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瓦战斗

自11月1日登上托罗基纳那一刻起,陆战3师就很重视右翼那几条屈指可数的通往内陆的土人道。为了封锁通往黄色1号滩头阵地的部落小道和皮瓦小道,防范日军穿过这两个小道从右翼直扑滩头阵地,陆战队第2突击团2营M连连长弗朗西斯·O·科宁汉姆上尉一登陆,就率M连沿部落小道前出1300米,在部落小道和皮瓦小道交叉路口西面约300米处设置了路障,封锁了这两条重要的土人道。

11月3日15点20分,陆战队第2突击团3营前出至皮瓦路障前,以配属作战的E连接替M连,继续封锁路口。第二天,陆战9团2营将防线前推至部落小道和皮瓦小道交叉路口附近,和第2突击团3营换防。第2突击团3营撤出前沿,转而登陆普鲁阿塔岛和托罗基纳岛,清剿残敌。在指挥关系上,第2突击团继续归陆战9团节制,担任战术预备队,但E连继续顶在一线,执行路障封锁任务。

11月5日到7日,皮瓦路障之战地图。

封锁道路之初,第2突击团E连仅遇零星日军,双方仅有小规模交火。但从11月5日起,形势变了。E连很快发现,他们的对手突然间变得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体力充沛,完全不是先前的散兵游勇状态。11月5日20点到23点30分,E连突然遭到一股兵力不明之敌的强袭,部分日军突破了E连阵地,继续往主防线纵深渗透。

11月7日早晨,经过一夜不眠不休的艰苦行军,浜之上支队终于前出到皮瓦路障前。在浜之上俊秋大佐的命令下,第23步兵联队1大队以第1中队为先导,向据守皮瓦路障的美军第2突击团E连发起攻击。E连苦战半天,连续打退了1中队多次冲击,但阵地岌岌可危。为了顶住第1中队进攻,第2突击团把E连撤了下来,换上H连。14点30分,连续冲击失利的第23步兵联队1大队长福田环少佐调上第4中队,集中第1、4两个中队再度猛攻皮瓦路障。在2个中队气势汹汹的冲击下,H连阵地危在旦夕。15点,陆战9团2营一边命令G连赶往支援,一边下令全营60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齐射,集中猛轰路障阵前。在密集的迫击炮火力支援下,2个连合力抵抗,终于在15点50分打退第23步兵联队的冲击。战斗结束后,陆战9团把筋疲力尽的第2突击团3营H连撤下来, G连接过路障封锁任务。

当天的失败对以精锐自居的第23步兵联队的士气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浜之上俊秋大佐回忆道:“敌人的抵抗异常顽强,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他们是非常强大而顽强的对手。”鉴于第1大队进攻失利,恼火的大队长福田环少佐甚至把预备队——只有不到50人的第3中队也顶上一线,准备在次日举全大队兵力突破美军防线,朝托罗基纳登陆场攻击前进。为了协助1大队攻坚,浜之上俊秋大佐命令联队作业小队长率30名官兵组成挺进队,夜袭美军迫击炮阵地,然而待挺进队摸进美军阵地后,其全部人员均在美军猛烈的机枪火力下战死,偷袭失败。

在巡逻中,美军广泛动用军犬,通过军犬的嗅觉搜索日军踪迹。

得知日军进攻的消息,陆战9团团长爱德华·克雷格上校也调整部署,准备先顶住日军新一轮进攻再行反击。11月8日清早,第2突击团3营H连再度返回路障,换下G连。为了防止日军狂攻,第2突击团M连奉命在H连背后占领预备阵地,做二线防御。

9点,日军第23步兵联队第1大队完成攻击准备,在第6野战炮兵联队第1中队和联队炮中队的火力掩护下,第23步兵联队第1、3、4中队对皮瓦路障再度猛攻。H连和M连一面死战不退,一面呼叫迫击炮群进行密集炮火支援。根据日军记载,美军迫击炮弹以每分钟5~10发的速度密集落下,3个中队强攻了2个小时,最终人海不敌火海,日军进攻失利。

11点,联队长浜之上俊秋大佐决心在第一线展开2个大队,以第23步兵联队第1大队为左翼、第23步兵联队第3大队为右翼、第7中队为预备队展开总攻击,主攻方向是左翼。很快,皮瓦路障再次成为血战场。虽然浜之上支队全军冲击,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但陆战队H连和M连继续在强大的迫击炮火力掩护下,死死顶住日军,阵地巍然不倒。血战持续到14点,陆战9团2营出动E连和F连超越第2突击团的H连和M连,向日军猛烈反击,将日军击退了几百码(1码约为91米),暂时稳住了局势。接着,陆战9团武器连又在2辆M3“斯图亚特”式轻型坦克支援下赶到,试图继续压迫日军,但浓密的丛林和泥泞的道路,半履带装甲车和坦克除了撤出12名重伤员外,毫无用武之地。面对日军的拼死奋战,E连、F连的反击逐渐失去了势头。日军虽然挡住了E连和F连反冲击,但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激战中,第1大队长福田环少佐脚部负伤,第1中队长赤井公夫中尉(53期)接替指挥。16点,战场下起暴雨,妨碍了双方的视界,给美军的榴弹炮和迫击炮火力支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两个连停止反击,退到路障周围视界较为开阔的地带组织环形防线过夜。

皮瓦小道各次战斗示意图。

连续2天的战斗,让双方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日军方面,第23步兵联队长浜之上俊秋大佐认为两天战斗失败的主因是美军的迫击炮支援火力猛烈,要想冲垮美军防线就必须先打掉美军的迫击炮阵地。于是,他又搞起了日军的拿手绝活——特工偷袭。浜之上俊秋的决心是以预备队第7中队为主力,夜袭美军迫击炮阵地。

入夜后,第7中队从第1、3两个大队战线中间穿过,朝美军迫击炮阵地悄悄摸了过去。前进不到1个半小时就误入深及腰部的沼泽地,无法前进,只得放弃夜袭,退回阵地。

虽然很失望,但浜之上俊秋没有气馁,决心在11月9日继续强攻皮瓦路障,一定要打开通往托罗基纳的大门,进攻重点依然是1大队所在的左翼。

美军方面,虽然连续打退了第23步兵联队优势兵力的进攻,但浜之上支队在皮瓦路障前猬集重兵对主防线构成严重威胁,一旦日军突破路障,后果不堪设想。入夜后,陆战3师师长特内奇少将命令陆战9团团长爱德华·A·克雷格上校立即拟定次日反击计划,不惜代价粉碎路障前沿进攻之敌。

克雷格上校没有怠慢,立即唤来第2突击团2营长艾伦·肖普雷中校,命令他于9日8点在炮火准备下,以2个连的兵力并肩展开攻击,陆战9团2营、1个坦克排和陆战9团武器连4排担任支援,任务是粉碎路障当面进攻之敌。然后弗雷德·D·宾斯中校率第2突击团3营扩大战果,追歼残敌。夜间,第2突击团3营的I连顶上,替下了连日苦战的H连,撤出一线的H连立即返回二线充当预备队。

11月9日6点20分,第2突击团2营的L连和F连在路障(此时由M连和I连把守)背后的左右两翼展开,做好进攻准备。

从7点30分起,陆战12团1营的105毫米榴弹炮群实施了30分钟的炮火准备,为了协调炮火支援,陆战9团团长克雷格上校亲临前沿观察所指挥。8点00分,L连和F连超越M连和I连阵地,穿过路障,以不足100米/小时的速度深入丛林缓慢向前挺进。

美军的进攻正好和浜之上支队的总攻撞在了一起,双方展开激烈对攻。第23步兵联队3大队依仗兵力优势强行从美军进攻队形中分割了F连1个排,打乱了美军进攻节奏。9点30分,L连和F连仅仅突入敌阵35~45米,就遭到日军猛烈的轻机枪和掷弹筒拦阻射击,进攻陷入了停滞状态。由于两翼都是沼泽地,战术迂回几无可能,只有正面强攻一途。眼看美军进攻失利,日军当面嘲弄,陆战队也用脏话回敬,一时间双方对骂声和枪声交织在一起。

战斗持续到10点30分,F连始终没能和被分割的排取得联系,逐渐陷入混乱,担任路障守备任务之一的I连接替F连,从右翼投入战斗。但I连刚一进攻就发现日军不仅加强了正面阻击,而且还准备向I连右翼迂回。接到报告,克雷格上校命令陆战9团武器连4排立即进入I连右翼,及时封堵日军的迂回行动。大约11点30分,进攻中的I连和L连取得了部分进展,但却逐渐失去联系。为了保持进攻战线衔接,M连2个武器排奉命前进,填补了战线空档,防止日军渗透。经过一小时苦战,12点30分,日军突然间停止了顽强抵抗,开始急速撤退。激战当头,为什么要突然停止战斗,急速撤退呢?这个问题当时不仅让美军感到不解,连日军内部都很疑惑。多年后,时任第23步兵联队队长的浜之上俊秋才在回忆录中给出了答案:

当天,敌迫击炮群改变战法,不再进行长时间射击,而是集中火力突然进行炮火急袭。尽管双方战线交错很近,但敌人的弹着极为准确。短短的几分钟,敌人的几百发炮弹就准确地落入我军战线,如此猛烈的炮火似乎连一只老鼠都难幸免。如此凶猛而大规模的炮火急袭,肯定是事前进行了精确而周密的地形测绘和射击诸元计算的。

除了一线,联队本部也被密集的炮火覆盖,我们只能就地卧倒承受着猛烈的炮轰。突然间,一发迫击炮弹在我身边落下,幸好是一发哑弹。

11点30分,第1大队副官冲进联队本部,报告了第一线的危险形势:“第一线陷入危机,在敌迫击炮集中轰击下,第一线损失很大,重火器全部被打坏。在30~40分钟的炮击中,我1大队伤亡多达200人,更兼步枪机枪弹药不足,急需补充。”

听到这一切,我痛感国力薄弱和补给缺乏。自7日以来我支队仅仅补充过一回弹药。战斗持续到今天,对比双方消耗子弹量,敌我比例达150:1。不论兵力对比多寡,如此悬殊的火力对比,再打下去结局将是我军被单方面屠杀,直至全灭。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退到敌迫击炮射程外,重组兵力,补充弹药再行攻击。

11点40分,浜之上俊秋大佐忍痛下令取消对托罗基纳的第一次总攻击,全军后退:部队立即退到敌迫击炮有效射程外(科罗吉川渡河点附近),集结兵力,准备尔后进攻。

第一线两个大队于10点到10点30分之间带上死伤者与敌脱离接触,继而往科罗吉川渡河点附近集结兵力。

联队本部和各直属部队尽力协助第一线两个大队的撤退行动。

这道命令经由传令兵向一线各部队传达。在撤退途中,联队本部遭美军空袭,联队长浜之上俊秋大佐、第6师团派遣参谋田中中佐、兵器系军官和1名士兵负伤,联队长勤务兵战死。尽管遇此不幸,但第23步兵联队撤退行动还是比较顺利,14点,浜之上支队全部撤到科罗吉川渡河点。之后,浜之上俊秋把联队指挥权暂交3大队长大场福藏大尉(49期),自己返回莫辛戈塔野战医院住院治疗。

看到日军停止抵抗并急速撤退,I连和L连加快前进。15点,两个连抵达皮瓦和努玛努玛小道交叉口,然后停止前进,组织防御并派兵巡逻周围180~360米区域,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战果。派出的巡逻队很快回报180米内已无敌踪,但努玛努玛小道前270米处发现一个日军废弃的大型宿营地。17点20分,巡逻队进一步报告日军散兵正沿着努玛努玛小道撤退。18点15分,I连和L连阵地突然遭到三面炮击,这似乎是日军为了掩护撤退组织的炮火急袭。入夜后,战场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一天下来,第2突击团2营共战死12人,战伤30人,宣称清点到100具日军尸体。

9日的进攻未能抓住日军主力痛击,这让克雷格上校心有不甘,他打算第二天再度进攻,一定要追歼残敌。克雷格连夜草拟了新的攻击计划,先是用陆战20团1营进行15分钟的炮火准备,同时陆战队第143鱼雷机中队实施5分钟的轰炸和低空扫射,然后陆战9团2营主攻,第3突击营掩护左翼,超越I连和L连追击残敌,陆战9团1营为第二梯队适时超越攻击,聚歼来犯之敌。

9点15分,陆战队第143鱼雷机中队的12架TBF“复仇者”式鱼雷机准时飞抵战场。可正要进行炮击的时候却接到第2突击营侦察巡逻队还未返回的报告,进度推迟了整整10分钟,无奈的克雷格上校只得把进攻发起时刻顺延到9点45分。9点20分,陆战20团炮火齐鸣,大部分炮群猛轰指定目标,部分榴炮发射彩色烟幕弹为机群指示目标,刹那间战线当面五彩缤纷。在彩色烟幕弹的标识下,12架TBF“复仇者”鱼雷机对目标区进行轰炸和扫射。9点45分,陆战20团开始炮火延伸,陆战9团2营超越第2突击营,沿着皮瓦小道展开攻击。令人惊讶的是,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日军放弃了阵地,同时遗弃的还有大量武器装备和弹药,11点,陆战9团2营未发一弹即占领了皮瓦村。2营立即组织环形防御,防敌反扑。接着,陆战9团1营超越2营,前出到皮瓦—努玛努玛小道交叉口北230米,然后沿着小道掘壕固守,转入防御。次日,陆战9团巩固了新防线,皮瓦小道路障之战宣告结束。

陆战队第2突击团2营突击队员们卧倒隐蔽接敌。

小结这次战斗,美军发现11月9日的炮火准备对日军战线后方造成了巨大的杀伤。不过,对路障前沿尤其是距美军战线230米内的地方,炮火几无效果,原因是日军利用夜幕的掩护和炮火间隙爬到路障前20米左右挖掘阵地躲避炮击。因此,当炮火延伸,陆战队跃出阵地时,他们往往会遭遇密集的步机枪火力拦阻,进攻异常艰苦。尽管如此,陆战3师的战绩是毋庸置疑的。根据陆战3师统计,11月5日到11日,共击毙日军550人,自己仅战死19人,战伤32人。对陆战3师而言,皮瓦战斗他们是绝对的胜利者。

11月9日皮瓦路障之战示意图。

在陆战队第2突击团2营强大的进攻压力下,第23步兵联队被迫取消进攻,掉头后退。

对日军而言,虽然第一次总攻击草草结束,但浜之上俊秋大佐的撤退决定从当时的战场形势来看无疑是很明智的决定,实力的差距注定了继续进攻只能是覆灭一途。然而,他的决定违背了宁可全灭,也不轻言撤退的日本陆军传统,结果上至大本营陆军部,下到第6师团,都表示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浜之上支队的撤退是怯战行为,甚至扬言要把浜之上俊秋送上军事法庭。在回忆录中,第6师团团长神田正种中将对浜之上俊秋的“怯战”行动进行了严厉批判:

浜之上大佐是一位剑道大师,曾任职于户山学校,当教官,是我自幼年以来在学校的知己。对于他如此拙劣的作战指导,想起来还觉得不可思议。

对于浜之上联队长的行动,我如实向第17军和前来调查的第8方面军参谋长加藤钥平中将进行汇报,陆军中央部对这一事件甚为震怒,要求调查实情,并组织军事法庭审判浜之上俊秋。但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这次行动至少摸清了托罗基纳的敌情,权且当做一次侦察监视行动,何况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下,浜之上联队以寡击众,扑上滩头是不可能的。我将我的意见上报后,上级撤回了组织军事法庭审判的决定。

不过,我对浜之上联队长遭受敌炮射击就一举退却十几千米的做法也感到气愤,考虑到他在战斗中负伤,至少显示出将官和士兵同甘苦的武士情,我向上级申请对他的处理仅限行政处分即可。

第23步兵联队第一次总攻击的伤亡(1943年11月6日到10日)

战死5名军官和104名士兵,战伤10名军官和183名士兵,失踪48名士兵,合计伤亡以及失踪15名军官和335名士兵。

不过这次撤退也结束了浜之上俊秋大佐的仕途生涯。很快,大本营陆军部一纸命令,解除了浜之上大佐的联队长职务。11月15日,第6师团兵器部长河野孝次中佐(31期)接替浜之上俊秋大佐,出任第23步兵联队长。

对日军来说,尽管皮瓦之战以失败告终,但第一次总攻击并非只有皮瓦方向的战斗。在浜之上支队血斗皮瓦的同时,东南方面舰队也和美军展开了空前猛烈的海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