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水平竞技运动体能训练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国家队教练员能训练专项培训班赴美国学习考察报告
- 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
- 403字
- 2020-06-24 19:43:04
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立足自我·寻求突破
——对摔跤项目体能训练的再认识
本次我们赴美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美国在体能训练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在美期间我们走访了美国最为先进的训练基地,聆听了美国体能专家的理论讲座,观摩了一些训练中的实际操作与方法,深感此行受益匪浅。可以说,体能训练在美国各类体育项目中的渗透,已经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已经是训练学领域独立的一门学科。美国体能协会(NSCA)的影响非常大,全美很多的优秀运动员都在此受过训练,其教练团队非常强大,其中的很多教练员也曾是高水平运动员,几乎都拥有体育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并且具有相当时间的实际执教经历,在全美各个运动项目的国家队中,都曾留下他们的身影。此次赴美学习期间我们参加了在亚特兰大举行的体能协会年会,听到了关于运动训练、损伤恢复和营养补充等方面的讲座;之后又有幸到位于科罗拉多州的NSCA总部参观和学习,看到很多新颖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创新了训练理念。通过本次学习及观摩,我们不仅对于目前世界体能训练最前沿的动态有所了解,也对我们自身项目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路与想法,这将为我们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我国摔跤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一、重新认识力量训练的概念
在NSCA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美国体能训练的概念是:“力量与体能训练”(strength and condition training),他们更加强调力量训练在体能训练中的核心地位,并且,在力量训练中非常注重爆发力和速度的训练,强调力量训练的目的不是使肌肉有多大,线条有多好看,而是要紧密结合专项特点,每一个训练动作的设计都应与专项动作结合,使技术动作效率最大化。这对于摔跤运动的力量训练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因为,摔跤运动在力量训练中经常要面对一个力量的转化问题。我们通过器械、杠铃可以使肌肉增粗、增大,增长力量,但是,怎样才能将这些器械力量转换为专项力量,在角斗中能够真正发挥出来,达到100%的转换率,是我们一直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而在NSCA的学习使我明白,力量与转化不是分离的,而从一开始设计动作的时候就应该注意,你所设计的练习动作,越接近你所使用的技术特点,就越能使肌肉收缩方式和做功更加符合专项所需的用力特性,使肌肉发挥最大功效。
二、正确的动作对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练习姿势的规范、准确和到位,是肌肉发挥最大效能的保障。在NSCA我们观摩了Allen Hedrick教授与Loren Z.F.Chiu博士的实践课,虽然有些举重动作看似简单,他们却不厌其烦,足足用了近两天的时间向我们讲述技术动作的要领和规范性。在讲解与示范的过程中,两位专家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步骤中,不断地纠正学员在试举过程中的错误动作,并且指出错误的动作会降低肌肉的做功和效率,甚至可以成为诱发损伤的主要原因,最终会影响技术水平与竞技能力的正常发挥。如果这种错误在发生后没有得到控制和解决,不但运动员难以向高水平阶段发展,甚至会造成其竞技水平的停滞和倒退。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专家们并不是单纯地在教我们举重动作,而是告诉我们成功来自于对细节的不断追求;将一切的隐患或不利因素控制在最原始阶段,这才是成功的真正秘诀。继而联系实际,我们在训练中,是否给予这些细节真正的关注?或是给予了关注,能否以务实和严谨的态度去要求呢?比如女子摔跤运动员站架普遍偏高的问题和技术动作在实战中发挥不稳定的问题等等。追溯这些问题的根源,我们是否应该回顾一下,在基础训练和提高阶段过程中,我们是怎样去要求的?细节部分要求了没有?要求了又是怎样去做的?做了是否达到最终目的和效果?这些都值得我们教练员去认真思考。
三、举重在爆发力训练中的绝对地位
在传统的抗阻训练中,器械主要还是以杠铃为主。但是,对于练习动作的设计和训练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与美国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在摔跤力量训练中,高翻动作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训练手段,因为它符合摔跤运动员在对抗中多关节和多肌肉群活动的运动特性,对提升爆发力和绝对力量有很好的效果。在NSCA的实践课中,体能专家强调爆发力练习最为有效的动作是挺举和抓举,因为这两种动作最符合肌肉在最短时间内最大做功的原理。相比而言,我们在力量训练中的效果没有实现最大化。高翻动作,是举重练习的分解动作,是挺举动作的一部分;上挺动作是最终完成动作,对肌肉的爆发力要求也是最高的,而我们在训练中却恰恰忽略了此环节,没有达到训练的最终效果和目的,这就好比爬山时每次总是爬到半山腰就停步不前,这样是永远到不了顶峰的。举重对脊柱与躯干刺激是最大的,这对于爆发力的训练来说非常重要,是增强力量最有效的方法。摔跤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具有很多的选择性,但是,举重训练对于提高摔跤运动员的力量水平,是极为有效和重要的。另外,在爆发力的训练中也必须特别重视哑铃的作用。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将哑铃的上翻以及挺举,结合不同的动作设计,就是对杠铃训练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哑铃训练对于身体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以及锻炼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有着非常好的训练效果。
四、小周期训练的重要性
小周期训练是为了适应新规则和多赛制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训练方法,它打破了以往大周期的训练理念。国家摔跤队一年的比赛很多,不可能按照地方队全年只为了一次或两次全国比赛的方式去备战训练。欧美强队以及日本队一年参加比赛的次数在6~8次之间,主力选手基本上每两个月参加一次比赛。他们会根据比赛的等级选择重视的程度,往往会使主力选手的竞技状态在全年最顶级的世锦赛、世界杯和洲际比赛中达到顶峰,这样一年中可以出现好几次高峰。在全年频繁的参赛过程中,“以赛代练,以赛促练”是他们的核心训练理念,而这种理念在欧美被证明是比较成功的。之所以能够成功,小周期训练理论是它主要的支撑依据。在小周期的训练中,主要是突出强度,高强度尽管维持不了很长时间,但是,对机体的刺激是最大的,到了一定时候,运动员身体疲劳就会达到一定的程度,但是不能让疲劳累积太深,这样不利于恢复,在到达这种程度后,提前进行调整进行下一个周期的时候,再加大负荷,进行超量恢复,全年训练可分为若干个小周期。摔跤项目比赛一天就结束,特别是上午的比赛,比赛的强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安排小周期的训练时,要尤其突出强度,要与比赛性质紧密结合。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欧美的模式,但是,可以从中吸收一些适合自己的东西,洋为中用,立足自身特点,找到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路子。
五、强度和质量是训练的核心
做教练的都知道“超负荷训练原则”的意义,没有负荷就没有提高。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突破,成绩的提升,主要在于训练的强度与训练的质量。我国的摔跤运动员,能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进入国家队一线,没有5~8年以上的专业训练是不行的,专业训练的过程也是量化积累的过程。到国家队以后,在更高水平的训练中,如果不从强度和质量上寻求突破,那就不可能战胜更高水平的对手。我国女子摔跤2004年进入雅典奥运会,获得了一枚金牌,面临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的形势更加严峻。我们虽然具有一些优势,但是也要看到对手越来越多,因为,发展是事物的普遍规律,对手的发展速度比我们快,如果长此下去,我们的优势也就不再是优势了。摔跤项目自身的特点以及规则的不断变化,对于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摔跤比赛一场的总时间是6分钟,分为3局,每局2分钟,采取3局2胜制。摔跤运动员获得冠军一天需要比赛4~5场,总时间加起来也就半个小时左右,我们长期的训练和备战,就是为了最后比赛的“30分钟”,这“30分钟”的核心问题就是强度,强度就是制胜的关键。如何不断在训练中达到强度的临界点并不断的超越和突破,以及如何将强度训练合理的安排到这“30分钟”里去,并保证这“30分钟”的训练质量和效果,是成功的关键。
六、辅助性力量练习
目前在国内体能训练中“瑞士球、平衡盘、皮条、悬吊带”等等器材的使用非常火爆,甚至成为了一种无所不能的训练手段,对于这些器材的效能有些夸大。而据我们在NSCA了解到的情况,这些新兴器材的使用尽管在北美地区非常的流行,因为,北美地区的教练在训练中喜欢创新,喜欢用新颖的东西提升训练的情趣与兴致,从而达到对训练效果的提升,但是目前并没有任何理论依据来证明其对于力量的训练能够起到绝对性的作用。这些器材的训练只占到力量训练的10%~20%,只是作为体能训练中的辅助性手段,比如,损伤的恢复、准备活动时和单一关节、单一肌肉的训练,以及强化小肌肉群的训练等等。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平衡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神经反应等是具有一定的效果的,但也只是作为对杠铃器械练习不到位部分的一种补充,其中,对于损伤之后的康复,效果是最为明显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知识的时候,首先要从认识上到位,不能盲目崇拜,一定要弄清楚是不是能够服务于自己所从事项目的,是有利的还是有弊的。
七、小结
赴美学习的短短二十多天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我们对美国体能训练的了解犹如蜻蜓点水,不可能对所学知识面面俱到,但是,我此行的收获颇丰。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理论是在不断创新中得以发展的,NSCA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理论、补充理论和完善理论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要勇于创新,这才是竞技运动不断向前迈进,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此次赴美体能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对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死搬硬套,而是通过学习更新陈旧训练理念,深入了解专项所需特点,把握项目制胜规律,发挥创造性思维方式,将所学知识灵活地消化、吸收和利用,最终成为真正指导训练实践的依据,这才是当前,我们教练员必须正视与面对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