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绪论(2)
- 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
- 肖正礼
- 4515字
- 2016-10-11 16:52:39
电子时代相继出现的广播、电视、电子游戏、电声、卡拉OK、互联网、电话、手机等等这些新型文化,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单从文化形式的角度看,它们之中的每一种形式有其独立性;再从文化内容的角度看,这些新型的电子文化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电子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电子科学技术日臻完善的基础上,能够生产出用于文化活动的电子机器设备,人们利用这些电子机器设备去满足某一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如:听广播、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演奏电声乐器、唱卡拉OK、上互联网、打电话、手机下载等等。
并且,人们利用这些电子机器设备完成某一方面的功能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已经形成电子文化的环生现象。例如:手机本来是为了方便通信联系而研制出来的,如果人们使用手机仅仅是为了通话,还不足以形成手机文化,当人们把手机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后,手机能够上网,各种形式的电子文化通过网络在手机上得以展现,手机文化真正形成了,手机文化的形成又促进了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等等新型文化的空前发展。
时至今日,一个接一个诞生、发展、完善的相对独立的广播、电视、电子游戏、电声、卡拉OK、互联网、电话、手机等电子文化形式,已经能够满足广大的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演奏电声乐器、唱歌、上网聊天、手机下载等等精神文化需求。从视听的角度讲,通过电子机器设备,人们有看的、有听的、有唱的、有玩的。因此,相对完整的电子文化体系已经形成。从形式到内容,它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完善,如果我们还是从单一的文化形式去孤立地研究某一领域,显然是不全面、不客观、不系统的。因此,社会和时代需要我们系统地研究电子文化。
同时,大家都已经注意到,广大的青少年儿童接受电子文化的速度最快、程度最高,参与电子文化的社会面最广、领域最深。由于潜移默化的影响,电子文化在自觉不自觉地改变着青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念和取向,甚至在成就青少年儿童学业或事业的同时,也毁灭了一部分青少年。当前,家长和老师以及青少年儿童对电子文化的关注程度很高,社会媒体报道电子文化的负面影响较多,以至于许多人把电子游戏当成是“电子海洛因”,把互联网以及手机上网当成是“洪水猛兽”。然而,人们所生活的现实社会正处于电子信息时代,广大的青少年儿童又特别喜爱电子文化,并且,许多青少年儿童往往不只是喜爱其中某一项电子文化活动。因此,系统地研究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十分必要。
电子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也是当今世界最为普及的先进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将会是发展无限,享用不尽,研究不断,受到人们持续、高度关注的新型文化。
然而,广大的电子科学技术工作者,注重于电子科学理论的精深,专心于电子技术的精湛,能够设计、制作精美的电子产品,保证电子产品的使用安全,努力提高性价比,却不大关注这些电子产品使用后的社会影响。电子产品的生产者讲求企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电子产品的经销者讲求商业贸易经营的经济效益,电子文化娱乐场所的经营者讲求文化产业经营的经济效益,他们往往忽视了电子产品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值得庆幸的是,在广播电视部门,编辑、记者虽然更加注重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后的社会反响,其中的许多专家学者却同时在注重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有不少的人在专门研究“电视文化”。在哲学社会科学部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全国的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网络的社会影响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在社会上普及率极高的电子游戏、卡拉OK、电声演奏、手机等等,却很少有人问津,偶见报刊、网络等媒体上有点论述。文化部门只是按规定管理证照齐全的电子游戏厅、卡拉OK歌厅、KTV练歌房和艺人。电子文化娱乐的经营者只顾自己的经营效益,全然不顾社会影响,有的人违反公共文化经营场所的管理法规,违背文化职业道德,做出损害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事,甚至坑害青少年儿童。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和文化艺术的层面看,社会上教人玩电子游戏的报纸杂志和专著不少,教人唱歌、培人练歌的人也不少,但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电子游戏、卡拉OK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的专著却不多。纵然有人研究往往仅有只言片语,很不系统、很不全面。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常常把文化娱乐当成“小儿科”,认为这些东西在理论上不入流,在学术上不够档次,所以,许多专家学者不愿意去研究这些颇有下里巴人性质的带有休闲娱乐色彩的电子文化。
本书首次开拓性地对电子文化及其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对于已沉溺于电子文化中不能自拔的青少年儿童是一个觉醒,对于正迷恋于电子文化不知所措的青少年儿童是一个警醒,对于经常参与电子文化活动而未沉迷其中的青少年儿童是一个提醒。这对于生活在电子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没有国界、没有围墙、没有时空限制的电子文化可能形成国家文化安全隐患的保障,对于电子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较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较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电子文化的产生、发展,归纳总结了电子文化的特点和社会功能等基础理论,对电子文化进行了初步定义。具体根据电子文化活动产生的时序,对电子文化的表现形式:广播、电视、电子游戏、卡拉OK、电声、互联网、电话和手机等的诞生、发展、基本特点、社会作用进行全面的著述,重点突出它们对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学业、事业、个人行为、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减少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的负面影响的对策措施,具体探讨了开展健康向上的电子文化活动的方法。
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及正面引导的研究,以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为线索,首次较完整的提出电子文化的概念;从电子文化的诞生发展,研究电子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和特点;重点针对青少年儿童,阐述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正面和负面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指出发挥正面的积极作用的方法,提出减少或消除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的措施,引导广大的青少年儿童开展健康有益的电子文化活动,使生活在电子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儿童,充分利用电子文化促进自己的学业和事业,避免电子文化负面影响所带来的伤害。
基本方法:一是注重社会实践的调查。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经过20多年的不间断调研、了解、分析、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于近两年,进一步到学校、社区、特殊群体、电子文化活动场所进行实地调查,由表及里,通过典型事例提炼找出带普遍规律性的东西。二是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紧紧围绕青少年儿童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的热点问题,探索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对学习、事业、工作、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从而把握电子文化的发展规律,以利于广大的家长、老师、社会文化工作者对青少年儿童进行系统指导。
本书的主要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既充分肯定了电子文化的休闲娱乐、信息、宣传、教育、审美等社会教化功能,展示了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在休闲减负、智力开发、拓展知识、提高修养、促进成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指出了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学习教育、政治思想、言谈举止、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既要允许而且应该倡导青少年儿童适度参加电子文化活动,鼓励他们在新文化浪潮中勇立潮头,迎风破浪追求创新,又要保护青少年儿童不被新文化浪潮所吞没,引导和指导他们在新型的电子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
第一,首次开拓性地论述了电子文化的基本理论。
从基础研究的角度看,本书结合电子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艺术的交叉、融合,首次开拓性地较系统地论述了电子文化的定义、特点、社会功能、发展趋势等等,率先创立了电子文化的基本概念,探讨了电子文化这一新型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开创了电子文化理论研究的先河。企图通过电子文化概论式的论述,抛砖引玉,促使社会科学领域尽早建立新型的电子文化学理论研究体系。
第二,开启了电子文化与青少年儿童综合研究的新平台。
从应用研究的角度看,本书首次系统地探索了当代社会几乎人人参与文化享受,人人进行文化消费,带有普遍意义的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这一重大现实问题。针对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是孤立的研究广播、电视、电子游戏、电声、卡拉OK、互联网、手机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而是从电子科学的技术层面和社会文化艺术领域,将这些形式看似相对独立,却具有内在联系的电子文化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开启了电子文化综合研究的新平台。
第三,探讨了电子文化生态发展的科学规律。
根据电子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笔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间断地在武汉和国内其他地区进行社会调查研究,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和相关信息,经过归纳、提炼,总结带有普遍意义的符合电子文化生态发展的科学规律。本书对电子文化的研究,在时间上基本与我国电子文化迅速崛起的时间同步。本书研究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心身健康的影响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拯救已沉溺于电子文化中不能自拔的青少年儿童,更重要的是预防广大的青少年儿童沉迷于电子文化之中,减少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的伤害,消除电子文化可能带来的国家文化安全隐患。
本书较好地处理了电子文化的发展史历和当前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了一定的篇幅阐述了电子文化产生的过程、探讨电子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充分体现了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及正面引导研究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做到电子文化基本理论和当前电子文化活动实践的密切联系和统一;在研究方法上,遵循电子文化的发展规律,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示了电子文化这一新兴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便于家长、老师、社会文化工作者、青少年儿童进一步从根本上了解电子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从本质上真正理解广大的青少年儿童钟情于电子文化、甚至不能自拔的热情;从方法上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正确指导、引导广大的青少年儿童参与电子文化活动。
笔者由于系统学习过电子技术知识和中文编导知识,并长期在基层从事社会文化工作,以及兴趣使然,20多年来,一直关注电子文化的发展,并不间断地开展电子文化活动的调查研究。电子文化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是从《电子科学技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开始,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升华,提出了电子文化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电子文化的特征、社会功能、发展趋势等等。由于没有现成的理论供参考,这一部分完全是笔者多年积累提炼出来的。企图通过电子文化及其对青少年儿童影响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进一步引起理论学术界的关注,扩展至电子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全面研究,建立电子文化学,发挥电子文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本书所探讨的电子文化概念,在“广义和狭义”的文化定义二分法中,应该属于狭义的;在“大义、中义、小义”的文化定义三分法中,应该属于中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