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背后都有一本“经济账”
企业家赚的是经济周期的钱,投资者也要有一个概念,就是赚经济周期的钱。
——喻猛国
喻猛国: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培训学院授课教师。
投资理财实际就是解决经济问题。投资理财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强调定量分析和应用实践。它广泛应用现有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理论知识和数学、统计方法,解决投资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投资理财者选择最优决策。
(一)根据“生命周期”进行的理财规划
经济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跨时期分配资源。在金钱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生命周期”假说,是由美国学者莫迪利安尼提出的,他认为理性的消费者要根据一生的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支出,使自己一生的收入与支出相等。“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
每个人的人生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有一样的生命周期,因为生命周期是按照年龄的不同来划分的,体现了人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每个阶段对金钱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进行理财,这就是根据生命周期进行的理财规划。
年轻时人们挣钱多,自然就会存下来一部分,等到老了不能工作了,就要靠这笔存下来的钱过日子。所以,善于理财,才能幸福一生。
总之,要圆一个幸福的人生梦,除了要有一个好的人生目标规划外,也要懂得如何应对各个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所需,而将财务做适当计划及管理。因此,既然投资理财关于一辈子的幸福,何不及早认清人生各阶段的责任及需求,订定符合自己的投资理财规划呢?
投资理财是一生都要做的工作,也是为一生而作的工作,如果你是一个投资理财高手,你的人生就会多一些幸福美满。
(二)对自己的收入与支出做到心中有数
要想投资理财首先要了解自己每月的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知道钱都是怎么花的,哪些是必须花的,哪些是可花可不花的,做到心中有数。
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从学会记账开始。只有把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尽可能真实地记下来,才能便于自己进行较真实、科学的理财分析,找出自己在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合适的理财规划,有效地进行投资理财工作。
对收入和支出进行记账说起来简单,坚持起来比较难。但是如果能够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对生活的影响将是极大的。每个月都用心去做“收支表”,看看每个月究竟收入有多少,钱究竟花到哪里去了。自己衡量一下,还可以怎样增加收入。投资不是让你有了钱就去投资,而是说让你合理规划,找到最适合你的投资方式;理财不是说你一定要在生活上怎么样节俭,而是说让你开源节流,找适合你自己的理财方式。
(三)以勤奋和眼光成为追求财富的赢家
如果你只会花钱不会攒钱、只会消费不会赚钱,那么只能是一个穷困的人。理财的第一要诀就在于能够创造财富,最起码要让自己有财可理。那么,怎么去创造财富呢?这完全要靠自己。
然而,有些人总是怨天尤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重要性。其实,财富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只要发挥出我们的潜力,就能够创造财富奇迹。这些属于我们自己的财富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人力资本”。那么,怎么才能发挥自己的人力资本,让财富早点到来呢?勤奋和眼光是必不可少的。
勤奋是创造运气和财富的秘诀,这个秘诀对任何人都是有效的。勤奋既能解救自己于苦难之中,更能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就能成功,成功者早已证明了这一点。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光看到那些成功者风光得意的光芒,却看不到光芒背后他们所付出的辛勤汗水。财富和成功都不会轻易获得,一定需要天长日久的勤奋。
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光勤奋还不够,还要有发现财富的眼光。在知识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人类的生存和竞争主要依靠的是远见。眼光是知识、创意和胆略的结晶。
要想成为一个有钱人,就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去浇灌,用自己的智慧和眼光去判断,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成为追求财富的赢家。
(四)分散投资:获得财富之道
金钱应该是流动的,想办法把闲钱投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钱在流转的过程中就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寻找好的投资方式让钱生钱,才是最佳的爱财之道。金钱可以成为我们的工具,帮助我们实现财富梦,关键就看我们怎么让“死钱”变成“活钱”,让钱生出钱来。
要想让“死钱”变成“活钱”,不要觉得让钱存在银行里就万事大吉了,应该将钱迅速投入到最适合它的地方,为自己美好的明天积累财力。投资理财要谨记一句话: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你想进行投资,就要事先规划,一定要分散投资,不要将自己的投资放在一处,这样才会避免“全军覆没”的损失。不要让你有钱就存银行的习惯影响了你的一生。学会分散投资,才是获得财富之道。
总之,要想让钱生钱,就要养成良好的投资理财习惯,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成了可以让钱生钱的投资理财高手。
·利益变化决定着人与人的亲疏远近
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在所能支配的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他们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
——钱颖一
人与人之间,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这个“利益”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感情利益和精神利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些利益变化决定的。
在经济学家眼里,人都是理性人,他所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顺应的都是同样的人性,遵循的都是同样的经济学道理,但是由于人对理性的认识有别,把握程度不同,因此,有人就变得世俗了,有人就变得高尚了。
(一)争抢埋单与“AA制”中的人际利益
中国人聚在一起吃饭,常常是你争我抢付钱,而西方人却是不争不抢,实行AA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文化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自然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生活相对稳定,因而抬头不见低头见,喜欢抢着付款,因为付款者完全可以预期到,别人日后也一定会为他的吃饭埋单。就相当于经济学中的投资,只不过今天投资的是人情,未来自然会受益颇多。
而在西方,人的流动性比较强,一个人今天在这个地方,明天就可能到了那个地方。今天在一起工作,可能明天离开就永远不见了,如果我今天为你埋单了,日后不会再有回报,所以为了公平起见,还是实行“AA制”。
由此可见,不管是中国传统上的争抢埋单,还是西方人喜欢的“AA制”的实施,都涉及经济学的成本与收益的问题,即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付出了成本,就要得到预期的收益。在经济学家眼里的人都是理性的任,他今天付出成本为别人埋单,就是想得到以后预期的收益为自己埋单。
实践证明,人的生存状态越稳定,一个人为他人埋单的风险也就越小,他获得日后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风险就越大,获得收益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所以,中国人喜欢抢着埋单,而西方人偏好“AA制”。
其实,普天之下的人性都是相通的,中国人也好,西方人也罢,决定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归根结底都源于利益。正是因为这样,那些在文化、道德范畴内解释不清的东西,用经济学道理一分析,也就豁然开朗了。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一些慈善家,他们常常主动帮助那些身陷困境中的人度过难关,比如接济身边生活困难的人,让他们能生存下去;帮助那些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儿童,让他们得以重返校园等等。在世俗人的眼中,这也许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但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学家的眼里,这却是一种超乎理性之上的智慧之举,是一种高境界的理性。
慈善家的付出,也许终生都不会得到受助者的回报,但是却从其他方面增加了他们做人的道德砝码,即提高了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声誉和威望,而这种声誉和威望,亦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用多少金钱都难以买到的财富。
自私利己是人的本性之一,现代生物学也证明了这一点,现代经济学对人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对人性承认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经济学家眼里的人,都是理性的人,他所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二)朋友的效用: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朋友的效用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有了烦心事,需要找朋友诉说,有了困难,需找朋友帮助,遇到了开心事,喜欢和朋友一起分享。孤独寂寞的时候,朋友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慰藉。为什么朋友对人如此重要?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因为朋友能够给人带来效用。
什么是效用呢?效用就是某一种物品给人带来的满足程度,比如馒头能填饱肚子,这是馒头对人的效用;棉衣能帮人驱逐寒冷,是棉衣对人的效用。朋友所能为我们做的,就是朋友的效用。
效用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正是因为效用的主观性,使得不同的人选择朋友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每一个人在选择朋友的时候,总是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朋友,谁给自己带来的效用大,就会把谁当做自己的挚友。有些人虽然没有共同的爱好,但在性格、兴趣等方面能够互补,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其实也是效用使然。
因而,我们在选择朋友的时候,总是在有意无意中选择能给我们带来效用的人,同样别人在选我们做朋友时,也会考虑我们是否能给他们带来效用。这也符合经济学上成本与收益的原则,即别人给我们带来了效用(对我们付出的成本),别人也必定要从我们身上获得效用(收益)。
(三)广结人脉:多个朋友多条路
在经济学中,讲求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投资的首要理念。在社交中也是如此,不要只交有限的人,否则你就会错失很多机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你要扩大你的朋友圈子,这样才能确保你的人脉资源到用的时候能够派上用场。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如果你有足够的人脉资源,那么有困难的时候才会有人帮助你,帮你度过难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搭建丰富有效的人脉资源就是到达成功彼岸必备武器,因为人脉是一笔看不见的资产!
多交朋友,广结人脉,有些时候不一定是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而是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他人的潜在攻击,保证自己能够拥有一块立足之地,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所以,在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结交朋友。
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好办事,这有着一定的经济学道理。在经济学家的眼里,朋友就是资源,多个朋友,就多了份资源,一个人所拥有的朋友资源越多,在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就能做到游刃有余,让“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
总之,利益变化决定着人的亲疏远近,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点经济头脑的,人际交往也是如此,一定要透过表面现象看透本质,这样才能受益良多。
·生活中随处可见经济学的魔幻身影
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他们看来,人有两个账户:经济学账户和心理账户。心理账户的存在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决策。
——王雪莉
王雪莉: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副教授。
经济现象无处不在,当我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尽是经济热点、财经新闻、股市分析。不要以为经济学离我们很遥远,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成本效益分析、蝴蝶效应……千万别以为这只是待在书本里的煞有介事的名词,其实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面对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对于每个人来说,一生中总要做出很多选择,在选择的路口,总是让人很为难。选择为什么会让我们如此艰难呢?因为选择是要付出成本的。我们都知道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欲望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凡事都难以两全,一定是有所得有所失的,为了去做一件事情,就必须放弃另一件事情。经济学上把放弃的事情叫做为要做的事情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对于未来的选择,我们无法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但却可以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来进行衡量别。如果某个孩子在艺术方面有天赋,如果继续按照传统方式求学,肯定是离他的特长越来越远,最终的收益只是获得一张大学文凭,找到一份可以稳定生活的工作。而选择自己的艺术天赋,则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果发挥得好,也有可能在某一领域成为佼佼者。当然,选择艺术,也可能最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这就是要付出的机会成本。
在我们每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机会成本往往是以时间为代价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每个人所能干的事情也总是有限的,同样的时间里做了这一件事情,就不能再同时做另一件事情。时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选择失误,损失的时间就永远无法补回。所以,以时间为代价的机会成本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尤为重要的。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你投入最主要的成本是时间,那么必须对这个事情的选择要极为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