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样一体”立体化分层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探微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学校党委的领导、支持下,中央民族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稳中有进的“多样一体”立体化分层教育教学模式。该模式立足于适应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复杂多样性,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并逐渐成形。

一、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原则

针对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复杂多样性,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以下几个重要的实施原则,以统领全局,保证实效。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民族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与一般院校(非民族院校,以下同)既有相同性,又有自己的突出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设计理念上,必须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的原则。既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般规律,又要注意特殊性,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民族院校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民族性”,有效地发挥这一特殊性的正面效应将会极大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民族院校在专业设置、生源情况、民族成分、学生民族语言等方面,情况较为复杂,具有多样性。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在专业方面:文科、理科、艺术、体育一应俱全;生源方面: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民族成分方面: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基本俱全;民族语言方面:既有精通汉语又精通本民族语言的学生,又有不熟悉汉语的学生。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上,必须结合专业、民族成分、民族语言和具体课程属性等情况灵活实施,不能搞“一刀切”“一把尺子”。

(三)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民族院校既有一般院系,也有单一民族院系;既有普通文理专业,也有艺术、体育专业;既有来自偏远民族地区的学生,也有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民族、地区的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在坚持整体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异,采取梯级的层次性教学模式。不同的专业、院系之间要有难易差别。单一民族院系存在着“语言劣势”,艺术、体育生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薄弱,对这些院系的学生应该降低难度,结合他们各自的自身优势,转换考核目标和方式。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性设计方案中要体现出层次性原则。

(四)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遵循中央和国家的有关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搞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布了若干重要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 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 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等。这些文件必须予以贯彻和遵守,这是原则。但是,民族院校在贯彻这些相关文件的时候,必须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贯彻措施和实施方案予以灵活的实施。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才真正符合文件的本意和精神。因此,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教学环节:多层次梯级教学模式

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线和中心任务,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都要贯彻多层次梯级教学理念。

(一)课堂教学——特殊教学、重点教学、分类教学

1.“六观”教育进课堂,加强特殊教学、重点教学和针对性教学。

针对民族院校的特殊性,认真做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六观”教育,特别是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重视“六观”教育的研究和实践。2009年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申报的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六观”教育研究》获得批准立项。“05方案”实施之初,学院就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加入“六观”教育内容。除《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教育外,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加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加入祖国观教育内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加入民族观教育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入宗教观和祖国观教育内容。另外,根据国家形势的需要,及时增加或调整相关教学内容。

2.实施艺术类、体育类、民考民类分类教学。

艺术类、体育类、民考民类学生与普通文理类学生相比,在理论基础、接受能力、学生特点、语言状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实施分类教学,因“类”施教,否则,按照同一标准授课,就很难适应学生的需要。

(1)师资配备。艺术类、体育类、民考民类的班级,都是配备经验丰富的年富力强的教师授课。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年内不能安排教授艺术类、体育类、民考民类的班级。任课教师必须加强教学研究,适应学生特点,灵活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

(2)内容选择。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科学地调整、择取教学内容。教材的使用、教学课件的制定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予以科学的调整。

(3)多层级分类。分类教学不是简单地把普通文理类和艺术类、体育类、民考民类分开,而是一个多“层级”分类。根据情况有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等。普通文理类和艺术类、体育类、民考民类的分类是一级分类,艺术类、体育类和民考民类学生在汉语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他们的分类属于二级分类。艺术类内部也存在差别,舞蹈类的学生大多数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而是由中专、初中直接考进来的,学生的理论基础要比音乐、美术类的薄弱,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和考量,这种分类就属于三级分类。当然,不是每一个层级的分类都按同一标准调整教学,而是随着层级的细化,调整的幅度递减。

(二)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契合课程、形式多样、梯次衔接的实践教学模式

1.总体布局。

中央民族大学,作为民族类高校的最高学府,近几年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在充分论证、深度调研和广泛吸收兄弟院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逐步形成了符合课程特点、形式多样、梯次衔接、讲究实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一揽子”计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形式采取“主题参观和历史遗迹参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形式采取“开展义工活动和法院旁听”;《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形式采取“民族观或民族因素”社会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采取以“走近马克思”和“科学技术的作用”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和读书活动,每学期根据专业予以灵活调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采取“研究性主题学习”,教师布置主题,学生分组讨论,制作PPT进行课堂汇报展示。五门公共课实践教学形式总体架构内在地包涵着“夯实知识、理论基础—锻炼基本素质、培育基本素养—掌握基本方法—剖析认识现实问题”的逻辑主线,实现“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能力—提升境界”的育人目标。

2.注意事项。

(1)要将“民族”因素纳入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基于民族院校的特点,要在主题选择、实施过程、结果考核等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入“民族”因素,充分发挥“民族”因素的积极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方面一是在主题选择上,要尽量挖掘“民族”资源,帮助学生确立与民族有关的主题。如在社会调查类的实践形式中,可以调查不同群体的民族观,在读书报告类的实践形式中,可以联系现实,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民族的论著进行集体阅读、研讨。二是在实践方式上,可以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多民族大家庭的优势,组建多民族实践小组,整合利用多民族优秀文化精髓和传统,促进不同民族学生的团结、协作,对学生实施“过程教育”。三是在调查的范围和区域选择上,可以重点选择民族地区、民族社区、民族聚居区等民族区域。

(2)具体实践形式要符合课程特点。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具有各自具体的属性和功能,有着不同的育人目标。各门课程的具体实践形式都要符合本门课程的总体育人目标,实践的方式方法要符合课程特点、课程属性。实践的形式具有针对性,实践的结果才有实效性。

(3)各门课程的实践形式要统筹规划,具有关联性。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内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要统筹规划,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育人体系。

三、考核环节:多类型分层次考核体系

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学管理效果的检验。考核有着重要的评价和激励功能。考核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考核环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关系着考核的结果是否客观公正。

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考核方式方法不能简单划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定。近几年,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和探索,中央民族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渐形成了多类型分层次考核体系。

(1)考核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侧重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一种“过程”考核。学习是一种过程,不是临时突击考个好分数。知识是日积月累的,能力是逐步提高的,思想是潜移默化的。没有过程,无法断定结果的好坏、真假。期中考核是一种阶段性考核,通过阶段性总结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及时改进教学。期末考核是一种总体检验。

平时考核采用的方式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采用考勤、课堂提问、作业(课堂与课后)、讨论、撰写小论文、学习笔记、观后感等。期中考试的形式由课程组或教研室自主确定。期末考试采取卷面形式在学校考试周内进行,期末考试的试卷由学院统一格式和要求。三部分的成绩构成期末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艺术类、体育类、民考民类的成绩比例可以做适当调整,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

(2)期末考试的类型。期末考试分为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半开半闭考试。闭卷考试为主,开卷考试为辅。学院鼓励富有创意、具有科学性、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考试改革。闭卷考试主要针对普通文理类学生,开卷考试针对艺术类、体育类、民考民类学生。严格控制开卷考试的范围和对象。艺术类、体育类、民考民类也不是全放开。开卷考试必须履行严格审批程序:一是在学期初教研室必须提交申请报告,论证开卷考试的必要性;二是试卷的设计必须符合学院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三是坚持不降低质量和标准的原则。

四、成效

毋庸讳言,中央民族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中,与先进的业界同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经过全院教师的不断努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关怀下,在实践中也初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方面

1.课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五门公共课逐渐形成了有机统一体,共同构筑了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为少数民族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形成了育人共识,明确了改革方向。全院形成了“多样一体”立体化分层教育教学的共识,教学成效的显现使全院教师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决心,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增强了改革的动力。

(二)课堂教学方面

1.分类教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学生的满意度逐渐增高,课堂出勤率大为改善。近几年来,学生对老师的网上评教分数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在90分以上,有的老师高达99.9分。从学生对老师的主观评价意见来看,学生整体对老师的满意度相当高。由于学生评教是匿名的,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2.锻炼了师资队伍。通过多层次的分类教学、重点教学和针对性教学,使一批年轻教师很快适应多样化的教学要求,成长为教学行家和教育能手。学院每年都有教师在北京市获得重要的教学奖项。

(三)实践教学方面

1.实践效果。

(1)学生积极参与,调查(读书)报告撰写认真、规范。各班级学生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组建小组,积极开展调查活动。绝大多数实践小组都能按照老师讲解的规范格式认真撰写调查报告,有的小组制作相当精美,还打印成彩色文档(尽管老师不作要求),曾有一同学把自己的调查体会制作成一幅长达两米的书法作品,颇令人感动,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2)课堂汇报相当精彩。各小组制作一个10分钟的PPT课件进行课堂汇报交流。每学期,课堂汇报交流都是整个社会调查活动的高潮部分和精彩部分,每次课堂汇报气氛都十分活跃和热烈,深得学生的期待和欢迎。学生参与的热情相当高,每个小组都是群策群力,竭尽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课件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十分精美并富有个性。

(3)提高了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大受益者,通过实践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关注、思考社会问题的意识,又提高了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

2.获奖情况。

在2010年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评选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有一实践小组获得二等奖;在2011年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评选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一实践小组获得二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四)考核方面

多类型分层次考核体系使得考核更加公平公正,既保证“实体公正”,又实现“程序公正”,减少了考试纠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不及格率。既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又保证了学生成绩的正常和正态分布,避免出现学生大面积的不及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