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改变自我,淡定的人生不计较(2)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在企业界,越是成功的人越受重视。想加入“成功者俱乐部”很难,但一旦加入,以后便会一路坦途。因为如果你能活跃其中,就能轻易地获得同类的成功人士的启发,而且他们的知识与经验也能使我们的脚步更稳健、更扎实。

所以,一个有雄心、有抱负的年轻人,要多与前辈、有成就者接触,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年轻人创业的最好范本。那些成功者看到对未来充满雄心、憧憬的年轻人,就好像看到当年的自己,他们通常会对你有特别的好感。所以,相信他们很乐意为年轻人提供自己的见解与经验。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走进人群,就是要靠近成功者和积极者,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

紧跟社会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

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再改变自己。只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不断改变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生活,永远做社会生活的主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改变自己,因为不改变自己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尽快改变自己的观念去适应环境的变化,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有一个聪慧的头脑和一双灵动的眼睛,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平时我们说对一个人的命运有直接影响的是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说法虽然是对的,但是任何一种环境中都有可供发展的机遇,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并好好利用,不断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观念,就有可能在社会竞争的舞台上开辟一片新天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任何变动都意味着社会份额的重新分配,这对于竞争者来说,既是危机,又是契机。改变观念,适时而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观念陈旧,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冷漠的态度,就要付出事倍功半的代价。如果一味因循守旧,抱着老观念不放,则可能被挤出市场,在竞争中无容身之地。

社会变化是多因素、多层次变动的综合效应,它包括竞争对手的策略、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变化等,有很多都是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其中任何一种因素、一个层次的变化,都会引起社会的变化。因此,社会生活也是变幻莫测的。

已经30岁的王艳又下岗了,面对三次下岗,她不甘命运的摆布,自强不息,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创业之路。经过几年的拼搏,她创造了几十万元的资产,用勤奋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人生。

20世纪80年代初,在下岗潮流风起云涌时,王艳下岗了。她是个要强的女人,虽然失去了“铁饭碗”,但她坚信,别人能够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关键是要有决心、有毅力。痛定思痛后,她首先从观念上解放自己,改变传统观念,决定寻找一个自食其力的门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一年,她多方筹资几千元,购买了毛线编织机,还报名参加了编织技术培训班。一个月后,她凭所学的技术开了一家毛线编织加工店,而且很快生产出第一批产品。她织出的毛裤规格齐全,花式多样,价格便宜,邻里朋友口碑相传。编织店在县城里也算小有名气,生意越来越红火,她的这次转变取得了成功。

她苦心经营编织店两年多,别人看到这个行业有钱可赚,便也纷纷开起了编织店。小编织店一下子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再加上南方针织品在市面低价倾销,使得编织店的利润越来越低,王艳的生意也越来越不景气,这时她主动放弃了编织市场,决定另找门路。她走南闯北,调研市场,又办起了全市第一家涂料厂,高薪聘请技术员,开发出了填补空白的产品,这次她又一炮打响,取得了巨大成功。

从王艳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生活在不断发展变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挑战和困境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如果我们去抱怨生活,就只能被社会淘汰。相反,改变自己的观念,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用新的眼光看社会,用新的观念去迎接生活的发展变化,就能够抓住机遇,就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自己的人生财富。王艳如果不去改变“铁饭碗”的传统观念,果断决定自己创业,那么她就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同时,她如果没有第二次观念的改变,即及时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果断决定转行,那么她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功。

别忧心,幸福就在困难的背后

做自己想做和爱做的事,为自己确立一个新的标准,从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中挣脱出来,你的精神将会变得简洁而非同寻常。

一位美丽而又文静的女同事,她每次说话,总是语速慢慢的,音量小小的,但她的每一句话都能说到人的心坎儿上。

工作上,她没有骄人的业绩,但也挑剔不出什么毛病来;生活上,她嫁了一个普通但很相爱的人,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孩子的学习上,她不要求孩子学这学那,每到双休日,一家三口就出去游玩;她每天都要午睡,每天都做健美操,生活很有规律;对于荣誉加身的同事,她从不嫉妒,也从不鄙薄偶尔犯错误的同事,只对势利小人冷眼旁观,却也不恼,因为她觉得他们不会有好的心态与好的结局,也没必要去和他们计较。她心明如镜,绝顶聪明,与周围一些拼尽全力却活得七上八下不尽如人意的人相比,总觉得她的人生本来还可以更为出彩,而她没有去做。

在一次谈话中,她说起她父亲的一句话奠定了她的人生。读初中的她体质非常差,参加不了任何体育活动,学习又非常争强好胜,偶尔有一门功课得不到第一就会难过,就会自责。父亲对他说说:以你的条件,你不必追求优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她很听父亲的话,比较轻松地将每门功课都保持了良好,同时她的体质也恢复到了良好的状态。

在高中毕业时,她没有给自己定位什么名牌大学,而是一所普通大学,压力不大反而发挥良好,她轻松地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毕业时她所学专业人才需求极紧俏,重点大学又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工作,但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中等城市的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她没有别的要求,只求离父母近些,可以互相照料。

小说家与剧作家向来不看好美好的人生,因为他们认为,美好的人生不能构成他们的创作素材,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事业有成而家庭破裂,辉煌的阴影藏匿着堕落;幸福来临却紧随着死神——有一项超出优秀就难免有一项不及格。

一个为躲避追兵而与随从走散的国王,藏在山沟里已经两天两夜了,这里什么吃的东西都没有。后来,他遇到了一个砍柴的老头,老人家送给他一个用玉米面和干白菜做的菜团子。国王已经饿得很厉害了,三口两口就把菜团子吃掉了,他觉得这是天下最好吃的食物。吃饱后,他问老人家这叫什么,老头说这叫“饥饿”。

我们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问自己,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但感觉又是灵活多变的,对同一事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点,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以前是一种感受,现在是一种感受;开始是一种感受,以后又是一种感受。

一个在沙漠里行走好久的人,在饥渴万分时,如果能得到一杯水,他会无比快乐和惊喜,比给他金钱更高兴。

当他费劲千辛万苦,千里迢迢走出沙漠,来到泉边时,在他喝第一杯的时候,他会感觉水很甜,到喝第二杯的时候,感觉水很凉,在他喝第五杯水的时候,他会感觉肚子里很饱。如果让他连续不停地喝,最终这些水就会成为他的一种负担。

我们把这叫“幸福递减率”,或者叫“边际效益递减”。幸福是随着追求而来的,随着创造而来,随着希望而来,随着需要而来。但幸福有的时候又像一个匆匆的过客,不会长时间地停留。有奋斗,才会有成功;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每一种事情都变得非常容易之际,人类就只有一种需要了——需要困难。”这是19世纪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一句名言。

我们说困难是一本教科书,困难是一块试金石,如果一名水手想提高自己的技能,只在平静的海面练习,那是永远不可能有所作为的。现在的幸福,是因为战胜了过去的困难;今后的幸福,也都在今后困难的身后。

幸福就在困难背后。有时候,为了幸福,我们只能去“寻找困难”。某单位组织了一个叫“家庭生存体验”的活动,每次派出两个家庭的全体成员,身上不能带一分钱,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寻找生存之路。结果,几乎个个历尽艰辛,但又个个感触很深。有了困难,才知道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有了困难,才知人间真情是多么的温暖。

我们说,寻找困难,就是在寻找新的奋斗目标,做过去所未做过的事,这样,我们才能从不停的奋斗中,找到幸福之源。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倘若某个人的某个单项特别优秀,那么他的人生另一重要项目的缺憾往往就大。或者是,正因为不可弥补的缺憾,才促使其发奋地追求优秀。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认定自己表现非常出色的时候,如果有人在这时候肯定你的行为,你就会有很大的满足感;相反,如果这时候所有的人都说你做得并不好,在你沮丧的同时也有可能会随之否定自己。人类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趋同心理,即使是无关紧要的事,如果是大家一起去做,也会让人们忘了事情本身是否重要性,也会觉得有意思了许多。所以,我们往往不是害怕自己错了,而是深深地害怕只有自己一个人错了,而其他人也跟着错下去。成千上万的人一起走向毁灭的时候,每个人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就可以走下去。希特勒当初站在他的士兵们面前说“为我们的民族而战”的时候,那些摩拳擦掌的人其实并不是勇士,那个敢大声说“我不想去”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勇士,因为这需要的是不可估量的勇气。

如果在我们的身边就发生《皇帝的新装》里的故事,假设那位至高无上的皇帝现在身上真的就是一丝不挂,而周围的所有的人都在啧啧地称赞皇帝的新装是如何的美丽,那么这时候,你敢对所有在场的人大声地说出真相:“皇帝其实并没有穿衣服,皇帝是光着身子的!”你敢吗?你有那么大的勇气吗?一个小孩子就这样做了,他大声地说出了真相,因为小孩子是纯真的,他受所谓的“文明”的浸染还不那么深,在观看外界的时候,他能够睁开自己的眼睛,敢于说出真相。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有一些错误的心理定式,例如平时的为人处世,我们经常会按照别人的反映来作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类美好的境遇跋涉的路上,似乎一切都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弗洛伊德说:“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为自己追求权力、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因为自我的价值是生命的重心,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感受,但是却不知,我们正一直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努力着:以为自我的价值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成其为价值,所以我们不时地对自己的人格修修补补;我们时刻观察着别人的脸色,时刻留心着别人会去怎么做,害怕自己因为与众不同而显得奇怪或幼稚可笑,然后,我们就以此标准来更正自己。这种错误的心理定式和判断标准,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是那个童话里被老巫婆套上了红舞鞋的姑娘,自己完全停留不下来,只能一刻不停地跳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一个名叫罗纳斯的女孩,她一心想在歌坛上有所发展,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歌唱家,可是她没有好看的脸蛋,她的嘴巴也比其他人的大,最严重的是牙齿还向外突。每到公开演唱的时候,她总是想要把上嘴唇拉下来盖住她的牙齿。她极力想表现得“很美”,结果恰恰相反,每次她都使自己大出洋相。

在这家夜总会里常听罗纳斯唱歌的一个客人,认为她很有天分,他对罗纳斯直率地说:“我跟你说实话,我一直在看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盖的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的牙齿长得很难看,对不对?”罗纳斯非常羞窘,可是那个客人继续说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一个人因为长了龅牙就罪大恶极了吗?不!不要想去遮掩你的牙,张开你的嘴,如果观众觉得你不在乎的话,他们就会喜欢你的。再说,那些你想遮起来的牙齿,说不定还会给你带来好运呢!”

罗纳斯这次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她接受了这位客人的忠告,以后也不再去注意她的牙齿。从那时起,她只想到她的观众,她张大了嘴巴,热情而愉快地唱着,这歌声使她成为了歌坛的一流红星。

“在每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之中,他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他必须保持本色。虽然广袤的宇宙中充满了好的东西,可是除非他耕作那一块给他耕作的土地,否则他绝得不到好的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出些什么,他能知道些什么,而这些都是他必须去尝试求取的。”这是爱默生在他的那篇《论自信》的散文里说到的。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并且应该恒久地保持这个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