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综合战略篇(7)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宁夏是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问题,面临做大经济总量与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面临富民强区与维护民族团结的双重责任,面临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主要挑战包括基础设施薄弱,对外通道建设滞后;山川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显著;对外开放程度低,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开放仍处于起步阶段;资源环境约束刚性增强,节能减排压力巨大;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型高端人才缺乏。加快发展、保障民生和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亟须通过加快建设沿黄经济区解决这些难题。

(三)重大意义

建设沿黄经济区是推进我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开放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是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富民强区与维护民族团结,确保宁夏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加快沿黄经济区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也为周边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作出重大贡献。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带,加快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推进沿黄城市带建设,统筹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构筑内陆开放带,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形成民生带,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西部大开发政策高地。使沿黄经济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引擎,为推进我国向西开放进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西部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作出更大贡献,确保宁夏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二)战略定位

立足沿黄经济区,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服务能源化工“金三角”,对接呼包银经济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加快构筑内陆开放新格局,使沿黄经济区成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支点,引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引擎。

——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开放的前沿阵地。以中阿(宁夏)博览会为平台,依托中阿经贸论坛银川永久会址,加快面向穆斯林世界的经贸文化合作,建设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加工集散基地、国内产业转移承接基地、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开放合作的人才培训基地,把沿黄经济区建成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依托宁东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大力推进能源化工“金三角”建设,加快“疆煤进宁”、中东中亚油气资源进宁步伐,建设中卫能源化工基地,将沿黄经济区建成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新能源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基地。

——能源化工“金三角”及周边地区综合服务基地。沿黄经济区是能源化工“金三角”区域内建设生产生活和配套服务基地最理想的地区,将其建成辐射内蒙古西部、陕北、陇东等周边地区的大城市群,成为西北地区最富魅力、最具人气、最适宜人居和消费的综合服务区。

——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用国内乃至世界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建设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态纺织、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将沿黄经济区建成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区。

——统筹山川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模范区。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进行规划建设。以生态移民为突破口,加快农民变市民步伐;依托沿黄经济区和产业园区,引导农村人口和中南部山区贫困人口向沿黄经济区集聚,使沿黄经济区成为吸纳中南部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战场。以服务能源化工“金三角”及呼包银、陕甘宁革命老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为重点,扩大城市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与中南部地区及能源化工“金三角”一体化进程。

(三)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2015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700亿元(2010年价格),年均增长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90亿元,年均增长15%。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服务能源化工“金三角”的服务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服务功能明显提升。银川市(含两县一市)形成250万人口(包括外来人口)的大城市,沿黄经济区集聚人口达到450万人(包括外来人口),沿黄经济区服务业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化率达到70%。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80元,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沿黄经济区成为西北地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区域。

统筹发展步伐加快。沿黄城市同城化步伐明显加快,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域市场、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六个一体化”稳步推进,妥善安置生态移民,对中南部地区、农村地区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和人口集聚作用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内陆开放试验区取得实质性进展,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格局取得新突破。财税、投资、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政府效能建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明显加快,基本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黄河金岸绿色长城基本建成,黄河宁夏段水质稳定在Ⅲ类,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显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中期目标(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2010年价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90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7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00元,年均增长14%,城镇化率达到75%。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服务能源化工“金三角”的服务基地。初步建成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和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在带动宁夏中南部及周边地区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

3.远期目标(2030年)。将宁夏沿黄经济区建成我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开放的前沿阵地,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能源化工“金三角”及周边地区的综合服务基地,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统筹山川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模范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引擎。将宁夏建成我国西部现代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内陆开放试验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三、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

(一)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带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沿黄经济区产业集聚水平,构建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实施工业“三大千亿工程”,建设国家特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二是建设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优质粮食、特色林果、绿色有机瓜菜等精品高端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体系。三是把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中介会展、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商贸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将沿黄经济区建成服务能源“金三角”的后花园。全面推进形成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

(二)以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建设特色精品城市带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按照区域中心城市与县城、重点城镇、大村庄协调发展的思路,以黄河金岸为轴线,构筑以银川—吴忠为核心,以石嘴山和中卫为两翼,6个县城、60个重点镇和600个中心村为节点的沿黄经济区“12666”空间开发格局,形成沿黄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乡体系。二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产业合理布局为突破口,推进沿黄核心区同城化,逐步实现沿黄经济区与中南部地区及能源“金三角”区域一体化。三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要求,推进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将沿黄经济区建成西北地区最富魅力、最适宜人居和消费的特色精品城市带。

(三)以中阿经贸文化合作为重点,构筑内陆开放带

一是深化国内区域合作,以承接产业转移为突破口,围绕能源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等产业,积极加强与能源“金三角”、西部地区及东中部地区合作。二是树立全球战略眼光和合作共赢理念,巩固深化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积极开拓中东、西亚、北非、南美等新兴市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切实做大对外贸易规模。三是发挥宁夏回族穆斯林文化优势以及与阿拉伯世界先行交往优势,以中阿博览会为平台,发展面向穆斯林世界的经贸文化合作,努力将沿黄经济区建成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四)以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带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组织实施好民生计划。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调整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发展就业容纳大的服务业和市场前景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三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四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五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六是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保障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需求。

(五)以构建综合交通网络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

支撑构建综合交通网络、水利网络、管道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加强内陆开放通道建设,建成以干线铁路、高等级公路、干线机场为主骨架、管道运输为补充,辐射周边、连接国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构建油气管线网络,加快发展石油炼化,石油天然气化工,建设天然气管网,实现自治区境内所有县城及以上城市和主要工业园区天然气管网全覆盖。三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六)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

树立生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强资源节约和保护,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强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执法。二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三是构建以毛乌素沙漠和腾格里沙漠防风固沙生态屏障、贺兰山防风防沙生态屏障、宁夏平原绿洲生态带、黄河金岸生态景观带为骨架的“两屏两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重塑“塞上江南”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