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担当的人必然能够承受得了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对于工作中的任何事情,他们往往都能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这种人不仅是公司中不可缺少的精英骨干,而且其身上也往往有着一种统领他人的领袖气质。
Lesson 1把爱分出去,快乐就会越来越多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阿尔奇塔斯曾经说过:“假如一个人独自升天,看见宇宙的大观,群星的美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他必须找到一个人,并向其诉说自己所见的奇景,他才能快乐。”当我们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时,这个快乐就变成了两个快乐;当我们告诉更多的人时,我们就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快乐多的人,往往都是懂得分享的人。正如很多绅士,他们之所以受到他人的拥戴和喜爱,除了亲和力的铺垫之外,还在于他们乐于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而快乐积累得越多,幸福感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强烈。
美国著名食品公司亨氏公司的总裁亨利·约翰·海因茨,曾让不少人羡慕不已。因为谁也没想到,这个8岁时带领弟弟妹妹种菜的小男孩,日后居然创建了超级食品王国。其实,海因茨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就,最大的一个原因便是他总能与自己的员工一起分享属于自己的快乐。
当海因茨的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有一次他去佛罗里达旅行。出乎意料的是,没过多久他便返程了,员工们都感觉十分好奇,不知道为何这么快他便回来了。海因茨向员工解释道:“你们也不在,我一个人也没有多大意思。”说完,他便指挥一些人在工厂中央安放了一只大玻璃箱,其他员工纳闷地过去看,原来里面有一只短吻鳄,重达300多千克、身长约5米、年龄150岁。
“怎么样,这个家伙看起来还好玩吗?”
“好玩,我们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短吻鳄。”很多员工这么说。
“这个家伙是我佛罗里达之行最得意的收获!”海因茨笑呵呵地说,“也是我最兴奋的事情,请大家在工作之余一起与我分享快乐吧!”
原来,海因茨是特意为员工们买回来的,他不喜欢一个人独自享有这个稀有的动物所带来的乐趣,于是就干脆把它买回家与员工们一同欣赏。后来,亨氏公司的这种劳资关系被认为是全美工业的楷模,他的公司也被誉为“员工的乐园”。
正因为海因茨善于用自己的热情来打动员工,使大家深受感动、为之振奋,并且总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因此员工们在工作的时候更加卖力。作为一个领导者,海因茨不仅在员工面前提升了自己的亲和能力,而且还得到了更多员工的喜爱。
不要拒绝向别人敞开心扉,也不要拒绝倾听别人的心声,因为我们的喜怒哀乐都需要有人分享。把自己的快乐与悲伤,成功与失败拿出来和朋友、家人一起分享,那将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而且最后你也将会发现,你的分享并不是一味付出,而是双倍的获得。
绅士们不会向他人关闭自己的心门,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学会了接纳别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只有懂得分享的人,他人才愿意与其在一起,成功和幸福自然也就越多。
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巨人,有一次他在自己的花园中漫步时,突然看到有一群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他非常生气,为了防止小孩们再次进来,他便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
从此以后,花园里鲜花再也不盛开,小鸟再也不歌唱了,曾经那个充满欢歌笑语的花园里如今是一片荒凉,就连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
有一天,孩子们又从墙洞爬进了巨人的花园,结果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悄悄来了,花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可是当巨人看到后,又把孩子们再次赶出了花园。没有了孩子们玩耍的乐趣,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顿时成了所有孩子们的乐园,而巨人也每日生活在这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的嬉笑中间,他突然从中感到了无比的幸福。
有句话说得好:“人性是不喜孤独的,是需要扶助的,而亲爱的朋友便是对你的最好的扶助。把你的痛苦与人分享,你的痛苦将会减少一半;把你的快乐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将增加一倍。”的确,分享并不会让我们自己减少什么,反而会让周围的生活更加甜蜜。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逢年过节,你可以宴请你的员工们,对他们长期的合作与支持表示感谢;你还可别出心裁,出面为你的某个员工过生日,组织一个生日party,只要在这些小活动中能让大家放得开,玩得高兴,那么事后定然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个懂得分享的人,生活会丰沛而充满情趣,这样的人身上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在这个世界上,快乐是越分享越多的,更重要的是,你的分享将会使更多人愿意与你在一起。
事实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会将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或者以他人的快乐而快乐,再或者与他们一起制造快乐,都会让他人有被尊重和重视的感觉,而且快乐氛围一旦被扩大,你也会收获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Lesson 2当你有能力关心别人时,你就是幸福的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如果忧郁症患者能遵照我开的处方去做,两周之内就可以治愈他们的病。这个神奇的处方就是:患者每一天都想一想要怎样才能让别人高兴,然后做一件让别人高兴的好事。”
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真正在意他,那么对方的心情一定十分愉快,而这个过程通常也会是幸福的。因为让别人感到幸福、高兴,自己也会得到快乐。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这样我们必然能得到更多的幸福。
保罗·高尔文是美国著名无线电企业摩托罗拉公司的总裁,他的企业管理理念,便是从关心员工入手,因此不但赢得了员工的心,而且还让公司里充满快乐。
有一次,公司采购员比尔·阿诺斯患了牙病。而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工人们最怕失业,为了保住饭碗,他们一般不会让领导知道自己生病。然而,阿诺斯的牙病已经非常严重,不得已,只有放下紧要的工作,因为他实在无力去工作了,最终这件事被高尔文知道了。
高尔文看到他痛苦不堪的样子,非常心疼,说道:“你马上去看病,不要想工作的事,你的事我来想好了。”阿诺斯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他知道凭自己的普通收入是难以承受手术费的,而他却从未见到账单。他知道是高尔文替他出的手术费用。他多次向高尔文询问,得到的回答是:“我会让你知道的。”
阿诺斯勤奋工作,几年后,他的生活大有改善。一次,他找到高尔文。
“我一定要偿还您代我支付的那个账单的钱。”
“你呀,不必这么关心这件事。忘了吧!朋友,好好干。”
阿诺斯说:“我会干得很出色的,但我还是要还您的钱……是为了使您能帮助其他员工。”高尔文说:“谢谢,我先代他们向你表示感谢!”
阿诺斯的手术费是200美元,这对高尔文来说是一个小数目,可是这200美元代表的价值是对员工的关怀和尊重。
美国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西格尔·巴萨德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情绪会像病毒一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员工的情绪和脾气会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决策、创造力、团队协作和领导力产生影响,其原因在于,人们并非处于情感的孤岛上,而是会将其各种情感和情绪带到工作中,并相互影响。
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关心他人,我们才能从中找寻到失去的乐趣。因为关心他人是一种主动的友好表示,而且一个乐于关心他人的人,其内心定然是十分美好的。当他用个人的情感去影响他人时,他同时也会受到对方情感的回应。这种体验和感受,会是一种相互的幸福的投射。
玛格丽特·泰勒·叶慈是一位小说家,但是因为身患心脏病而无法独立行走,曾经她悲观地以为自己就要在病床上度过一生了。她说:“要不是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把我从这种不良情绪中惊醒,我绝不可能再有真正的生活。”
原来二战时期,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当时正好有一颗炸弹落在了叶慈家附近,强烈的爆炸冲击波把她从床上震了下来。后来军队和红十字会随之到来,因为知道叶慈夫人床边有一个电话,红十字会就请求她协助他们记录所有的资料。
自从叶慈夫人得知自己的丈夫安然无恙后,她的精神比以往好多了,而且她开始尽量地想办法让那些不知道自己丈夫音讯的家属们高兴,并试着去安慰那些刚刚成为寡妇的女人们。刚开始时,因为腿脚不方便,她就一直躺在床上接听电话。
后来,她坐在床上接电话。最后,她忙得不可开交,全然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虚弱的心脏病人,她走下床坐在书桌旁边接电话。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她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病情。叶慈夫人说:“‘珍珠港事件’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奇耻大辱,可对我个人来说,却是我一生中所碰到过的最幸运的事。那场可怕的危机使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它让我不再只注意自己,而开始关心别人。它给了我一些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东西,并成为我的生活目标。”
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曾经在哈佛的“幸福课”上讲道:“一个真正懂得关心他人,并且时刻感恩的人,必将会拥有更多的快乐。”其实,幸福的本质就是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如果能加入更多心灵之间的碰撞,那么必然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
人人都希望能够在这个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给他人多一些关怀,多留意一下他人的心情,事事不要老是想着自己,那么我们一定能从彼此的互动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Lesson 3大义存在的地方,要敢于去担当
一个人,如果仅仅是因为其富有,因为其崇高的地位,这并不能成为他受别人尊敬的理由,我们不是看过无数这样的例子吗?一个人腰缠万贯却一毛不拔,身份崇高却毫无担当,那么是绝对得不到别人认可和拥戴的。
那么,既然成就和地位不是造成绅士有别于普通人的地方,那么是什么使得成功者能够受人尊敬呢?答案就是对道义的责任。
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而成功者因为其能力大于普通人,所能承担的责任就肯定是要大于普通人的,而当他承担了他所要承担的责任,那么自然就会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了。
中国有句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成功者,就应该有为别人奉献的胸怀,而只有当一个人有了为别人奉献的大胸襟的时候,他才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获得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就。
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超出他人的成就,但却很少有人愿意承担超过他人的责任,这也就是很多人得不到别人认可的根源。一个人如果在责任面前总是逃避,那其成就也就没什么意义,而最终他也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没有任何价值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作为贵族学校的哈佛,其学生的参军率非但不比同龄年轻人的参军率低,还要高出几个百分点。这些贵族学生享受着锦衣玉食,对于远在欧洲、亚洲的战争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但是他们没有,因为大义在那里。挺身反抗法西斯的强暴,冒着枪林弹雨,冒着战死沙场的危险,他们一个个奔赴前线,有些人真的就没有看到战争的结束。
这便是哈佛的绅士精神,铁肩担道义,大义存在的地方,作为拥有贵族气质的绅士们,自然要冲在最前头。
曾经有人说过:“在人生和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前者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前提,后者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和目的,即生存意义和生活目的。”
人生在世,并不单单是为了享受,还有自己价值的实现。创造财富固然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方法之一,然而并非全部,对社会的贡献,对他人的付出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许多人令人尊敬,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有钱或是有名,更因为他们所践行的社会责任。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时,主持人要求现场每一个企业家写下“你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最重要的信条”,其他人的答案都是“诚信”,只有万科集团CEO王石写的是“社会责任”。这样的回答使他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获得了“加分”。
事实上,王石的所有活动都有附加值。他把登山跟慈善等公益内容结合起来,称为“公益攀登”。王石的新书推广演讲主题是“做负责的企业公民”,他说,在过去,他还不知道“企业公民”这个词的时候,他的追求就与它的内涵相暗合。而未来,这将是万科公司的发展目标。
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曾经说过:“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一个人的价值需要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人对于社会的担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因此当你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成功时,你人生的价值实际上就已经达到顶峰了。此时,如果你想要拓宽人生,你就应该去帮助别人、奉献社会,用你的成功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所承担的责任。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有没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不是赚钱的多少,而是他承担了多少社会责任。我们看到,很多富豪在金碧辉煌的酒店里买醉,却越到深夜越是痛苦,而当他帮路人修好了一辆自行车之后,发自内心的喜悦却会露在脸上。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者,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的社会,即使你的成就再大,你上学也需要老师,你在外面吃饭也需要厨师,你生病也得去找专业的医生。因此不要因为自己的权力大、地位高就忽略了对他人的责任,相反,正因为你权力大、地位高,更应该多为他人奉献一些。厄于“穷”的人,有“独善其身”的权力,然而已经“达”了的人,就应该拿出力量来“兼济天下”,只有如此,才无愧于你的绅士身份。
Lesson 4尝试着去做,你会发现害怕是多余的
哈佛商学院教授,美国著名办公用品公司史泰博创始人之一的迈拉·哈特曾经说过:“一旦你勇于尝试和冒险,你就会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牺牲任何东西……当你考虑风险的时候,你觉得是在拿自己的一生做赌注,其实不然,你不过是赌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搞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绅士们在面对未知的环境时,往往都会放下心中的一切忐忑,争着机会去试一试。固然可能会失败,但是所有的成功者在享受成功之前都会经历无数次挫折,所以只要尝试的信心没有改变,那么害怕便是多余的。
1981年,约翰·肯尼迪·图尔的小说《傻子们的同盟》成功获得了美国的普利策小说奖。让人遗憾的是,他本人并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奖,因为在此之前,他带着遗憾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1969年,约翰·肯尼迪·图尔开始着手写《傻子们的同盟》。但是,这部作品被许多出版商拒绝,始终都无法出版。经过好几次的打击之后,约翰·肯尼迪·图尔终于忍受不了自己作品的失败,含恨饮弹自尽,当时他仅仅32岁。而在临死之前,约翰·肯尼迪·图尔竟然说出了这样悲观的话:“我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作品不怀有任何希望,而且对这个社会也失望透顶。像我这样的人,也许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尽快死去,以脱离这无情的现实。”
尽管当时约翰·肯尼迪·图尔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希望,但是他年老力衰的母亲却始终坚信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并拿着儿子生前的作品一家家地敲开出版社的大门,最终这部作品引起了当时的著名小说家沃西·珀西的注意。这位小说家将这部作品推荐到路易斯安娜出版社。路易斯安娜出版社的主编亲自审阅了这部作品,立刻被小说滑稽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所倾倒,当即决定出版该作。
《傻子们的同盟》很快便在读者群中引起了轰动,而且还于次年获得了美国文学界的大奖普利策小说奖。
人一生要面对的新鲜事物有很多,大多都等着我们去尝试、探索。去做这些从未做过的事情,谁说就一定不会成功呢?如果一个人总是对未来害怕担忧,那么始终就只能在原地打转,无法真正享受潜力爆发后的乐趣。
敢于探索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害怕攀登高峰的人,只能在洼地里徘徊;敢于为别人开路的人,总是走在最前面。只要大胆尝试,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探索不一定成功,但如果你缺乏探索的勇气,那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肯努力,只要敢于尝试,即使失败了,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澳大利亚重度残疾者、著名演讲家约翰·库提斯说过:“在你拥有的每一天,别对自己说不可能,如果我可以做到,你也一定可以。”库提斯用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演绎了生命的顽强,告诉了我们,一切不可能都会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被击碎。相信自己,生命没有不可能。
很多年前,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想制造一种V8型发动机。当他把这个想法跟工程师说了后,几乎所有工程师都认为V8型发动机所要求达到的标准太高,根本不可能实现。但福特却固执己见:“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制造出来。”无奈之下,工程师们只有硬着头皮尝试。几个月过去了,他们给福特的回答是:“我们无能为力。”福特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说道:“继续尝试,直到成功!”
一年之后,研究出的发动机仍然不能达到V8型所设想的那样。当所有的工程师都觉得这回无论如何都该放弃了时,福特还在继续坚持。在这样容不得半点退让的情况下,有一天一位工程师突发灵感,竟然找到了解决办法。终于历时一年多,在福特的强势逼迫下,“根本不可能实现”的V8型发动机被成功研制出来。如果没有亨利·福特的坚持,那V8型发动机可能只会变成V6、V5,或者其他低标准的发动机了。
有的时候,成功就是这么偶然。任何一个小小的机会都可能成为我们向前发展的契机。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在埋怨,在退却,那么定然看不到命运给我们打开的另一扇门。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最关键的就是不要轻易放弃,哪怕眼前的困难再大,哪怕我们自己觉得再也无法突破,但只要我们逼迫自己向前再迈一步,我们的潜能就可能再一次被开发。
学着向绅士们那样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吧,只要我们能将“怎么才能”放在“似乎很难”的前面,那么我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将各种不可能变成唯一可能的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不断升值。
Lesson 5以身作则才能让他人信服
哈佛大学知名教授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一书中写道:“在对有着成功改革经验的公司案例的研究中,我们总发现这些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中有着一两个能力非凡的领袖人物。他们总是首先在公司内部创造一种危机感或改革的必要性。为了启动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改革,这些领袖人物会广泛宣传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经营策略,他们还会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反复宣讲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并极力使这种思想交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成功的领导,往往由99%的领导者个人所展现的威信魅力与1%的权力行使所组成。而这种威信与魅力,正是来自于领导者自身的行为。领导者如果能善用自身威信和行为来确定自己在员工中的榜样,那么不仅能在员工中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而且他以身作则的行为还会为员工所信服。
日本前经联会会长土光敏夫,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他在1965年曾出任东芝电器社长。当时东芝因为管理不善,绩效低下,土光接管之后,提出了“一般员工要比以前多用三倍的脑,董事则要多用十倍,我本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口号来重建东芝。
他的口头禅是“以身作则最具说服力”。他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并空出上午七点半至八点半的一小时时间,欢迎员工与他一起动脑,共同讨论公司的问题。土光为了杜绝浪费,借着一次参观的机会,给东芝的董事上了一课。
有一天,东芝的一位董事想参观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轮。由于土光已看过九次,所以事先说好由他带路。那一天是假日,他们约好在樱木町车站的门口会合。土光准时到达,董事乘公司的车随后赶到。
董事以为土光也是乘公司的专车来的,便说道:“社长先生,抱歉让您久等了。我看我们就搭您的车前往参观吧!”土光面无表情地说:“我并没乘公司的轿车,我们去搭电车吧!”董事当场愣住了,羞愧得无地自容。
原来土光为了杜绝浪费,使公司合理化,以身作则搭电车,给那位浑浑噩噩的董事上了一课。这件事传遍了整个公司,公司上下立刻心生警惕,不敢再随意浪费公司的物品。由于土光以身作则,东芝的情况逐渐好转。
古语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才能要求别人去做,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也做到。尤其是对于一名领导者来说,必须以身作则,用无声的语言说服员工,这样才能在员工中形成高度的凝聚力。
然而,如今有很多管理者,总是一味要求员工,却放纵自己。事实上,一个没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是绝对没有能力管好别人的。尤其是领导者如果做不到律己,那么就会使员工逐渐失去对自己的信任。
一个领导者要想组织一支优秀的队伍,那么表达责任感和工作热情的最令人信服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则,用生动真实的例子感染员工。作为领导者,你想要什么样的员工,首先自己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
美国著名将领巴顿将军曾经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在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士兵什么也不是,将领却是一切……”
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随口一说,它源于巴顿将军的亲身体验,以及在多年的领兵作战生涯中总结得到的结论。
二战时期,有一次,当巴顿将军带领他的部队行进的时候,汽车陷入了深泥。巴顿将军查看了一番情况,对着车上的部下们大喊道:“你们这帮混蛋赶快下车,把车推出来。”
于是,所有的人都听从指令下了车,开始推车。在大家的努力下,车终于被推了出来。当一个士兵正准备抹去自己身上的泥污时,惊讶地发现身边那个弄得浑身都是泥污的人竟然是巴顿。
这件事一直深深铭刻在这个士兵心里。直到巴顿去世,在将军的葬礼上,这个士兵对巴顿的遗孀才说起了这件事,这个士兵最后说:“是的,夫人,我们从心底里敬佩他!”
在任何机构,领导者的行为影响远远胜于自己的权力。领导者本人首先只有让自己成为企业的代言人,才能将正确的信息和信念传递给员工,而在不断的效仿、强化过程中,员工们才能形成一支步调一致的队伍。
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鲍尔默无与伦比的执行力,就是靠他的自律来维持的。鲍尔默在工作上异常严厉,但他并不是那种只会严格要求别人的领导者,他深谙律人必先律己的道理。他要求别人努力工作,也是先从自己做起,他本身就是个典型的工作狂。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一个经理人经常说空话,每次说出来的都只是一些理论,就不可能得到员工的尊重。要员工做到的,自己就必须先做到。所以,在微软没有高高在上这类的管理层级,也没有具体事不做,只分派员工去做的纯管理经理。
从现在开始,将“照我说的做”换成“照我做的做”,将“欲善人先善己”灌注自己心中,这样你才真正具备一位领导者应有的担当。
Lesson 6言出必行更有气势
在企业中,一个领导要想让自己的下属心服口服,那么就要做到“言出必践,令出必行”。这不仅会让员工觉得有安全感,而且还能让员工产生敬畏感。因为构造领导影响力的一个要素就是领导者是否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当领导总是只说不做,只听到雷声而不见下雨,那么他就会逐步地丧失掉自己的威信。试想一下,有谁愿意在这样一个口是心非的领导手下做事呢?当员工感受到自己的领导无法信赖时,只会悖逆领导意见而行。
在通用电气的家电部有一个专门生产洗衣机的工厂。从1956年建厂以来的30多年间,经营得非常不好,生产出来的老式产品卖不出去,1992年损失了4.700万美元,1993年上半年又损失了400万美元。1993年秋,公司决定卖掉这家工厂。这时候,一个名叫博克的公司副总裁站了出来说:“这么多工人怎么办?请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要想办法使公司转危为安。”博克先生首先召集了20个人,采用群策群力的方法,用20天时间向总部提交了一份改革报告,韦尔奇总裁支持这个建议,马上批给7.000万美元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群策群力”活动把本来毫不相干的人们聚集到了一起,包括计时工人、白领阶层甚至于工会领袖们。他们平时在工作中很少有机会接触,现在却可以在这种活动中相互交谈并相互信任。在这种工作经历中,人们看到公司的言行一致,他们的信任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长,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
管理者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以公司和团队的利益为重,一旦作出任何承诺,都要尽最大能力去完成。否则员工内心只会产生疑问:如果这些小承诺管理者们都无法做到,那么我又凭什么相信在更实际的利益上,管理者会保护我的利益?如此一来,员工的安全感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工作士气也会随之受到沉重打击。
很多时候,员工失去的信任往往是很难通过管理者的重新许诺而挽回的,因为员工们大多看重的是管理者对自己当初的承诺是否兑现,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果一次的信任已经被摧毁,那么接下来领导的二次承诺必定会让员工生出更多的疑问,毕竟二次承诺如果不兑现,会让员工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是任何普通员工都承担不起的。
当年联想集团创业时,曾有一条规定,如果参加会议的人数超过20个人,谁迟到就要罚站一分钟,上自领导层,下至普通员工,一视同仁。第一个被罚的人是总裁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罚站的时候这位老领导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本人也一身是汗。柳传志跟他的老领导说,你先在这儿站一分钟,晚上我到你家里给你站一分钟。即使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
美国IBM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在为客户送急需的计算机配件的路上,遇到了倾盆大雨。由于河水猛涨,把沿途的14座桥都淹没了,交通阻塞,汽车根本无法行驶。按照常理,这是不可抗因素,而且对他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危险,他完全有理由返回公司,等雨停之后再去送货。
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公司已经答应了客户,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做到!他从汽车后备箱拿出一双旱冰鞋,滑向目的地,开始了自己的长途跋涉。经过近5个小时,终于抵达了客户所在地,解决了对方的难题。这位部门经理,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公司的信誉,也为自己建立了“信用”品牌。
事实上,在现代企业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管理者言行不一,比如,许多领导者在表面上侃侃而谈员工的重要性——“以人为本”“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其做法却与他这种姿态截然相反。他们不愿意倾听员工的意见,对员工的个人问题漠然处之。再比如,一些领导者一边宣扬着高标准的诚实,另一边却常常虚报费用账目,或假公济私,又或总是迟到早退。当员工看到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时,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言行一致意味着表里如一,作为领导,当你做到了这点,你的魅力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别人。当他人都敞开自己心扉的时候,你也很容易感受到他们性格的不同侧面。你将更清楚地看到他人的长处。这样你也就更能够体贴、亲近别人,创造一种心心相印的愉悦氛围。
事实上,言行一致,说到就要做到,这本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然而或许正是因为太简单了,因此往往被人忽略。许多人太看重的是领导者的权力,更多的只是想知道“怎样让你服从我”,而不是“我应该怎样做才更具影响力”。
要树立领导威信,让员工更加信服你,那么作为管理者就应从自己的每一句话开始,从自己的每一个行动开始,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感到安心,同时激发工作的热情。
Lesson 7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一个有担当的人必然能够承受得了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对于工作中的任何事情,他们往往都能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这种人不仅是公司中不可缺少的精英骨干,而且其身上也往往有着一种统领他人的领袖气质。
艾拉姆是某家公司的项目经理,负责与客户进行联系和商谈。这一天,他前往一家公司商谈合作项目,在商谈的过程中,对方表示,如果他肯在项目上有所让步的话,就给他一大笔钱。艾拉姆不肯答应。对方就劝他说:“反正这笔钱是公司出,你就算是让了,公司也不会亏钱,你又何必这么死板呢?”艾拉姆严正地对对方说:“我作为公司的代表,代表的是公司的利益,一切有损公司利益的事情我都不能做。”这件事情后来被公司的老总知道了,老总对他越来越欣赏。
后来艾拉姆公司的竞争对手为了瓦解艾拉姆的公司,决定把艾拉姆挖到自己这边来。那家公司给艾拉姆开出了丰厚的条件,比他现在的公司要高得多,但是艾拉姆还是拒绝了。公司的老总知道后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自己的客户大多数都是艾拉姆联系到的,都与艾拉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他真的被对手挖走,那么自己公司就要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通过这件事情,老总对艾拉姆越来越信赖,艾拉姆因此成了老总的心腹。凡是关系到公司发展的事情,老总都会找他商量,现在的艾拉姆俨然成了老总身边最重要的人,也成了这家公司最不可缺少的人。就连总经理的位置老总都已经为他预备好了。
比尔·盖茨经常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责任感是一个人品格和能力的承载,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同样,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也具有一定的担当力,这种担当力往往就是领导力的体现。
身处职场,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决不能在工作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毕竟,工作是我们自己选的,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所以无论工作中出现多大问题,我们都要扛起来,否则我们的人生就会失去意义。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如果一个人担当的责任越大,那么他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因为一个人要想从人才济济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导心目中的佼佼者,那么就必须具备“勇于负责”的精神。
艾柯卡是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背负巨额债务,眼看就要倒闭的情况下,出任该公司总裁的。此前,他并没有想过实际状况会是这样恶劣。坐在简陋的办公室里,艾柯卡有点后悔了,然而,强烈的责任心立刻就替代了他的“后悔”。最终,“既来之则安之”的艾柯卡选择了“承担责任”,决定“背水一战”。
首先,他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解雇了多达33位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那些无所事事的员工。
其次,他高薪聘请了汽车行业领域里有头脑、懂策略的退休“老将”担任企业顾问,并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建议。随后,艾柯卡着手于彻底改变公司原有形象,改变一些不良作风和习惯,倡导“全员管理,人人有责”,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做出努力。
接着,他利用竞争对手所定位的价格、产品的质量、外观设计等来激发员工的斗志。
最后,一切准备就绪,艾柯卡投入了1.5亿美元,作为产品的广告宣传费。
另外,艾柯卡还向客户做出了惊人的承诺:“汽车售出后的前三个月为‘试用’,对于仍然坚持购买其他品牌汽车的客户,除返还一切费用,还将额外赠送50美元。”一个意外的承诺,换来的必定是更加意外的结果。试用期满退车的客户仅占0.2%,反倒是来买车的人蜂拥而至。
两年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终于扭亏为盈了。艾柯卡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目的在于赢得声誉,树立信心;第五年,公司股价急剧上涨,2.600万增发股被抢购一空,融资总数高达史无前例的4.3亿美元。艾柯卡成功了,他的“克莱斯勒”即将腾飞。
如果艾柯卡在得知克莱斯勒公司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后,没有选择承担拯救它的重大责任,而是随便找个借口离开,丢下这个烂摊子,那么他在躲避风险的同时,也将失去一个获得成就的机会。换句话说,正是这种敢于担当重任的精神,成就了艾柯卡传奇的一生。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只要我们能够下定决心担负起重要责任,并付出努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我们收获的“惊喜”将绝不仅仅是升职、加薪这么简单。或许,当我们成为企业的担当者,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站在了一定的高度上。
Lesson 8不要让借口成为懒惰的温床
一位毕业于哈佛的商业巨子在谈到他的成功秘诀时,只说了四个字:“立即行动。”在如今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有的人害怕便逃避退缩,有的人则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把它变成另一种成功的机会。
绅士们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任何借口,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在还没有被最终确定之前,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争取到机会。如果总想着推卸责任,连尝试都不去做,那么终其一生都将一事无成。
巴顿将军在他的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到这样一件事情:
“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2.43米长,0.91米宽,0.15米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我的仓库有一个窗户还有一个大节孔。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0.15米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畜生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最后,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就完成任务的人。”有借口,绝不会成功。
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明智的人绝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对待失败的正确方法不是痛苦地哀号,而是认真仔细地查找原因,并且积极寻找补救的办法来减少损失。”
其实,工作的实质本就是解决问题。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如何去推卸责任,请先静下来仔细想想,究竟自己出错在哪些方面,该如何做才能让事情得到更好的补救。只有那些主动解决问题的人,才是工作中的强者。
我们每人每天拥有同样多的时间,但是却因为对待事情态度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结果。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老是埋怨环境,抱怨挫折,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往往是职场的被动者,他们即使工作一辈子也不会有出色的业绩。
美国的企业家笛福森,在45岁以前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和大部分其他人一样,不犯什么错误也没什么创新,他的生活和工作一直都平静得出奇。就连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毫无发展前途的庸人,甚至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在他45岁生日那天,一则报纸上登载的成功励志故事却让他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从那之后,他给自己立下了目标,并且十分肯定地对自己说要改变目前这种死气沉沉的状况,而且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大企业家。
当他立下大志之后,起初周围的人都没有怎么看好他,毕竟这个男人,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能够有足够的动力来完成这么大的一个目标呢?然而事实是,他真的是前后判若两人,用以前所没有的自信和顽强毅力,破除了无所作为的思想,他潜心研究企业管理,并且在一番努力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颇有名望的大企业家。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光会想而不行动的人,只是生产思想垃圾。成功是一架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爬不上去的。”优秀的人往往总会勇于面对问题,并且不找任何借口,他们只会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最终他们能够取得人生的胜利。
很多时候,一个人缺少知识、甚至没有突出的能力,都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没有积极主动承担事情的心态。因此,对于工作中的任何问题,我们一定要主动去发现,并且承担起来解决好,这样才能用一步步的成功搭建自己向上攀爬的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