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贾府群丑,坐井观天(一更,欢迎追读月票)
- 红楼:重生贾瑞,铁血风流
- 柳向北
- 2252字
- 2025-07-03 14:45:18
不过贾瑞心性过人,随即便镇定情绪,平静道:“那你前面带路吧。”
贾瑞已然知道忠顺王是皇帝的人,而他现在所作所为,都符合今上的利益。
这批人没有理由要难为自己。
“难道是?”
贾瑞想起今天宴会时,贾琏讲起的传闻,心中随即有了计较。
但周瑞家的却不知道前因后果,一路上满脸慌乱。
她倒不是为贾瑞担心,这人跟自己女婿冷子兴是狐朋狗友,他们若是倒霉,反倒是顺了周瑞家的意。
只是害怕因为贾瑞的事,贾家也要受到牵连,而自己给王夫人做的一些脏事,可能会被牵扯出来。
到时候还要给自家太太当替罪羊。
想到这里,周瑞家的虽然脸上不说,但瞥一眼面色平静的贾瑞,心中又多了许多厌恶。
这人真是灾星,自这一月以来,跟他有关的事情,就没什么好的。
还有…之前好像有女子跟贾瑞交谈,是林姑娘吗?
周瑞心中暗暗记住此事。
......
竹影疏落婆娑,林黛玉携着紫鹃躲在这一片翠绿之后,情绪焦灼,心绪复杂。
所幸刚刚周瑞家的因为太过着急,也没多注意自己。
但她大声嚷嚷的“忠顺王府”、“锦衣卫”、“拿人”!林黛玉却是听见。
林黛玉虽然不太懂朝廷政局,但之前也听父亲略微讲过,忠顺王跟四大家族一直不对付。
此王十来年前,就多次跟勋贵要人在朝堂上互相弹劾,惹得太上皇极为不悦,剥夺了忠顺的内阁行走之职,让他在家闭门思过。
不过忠顺也的确有本事,他因为少年时代喜好边事,还特意学了蒙古文,在塞北斡旋之事上,是把好手,曾多次作为天朝使者,前往蒙古诸部宣抚纳贡。
后来东虏做大,国朝需要和蒙古诸部多加来往,太上皇只得在几年前再次启用他。
听说今上登基后,忠顺势力更大,且还是明里暗里对勋贵多加贬斥。
因此连贾母都会偶尔在闲谈中提及此王的威势气焰,眉宇中满是忧色。
但忠顺可是堂堂王爷,贾瑞一个国子监生,如何会得罪他?
黛玉作为闺阁女子,也只能暗自揣度,多的事情,不是她可以猜测到的。
紫鹃跟黛玉朝夕相处,看着小姐蹙眉凝思的面色神貌,便知她心中之事,好奇低声道:
“小姐,你是为瑞大爷担惊受怕吗?”
“你刚刚不还说他言语孟浪,认为他是轻浮子弟吗?”
紫鹃这话让黛玉赶紧遮掩说:
“紫鹃,这贾瑞虽然说话有些不着调子,但他刚刚却也是言之凿凿说要为我父亲治病。
这也算是他作为亲戚的一番心意,我虽然不喜他的轻浮做派,但也不希望他横遭不测。
说罢,黛玉深吸一口气,逼退眼底波澜,声音清冷道:
“紫鹃,我们回去吧,今天的事情,不要对别人说起。”
紫鹃微怔,看向小姐平静的侧颜——方才的气恼红晕已然散去,竟隐有一丝关切。
黛玉这话说的倒是冠冕堂皇,但紫鹃心里却自有分晓。
自家小姐性格寡淡,除了之前对宝二爷以及几位姐妹尚有几分亲近之意外,对其他人,都是冷眼相待。
今日对这位瑞大爷的态度,却是少见。
......
踏入荣禧堂前院,肃杀之气骤然笼罩。
厅堂内,贾母、贾政、贾赦、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贾珍等人面色各异,有的凝重,有的窃喜。
居中站着的忠顺王府长史官面无表情,他身侧的锦衣卫堂官赵全,在贾瑞步入大堂后,却是双眸微缩,如鹰隼般打量着他。
“瑞哥儿!”贾母看到贾瑞,也是惊讶道:
“这……这是所为何来啊?”
贾母是国公夫人,如果仅仅是王府长史官来,她不会十分惊慌。
红楼梦原著中,贾宝玉私自跟忠顺王的戏子蒋玉函交好,贾母也没太当回事。
但这次不一样,因为锦衣卫的人跟着来了——锦衣卫乃天子近侍,他们若来,便意味着此事事关重大,或许会有难以解决的麻烦。
还不等贾瑞回复贾母,长史官却向前一迈步,越过众人看向贾瑞,语气不善道:
“奉王爷钧旨,请贾瑞至王府问话。”
“贾公子,请跟下官走一趟吧。”
此人姿态强硬,不容置喙。
贾政关心贾瑞,此时不考虑别人看法,急切上前拱手道:“大人!我府贾瑞蒙圣恩敕封孝义,进学国子监,秉性纯良,从无惹是生非之事。
纵有一二不当之处,我贾政也定严加管束,还请王爷明示缘由,我也好带他登门请罪。”
贾政此话,让贾瑞心中有些惊讶,他心想这政老爷果真是书生性格,自己和他也没多少交情,不过今日宴会时夸了几句话。
这老先生如今居然还愿意帮自己说话,真是难得。
长史官却眼皮未抬,淡道:“贾大人,王府机宜,事关重大,我不便多说。”
“带人!”
最后二字斩钉截铁,不留余地。
赵全颔首,两名锦衣卫立刻上前左右立定,动作看似礼请,那冰冷漠然却如无形枷锁。
贾瑞也没多说,他步履沉稳,径直向厅外走去,由长史和锦衣卫带着离开,未再理会惶恐众人。
待众人走远,贾政脸色惨白,僵在当场,无法动弹,贾赦却是嘴角扬起,满脸痛快。
贾珍更是忍不住哼一声,忙对贾母禀道:
“老祖宗,这混账果然惹出了大麻烦。
蓉儿早跟我说过,这人当年在族学就是个收钱舞弊、浪荡不羁的胚子,如今撞了狗屎运得了圣眷,就不知天高地厚。
听说这忠顺王也是风流人物,估计是他之前在哪条烟花巷里惹了塌天大祸,冲撞了忠顺王!所以导致王爷气恼不过,上报陛下。
陛下心想贾瑞这等人居然敢在外面沾花惹草,影响圣誉,所以就派锦衣卫把他拿了,恐怕这一走,他便出不来了。
说到这,贾珍装出一副族长派头,痛心疾首道:“若是如此,我们应趁早明正典刑,先将其逐出我族,免得日后被圣上迁怒。”
贾珍这一套话,用后世的话来说,完全是有罪推定,几乎是把他自己的“光荣事迹”给添油加醋到贾瑞身上。
但此时环境尴尬,贾族众人都觉得贾瑞有事,又想他年轻的公子哥,要惹出麻烦,也一定是修身不严,沉迷女色。
贾母已然信了七八分,她攥紧拐杖龙头,脸上光彩褪尽,深重失望道:
“原以为他是个好的,没料终究是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轻浮浪荡,难以成器。
罢了,果真如此的话,日后就当府上没这个人吧!
不能因为他,而影响我们两府声誉。”
贾母一锤定音,决心有必要的话,可以先把贾瑞逐出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