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荣的背后:解读现代世界的经济大增长
- (美)威廉·伯恩斯坦
- 1671字
- 2024-11-01 07:55:03
第3章 理性
智慧,主要起源于希腊人,它就如知识的少年时期,当然也就具备了少年的特点:可以说话,但是不能繁衍后代。
——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The New Organon)
每天,全世界都有数以万计的人登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下载一个小软件,通过这个软件可以计算出从国际空间站观测到的本地下一周的卫星观测预测图。每个月中总会有几次在日落之后日出之前,在北纬60°和南纬60°范围内几乎所有的角落,人们都能看见空间站巨大的面板折射太阳光飞跃星空的壮观景象。
大概只有少数该网站的访客清楚,如今一台普通的个人电脑便能轻松完成的天体计算,在300年前则需要花费当时最伟大的数学家大量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17世纪晚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天文学计算科学,吸引了那个时代的人们。
以牛顿在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以及书中许多预言被证实为标志,天体力学的发展达到了极致,也宣告了西方人思想的一大重要转变。这一新兴科学对现代繁荣的起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若坚持要对现代西方的演化过程做出定义,我们可以把它定义成科学持续发展的过程。人们可能很难相信,对自然界进行观察、实验和理论归纳的学习在一段时期里曾经不为人们所接受。然而,在17世纪以前,科学研究正是处于这样的状态。
直到400年以前,自然界还处于令人恐惧的主导地位,人类作为自然力的无助受害者,对自然现象一无所知,如疾病、干旱、洪水、地震和火灾。即使是美丽的天文现象,如彗星、日食和月食,都被当成具有迷信和宗教色彩的不祥之兆,引起人们的担忧。事实上,许多像哥白尼和开普勒这样的现代天文学先驱们都靠提供天文学预言来维持生计,这些预言被统治者和农民等人用来制定日常决策。
为了抵抗恐惧和愚昧,人类发明了信仰体系,而文明的进程将信仰体系进一步发展成有组织的宗教。犹太教、基督教等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因为它们能够对降临在人类身上的灾难提供令人满意的一神论解释,还因为它们安慰了那些在今生遭受了苦难的人,并为他们来世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憧憬。然而不幸的是,一直到当代,一些有组织的宗教(尤其是那些等级制度森严的宗教组织)极少能够容忍不同世界观的存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直到几百年以前,大多数的宗教都以垄断的方式运行,并从事典型的垄断行为——从信徒手上获取黄金、财产和地位,作为交换,它们为信徒提供现世的认可以及来世的救赎。现代经济学家将这种行为称做“寻租行为”(rent-seeking behavior)。在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与中东地区,有组织的宗教演变成了僵化且停滞不前的信仰系统,禁止任何质疑和反对意见。无论信仰体系给人类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它们同时也阻碍了物质生活的进步。
本章将要讨论罗马教廷对知识的垄断是如何被打破的。若要完成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必须对来源于亚里士多德时期的方法论提出质疑。在1550年后的两个世纪里,罗马教廷的思想垄断被一群勇敢的从事天体力学的自然哲学家打破了。
许多读者会发现,在一本致力于研究经济学史的书籍中,本章有着奇妙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说,经济学史就是技术发展史,毕竟现代繁荣依靠发明创造引路。经济增长几乎就是产出增长的同义词,相应地,产出的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如果一个工人只需要轻轻动动手指能够轻易地操作几千马力的机器,或是轻轻一点鼠标就能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将信息传遍地球,那么他的生产力就远远高于其他工人,他自然也就富裕得多。
大约3个世纪以前,科技创新的节奏飞速加快。在1700年以前,科技创新的数量是有限的,如要将其列出,将得到一个很短的列表,包括风电厂、水车和印刷术,仅这三项而已。相比之下,在1700年后,科技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带来了人类财富源源不断的增长。
西方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以及为了解自然界而做出的努力探索是一种革命的方式,这种方式引起了创新的爆发。将西方人和西方文化特点的形成过程理解成科学理性主义的诞生过程毫不夸张。这种革命要求科学(当时称为自然哲学)从它的宗教根源中分离出来。人类要想最终获得繁荣,就必须将精神和物质区分开来,并采纳伽利略的信条:“圣灵想要教导我们如何在死后升入天堂,而不是要告诉我们天堂将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