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决赛时的两名棋手尹晴和郑飞扬在前天和昨天的直播中已作了介绍,程琳珊在今天便不再重复。尹晴主动选择执白后行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第二演播室,程琳珊很高兴看到尹晴能拿自己喜欢的白棋下。不过,吉住倒是有些担忧,因此脸上未露喜色。程琳珊问起他对尹晴执白的看法时,他才说:“郑飞扬好战,如果他执黑的话,掌握了主动权,先发制人,怕是尹晴的白棋会受到不小的打击。”
“那该怎么办?”程琳珊抱怨道,“执黑不是,执白也不是。干脆大家轮流执黑吧。”
“轮流执黑?”吉住不解地重复道。
“对啊。”程琳珊解释道,“两个人下两局,第一局这个人执黑,第二局那个人执黑。”
“你的意思是决赛下两局定胜负?”吉住想了一下,问,“万一出现一胜一负的情况,那谁是冠军?”
程琳珊想也没想就说:“那就再下两局。就像排球比赛一样,打成十四平之后,只赢一分不算赢得该局,非要赢得两分才算赢。我觉得这样才比较公平。”
“你的想法很有趣。不过,那样的话,比赛会没完没了,观众会失去等待的耐心的。”吉住叹道,“要知道排球比赛时的一分只需十几秒或者几十秒就可以见分晓,而围棋的一局通常要花上几个小时。”
※※※
郑飞扬执黑先行,他将第一手棋放到了右上角的星位上。
尹晴很自然地放在相邻的星位上。
郑飞扬嘿嘿嘿的干笑几声,第三手棋就落在了斜对角星位上。
斜对角星位?应该是二连星吧。难道我看错了?她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再次定睛一看,发现郑飞扬确实下的不是二连星,而是斜对角星位。下错了吧?对面的郑飞扬却盯着自己一直在笑,等自己落子。看样子,这是有预谋的。他究竟想干什么?难道想和我下中国古代对局?看来,我只有奉陪了。想到这,她终于拾起一枚棋子,拍在了棋盘上最后一角的星位,发出清脆的声音。
郑飞扬用右手的手掌拍左手的掌心,发出轻轻的“啪啪”两声,有礼貌地鼓掌,由衷地对尹晴的勇气钦佩。
※※※
当吉住看到棋谱,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让人连续去看了三遍,回来通报的都是一样的下法,他还是仍然将信将疑地在棋盘上摆出。
“怎么啦?”程琳珊看吉住满腹狐疑的样子,忍不住要问。
吉住喃喃地说:“他们好像下的是‘座子制‘围棋。”
“‘座子制‘围棋?”程琳珊不解地问,“那是什么样的围棋?”
古代对局实行“座子制”:双方预先在斜对角星位各置二子,正式对局一般由白方先行。它决定了所有的棋局都是对角星起手。而这种布阵被现代棋手称为战斗型,恰恰最容易引发激战。这是因为座子固定后,由于其位置较高,又相互分割,谁都无法连片形成大势力,所以每每引起激烈的“星球大战”。同时,“还棋头”制,每多一块棋,终局计算胜负时要多贴还对方一子,也决定了棋手在行棋时,对对方的棋能断则断,把对方的棋尽量多分出几块,己方棋子能救则救,能连则连。高者在腹,不作偏安一隅之苟活。在这种规则下,“战”常常成了最好的选择,布局十分的单调,古代棋手的激情和创造性都凝聚在中盘战斗上,他们的好战风格与这种座子制的实行有密切的关系。
当然,从观弈者的角度来看,金戈铁马的鏖战场面是很让人过瘾的。相传有个叫王质的樵夫,一次进山吹柴,看到路旁有两个道翁正在下围棋,棋局精采分呈,他不知不觉被迷住了,忘记回家。肚子饿时,便不客气地抓几颗道翁的仙枣充饥。棋未终局,道翁忽然看见王质随身所带斧头的手柄已腐烂了,连忙提醒他。王质大惊,赶快告辞回家。下得山来,人间已过百年,乡间邻里已人物全非。这个“烂柯观棋”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围棋的魅力。
程琳珊津津有味地听吉住讲,沉浸在他所描述的故事中。但听话音戛然而止,半晌,她才缓过神来,问:“啊,没有了?讲完了?”
“讲完了。”吉住微笑地答道。
程琳珊还意犹未尽地说:“这么快啊。”
吉住怪道:“我又不是在讲《三国演义》,只是在讲‘座子制‘围棋,当然不会很长。”
“座子制是一项非常有趣的规则。”程琳珊奇怪地问,“怎么前天和昨天两场半决赛的布局不是采取座子制?”
吉住乐了,说:“其实今天下的也不是‘座子制‘围棋,只不过双方故意下成对角星布局那一种模式。‘座子制‘在很早以前就被废除了。”
“废除了?怪可惜的。”程琳珊惋惜地说。
日本是个求道的民族。而他们众“道”之中最为发达、完美的当首推“棋道”。道者,蕴涵于事物中的道理、奥妙也。面对中华民族发明的玄奥无穷的围棋,日本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求道精神,他们大胆地废除了“座子制”,打破了原来僵化固定的布局模式,使围棋从第一着就可以自由选择着点,从此小目定式、目外定式、三三定式、高目定式乃至于超高目定式应运而生。动四角而牵全局,围棋由此达到了一个更加自由、更加玄妙的境界,今天国际流行的定式和布局绝大多数是日本人的研究成果。围棋序秀的定式、布局理论发生了一场极大的革命。按数学的观点来看,布局的变化比“座子制”时代要多361*360*359*358>167亿种!
而“座子制”这一传统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直至近代接受日本规则,布局永远是对角星一种模式,而这种布局的单调造就的是单一的行棋方式,即通过激烈中盘战斗决定胜负。在二十世纪初叶与日本围棋的碰撞中,中国“座子制”围棋的固有缺陷暴露无遗。布局单调、棋理不明,过分拘泥于局部而忽视整体,使我们的国手们在棋盘上更多地象一个战术家而不是战略家。于是,效法日本围棋的布局理论成了中国围棋的主流。但应该说,仍然有少数棋手在吸收、消化了日本围棋布局理论之后,较好地保持了中国传统力战棋风。
“原来‘座子制‘围棋有这么多缺陷呀,真是没有想到。”程琳珊听了吉住的介绍后,惊讶地说。
吉住说:“不过,‘座子制‘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在围棋教学方面也是有相当用处的,仍然在发挥它的余热。例如一些围棋学校中初学的孩童对局采用了‘座子制‘方法,这样增加吃子机会,同时也加快了速度。”
程琳珊笑道:“看来,我们要一分为二看‘座子制‘了。”
郑飞扬是力战棋风,序盘下成对角星模式,肯定是他精心计划好的。可是,尹晴为什么会顺水推舟地遂了他的愿呢?作为一个女生,她就这么自信自己的力量能超过郑飞扬?吉住不由想起了半决赛前一天下午看到的情景:棋盘上棋子不满一百,黑棋却几乎全军覆灭,只在左下方占了一个可怜巴巴的角地。历史,应该不会重演吧?尹晴,你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