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揭开了心理学研究的新天地:象棋大师优于新手的地方就在于那电光石火间的思考,这源于一种快速的、由知识引导的知觉。别的领域的专家也同样具有这种本领。凭借听觉,修车高手即可发现车子内部出现的问题。对于一段只听过一遍的音乐,资深音乐家也能写出其曲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有时只须瞥上病人几眼,就能看出其体内哪儿有毛病。凭借直觉,反扒专家就能判断被他盯上的人是不是好人。
可以看出,象棋大师的超凡力量来自他的直觉力,直觉的力量是人的主观意识所不具备的。至少有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是正确的,其余人估计有10%—90%的直觉日后证明是正确的。不少科学家,他们的思维过程就多是直觉思维式的思维过程。爱因斯坦说过:“词语式语言,无论是写的或说的,在我的思维机制中似乎都不起任何作用,似乎作为思维要素的精神实体是一些能够‘自动’复制与结合的特定符号和一些大致还算清晰的图像。”也就是说,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和常人的思维方式是不相同的,是一种潜意识密切参与的直觉或灵感式的思维。无怪乎对爱因斯坦的脑组织的研究证明,他的大脑和常人的大脑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大脑的作用在潜意识因素中的成分是比较小的,而心灵的力量是强大的,是起主要作用的。
现在,对智慧的来源的研究认为,越是聪明的人,解决同样的难题,动用的脑细胞可能越少,也就是说,聪明与否取决于意识诸要素的强大程度和协调过程,而非参与的神经元的数量,数量并不具有太大意义,只要满足了一定量的脑细胞参与意识活动从而形成网络规模就行。
事实上,大脑皮层中神经兴奋的无限蔓延是不可能的,因为神经活动中的抑制机制也同时发挥作用,大脑要忙于诸多事物,对生理活动的调节尤为其重,对智力活动就不可能竭力而为,不能因为智力活动而干扰到其对基础生命运动的维持、调控。癫痫病人的病症大发作,就是由于大脑皮层的兴奋泛化,在脑电图上表现出高频率、高振幅的兴奋放电,此时人的身心脑的正常生理活动被打乱,而出现肌肉痉挛、意识丧失的结果。
所以说,意识各要素的协调和配合、非器质意识潜力的挖掘和强化是人的聪明和智慧的决定因素,这一点潜意识最拿手。
人与其他高等动物的脑容量差不多,其智能的差别主要在于潜意识的素质和脑细胞之间的互联程度及其所存储的信息(包括遗传的和后天学习的)的多少。人与人的脑一般也没有什么差别,人的智力、智慧的差别原因在潜意识及其能量、信息上。没有潜意识的活跃及强大的能量、信息支持,在同等条件下要想比别人有更高的智慧水平和出众的学习、工作成绩是不可能的。
中医认为:“神者,正气也。”神需要足够精气能量的支持才能正常运转,萎缩的脑细胞等信息处理机构也需要充足的能量才能重新激活。人的智慧之根在潜意识,没有潜意识及其调控的能量的支持,智慧就无由产生。
我们一直认为,人脑有140亿细胞,通常只有不到10%的脑细胞被利用,因此人还有巨大的智慧潜力未被开发,如果全部开发,那人就可轻松记住相当于50亿册书的信息,能极大地提高人的智慧水平和学习成绩等,但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已经很累了也记不了多少知识,而正处于青春年华、精力旺盛时期的青少年也对目前的学习感到吃不消?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认识到,大脑只有不到10%的脑细胞被利用是不对的。大脑成像技术显示,大脑的大部分区域不是处于潜伏状态,即使在睡觉时,大脑仍然都是活跃的,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虽然简单的活动只需要大脑的小部分,但复杂的活动和思维需要的就很多,在一整天不同的活动中,大脑的所有部分都可能被利用到。大脑的任何一部分受到破坏,都会引起功能性障碍或反应,也说明它们都是有用的。
最新研究说,由于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因此人类永远不会变得比今天聪明得多,因为人脑中神经元的大小和数量与为它们提供营养的血管之间存在微妙的平衡关系,根本的改善是不可能的。可以看出,这个结论是单从脑组织结构即普通的营养供应的角度做出的,但我们知道,人的聪明智慧是极其复杂的一件事,没有那么单纯。人脑是有潜力可挖,但主要不在于对大脑细胞的调动的数量的多少上。
总之,潜意识才是智慧的根源,要开发智慧必须先从对潜意识及整体身心潜力的激发和强化做起,从对先天能量的凝聚、补充做起,从心理和感觉上的一点一滴的美好感受的积累做起,从身、心、性和学习、兴趣的平衡做起,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智慧水平。
6.睡一觉,灵感就来了
据报道,有些人在面对及其重要甚至关系到自身前途和命运的大事要做出决定时,往往不是挖空心思、深思熟虑,而是根据自己的内心感觉做出抉择。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杜兰特就被认为:“往往灵机一动之后,便完全跟随感觉去做一件事,他从来没有觉得有必要像工程师那样去搜索论据。”
依据预感做出决策的并非只有杜兰特一人。大名鼎鼎的希尔顿酒店的创始人希尔顿就公开说:“我碰到问题时便反复思考、估量、计划,但若是竭尽全力也不能解决时,我反而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就集中精力听着自己寂静的心,到我听见‘卡塔’一声时就觉得这就是最正确的答案。”
据研究,人从看到一个物体到对它做出反应,全过程仅有0.07秒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仅是神经和主观意识参与了吗?不是。潜意识也是参与其中的。故曰:“所以任物者心。”
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一种知识、机能后,如能美美睡上一觉,则会对所学知识、机能的消化、掌握很有裨益。相关对比试验证明,在某些动手能力的学习后,得到良好的睡眠组人员的能力提高了20%,而未经睡眠的一组人员只提高了2%。这其中,当然是潜意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潜意识在体、用上的全面性、立体性、圆融性,因而其信息处理途径是四通八达、十方圆满的,可兼容全部的程序、随意调整运行方向。现代科学认为大脑的信息处理规律和方式是扩散、反馈、协调等,而单就潜意识来说,它的信息处理规律和方式则是完整、圆满的,即是无形可征、无规律可循的无法之法。
比如,单就潜意识产生的脑组织部分来说,其中有排列整齐、四通八达、利于信息整合的神经元组织,也有大开大合、联系广泛、利于广采博取和拓展境界的神经元组织,更有细密、短小而利于对信息的细节处理的部分,故能全面、完整、深入地处理信息。
潜意识通过直觉手段和灵感过程,能对大量的、多层次的信息进行从低到高的各种程度的加工和处理,能对复杂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与创新,从而产生许多意料之外的新信息,其能力是我们的主观意识所远远不能比拟的。所以,对潜意识的开发和强化过程中,是很讲究“法本无法,无法可法,自性生法”的。
有说是“武士以禅定直入悟道”,当理性的思维沉寂下来,人的身心便会以一种直觉的力量来感知周围的一切,这时通常的身心生命状态已被超越,而以直觉、灵感、本心应对万变,所以能做出迅疾多变的反应,敏锐地抓住“石火之机”,人的整体意识处于一种无所不在但却异常警觉的状态。可见,武道的高境界也是离不开潜意识的作用的;其实,世间万事,何事不是如此。
经过磨炼、经历多多的人对事情和问题在直觉水平上就能处理、化解,即一眼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应怎么办;否则,就要多方分析、努力,调动意识、能量各因素,到灵感产生时问题就解决了。
心理工作者一直要我们建立良好的自我心像以此改变我们的人生,但很多人往往不那么容易建立起来,这其中当然有方法上的问题,但更与其心灵的健康程度、潜意识的强大与否有密切关系。试想一个人在失败的行为中、在与人的不良交往中所接收的不良信息、所产生的负面能量不能及时化解,他怎么可能摆脱掉束缚而有能力建立新的东西呢?这个化解除了主观意识上的理智的东西参与以外,更需要潜意识中良性因素的努力。一个潜在力量很强的人,对不良能量、信息的化解能力强,能有效地抵抗外界的干扰和打击,所以不但能较好地维持心理的平衡,也能营造良好的心境,有效地建立良好的自我心像。
对科学家和艺术家来说,他们进行科研和创作的动力很重要的是来自工作中的美感,其实普通人也是一样。人的美感当然离不开知识和经验,但绝不仅仅依靠知识和经验。比如艺术家有时苦思冥想,有心创造美,但美却往往那么遥远,但在无意之中,顺其自然,美却悄然而至,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一曲就是这么来的。
7.先过心这一关
很多时候,我们惊讶于自己为什么那么说和做,其实,这就要问问自己平时对潜意识的影响是怎样的了,也不排除当时环境因素对自己潜意识的暗示、感染等影响。
平时我们都有这种体验,就是心中有感觉的动作行为做起来协调自然,而心中无底的事做起来别别扭扭。一个优秀的牙医说过:“我拔牙跟他人最大的不同主要在技巧和手感。不过这种手感很难解释,我很爱惜这种敏锐的手感。读书时,我喜欢举重,但做牙医后就不再做这类容易损害手感的运动了。”其他诸如音乐家的乐感、作家的语感、厨师的口感等等也都是主观上说不清道不明但却实实在在存在和发挥着作用的。实际上,这些也都是潜意识的作用,是人们在长期的行为过程中积累并沉潜于心里的那些微妙的感觉和经验造成的。
国外有个故事,说有两个人同时看到了路上的一枚金币,于是争起来,等争到面红耳赤、体乏力尽时,心里明白过来了,都想:“这是何苦,不值得!”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羞愧,于是双方又相互推让起来,直到口干舌燥,谁也不能说服对方留下这枚金币。这个故事的情节说明,人的潜意识是人的言行之根,人的言行是为其潜意识服务的,为了平衡和维护内心的感觉、顺应心灵的呼声,人们甚至不顾一切地去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时候人们只为自己的内心感觉负责,而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的,因为自己这儿的问题还没解决呢。
有学者认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15%是靠的学识和专业知识,85%是靠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就体育竞赛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确实,在激烈、紧张的赛场气氛的压力下,心理素质欠佳的人是很容易丧失发挥正常能力的基础而垮下来的。对于高手来说,他们之间的竞争与其说是技艺之争,还不如说是心力之争,心灵之间的碰撞与搏斗是其本质所在。
布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竿跳冠军,他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每次起跳前,我先将自己的心‘跳’过标杆。”原来,有一段时间尽管他不断尝试跳过新的高度,但都失败而归,因为只要一看到那根高高的标杆他心里就害怕。于是,教练对他说:“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闭上眼睛,先把你的心从标杆上‘跳’过去。”果然,他这样做了以后就一跳成功了。所以,决定人的行为的结果的不是主观意识层次的话语和口号,而是内心深处的感觉和意识的帮助。
有位业界专家说:“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的程度,大家都是一样的,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所以,先过了心这一关吧。
8.巴甫洛夫与狗
人的行为习惯程序都储存在人的潜意识里,然后由潜意识发挥作用。很多时候,人的一些动作、言行连其本人都出乎意料,搞不清自己为什么这样去做,实际上这就是他的潜意识在起作用。有些人一遇到难题就马上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想办法解决,懂得用脑;有些人遇到难题则不自觉地、不加思考地想到退却和失败,在行为上也就这样去做了。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如果你不经常表现、重申你的存在和权利、力量,那他有意无意中就会忽略你,不把你当回事,不自觉地侵犯着你的利益,这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把你纳入他的潜意识的行为习惯中去,或者就是他看准了你是一个他获得利益的突破口而把你纳入到了他的潜意识里的劫掠目标中。
“狗改不了吃屎”,这是由其潜意识深处的行为习惯造成的;善良的人偶尔做了一件错事,就难过得不行,这也是因为事情与其心性和行为习惯不符。潜意识的习惯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决定你的命运,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会把你引入困境,把你拉向失败的泥潭。
在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其他则都是习惯性的,即使那些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期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便是人生的缩影,甚至有说“三岁看到老”,因为这个时期潜意识里已建立了或表现出人生的多数最基本的心性特征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