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暴雨将至:克罗地亚空军秘密档案

引子:克罗地亚——历史与政治

封建制的克罗地亚国在公元8世纪末和9世纪初就已经出现,10世纪更是有了一个强盛的克罗地亚王国。不过这个王国的独立性始终存疑,她先后处于匈牙利王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直至奥匈帝国崩溃。

在奥地利帝国面临土耳其威胁的时刻,克罗地亚人成为了帝国的守卫者,他们在帝国的南部边陲,紧紧看守着那扇通往全欧洲腹地的大门。这种效忠延续着,即使在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风起云涌的时候,克罗地亚人依然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了对约瑟夫皇帝的忠诚。

一战爆发时,大多数克罗地亚人顺从地走上战场(包括后来的铁托)。然而战争改变了很多东西,前线的士兵们反对战争的情绪,和帝国的其他民族一样变得异常强烈。奥匈帝国的丧钟声中,1918年10月6日,在萨格勒布组成了有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代表参加的南斯拉夫各民族人民大会,发布了“联合所有……人的自由独立的人民国家”的纲领。29日各民族人民大会宣布同奥匈断绝关系,所有南斯拉夫人居住的行省脱离帝国,建立独立的斯、克和塞国家。11月4日奥匈投降。12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统一的南斯拉夫。

尽管部分克罗地亚政治人物希望建立一个独立国家,但他们还是接受了这个“南部斯拉夫人”的国家。同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一样,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讲同一种语言,却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克罗地亚人是南斯拉夫第二大人口,仅次于塞尔维亚人。从发展程度来看,前奥匈领土克罗地亚在经济上最为发达,她的大城市萨格勒布、奥西耶克、卢布尔雅那、马里博尔都是厂区密集的工业中心,几乎被战争毁灭的塞尔维亚则是个落后的农业国。

克罗地亚人起初对新国体抱有很大期待,但他们很快就大失所望,因为国家大权始终牢牢握在塞尔维亚人手里。在这个由多个民族构成的联合体中,各民族间远未达到“权利平等”的理想境界,克罗地亚人以及人口也较多的斯洛文尼亚人无法和塞尔维亚人平起平坐。1928年初夏的一次意外事件加剧了克罗地亚人的失望情绪。当时,一个塞尔维亚沙文主义分子居然公然在南斯拉夫议会大厅朝着正在发表辩论的克罗地亚议员开枪,造成2死1伤。

此事几乎将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推向内战,虽然后来“平息”下来,但成为克罗地亚普通民众情绪上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分离主义情绪便占了上风,争取自主权的民族运动开始在克罗地亚盛行,而这种运动的一个不良后果,就是催生了打着国家独立旗号的法西斯组织——乌斯塔沙(Ustasha)。

到了1939年夏天,南斯拉夫竭力想缓和民族间的矛盾,贝尔格莱德政府对克罗地亚做出重大让步,允许克罗地亚作为一个自治的克罗地亚省分离出去,不过形式上仍留在南斯拉夫之内。贝尔格莱德认为此举最终消除了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20年来的分歧,可问题是,外部环境风云突变:德国人来了。

1941年4月6日,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大批克罗地亚族军人逃亡或倒戈。德军的出现,让克罗地亚人感觉到他们再一次有了独立的希望。他们很清楚是德国人打走了塞尔维亚人,因此对侵略者表示热烈欢迎。当德国陆军第14装甲师于4月10日一路未遇抵抗地最先开进萨格勒布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了夹道欢迎自己的市民。和这些征服者的预想相反,他们被克罗地亚人当作是把他们从塞尔维亚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而原本应该阻击他们的许多南斯拉夫陆军中的克罗地亚士兵早已成建制地临阵脱逃。

希特勒迅速对南斯拉夫王国进行了肢解。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瓜分了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染指马其顿和塞尔维亚,意大利也插手到科索沃。至于克罗地亚则暂时处在一种待定状态。由于该地最有影响力的政党、克罗地亚农民党的领袖拒绝了纳粹德国提出的让他领导克罗地亚新政府的邀请,历史给了臭名昭著的乌斯塔沙一个机会。

这个极端右翼组织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在4月10日宣布建立了自己的所谓政权。14日,在1支由数百名武装分子组成的乌斯塔沙小分队控制了首都萨格勒布的警察局后,一个所谓的“克罗地亚独立国”(NDH)就算正式成立了。在1929年创立之初,乌斯塔沙这个组织没有引起什么人的注意,其名称来源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名词“起义”,名义上是用来纪念1875年黑塞哥维纳的塞尔维亚东正教徒大起义的。

根据这个独立国的扶植者德国和意大利的安排,国王由意大利的索勒托公爵出任,而乌斯塔沙的领袖、一个寂寂无闻的前神职人员安特·帕韦利奇(Ante Pavelic)则成为了“国家领袖”。独立国的领土包括今天的克罗地亚、波黑和一部分塞尔维亚,共有630万人口。这个含混不清的国体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克罗地亚人从1102年开始就盼望独立的意愿。但这说到底就是德国的一个保护国,一个傀儡国。

“国家领袖”在4月20日安抵克罗地亚。帕韦利奇像个暴发户那般兴高采烈,在于6月6日首次拜会希特勒后,他甚至自称为“元首”。索勒托公爵沉醉于罗马豪奢淫欲的生活,从未踏足克罗地亚半步,帕韦利奇大权独揽。但令这个“木偶独裁者”不快的是,他的国家机器从来都没有健全过,而德国和意大利在第一时间就把克罗地亚划分为两个势力范围,分别控制其东北部和西南部。

当然,乌斯塔沙迫不及待地成立了自己的军队。这支武装在成立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对非克罗地亚人进行种族清洗。这些暴行甚至引起了德国驻军的极大不满,德国将军们就此事多次向国内报告,称对事态“极为担忧”,因为乌斯塔沙对塞尔维亚人实施的种族屠杀,“可以同土耳其人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基督教徒犯下的罪行相提并论”。

现在,这个被置于轴心国利益圈内的傀儡独立国隔着亚得里亚海与墨索里尼的意大利相望。她的北部与霍尔蒂海军上将的匈牙利接邻,东面和南面则是德军占领下的塞尔维亚与波黑。当德国入侵苏联后,克罗地亚很快就派出1支部队赴东线参战。他们表现得并不好,这支远征军除了那些乌斯塔沙军官外,其余人从一开始就毫无热情,不要说投入主战场,就连对付游击队也显得不可靠。关于战争,有人这样发问:这个国家是否知道将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此后,随着罗马的陷落和罗马尼亚的转向,整个巴尔干半岛都在期望盟军会随时到来,大多数克罗地亚军队又开始准备欢迎新的解放者。1944年9月初,最后一任国防部长还计划在萨格勒布对德军反戈一击。“起义”没能打起来,而到了1945年5月4日,最后一批德军从克罗地亚撤走了。那之后,“国家领袖”帕韦利奇通过迂回的路线逃到了南美洲,这一时期畸形的克罗地亚独立国画上了句号。

至此,克罗地亚人关于战争的那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战争期间,杜布罗夫尼克这座号称“亚得里亚海明珠”的城市一直静静地矗立着,她保持着自中世纪建立以来就一直如此的那份优雅和安详,同时仿佛悄声在说:“只要看着,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