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佳相约
  • 卢佳
  • 6720字
  • 2024-10-30 01:35:04

十年磨一剑

周一新

关键词:青年画家 苦心孤诣 传承文化

[片头解说]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一幅以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为素材,再现水浒人物济济一堂宏大场面的中国画作品《水浒忠义堂》,以高贵典雅、气势恢弘的视觉效果赢得美展银奖。它的作者就是来自塞上画坛的年轻画家、宁夏大学美术系讲师——周一新。

[现场访谈]

卢:周老师,祝贺您!在这么高规格的展览上能够获得银奖,实属不易。是幸运还是您的功夫所致?

周:这张《水浒忠义堂》能获得全国第十届美展的银奖,确实来之不易。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确实是多年心血的结晶吧,也就是说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对于我来说,它应该是功到自然成。再一个,我也是托了施耐庵先生的福啊,《水浒传》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尤其是108将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所以画面当中反映出108个人物,我下了很大的工夫。在画这个之前,我是先画一个一个人物的,一个一个人物的推敲,然后再把他们组合到一起,又要照顾到整幅画面的气韵、构图啊,所以花了不少的心血。实际上参加展览的朋友都知道,我画历史题材参加展览不太讨好。

卢:为什么呢?

周:因为有些东西,就像我画的《水浒》人物来说,大家太熟悉。而且前辈画家当中有很多画得非常优秀。比如说我的老师戴敦邦,他们都画得非常优秀,想逾越他们是很难的。观众也对这些比较熟,所以他对你的画就很挑剔。

卢:也因为很熟,所以画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周:是啊,难度可以说是很大的。我这张画画过很多次,实际上在1995年就开始画了。

卢:那算起来应该有将近10年的时间了。

周:是,所以很多朋友问起我说你这张画画了多长时间,我真的不好回答。就这张画来说,制作我大概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说为这张画付出的劳动,我说可以用将近10年来计算。为什么说画了大概10年呢?1995年我就开始着手创作《水浒》人物,到l998年我第一次画了一张《水浒》人物,就是完完整整地画了一张,选择了其中36个人画了一张,尺幅不大。当时正好碰到浙江省文化厅和中国美术学院合办了一个纪念明代大画家陈老莲诞辰400周年的展览,我就把这张画寄去了,结果获得了一等奖,对我鼓励非常大。这张画现在还陈列在陈老莲纪念馆。第二次我又觉得不满意,把这张画再进行一番完善,又重新画,补充了一些,让它更丰满一些,画面更丰满,构图、笔法上都有所提高,这件作品又入选了全国“首届画院双年展”。宁夏就入选了两张,我这张是其中的一件。它还获得了全国“五自治区展览”的银奖,后来又获得了“第六届自治区文学艺术品奖”的一等奖,也对我鼓励不小。第三次画《水浒》人物大约是2000年,可以说是初具规模。《水浒》108个人物就都画出来了。

卢:那你这次获奖的这个作品是第几次画的?

周:第四次了。在前三次基础上加工、润色、修改,然后又画出来了。这四张画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大致就可以看到我这些年来在这方面花费的心血了。

[解说词]

人物画在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物画也是中国画创作中难度最大的领域。周一新自1993年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以后,就醉心于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特别是《水浒》人物画,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凝聚了周一新创作的辛苦。

[现场访谈]

卢:用语言去表现这108个人物的形象就不容易,但是您却要用画笔去表现他们,我想就更不易了吧。因为在我们的眼里,古代人长得都差不多,就像您刚才说的那样,怎么画这108将,还要把他们区别开来,每个人物的形象都不雷同,且神态各异,这个应该是很难的吧?

周:对,是非常难的。因为在画的过程当中,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力有限,表现l00多个人物,尤其把他们放在一起,又要让他们各具情态,这个是相当难的。所以说我在稿子的推敲上花费了很多时间。这种努力在旁人不一定看得到,但我们下面用的工夫是非常多的,包括一个小的动作,一个小的道具,我都要去查阅资料。像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历代服饰》,我都是常翻阅的。有些相关服饰方面,尤其是宋代的服饰,我看的还是比较多的。

卢:要专门去研究?

周:对,专门去研究。

卢:在你获奖的《水浒忠义堂》这幅作品当中,最难画的是哪个人物?

周:我觉得最难画的是那些大家特别熟悉的人物,比如说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就是大家熟知的这些人物是最难画的。

卢:对,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很容易用固有的标准去看待,容易看出差距。

周:对。他很挑剔。就像前段时间放的《水浒》电视连续剧,大家会评这个演员演得不好,他哪儿哪儿不像鲁智深,因为大家太熟悉鲁智深,实际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鲁智深。尤其是绘画,它比较抽象,它不像文字可以满足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要求。绘画就不一样,它一旦出来以后就定型了,那么你这个形象是不是吻合了他心里所想的那个形象呢?这当中就出现差距了。

卢:您的作品当中的人物是同时起笔画呢,还是一个人物画完之后再画另外一个人物?

周:基本上是一个一个人物抠出来的。比如说在画鲁智深的时候,《水浒》当中有关他的情节包括文字,我就反复琢磨,在这个人物推敲得差不多的时候,再画另外一个。到现在还留有很多手稿,就是从1995年以来画的一些速写呀,包括小的创作草图,好几大本。

卢:在这幅作品当中,你刻画的最成功的人物是哪一位呢?

周:现在还没有。

卢:没有听专家点评过吗?

周:我这个画稿给我的恩师戴敦邦先生看过,他基本上对整幅画都有评价。

卢:他怎么说?

周:他觉得我画的人物好像还是过分文气了一点,跟江湖好汉的特质还是稍微有一点距离。也许是我采用的传统的白描形式加淡彩渲染,这个形式表现出来一种非常淡雅的感觉,所以给人感觉可能是文气比较重一些。

卢:所以就得了一个银奖。

周:后来看到这张画,我在美术馆再看的时候又有很多新的想法,我又冲动了。

卢:有了新的感受。再次冲动时祝愿您再创作一幅金奖作品。

周:我现在心里正在酝酿这个,比如像《水浒》这样的题材,我会更深入地、更好地表现。当然就是那句套话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希望一次比一次更好。

[解说词]

1970年周一新出生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一个普通家庭。父辈是1958年从浙江永康支宁来到石嘴山市工作的。

[现场访谈]

卢: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绘画的?

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画了。当时没有什么美术教材,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美术氛围,就是自己拿铅笔随便画一画。当时的临本就是大家通读的那种小人书、连环画。

卢:比照着那些去画吗?

周:对。主要是临摹。

卢:刚一开始画出来像吗?

周:很像。当时在我们邻里、在附近的朋友当中还很有名气,大家都说我是小画家。还有很多人愿意挂我临摹出来的作品。

卢:是吗?

周:哎,那大概是1978年或者1979年,上小学的时候,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我的美术老师下课以后,把我带到他家去,还请我吃了一顿饭,要求我给他画一张老虎。当时我也比较会用自己的绘画工具,我就使用蜡笔,现在叫油画棒,画了一张很大的老虎。很快画完了。当时觉得画画还能得到这么多人的重视!

卢:那说明您很有天赋嘛。

周:也不能这么说吧,我觉得至少我喜欢,当时就特别喜欢。

卢:也没有上过什么正规的培训班之类的?

周:没有,当时没有。我正式接触到美术培训大概是在五年级的时候。

卢:也就10岁左右吧。

周:对,10岁左右。我出生在大武口,有一个天津来的何凡老师,他是搞美术培训工作的,在文化馆。当时参加的人有很多。我的年龄不够,很小的,我父亲就带我去找这个何老师,希望他能破格收我当学生。当时他就满足了我这个要求。

卢:父亲非常喜欢你去学绘画,父亲画画吗?

周:他不画。我之所以能从事这个行业,我觉得我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今天我们在大街上看见父母带着小孩背着画夹去学画司空见惯,不会有人觉得有多稀奇,可是当时在大武口这个环境来说是绝无仅有的。我父亲就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基本上每天都去那儿跟何老师学画。

卢:父亲是因为发现您也有绘画的天赋才这样去做的,还是因为他特别喜欢绘画?

周:他自己喜欢。其实我父亲也是受我爷爷的影响,我爷爷祖辈基本上是务农吧,属于半耕半读的那种人家,他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因为家里穷很多书是买不起的,所以他就借人家的书,借回来以后就抄。现在我家里还保存着不少他手抄的一些东西。

卢:爷爷的手抄本?

周:哎。爷爷是学赵孟的,学赵孟的赵体字,写得非常精工,抄书抄得非常认真,内容就是唐诗宋词,包括小说,像我喜欢的《水浒传》,他都有抄。而且他的记忆力非常好。我听我父亲讲,爷爷能把《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名著的整段的故事背下来,唐诗宋词那更是不在话下了。

卢:看来您喜欢画一些古代人物、仕女图,还跟爷爷给您留下的印象分不开啊。

周:哎。包括我父亲,他在这方面也是特别喜欢。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本杂志,大概是1979年、1980年的时候,叫《中国美术》,那是我父亲去兰州出差的时候给我买的一本书,当时我从那本书上就知道有徐悲鸿和齐白石。其实我当时并不懂那个画,我父亲说这些都是绘画的大师,他们都是最厉害的人。当时心里也是特别向往,因为我当时认字不多,包括阅读书法都还有障碍,他就帮我讲这个画家在画面的题跋包括印章呀,他这些方面看得都非常细。

卢:您听得懂吗?

周:也是半懂,但是我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在画画的朋友当中我读画是很细的。比如一张画拿到跟前,纵览全局之后,包括它的笔法、位置,包括题跋、用印,我都看得非常细,这个习惯其实很小就养成了。

[解说词]

在父辈的影响和精心培育下,周一新对绘画由先前的爱好进而转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追求。

[现场访谈]

卢:求学和求知的道路很寂寞,很漫长,从开始学画到现在也有20来年的时间了吧?

周:差不多。从正式开始学画,包括这么多年的学习、工作,算起来也有20年了。

卢:那怎么着也算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了。

周:这话旁人听着好像有点残忍的样子,其实我觉得绘画它也是性情所致,对于我来说不存在寂寞或者是不寂寞。因为我在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是痛苦并快乐着。我愿意这样,我喜欢画,不让我画我会难受的。所以有人说是要甘于寂寞,我没有感觉到寂寞,坐到画的跟前,尤其当拿起画笔来画的时候,听到毛笔刷刷刷在宣纸上走动的时候——

卢:是一种寂寞并快乐的感觉?

周:对,快乐。我的内心非常安静,这个时候我觉得好像也不应该说是寂寞或者是快乐,我很安静。

卢:换言之,如果这个时候让您去做一件别的事儿?

周:那我会很不情愿的。

卢:为什么就不情愿呢?

周:对。我有时候画到半夜,这个时候觉得精神状态包括思维都非常好,它能让我特别安静,特别投入。有时候我出差在外,身边没有笔或者是有一段时间不能画画,就心里老惦记这个事儿。我不会吸烟,但是就像很多吸烟的朋友一样。

卢:画瘾犯了。

周:是,是,是。一时技痒。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时候反而显得不安了。大学毕业第二年就参加了全国的第八届美术展览,那时刚毕业,意气风发的,能参加这个展览对我的鼓励特别大,而且信心倍增。后来到了1999年全国第九届美展的时候,情况就不尽如人意了,我的作品在全区选上了,送到全国又下来了。它有一个起伏,当时心里也蛮难受的。

卢:因为这个美展是五年一次么?

周:五年一次,在美术界是最高规格的展览,所以大家都特别看重它。有的大省的画家们,他们为了这个创作,在今年第十届美展的作品刚结束了,就想第十一届我们该怎么办了。就是说大家对这个美术展览都特别看重。

卢:认真对待。

周:所以我第八届美展入选了,对我自己鼓励很大,没想到第九届美展就没入选。当时打击也是很大的。

卢:没有入选您就没琢磨是什么原因?

周:也琢磨了,也想了,一个可能是选题上有问题,再一个我试图把工笔和写意结合起来,当时可能技法上还不够完善,就是从艺术语言上不够成熟。在这当中想了很多,包括参加第十届美展,这五年来我一直都在想,自己到底该走怎么样一条路,到底该怎么样去画。后来心情慢慢也就放平和了。我觉得自己现阶段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想要表现什么题材,那就自自然然地去画好了。至于说选上选不上,不必去在意,我能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地去完成一件作品。

[解说词]

周一新在绘画艺术道路上经历艰难的跋涉,跨越了重重障碍,通过感悟和自身的修炼,把自己的创作升华到心灵的表现,达到“清逸超然、儒雅通神”的艺术境界。

[现场访谈]

卢:您是出生在大西北,您的祖籍是浙江,在您的作品当中有很多秀美的仕女,同时还有像钟馗、《水浒忠义堂》等等这些历史人物,他们的那种粗犷、豪迈和飘逸,您是怎么通过不同的风格来体现的?

周:这个可能是两方面吧。一个来说就是我受家庭影响,比较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包括诗词、小说,像《水浒传》这样的。再一个来说,我又比较喜欢中国传统绘画,传统绘画当中表现历史题材的非常多,我对这种表现形式是情有独钟。在今天画坛当中,像我这样画画的人并不多。因为今天的画坛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风格各异。再就是对传统的认识各有不同,我是国粹派的。我是觉得我们中国的东西好。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是“做中国人真好”。

卢: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需要传承下去的。您可以承担这一责任。

周:是。我希望能做一个传承者。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教师,绘画对于我来说还是个业余的事,我主要是应该教好书。所以在教书的过程当中,就承载着一个传承的任务。我给我的学生在讲过去的历史,在讲传统的技法时,我自己必须要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给学生介绍的时候才能做到比较全面、比较公正,这也是我兴趣所致。所以我选择的表现形式、包括表现的内容都跟我这种性格有直接的关系。而且我个人性格当中,内向的这一面比较多,我喜欢独处。

卢:不喜欢热闹。

周:哎。人家说你这样是不是像一个老学究啊,好像也不是。实际上我在读古典作品包括自己画画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都是教我们如何去欣赏这些作品,来体会这些作品中的精神。我觉得我自己有时候画《水浒传》这个题材,跟我的老师戴敦邦先生他们看这个作品已经不一样了。我觉得艺术需要传承,我就愿意做这样一个角色。我希望我的老师好的东西,包括前辈大师的一些好的东西,不敢说发扬光大,但我希望我作为一个传承者能把它延续下去。

卢:在您的作品当中,画的最多的人物形象是哪一类?

周:其实我在绘画方面,相对来说面儿铺得比较开。现代的古代的人物我都画,工笔、水墨都画,花鸟和山水偶有涉猎,书法我也写一写。

卢:涉猎面广泛。

周:比较广泛。因为我觉得自己年龄还比较轻,没必要过早定型,想多方涉猎一下,把自己锻炼得胃口好一点,吸纳的功能强一点。我想将来可能路子走起来就更稳健,更好一些。

卢:比较独到的,或者说将来可能会朝着什么方向进一步发展呢?

周:我现在的想法还是想把我目前从事的这个历史题材再进一步挖掘一下,画得更精一些,更深入一些。我是希望能有一个突破。当然这要费很多力气,但是我现在还是这样想的,并且打算继续这么做下去。

[解说词]

作为一个凝结在民族艺术土地上的青年画家,周一新苦心孤诣地沿着自己的创作之路,历史性地为宁夏在全国美展中赢得银奖,并在中国人物画的历程中,写上自己年轻的名字。在一片赞扬和喝彩声中,周一新没有忘记宁夏这片生长的热土。

[现场访谈]

卢:您是怎么看待给您的荣誉称号?您没有局限于宁夏这一民族艺术的土地上,没有因为自己的小,也没有因为我们所在的环境比较落后而感到自卑和不足。相反我觉得您在艺术的征途上苦心孤诣,不懈追求。这其中的艰辛和快乐,今天看来感觉如何?

周:因为我愿意。我做的这一切我都很投入,好像只有这样去做了,我自己才能安静下来,才能得到满足。宁夏这个地方非常小,包括我的父母都是千里之外从江南支宁来到这个地方,但宁夏有最好的一点,我到今天都认为是一个优点,比起陕西、甘肃这些省,它是一个移民地区,各方的文化都到这儿来汇集。所以包括我们现在宁夏的美术界,大家没有什么派系之争。因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些画派,有门户之见,会排斥门户以外的东西。但在宁夏的画坛不存在这个问题,大家各画各的,什么样的风格都允许存在。宁夏的美术氛围我认为还是非常好的,虽然它底子薄,但是我觉得发展的空间相当大。包括这次第十届美展也可以看出来,我取得银奖,还有很多同事的作品入选,一共入选了25件作品,在宁夏有史以来都是非常好的。我对宁夏的美术事业,包括自己从事的这一行很看好,能为宁夏的美术界争取到这一块银牌,我觉得是我的荣幸。在这里,我还是想向宁夏的前辈老师们,包括我的同事们表达(谢意)。我来这儿工作已经有11年了,这11年当中,美协的老师,我的同事,给予我的帮助都是非常多的,离开他们的帮助也是不可想象的。比如说美协的张少山老师,我曾经学习过的胡正伟老师、宋鸣老师,我的同事当中,付世文先生、杨永仁先生、刘芬先生,他们给予我的帮助非常多,所以我觉得宁夏这个美术氛围特别好,在这当中我得到了很多快乐。

卢:祝愿您的艺术殿堂灿烂辉煌。

(2004年12月30日,第82期《卢佳相约》节目,宁夏卫视频道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