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马铃薯窖藏反季节外销与农民增收效果调查此文在《中国马铃薯》2006年第3期上发表。

西吉是宁夏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是西北优质马铃薯的最佳产区之一,马铃薯也是该县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县种植马铃薯4.9万hm2,占全区总种植面积的38.4%,总产量达到110万t,收入24750万元,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55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6%。已成为西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重要途径。然而,在2003年之前,西吉生产的马铃薯鲜薯主要依靠淀粉加工企业消化,每逢马铃薯收获时节,看到的是加工企业门前排长队,薯农为交售马铃薯忍饥挨饿露宿街头,结果换来的是白条,可以说苦不堪言;如今看到的是加工企业门前冷清,薯农稳坐家中收金揽银,满心欢喜。究其原因何在?笔者带着疑问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地点与基本概况

调查地点选在新营乡进行。该乡位于西吉县西北部,属葫芦河川道区北段,全乡现辖23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6234户,现有农业人口3.35万人。其中:劳动力1.86万人,人口密度142人/km2,是该县西北部的中心集镇,辐射甘肃会宁县的兴源乡,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的红羊乡、关庄乡及西吉县的红耀乡等周边2省3县12个乡(镇)的10万薯农。农业气候资源为海拔2052~2633m,年平均气温4~4.9℃, ≥ 10℃的有效积温644℃,年降雨量397~47lmm,无霜期125d,全乡总土地面积282.8km2。其中,耕地面积1.324万hm2,人均0.4hm2,且川地和河滩地较多,耕地质量较高,有机质20.7g/kg,全氮1.55g/kg,水解氮87.4mg/kg,有效磷22.5g/kg,速效钾277mg/kg, pH值8.15,全盐0.48g/kg。年平均种植马铃薯0.66万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0.3%,是西吉县马铃薯种植、外销最大乡。

2 调查方式与内容

此次调查采用现状分析、市场调查和走访重点户的方式进行。一是在查阅2003~2005年全县窖藏外销的统计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对部分窖藏外销户进行走访调查;二是查阅资料,分析近3年本县的将台、兴隆、新营3个马铃薯专业市场外销鲜薯品种及价格变化情况;三是随机走访50户窖藏外销户,并进行现场询问记录。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贮藏窖的数量及类型

调查结果表明,截止2005年10月西吉县在交通便利的309国道、202省道和县、乡、村道沿线,已建成3~5t的马铃薯贮藏窖3.7万座,6~10t的贮藏窖4.1万座,10t以上贮藏2500座,50t以上的贮藏窖130座,100t以上的贮藏窖96座,150~3000t的贮藏窖45座, 5000t的贮藏窖9座,7000t的贮藏窖6座,10000t的贮藏窖8座。其中,仅新营一个乡贮藏量在200~500t的周转窖80座。从窖型调查看,主要有“窑式窖”、“槽式窖”、“半地下窖”、“地下窖”、“土窖”和“砖窖”6种类型。

3.2 贮藏数量与贮藏过程中的管理

据调查,西吉县年均种植马铃薯面积4.87万hm2,分别占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固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4.3%和49%,占全县同期农作物和秋作物种植面积的50%和80%。平均单产在22t/hm2以上,年总产鲜薯稳定在110万t。其中,约12万t留作种子,2万t食用,35万t进行精、粗淀粉加工外,还有61万t全部入窖贮藏到翌年3月至4月中旬。其中,仅新营一个乡贮藏量10万t以上。在贮藏过程的管理上薯农的普遍做法为:一是做细入窖前的准备,即在打扫干净薯窖的同时,敞开窖门晾晒30天,在窖藏的前15天,用百菌清对薯窖进行消毒处理,7天后通风换气。当鲜薯收获、田间运输时,尽量避免损伤;从田间运回的薯块必须经过15天左右的预贮,使其水分散失;入窖时严格挑去伤、烂、病、冻、虫蛀等薯块,入窖数量以不超过薯窖容积的2/3为宜。二是入窖后至11月下旬,这一时期管理的中心是以通风换气为主。以入窖初期打开窖门和通气孔,进行通风,若外界气温降到0℃时,调节窖门的打开程度。三是12月至翌年3月中旬,这一时期管理的中心是以防冻保温为主;当外界气温降至-8℃左右时,关闭窖门,只开通气孔;若气温降到-12℃左右时,关闭通气孔;若遇晴朗暖和的天气,在中午打开窖门和气孔通风约20分钟,每隔半月进行1次。3月下旬以后的管理,主要以降温换气为中心,在晚间和清晨打开窖门气孔通风约30分钟,每隔一周进行1次。

3.3 贮藏外销时机的选择与模式

自2003年以来,西吉县新营乡的薯农看到马铃薯鲜薯贮藏反季节外销,要比交售给淀粉加工企业价格高出数倍,于是他们便采取独资、合资、合伙、入股等形式,大量修建马铃薯贮藏窖和周转窖。在每年10月马铃薯收获季节,大量收购贮藏马铃薯或将自家地里生产的马铃薯贮藏到翌年,然后选择在南方马铃薯需求量大,而此时市场上马铃薯又是淡季且量少,再销往广东、江苏等10多个省区,往往能卖出高价,不少薯农因为贮藏反季节外销而致富。同时,也确保了此时市场的有效供给,是淡季不淡。从外销模式看主要有“能人带动型”、“订单农业型”和“协会服务”型3种。

3.4 贮藏外销的品种与特征

西吉县近3年贮藏外销品种主要有2个。一是“青薯168”,占贮藏外销量的70%~80%。该品种由青海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1997年引进西吉,2000年大面积推广。晚熟,生育期125天,结薯早而集中,薯块膨大快,大、中薯占85%以上,薯形长圆型,红皮黄肉,芽眼浅,品质好,食味香甜,皮较薄,耐贮藏,适宜菜用,不宜进行淀粉加工(淀粉含量17.3%),单产30~45t/hm2。在广东等南方市场很受欢迎,并经这些地方二次分级包装,打入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奥门等国家和地区的超市,且连续3年市场价格一路攀升。二是宁薯8号,占贮藏外销量的30%~20%。该品种由西吉县种子公司选育,晚熟,生育期120天,薯块近圆形,芽眼少而浅,白皮白肉,表皮光滑,块茎大而整齐,结薯集中,休眠期长,耐贮藏,即适宜进行淀粉加工(淀粉含量18.6%),又可适宜菜用,单产25.5~37.5t/hm2,在河南等中原市场销路看好。

3.5 贮藏外销的效益与农民增收

如何躲开马铃薯集中上市造成的价格下跌,拉长销售期,待价而卖,让其增值,西吉新营乡的窖藏外销是一条好出路。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2005年全乡种植马铃薯4867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10%,户均达到0.8hm2,平均单产22.5t/hm2,最高单产48.6t/hm2,总产鲜薯12万t,其中,窖藏外销9.5万t。混装平均外销价格980元/t,分级包装精品平均外销价格1080元/t。每吨马铃薯除去窖藏的费用外增值400元,全乡增收3800万元,人均1134元,占当年农民人均收入的59.7%。全县11万座贮藏窖,贮藏外销马铃薯30万t,通过打时间差,让西吉农民多增加了1.2亿元的收入,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86元,为此西吉县在2004~2005连续2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农民增收先进县。同时,马铃薯贮藏外销促进了当地招商引资, 2005年仅驻新营乡收购马铃薯的广东等外地客商67家,共投入资金4000万元。是当地农民经济人增收代办费150万元,农民装卸工增加收入40万元,人均3100元,农民分级包装工增加收入60万元,人均2200元。更重要的是马铃薯贮藏外销还有力地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显著地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住房由以前的土砖木结构变成现在的砖木或混凝土结构,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6.3m2,扩大到现在的10.6m2;农用车辆由原来每10户1辆,增加到现在的每4户1辆;摩托车拥有量由原来每5户1辆,增加到现在的每2户1辆;电视机普及率由原来37%,提高到目前的100%,户均达到1.3台;洗衣机、电冰箱、固定电话、移动通讯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农民家中。农民喜不自禁地说,“种来种去还是种洋芋,窖这窖那不如窖土豆”。

4 贮藏外销中存在问题与提高外销能力的措施

4.1 存在问题

一是缺少鲜薯分级包装设备。二是贮藏保鲜技术普及程度不高。三是专业合作组织不健全。四是运输能力紧张且成本高。

4.2 采取措施

4.2.1 协会搭台,薯农唱戏

为解决小分散与大市场的问题,2003年,乡上组织成立了“宁夏西吉县新营乡马铃薯外运销售协会”。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共吸收农民经济人、种植大户、收购企业自愿结合的会员186家,长年发信息、跑市场、作调查、搞服务,在马铃薯外销中起了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从分散种植走向集中连片种植,容易形成规模生产,节省拉运时间,降低外运成本。二是以协议或合同形式引导薯农进行种植,减少或避免因信息不灵造成的损失,有效保护了薯农的利益,充分调动起种植、贮藏、外销的积极性。三是薯农与协会结成了共同体,培育薯农商品生产意识,保证质量,促进马铃薯生产按市场规律走向社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种植、贮藏、外销一体化经营,提高了薯农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协会在质量、品种和销售等环节下功夫,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五是协会在订单过程中,可以代表会员与种植户、外销客商签订订单,甚至代表会员,解决合同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实际上不该管的事务,从而推动政府转变职能。

4.2.2 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针对外销市场需求,新营乡在创品牌、建基地、抓质量上做了许多工作,效果十分明显。一是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了“中国西吉马铃薯”商标,在外销市场上对该品牌马铃薯实行统一包装,统一规格,统一价格,防止了其他冒牌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销售中的困难。二是对外销种植基地和几个主要外销品种,于2004年申报宁夏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了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行了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化,全面提升了外销薯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对种植、贮藏、经营销售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培训,确保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打造优质精品。以获取消费者的青睐,提高市场的认知度。

4.2.3 强化信息服务,引导薯农闯市场

为薯农提供信息服务,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价格信息。一是在2004年成立了“西吉县新营乡马铃薯信息中心”,同时,在西吉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开通了“宁夏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网”,在全县19个乡镇建立了信息点。二是在10月份马铃薯收获上市期间,每天收集产地和销地的马铃薯价格信息,进行网上发布,让薯农了解价格变化,对网上信息辐射不到的地方,在产地乡镇定期出信息广告栏、编发信息简报,向薯农发布,使马铃薯产销的信息逐步进村入户。三是每年在马铃薯种植前,乡上组织有关业务人员与协会共同对全国重点外销市场进行考察、了解、摸底、征求意见,召开信息发布会,对全乡马铃薯种植品种进行合理调整提出建议,促使本乡外销薯业健康发展。

4.2.4 搭建宣传平台,推介优质薯

为给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扩大宣传,交流合作的平台,一是在2005年10月18日,西吉县承办了“宁夏固原首届马铃薯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致贺信。国内外80家马铃薯营销和加工客商、各级领导、各界人士、新闻媒体应邀参加,搭建起了客商、薯农、媒体直接见面的平台,扩大了宣传,促进了西吉马铃薯在全国市场的销售份额。仅此次马铃薯节上与客商签订30t菜用型鲜薯外销合同。二是连续几年参加全国农产品交易会,推介西吉优质马铃薯。在2003年“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年会”上被中国特产组委授予“中国马铃薯之乡”。三是连续2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马铃薯高产纪录奖”和“马铃薯王”奖的评选活动,2004年评选出的高产纪录达到50100kg/hm2,马铃薯王为2.6kg/个,县委、政府分别给予1000元的奖励,并颁发了荣誉证书,激发了薯农用名优特、无公害、季节差三张牌参与市场竞争。

4.2.5 调整工作思路,转变领导方式

面对市场经济,必须转变现阶段农业领导方式。一是从抓生产向抓市场转变。把马铃薯作为西吉的支柱产业,它的内涵就不仅仅是种植面积问题,而且还包括流通,因此要树立“经营农业”的理念,把马铃薯及其产品当成工业品来经营,坚持种植与营销两手抓,外销与加工并重的原则。可采取领导干部带队,率领营销人员到沿海城市及其他大城市开展马铃薯营销活动,实现产销对接。还可将区内外营销大户请进门,以洽谈会、座谈会、推介会等形式,共商马铃薯营销。二是从抓种植指标向抓市场体系建设转变,尽快实现由现在每年抓面积落实、产量指标到抓培育市场主体转移,特别是在农民营销队伍的培养和销售网络建设上很下功夫,创造公平、和谐、宽松的市场环境。三是从行政命令向一线服务转变,开展马铃薯产品营销宣传,创建品牌,加强市场管理,为马铃薯外销营造良好氛围。四是重视协会建设,专业技术协会被誉为集能人、技术、管理、资金于一体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马铃薯产品流通、营销两个环节中作用尤为显著,要适当考虑对这些组织机构在信息体系基础设施的配套上给予扶持。充分发挥各种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的抓手作用。五是积极争取公安、交通等部门的支持,建立绿色通道,为马铃薯运销车辆保驾护航,为使种植马铃薯的富了、外销马铃薯的赚了、加工马铃薯的发了提供服务。

5 启示与思考

5.1 调查结果与新营经验表明,做好马铃薯贮藏反季节外销,必须形成规模,在实现数量扩张的同时,提高质量。否则,就难以开拓市场,难以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2 做好马铃薯贮藏反季节外销,必须建立健全专业合作组织,培养一支农民经济人队伍,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否则,就难以走向市场,适应市场,融入市场。

5.3 做好马铃薯贮藏反季节外销,必须首先做大做强做活一批贮藏、销售企业,带动其发展。

5.4 做好马铃薯贮藏反季节外销,必须着力提升科技进步水平和薯农素质。否则,就难以实现外销薯的优质化、生产标准化和贮藏管理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