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怪诞决策心理学:深藏心底的“糗神”(8)

秦末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个非常输得起的人。在巨鹿之战中,他命人渡过河流之后,把所有的船沉了,锅砸了,营帐烧了,以示必死之心。将士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想到退无可退,都奋勇杀敌,取得了战争胜利。被刘邦困在垓下,四周都是楚地悲伤的歌曲,虞姬自刎于怀中,他仍然冲出营帐奋勇杀敌,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他杀出重围来到乌江边上,江边的一个楚地的老头给他小船叫他过江去,养精蓄锐,卷土重来。他却说:“我当年率领楚国子弟七百人起义,如今只剩我一个人,我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成败皆英雄,这样轰轰烈烈的人生,才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应该过的人生。

脑白金的创始人史玉柱,在做保健品之前从事IT行业。他创立的“巨人”公司,曾是中国最著名的软件公司,一度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企业,他本人被评为“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但是由于投资巨人大厦亏损严重,巨人轰然倒下,只留给他巨额的债务。换成别人,面对巨大产业丧失殆尽的惨烈现实,绝大部分都会精神崩溃。然而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就是他们拥有一点异于常人的优势,那就是不怕失败。挫折算什么,不过是从头再来。他毫不畏惧,最终决定投身保健品行业,并开始了大规模的营销活动,在电视广告上砸重金轰炸人们的眼球。脑白金成功了。如今,中国已经很少有人不会说那段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了,甚至已经成为了网络热词,被广泛使用。

如果拥有这种霸气的态度,相信所谓的困难,也就不能称为困难了。一个人能成什么程度的大事,总是要看他有多大的气量。输得起才能赢得起,这也是成功的法则。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一颗有容乃大的强大内心,从而获得自己满意的人生。

◇多人负责等于无人负责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还记得吗?一女子落水,旁边有多人围观,但是无一人采取施救措施,怎么回事?一个人一分钟能挖一个洞,但是60个人在一秒内却无法挖一个洞,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了心理学中一个著名的定律——华盛顿合作定律。

旁观者效应

美国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过一起非常令人震惊的谋杀案。惨案发生在凌晨3点钟左右,一名酒吧的女经理被一个杀人狂追杀,追杀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克尤公园附近至少有38人看到了女经理被追杀的情形或者听到了女经理呼救的声音,但是没有一个人出来阻止血案的发生,甚至没有人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事后,各大媒体都谴责纽约人的麻木不仁和无动于衷。然而有两位心理学家——巴利和拉塔内认为媒体的言论并不准确,这些人之所以做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还有心理学方面的原因。为了解释这个原因,两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巴利和拉塔内组织了72个不知实验目的的参与者和一名假装有精神病的志愿者参加实验,让他们以一对一和四对一两种方式利用对讲机进行远距离联系——实验的过程就是精神病患者大喊救命。在不同的联系方式情况下,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不同的。在一对一联系的情况下,有85%的参与者都采取了行动报告有人犯病,但是在四对一联系的那组,只有31%的受试者采取行动。

实验结果说明,并不全是纽约人人心冷漠,而是“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巴利和拉塔内认为,在紧急状况发生的时候,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现场,才使得没有人出来负责,更多的人处在旁观状态。

人们总觉得,一定有别人会出来施救,一定有别人拨打报警电话——大家都看到了,即便是我不采取措施,别人一定会采取措施的。即便是到最后大家都没采取措施,导致了当事人的死亡,这个责任也不能怪罪在我一个人的头上,毕竟大家都在,大家都没采取措施。

多人在场,多人旁观导致的就是责任的互相推诿和互相抑制。多人负责,就等于无人负责。责任不清,就容易产生旁观者效应。

就像在拔河比赛中,人数越多,每个人出的力反而越少——大家都觉得,这么多人,我不用出多少力,也肯定没问题。谁知道,一个人这么想、两个人这么想,大家都这么想,都不肯用全力,结果却导致了失败。越是集体的活动,参加活动的人越容易在心理上将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转移到别人身上,习惯性地去做一个旁观者。

一个人是条龙,而多个人很可能就变成了虫;单打独斗的时候可能都很勇敢,但是团队合作的时候却变得畏首畏尾。

窝里斗最浪费

捕螃蟹的人在捉到螃蟹的时候,只是随便地将螃蟹放到一个没有盖子的鱼篓里。有些人好奇地问:“你这样放,不怕螃蟹都跑出来吗?”捕蟹人笑笑说:“你仔细看看鱼篓里的螃蟹。它们中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的螃蟹就会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螃蟹能爬出来,所以即便是不盖盖子,螃蟹也跑不了。”

俄国著名寓言故事《天鹅、梭子鱼和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天鹅、梭子鱼和虾想拉一车货物,它们三个把拉车的绳子各自套到了自己的身上,然后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开始拉车。

但是奇怪的是,它们三个累得筋疲力尽,车子还是丝毫不动。原来,天鹅把绳子绑到了自己的身上,然后朝着天空飞去,梭子鱼拉着货车向池塘的方向游去,而小虾却扯着车子向后蹦跶。它们三个虽然各自用力,但是因为用力的方向不同,还是没有拉动货车。

这个寓言故事很生动地说明了组织内耗也就是窝里斗现象。很多时候,局部相加并不等于整体之和,这中间有很多复杂的因素。窝里斗体现在职场中,就是办公室政治。

新人小张初入职场就遇到了办公室政治。小张在一家公司做销售,销售部准备举行一场积分回馈VIP客户的活动,宣传年积分3000以上的客户赠送高档礼品一份。但是采购部的王经理和销售部的于经理两个人不合,因为上次竞聘公司副经理的事情闹得非常不愉快。这次销售部要赠送给客户的礼品按照公司程序也是要经过采购部购买的,但是采购部的负责人故意拖延,到了VIP回馈活动当天礼品竟然还没采购到。销售部面对过来积分兑换礼品的客户,只好解释说由于物流原因,礼品耽误在路上了,请各位客户稍安勿躁。但是礼品足足迟到了两天,无论销售部怎么解释,客户都对公司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认为他们不负责任,不守信用,浪费客户的时间和感情。就是因为这件事情,造成小张第一季度的销量同比下滑了5%。

在同一个公司,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就是一个团队,但是这个团队的人如果不学会合作,就会造成资源上极大的浪费甚至最终导致公司破产。小张所在公司的这个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因为私人的恩怨转移到公司的业务上,最终导致公司销量的下滑。人心不齐,目标不一致,思想分散,是窝里斗的主要原因。而每个员工都奔着自己的想法走,弃公司的整体利益于不顾,势必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破解华盛顿合作定律

多人负责就等于无人负责,局部之和远远小于整体本身,内讧和窝里斗现象时常发生,那么,华盛顿合作定律应该如何破解呢?

首先是多人负责就等于无人负责的问题。有一个很古老的寓言故事叫作滥竽充数。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合奏,他手下有一个几百名吹竽的乐师组成的乐团。他每次想听的时候,便让整个乐团合奏给他听。有个不学无术的南郭先生知道后,就跑到齐宣王面前吹嘘自己——吹竽的技术高超,余音绕梁,花花草草都会被感动。于是齐宣王便将南郭先生收入了自己的乐团,让他跟自己的几百个乐师一起演奏。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吹奏竟然骗过了齐宣王,其实他根本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是却享受着乐师的待遇。

可惜好景不长,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即位之后,不喜欢听合奏,喜欢听独奏,并下令这些乐师一个一个地演奏给自己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觉得自己肯定会露馅儿,到时候必死无疑,于是连夜收拾包袱走了。

这个寓言故事就告诉我们,在现今的企业之中,也存在着一批南郭先生——因为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一批人去完成一个项目,致使一部分人偷奸耍滑,坐收渔利。久而久之,积极负责的人发现,别人不干活和自己干活的效果是一样的,那我凭什么还干活?于是公司里有了越来越多的南郭先生。

要想避免这个情况,就要建立明确的分工制度,责任到人,并且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体质和公开且明晰的奖惩制度。对于完成目标的人给予奖励,对于未完成目标的人给予惩罚,这样才会使努力的人更加努力,不努力的人被迫努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人与人交往肯定是会有摩擦的,每个人都是思想独立的个体,这就需要人们在一起进行磨合。首先,公司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现在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靠一个人的力量独立完成的,人和人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的。公司的员工更应该在共同的目标之下,互相合作,互相支持。

其次,建立各部门之间各个节点的问责制度。事情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一个部门、一个人来负责,各部门之间发生联系之后也就不会出现互相指责、互相推诿的事情。

破解了华盛顿合作定律,才会使得三个和尚更会有水吃。企业了解了华盛顿合作定律之后,才能建立高效的合作团队,使企业发展得更高、更远、更快。

◇有竞争才有超越

你是否对同事间的钩心斗角心生厌倦,每日疲惫不已?你是否曾天真地想象过一个人人和睦相处的世界,在那里自己可以整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你或许也明白以上都是妄想,但仍然在心底为此感到些许遗憾。其实,大可不必,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心理学定律——竞争优势效应。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00多年前,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登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意外地在山顶发现了贝壳化石,这意味着这座高山在亿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经过仔细观察,他还了解到山脉的两边分布着不同的树种。同一片地区同一个种类的植物也呈现各异的形态。后来,他又走访了世界很多地方,进一步思考着这种差异的原因。终于,他写出了彪炳史册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生物是不断演变着的,即“进化论”。进化论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顾名思义,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各自竞争的结果,无论是物种之间,还是同种之间,都存在着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不能适应残酷环境的被自然淘汰,强者继续进化以适应下一轮变化。

英国伦敦郊区的桦树林生长着一种蛾子,它们通常是白色的,灰色的很少。因为在白色的桦树的映衬下,灰色非常显眼,容易被鸟儿吃掉。后来,伦敦发生了工业革命,烟雾开始笼罩这个城市,并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名字——雾都。科学家发现,常见的白色蛾子成了少数派,灰色开始占据主流。因为树木被大量砍伐,蛾子们必须生存在钢筋水泥之间,而烟雾把墙壁熏黑了,白色的蛾子成了显眼的那一类,只有比同类更快变灰才能活下去。

你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吗?两个人在山林间遇到了老虎,甲惊慌失措,乙绑紧了鞋带。乙不需要跑过老虎,只要跑过甲就可以逃离虎口了。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非常普遍。弱肉强食的野外,食草动物们只能祈祷自己不是跑得最慢的那个。这种有趣的现象,传递出的信息却并不是那么有趣:不竞争,只好死。

你曾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吗?电视上一只小羚羊惊慌失措地躲避狮子的追击。但是它没能逃过此劫,你眼睁睁看着可爱的小生命变成了一堆被撕碎的血肉。确实是非常残酷的世界,但这是自然的法则,无论什么都无法改变的铁律。正是这残忍血腥的一幕幕,才成就了我们这个瑰丽的星球,使它多姿多彩,焕发勃勃生机。我们人类身为生物链的一环,也无法逃开这个过程。可以说,如今我们可以站在生物链的顶端,也完全是仰仗我们的祖先依靠智慧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主宰世界。

你会说:“我们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可以克服天性寻求双赢。”这样说是没有问题的。的确,能达到双赢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况,这不仅可以保证生存,还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但是,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很多时候,生活都是不能如人愿的。

竞争优势效应

中国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一只河蚌张开壳在晒太阳,忽然看见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鹬。河蚌急忙合起壳,紧紧地夹住了鹬鸟的嘴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会有死蚌肉。”河蚌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会有死鹬鸟。”这样,它们谁也不肯让步,互相僵持着。

这时过来一个渔翁,把两个一起捉走了。这就是著名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它说明人们往往宁愿与对手同归于尽也不肯退让一步,即使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人们也往往优先选择竞争。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为“竞争优势效应”。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选来一批学生,让他们两两分组,然后分别写下一个数字。如果两个人的数字之和不多于一百,两人便可以得到与自己写在纸上的数字等量的钱;如果大于一百,就要两人均摊,反过来给实验者双倍的钱。结果,没有一组学生写下的钱数之和小于一百,他们只好都给心理学家交了钱。

科学家经过分析认为人们对竞争的偏爱是天生的,因为这样就能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因此,即使双方有共同利益,人们也总是喜欢“较劲儿”。对谁都有好处的事情,尚且还有人要一较高下,更别说利益不同、无法兼顾的时刻了。为了晋升,公司的职员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晋升意味着更高的薪资、更高层的人脉和更大的心理优越感。然而职位只有一个,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激发出人们的好胜之心,竞争也更加不可避免。

竞争推动世界向前

虽然竞争有时会让人疲惫不堪,但是客观上也是必然的。想一想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聚在一起比谁作业完成得更快、更好的时光呢?从小在一起的死党,也会铆足了精神,在各方面互相比较着:谁更早找到女朋友?谁更早结婚生子?谁的工资更高?谁更幸福?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任何一件事情中获得胜利,对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健康都有深远意义。

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的创造力,从而塑造出一个更健全的人格。

竞争就像一条鞭子,只要你有一丝松懈,就会迎头痛击,催你前进。你有没有想过,没有竞争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

有一头世界著名的狮子爱尔莎,它是一头被人类收养然后被放归山林的狮子。它的前主人为了让它适应野外的生存环境,长期训练它捕食,教它生存的本领。狮子身为威风凛凛的百兽之王,为什么不能直接扔进自然保护区呢?因为在人类的大家庭里,它一直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并不知道独自捕食的方法,贸然放归野外,就会因为无法参与竞争而被饿死。

人类也是同理。如果你不曾身处残酷的社会,就无法在头脑、性格上获得优势,反而会处在一种非常容易被淘汰的劣势地位。这种劣势会严重影响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消解人活在社会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