩子在某一件事上做得对还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父亲总是默默地关注自己的孩子,无条件地认可自己的孩子。父亲对女儿的爱永远都不会改变,他也许会表扬或者是批评某个细节做得还不够好,但却是从心底对女孩关怀备至,这是毋庸置疑的。正是由于父亲这一张宽大的肩膀,使女孩的童年温馨快乐,并且积攒了足够的力量应对未来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但是,如果有一天,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宝贝女儿说出的愿望与自己想的格格不入,我们还要支持她吗?还要默默地认可吗?
“爸爸,我今天树立了一个伟大的理想。”小淘淘歪着脑袋对沙发上看报纸的爸爸说。
“哦?真不简单,淘淘都有自己的理想了。”爸爸一边说着,实际上眼睛并没有离开报纸。
“嗯,我要当一个现代化的流动小摊贩。”小淘淘一本正经地说道。
爸爸推了推眼镜,将目光从报纸移到了小淘淘这里,问她:“你也想当个摊主么?”
“我们同学都喜欢买学校门口小摊上的零食玩具,但是那些东西很脏,而且就一个摊上放不了足够多的品种,今天我去买贴纸,那个阿姨说她明天给我拿来。将来,我就要发明一个小摊贩车,然后满学校转悠,大家都会喜欢我的。”小淘淘兴致勃勃地和爸爸构思她的“现代化小摊”。
“呵呵,也许吧。以后小淘淘会成为全国最大的流动摊连锁商。”爸爸笑呵呵地摸摸她的头。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为这个爸爸感到庆幸,他没有用世俗的眼光破坏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美好的梦。即便是在我们看来卑微的社会底层,在小孩子的眼里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愿景。这个聪明的爸爸保全了孩子的纯真,并且全力支持孩子的“理想”。
当一个女孩在她还小的时候,由于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她总是习惯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等到长大之后逐渐萌发了自我意识,才开始懂得进行自我评价。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令人喜欢的、有价值的人,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过别人的时候,就会丧失自信心,缺乏对生活的热忱和对周围人的积极性。
正因为如此,当一个女孩还小的时候,父亲应该给予她最多的赞美和肯定,帮助她对自己树立信心,永远支持她。
懂得支持孩子的家长,会永远在孩子的身旁加油打气,教孩子勇敢地迎接困难,在挫折中长大,并不是把孩子庇护在家长的羽翼之下。任何一个女孩都有自己美好的愿望,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珍惜女孩的美好愿望和追求,鼓励她朝着前方迈进,实现自己的理想。
为女孩树立正确的榜样
女孩最初的理想是从英雄身上得到的。如果这个时候爸爸在家庭中没有为女孩树立强大的正面文化,女孩将很容易受到流行文化的熏染。最近刮了一股“韩潮”,很多女孩将韩国的整容明星奉为自己的偶像。这时,女孩所追求的理想和愿望就会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爸爸如果懂得在平日的生活中给女孩灌输一些好的文化,先入为主,相信女孩不会出现很偏颇的价值观。父亲可以引导女孩阅读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书籍,观看高雅的影视剧,让女孩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值得自己尊敬的。
让女孩的理想符合社会实际
孩童时期的女孩天真烂漫,她们的理想较为简单,而且多变:今天读了些散文就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散文家,明天在学校做了个生物实验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科学家,后天看了电视的赛况报道又觉得当个运动员也不错。这个时候,爸爸就应该在女儿旁边敲敲她了:“孔子说君子立长志,小人长立志。你说你是想做君子呢还是想做小人呢?”
当然了,对于女孩的愿望,家长千万不可以泼冷水,更不要去嘲讽,而是应该不断地启发和引导,让女孩能够明白,只有那些符合个人条件和社会实际的理想才能够实现,异想天开都是空谈。
指定家规,规范女儿的行为
“爸爸妈妈,你们实在是专制。为什么我一定要听你们的呢?你们什么时候能听我一回?”从女儿的抱怨声中,相信聪明的爸爸能听出个所以然来了吧。
女儿争论的重点是,这样是否做到公平合理?
爸爸在这个时候不妨将计就计:“好啊,那我们一起制定一个家庭规范吧,大家共同遵守。”
中国历史上,基本上大的家族都有治家规范,代代相传,还有很多流传到了今天。现在流传最广泛的有《朱子治家格言》《颜氏家训》《格言联璧》等等,这些家规中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成为人们喜爱的修身读物。
现在的家庭都是小家庭,父母制定家规的目的和古代有所不同。古代的家规对人的要求比较严格,以希望一个繁盛的家族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而现在的家规,只是个规则,明确各自的角色任务,大人小孩共同遵守。
如果家长打算在家庭中制定一个家规,那么恭喜:你的家庭已经完成了从父母制到民主制的转变。
在父母制的家庭中,家里的一切无论巨细,都是由父母说了算;但是,在民主制的家庭中,治家规范是建立在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的,在制定家庭规范的时候,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权利来表述自己的意见,当然要明确的是,并非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一样的。
当女孩在年纪还小的时候,她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有很多坏习惯不能在短时间内改正过来。为了纠正女孩的坏习惯,父亲可以考虑制定一些家庭规范,使孩子的行为有所约束。
凌凌有个坏习惯,她每次从卫生间出来之后总是不能做到随手关灯。为了她的这个坏毛病,妈妈不知道说了她多少次,但是凌凌就总是记不住。
“凌凌,你的灯又忘记关了,这次妈妈替你关上啦。”
“凌凌,说了多少次你就是记不住,你自己过来把灯关掉。”
时间一长,妈妈说的话似乎成了耳旁风,一点作用也没有,而凌凌这个坏习惯还是保留着。
爸爸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对妈妈说:“你说破了嘴皮,她没有动静。这样,她的坏习惯还是改不了啊。不行,要想想办法。”
当天晚上,爸爸对凌凌说:“我们准备一起制定一个家庭规范,你觉得爸爸妈妈有哪些缺点需要改,可以写在规范上,我们改;然后,你的缺点我们提出来,你也改。我们一起进步,好不好?”
凌凌一听:“妈妈太唠叨了,是要制定一个规范。”
爸爸说:“如果你不犯错误的话,妈妈怎么会说你呢?谁叫你总是忘记关灯呢?你觉得自己做得对吗?”
“嗯……不是特别对。”凌凌说道。
“是根本就不对。给你定个规范吧,以后不可以忘记关灯。行不行?”
“好。”凌凌答应了,“以后我随手关上就好了。”
对于女孩常有的那些“不拘小节”的坏习惯,用制定家规的方法最好不过,这种无言的约束一方面让女孩常常有意识去遵守,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女孩经常挨批评。
在制定家规的时候,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让女孩理解制定家规的目的
爸爸要把制定家规的原因和想法和女孩说清楚,然后说说制定家规能够对女孩有什么样的帮助,然后再讲清楚家规的内容都有哪些,最后征求一下女孩的意见:“你觉得这样做有没有必要?”当然了,如果爸爸在前面几个步骤讲述得很清楚的话,多数女孩会表示赞同且愿意尝试的。
实施家规的家庭环境是温暖的
给女孩订家规的目的,就是让她从小明了是非曲直,以免误入歧途。但是在订家规的时候,应该让女孩能够感受到这是缘于父母的爱心,要让孩子们更有安全感,切忌让女孩产生抵触心理,觉得父母不爱她了。
家规要制定得尽量简单
家长制定的家规要尽量简短扼要,一般来讲一段时间内三条左右比较合适,太多了并不利于孩子在短时期内集中精力改正一种错误。所以,只制定三两条,利于女孩把规则都记在心里。
有一个爸爸为女儿制定了“每天只能吃两块蛋糕”和“睡觉之前一定把当天的作业都写完”的规则。这样简单的规则,女孩很容易记住,而且还有利于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使她的饮食更加科学。如果某天女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这个爸爸就可以惩罚她“明天一块蛋糕都不可以吃了”。
家规教育应该坚持起来,长期不懈
家长在对女孩进行家规教育的时候,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今天想起来了就对女孩教育一些,明天因为杂事太多就忘记了。还有一些爸爸,当情绪好的时候就纵容女孩,而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找个理由把女孩教育一下,这是教育中的大忌。家规教育具有持久性的特点,教育也是一项事业,贵在坚持。
多一些拥抱会让女孩更快乐
当女孩出生的时候,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她似乎不太喜欢安分地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一个人玩耍。当妈妈把她抱上婴儿床转身离开的时候,她就会哭闹不止,直到妈妈跑过来哄她。难怪有的时候家长们会说自己的女儿:
“她知道欺负人呢,只要看我闲下来,就会哭闹着让我过来哄她。”
“这个小家伙,居然懂得找人陪她说话呢。”
这就是女孩的天性,她对于接触的感觉要比男孩敏感得多,幼小的女孩通常是以感受父母的拥抱来确认自己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所以,多给女孩一些拥抱,她会生活得更加愉快。
小女孩波波在刚生下来的时候似乎不太受到爸爸妈妈的重视,在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把她放在床上自己干活去了。波波起初经常会大哭大闹,但是妈妈对此不理不睬,任凭波波在床上“哭天抢地”。时间久了之后,波波果然不喜欢哭闹了,而且对周围的事物反应比较迟钝,有的时候爸爸过来逗逗她,她也没有什么反应。波波逐渐大了一些,但是她似乎不喜欢爸爸妈妈,也不喜欢听他们说话,也不喜欢笑,就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玩耍。这个时候波波的爸爸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了:“这个孩子看上去呆呆的,会不会有些智障呢?”
波波被带到了医院,医生根据观察她的病情得出结论,波波所患的是一种“皮肤饥渴症”,因为她从小得不到父母的爱抚与亲昵,导致发育不好,并且妨碍到了智力的发展。
爸爸妈妈万万没有想到抱抱孩子能对孩子的发展有如此大的作用。而事实上,拥抱孩子能比语言更好地传达给父母想要表达的疼爱之情。一个经常接受父母拥抱的女孩,总是会比其他的女孩更加活泼开朗。不要小看拥抱,这种身体的拥抱激活了女孩大脑思维细胞的基因链,让她的每一种生命功能都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爱自己的女儿,就多给她一些拥抱吧。
小女孩们能够从温暖的拥抱中找到勇气,不再惊恐不安。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父亲的拥抱。
和女婴保持每天15分钟的身体接触
在女孩出生两年之内,每天和女婴保持15分钟的身体接触,将会使以后与子女的交流更加融洽。在父亲温暖的怀抱中,女孩体会到的是温馨。
有一位儿童行为研究专家认为:大人的拥抱能使女孩感受到快乐,这有利于她把自己的能量集中在最需要的地方——调整自己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并使之得到清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是有一定困难的。正因为如此,经常被拥抱的女孩要比其他的孩子更加健康。
长大了的女孩同样需要拥抱
孩子长大之后,家长可能会忽视和孩子进行拥抱,一方面觉得她已经长大了,不像小时候那样需要哄着。另一方面因为家长总是想要显示自己的权威,爸爸可能会觉得如果和女孩拥抱的话会让自己不再威严。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大一些的女孩同样需要父母的拥抱。
拥抱会帮助父亲与女儿在进行沟通的时候更加顺畅,不易产生误解,而且在转瞬之间即可完成,比语言更有感染力。
将拥抱的涵义延伸
拥抱女孩所起到的作用是让她感受到爱。当领会到这个道理之后,聪明的爸爸就会明白其实很多其他的行为也都能起到和拥抱一样的作用。父亲只要多用点心思,就能挖掘出很多向女孩表示爱意的举动,比如对女儿说一些温和的话,在说话的时候认真地倾听并注意女儿的眼睛等等。
爱的动作是父亲给予女孩最好的礼物,是保证两代人感情维系的最好方式,父亲们千万不要放弃这个简单又具有温情的方法。
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成长氛围
为女孩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将会使女孩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父亲是女孩的榜样之一,父亲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女孩的心理和行为。
下面,列举几种不太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
1.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中,教育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如果不听父母的教诲,那就是不服管教,甚至会受到惩罚。在这种过分严厉的环境中长成的孩子,一般来讲会比其他孩子更没有主见,并且缺乏自信心,严重者会形成蛮横、逆反等不良性格。并且会捉弄人,寻求在报复中得到心理的补偿。
2.有些家长过于疼爱自己的孩子,一心要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保护和帮助,以至于过分娇宠、有求必应。无论什么事情,不等孩子动手去做,父母已经都做好了,这样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并助长了孩子很大的依赖性。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任性、好夸口等品性。
3.有些家长所使用的是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孩子因为得到的关心比较少,所以经常会因得不到父爱母爱而产生孤独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冷漠、情绪不稳、对周围事物不关心等品性。
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在于家长能够表现出以民主、平等的姿态来教育女孩。在家庭教育中互相爱护关心,父母在陪伴女孩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给她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当面对女孩的缺点,能够恰如其分地进行批评指正,提高女孩的认识,并改正缺点。长此以往,就能逐渐培养女孩的自尊、自立,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成的女孩总是对别人特别地热情友好,能够禁受住别人的批评,有较强的处事能力。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理应当和谐融洽,尽管有时也会在某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不过和谐应是家庭的主旋律。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孩子很容易学到人与人之间要互助、互爱、合作。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是生长在一个争吵不断的家庭中,那么这样长大的孩子内心往往不是特别健全,甚至是畸形的。所以,就算单单是为了教育孩子父母也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并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只有彼此和睦相处,孩子才会感受到爱,才能学会爱,才会体会到家庭是她最温暖的港湾。
那么,接下来,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呢?
在家庭中创建良好的家庭文化
创建家庭文化,是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说的。家长可以通过布置房间来增加家中的文化氛围,比如说在房间里放地球仪或者是放个艺术品,挂名言等等。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来引导孩子喜欢学习。试想,如果一个女孩经常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读书看报、努力工作,那么她也一定会受此影响,喜欢追求新知识的。
为女孩创建良好的待人接物环境
爸爸平时在家里要注意家庭语言的使用。如果爸爸总是使用不文明的语言,那女孩说话就免不了粗俗;如果爸爸很喜欢用语言攻击他人,估计女孩也多少会受到些影响。外表伟岸的爸爸要当女孩的好榜样,树立好的做人处世态度,这样会更加受到女儿的尊敬。
不可以用金钱奖励孩子
父亲对于女儿的疼爱,还表现在喜欢给女孩各种各样的奖励。女儿今天记住了一页英语单词,那就奖励一罐薯片;女儿今天学会了画海棠花,那就奖励一副球拍;女儿今天好不容易做了点家务活,表现真不错,那就奖励一张她喜欢的光碟。
当然,也有的爸爸会表现得更加简便:干脆给钱算了,看着女儿这样乖,今天给5元,明天给10元。反正爸爸挣钱,不就是为了孩子吗?无所谓。
这样的做法时间久了,相信原本对钱没有任何概念的女孩都会喜欢上金钱和物质。
家长一旦喜欢用金钱来奖励孩子,会导致她花钱大手大脚。然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一个孩子习惯了大手大脚之后,定然不喜欢过那种没有钱花的日子,那她一定会想各种方法找家长要奖励。所以如果经常用金钱来奖励孩子,其实最终会危害子女。理性的家长应该懂得,金钱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的物质保证,而不能沦落成为孩子消磨意志、自毁前程的缘由。
亲子关系并非商业贸易,这种用金钱来教育孩子的方法,最终会导致孩子们只有在想要零花钱的时候才会想到父母,甚至会出现“爸爸,来,我给你捶捶肩”之类的强买强卖行为。平时让女孩做家务劳动,一定要给她讲清楚“这些是你应该做的”,而并非使用“金钱承包责任制”。
此外,有些望女成凤的爸爸喜欢用金钱来奖励女孩努力学习,这样做很容易让女孩混淆价值观,究竟学习是为了什么呢,可能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了。还有的小女孩,会因此而觉得为家挣钱的爸爸才是最伟大的,而鄙视终日忙碌于家务的妈妈。
也有的爸爸认为:既然不能给女孩太多的金钱,给她物质奖励吧。然而,物质奖励固然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也不能过度。过度地物质奖励无形中会让孩子养成骄奢淫逸、不爱惜物品、不珍惜别人劳动果实的观念,甚至会养成“高消费”的习惯和攀比心理,这些都将成为培养女孩朴素、关心他人等优秀品质的巨大障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物质奖励,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精神奖励,两者要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利用物质刺激,忽视精神奖励的情况已经不稀奇了。
每当女孩考试得了高分,或者是考取了重点中学的时候,家长总会不惜花一大笔金钱作为奖励。而这种滥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女孩学习的方法,很难收到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在奖励的问题上,恰如其分的物质奖励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才会真正促进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物质奖励对孩子只是一种刺激,而精神奖励才是促进孩子努力学习的真正动力。因此千万不要因为女孩一时取得了稍好的成绩,家长脑子一热就进行猛烈的物质刺激。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不再重视学习的精神所得,或者是误导孩子的学习动机。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鼓励和认同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这种奖励必须是纯洁的,有益于心灵的,而不要沾满铜臭味。
那么,爸爸要如何奖励女儿才是科学合理的呢?
在奖励的时候注意对女孩进行精神引导
在奖励女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向,不要盲目地因为奖励而奖励,而是要让女孩明白,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奖励她?当女孩考了100分,我们对她进行奖励的时候,应该让她明白,我们并不是因为她考了100分才奖励她,而是对她认真学习的态度进行肯定和奖励。这样的奖励方式才有助于女孩保持学习的劲头。
奖励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是对女孩的一种肯定性评价,一种积极的反馈。奖励的目的是为了让女孩更努力,强化女孩的正确行为、优点和进步。因此,家长应该更加重视奖励的教育性,并通过奖励使孩子更加有荣誉感,产生幸福的体验。
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如果家长一味地喜欢用物质来奖励女孩的话,这样做的后果,会很容易使女孩变得越来越重视物质。奖励一定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如果女孩有了“考高分就会给奖励”这样的观念,那如果将来她会偷改成绩单怎么办?所以作为家长,一定注意防微杜渐,考虑周全。
奖励给女孩需要的东西
奖励女孩的时候要先考虑一下,她在生活中需要什么,最好奖励给她需要的、能够对她的生活有所帮助的东西。
奖励还可以是口头奖励,不过这要因人而异。如果有的女孩喜欢表现自己的话,那家长就不要再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来表扬孩子了,以免她会变得“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小女孩容易自卑,家长就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女孩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