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一、《纲要》的重要意义
二、《纲要》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三、《纲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四、《纲要》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五、《纲要》的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
六、与《纲要》相关的文件精神
第二章 目标指标分类
一、人民健康水平目标指标
二、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目标指标
三、健康服务能力目标指标
四、健康保障目标指标
五、健康相关社会治理目标指标
六、健康产业目标指标
第三章 人民健康水平目标指标
一、人均预期寿命
二、人均健康预期寿命
三、婴儿死亡率
四、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五、孕产妇死亡率
六、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七、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
八、12岁儿童患龋率
第四章 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目标指标
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二、国民营养计划
三、全民健身计划
四、健康体重专项行动
五、健康口腔专项行动
六、健康骨骼专项行动
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八、膳食指南
九、体育健身活动指南
十、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十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十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十四、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十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
十六、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
十七、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第五章 健康服务能力目标指标
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二、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三、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四、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
五、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
六、分级诊疗体系
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八、戒毒医疗服务体系
九、医疗急救体系
十、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十一、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十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十三、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十四、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十五、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十六、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
十七、母婴安全计划
十八、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
十九、健康教育服务能力
二十、学校健康教育力度
二十一、消除血吸虫病标准
二十二、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
二十三、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
二十四、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二十五、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二十六、重点伤害干预技术指南
二十七、重点伤害干预技术标准
二十八、伤害综合监测体系
二十九、体质健康监测体系
三十、口岸公共卫生体系
三十一、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
三十二、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防控体系
三十三、动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
三十四、国际旅行健康服务体系
三十五、医院管理制度
三十六、医学教育制度
三十七、医学专业认证制度
三十八、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培训制度
三十九、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四十、人事薪酬制度
四十一、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四十二、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
四十三、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
四十四、护理、助产、医疗辅助服务、医疗卫生技术等方面人员评价标准
四十五、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
四十六、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四十七、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
四十八、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四十九、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
第六章 健康保障目标指标
一、健康扶贫工程
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
三、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五、医疗保障体系
六、全民医保体系
七、医保管理服务体系
八、医疗保险基础标准
九、医保药品支付标准
十、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十一、健康保障体系
第七章 健康相关社会治理目标指标
一、健康服务体系
二、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
三、健康领域治理体系
四、健康领域监督执法体系
五、卫生计生全行业综合监管体系
六、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七、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八、国家卫生城市数量
九、健康城市
十、健康村镇
十一、健康村镇建设示范市
十二、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
十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十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率
十五、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
十六、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体系
十七、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十八、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十九、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二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二十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二十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二十三、食品药品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
二十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二十五、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二十六、食品安全标准
二十七、药品标准体系
二十八、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综合评价体系
二十九、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
三十、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体系
三十一、公共安全体系
三十二、车辆安全技术标准
三十三、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三十四、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三十五、儿童玩具和用品安全标准
三十六、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第八章 健康产业目标指标
一、健康服务业总规模
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三、健康产业体系
四、制造体系
五、科技中介体系
六、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
七、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健康保障等重大工程
八、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
九、网络可信体系
十、国家、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工程
十一、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十二、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十三、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
十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
十五、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
十六、远程医疗应用体系
十七、质量标准体系
十八、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
十九、国家药品标准
二十、医疗器械标准
二十一、医疗器械质量标准
二十二、中药(材)标准
二十三、科技论文影响力
二十四、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附录
附录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附录2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附录3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参考文献
后记
更新时间:2020-08-07 13: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