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鉴赏 大全集
- 《唐诗鉴赏 大全集》编委会
- 1407字
- 2020-06-24 12:58:38
行经华阴
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畴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华阴,县名,在京师长安之南,境内有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山势高峻,峰如刀削,县北为黄河,东为秦代的潼关。华阴县不但河山壮险,而且是由河南一带西赴长安的要道,行客络绎不绝。崔颢路过华阴,有感于华山之险峻壮美,遂赋此篇。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太华,即华山。华山山高势险,各峰都如刀削,传说为“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而成《(云笈仙籤》)。句意为:雄伟险峻的华山俯看着京都长安,天外的三座山峰峭拔得连鬼斧都削不成。岧峣形容山势高峻。起句即写远望华山之景,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在这里,一个“俯”字显出崇山压顶之势;“岧峣”二字加倍写华山的高峻,使“俯”字更具有一种神力。次句则由总貌转入局部描写。天外三峰,指著名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这三峰照应前“岧峣”。“削不成”三字含有人间刀斧俱无用,非巨灵的鬼斧神工所不能为之意,在似乎纯粹写景中暗含胜工胜于人力,出世高于追名逐利的寓意。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仙人掌,峰名,为华山最峭的一峰。汉武帝观仙人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即为“武帝祠”。句意为:武帝祠前墨云即将散去,高峻的仙人掌峰上雨过天晴。此二句由首联的远景转为写近景,一平视,一仰视。此时武帝祠前烟消云散,仙人掌上细雨初停,云开日现,一片清葱。远近之间,景色苍翠欲滴,天朗气清,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神魂飞越。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畴平。”河山,指黄河华山。枕,即横镇。秦关,指潼关。汉畴,在长安北面。畴,祭天地的高台。句意为:黄河华山之北,横镇险要的秦时关隘,大道连绵向西,连接着长安西面汉朝的神坛。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与秦关是不可能的,更别提长安西面的汉畴了,然而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浮想联翩,写了想象中的幻景。此联上句中一个“枕”字把黄河、华山都写活了,而一个“险”字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风波。下句一个“连”字,把汉畴与“武帝祠”和“仙人掌”等灵迹仙踪连成一片;而“平”字与上文“”、“天外”相对照,驿路平坦西通汉畴固然更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暗示“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来得坦荡。一“险”一“平”,为人们提出了何去何从的问号。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名利客,即追逐名利的人。长生,指隐居山林,求仙访道,寻求长生不老。句意为:请问驿路旁追名逐利的过往行客,留在这里学长生之道可取吗?这两紧承颈联“驿路”而来,即景抒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京都长安可谓名利的集中地,“名利客”正照应首联“咸京”。诗人此次行经华阴,事实上与路上行客一样,未尝不是去求名逐利,但是一见西岳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也未免移性动情,感叹自己何苦奔波于坎坷仕途。但诗人没有直说,反向旁人劝喻,显得隐约曲折。结尾这两句从上六句自然落出,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崔颢所存诗作大都格律严整,然而此诗却打破了律诗起、承、转、合的传统格式,别具神韵。前六句虽有层次先后,却全为写景,到第七句突然一转,第八句立即以发问的方式收住,“此处”二字,绾合前文,导出“何如学长生”的诗旨。全篇熔神灵古迹与山河胜景于一炉,诗境雄浑壮阔而富意蕴,正如清人方东树所评:“写景有兴象,故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