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总报告(3)

2.关注自发移民和劳务移民问题。应该妥善处理自发移民和劳务移民的问题,避免使其流民化,防止形成城市贫民窟。自发移民因户籍、土地承包等纠纷而引起的上访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各方关注。应该完善移民政策,将自发移民纳入生态移民范围,享受相关政策,容许土地流转。对于宁夏山区到川区的自发移民,应该鼓励户籍等关系在迁入地本地化,迁出地对迁入地进行一定补偿,人口纳入迁入地管理。劳务移民应该首先纳入生态移民范围,取消劳务移民的就业区域限定政策,取消企业招聘与劳务移民就业挂钩政策。要加强对宁夏与外省边界地区的管理,要采取“实边”措施防止土地面积减少。

3.关注移民社会资本重置问题。移民后原来积累的社会关系绝大多数将淡化或断绝,移民与迁入地社会的关系需要重新建立起来,甚至种植技术也可能需要重新学习。移民与原住民在土地关系上的矛盾,因个别移民偷盗行为而产生的冲突,都可能使生态移民的社会影响大打折扣。应该让更多的社会学学者和社会工作者介入生态移民工作,更加关心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我们过去也有三门峡移民等失败案例,要总结吊庄移民和生态移民经验教训,更好地改进工作,使移民“稳得住”。

4.关注回族移民社会问题。清末平定回族起义后,将陕甘回族人口安插于固原、平凉等山区垦殖,不准靠近城市居住、不准靠近汉族居住、不准相对集中居住,使得宁夏部分回族生存条件较差。生态移民将部分群众从不适宜生存的地方搬迁出来,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回族农民。由于回族内部教派较多,移民后分属不同教派的回族移民之间、回族移民与汉族原住民之间产生矛盾的机会增加,甚至为了增加本门本派实力而自发移民。关注回族移民问题,妥善处理矛盾,是事关宁夏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

(五)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宁夏支柱产业

2011年8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提出: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宁夏的支柱产业。12月24日,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规划到2015年,全区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要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以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产业融合。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将形成黄河文化旅游带、塞上回族文化旅游板块、红色文化旅游板块、西夏文化旅游板块的“一带三板块”为重点的产业布局。文化旅游产业应该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并集而不是交集。加强产业融合,以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繁荣,以文化产业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宁夏要大力发展沙漠旅游,强化“塞上归来不看沙”的比较优势。固原市是宁夏文化重镇,旅游产业也需要突破,应该把加强固原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2.尽快形成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机制。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商业性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打破行业垄断,是前提条件。宁夏文化产业比较弱小,应该通过改制一批、引进一批、培育一批文化企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保护知识产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机制。提高优秀知识产品价格和稿酬标准,形成文化良性发展的机制。

3.借助中阿经贸论坛平台加大与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中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宁夏过去提出“小省区也能办大文化”,发展穆斯林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办大文化。把宁夏打造成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及版权交易平台,是宁夏在国际上唯一有所作为的文化领域。

四、以深化改革来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打破体制性障碍

“九五”计划期间就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至今进展并不理想,是因为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打破体制性障碍,需要“顶层设计”。

一是要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政府掌握土地、信贷等重要经济资源及其对微观经济干预权力,虽然近年来“国进民退”遏制了外资对我国核心企业的兼并和煤老板、油老板等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政府擅长的是投资拉动经济,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形成鼓励创新和创业的机制,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二是改变政府支出责任过分下移的财税体制。1994年分税制被认为是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分成制度,生产型增值税及其分成比例鼓励了县域竞争。目前重要财源集中于国家和省级财政,而“事权”下移,地方政府必须想办法把财政收入搞上去才能够保障政府运转。财税体制不改,则地方政府只能围着这个指挥棒转。

三是淡化用GDP 增长速度来考核政绩的办法。国家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但如果不改变政绩考核办法和财税体制,不给予限制开发区更大的转移支付,则很难抑制限制开发区对GDP 和财政收入的追逐,经济发展方式很难转变。

(二)建设创新型宁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依靠资源消耗和投资拉动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效率拉动的现代经济增长方式。一个社会最富裕的是依靠攫取资源的煤老板、油老板和开发商,还是像比尔·盖茨、乔布斯那样的创新型人才,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标志。应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从特色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的提升。

一是以农业科技革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关键阶段,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可能是促进农业科技的意见。我国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投入较大,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消耗较高,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才能够突破资源约束,为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宁夏应该大力实施“兴水、治土、种子”三大工程,大力提速“一带一廊”建设,大力推进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加快“一优三高”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从特色农业向精品农业转变。

二是以“三大千亿计划”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通过“三大千亿计划”做大做强煤电化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做优做强“五大十特”工业园区,在招商选资中注重增量结构优化,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发挥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

三是提高现代服务业对改造传统产业的贡献。鼓励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效率。积极发展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宁夏水资源、土地资源稀缺,农业耗水和工业耗能水平较高,应该积极推进资源税改革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资源环境成本内部化。

一是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应该继续加快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切实加快城乡饮水安全、生态等民生水利建设;加强山川区域水资源统筹使用;完善水权转换机制,保障工业化、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要。

二是积极推进产业低碳化。宁夏产业低碳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应该按照中央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加强宁东基地等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减碳化,用低碳技术促进传统产业低碳化。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低碳产业和碳汇产业,努力建设低碳社会。

三是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宁夏沿黄经济区土地资源是寸土寸金,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更是稀缺资源。应该强化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城市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应该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