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引子
-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苏宁为什么赢
- 徐军 何丹
- 1483字
- 2016-01-30 16:31:14
“好,你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听到李克强总理的这句话,张近东百感交集。
2015年7月10日上午,在中南海第一会议室里,张近东参加了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
一天前,在同一间会议室,部门省(区)负责人向总理汇报了上半年辖区内经济运行情况并提出建议。现在总理想听听来自经济学界和商业界的声音。
为了舒缓气氛,让大家能畅所欲言,会议定调为不系领带的座谈会。虽然如此,作为唯一受邀的零售业代表,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在进入庄严的中南海那一刹那,还是感觉到此行意义非凡。
中国总理常常通过与企业家、经济学家面对面交流,询问他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而感知中国经济神经末梢的变化,为经济政策的出台提供例证。而此时,国家正在着手拟定“十三五”规划。参会代表们的发言,将成为政府审视和评估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作为借助互联网技术从传统行业向新业态变革的代表,张近东坐在李克强总理的侧旁,用自己掌握的第一手信息和翔实数据,解答了一连串总理关心的问题。
李克强:“我就想问一下,企业上半年的销售额变化情况?”
张近东:“1到6月的报表马上出来了,预计增长30%。”
李克强:“就是说增速是相当高的了。第二个问题是,线下往线上走的增速,不是销售额,是问家数,增加的速度怎样?”
张近东:“我们是开放的平台,现在大概有5万家左右。如果完全放开的话,应该会成倍地增长。现在看有基础的传统实体店,线上转型后比简单地仅在平台销售的质量要高得多。”
李克强:“去年线下店、实体店有很多抱怨,但坚持住,国家也给予鼓励支持,线上、线下一起互动。现在听到的线下店的抱怨少多了,是不是线上、线下互动以后竞争力反而增强了?”
张近东:“对的!”
李克强:“去年我听说你们相当艰难,现在通过线上转型以后竞争力比以前更强了。也就是说‘互联网+’的发展并没有挤垮实体店,反过来实体店适应形势的发展增强了竞争力。”
张近东:“对!”
张近东的回答,让李克强总理由衷地高兴。座谈会快结束时,他借用最后一位发言者的一句话一抒胸臆:“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中国一定向好!”[1]
国家领导人与企业家的一问一答,带给总理的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信心,带给张近东的则是6年来苏宁变革道路成功的自信。
中国企业市场化元年自1984年始,至今已逾30年,在行将成熟之际,变革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企业的大命题。华为、联想等一大批中国商业巨子,甚至包括百度、阿里巴巴等老牌互联网企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答卷,苏宁亦成为中国零售业变革的标杆案例,它集聚了人们太多的话题:
张近东为何在发展最好的年份启动变革?
苏宁的O2O模式如何形成?
苏宁为什么要推行双线同价?
苏宁1600家门店重资产如何互联网化?
苏宁如何激活18万员工内部创新、小团队作战?
苏宁与阿里巴巴、万达为何闪电结盟?
……
与其说这些是苏宁遇到的命题,不如说是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遇到的时代命题在苏宁身上的投射。
去探究这段改写中国商业格局的变革力量与智慧时,苏宁“结构性创新”的决心、战略与方法,全都一览无余;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如同O2O的本质,是始于物理式竞争、归于化学式融合的故事,其间有企业家与时代的融合,有企业存量与增量的融合,也有中国商业O2O生态的融合。
有意思的是,25年来苏宁通过不断地寻找对手、超越对手而获得成功;但张近东始终认为“零售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苏宁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战略与战术统一为融合之道。互联网时代的融合之战,本是一场全要素突变式的生态革命。
诚如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言:“要勇敢地去做一个少数派,我们必须在自己的身上,干掉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