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桐把摩托车停在村口的石碑旁,抬头看着斑驳的“封门村“三个字。七月的阳光本该炽热,但站在这个荒废的村落前,她却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就是这里了,中国第一鬼村。“她的男友张远兴奋地调整着单反相机,镜头对准了那些歪斜的灰瓦房,“网上说这村子荒废四十年了,但没人知道村民都去了哪。“
林雨桐皱了皱眉。进山前,最后一个村子的老支书拼命阻拦他们。“封门村进不得啊!“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恐惧,“那地方...那地方吃人!“
“别疑神疑鬼的。“张远已经迈步走上长满杂草的石阶,“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怕什么?“
踏入村子的瞬间,林雨桐的皮肤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太安静了,连一声虫鸣都没有。破败的房屋像一张张咧开的嘴,黑洞洞的窗口仿佛有东西一闪而过。
“你看这个!“张远在一栋相对完好的老宅前停下。门楣上挂着一面铜镜,镜面朝外,积了厚厚的灰。林雨桐听说过,这是旧时挡煞用的。
推开发出呻吟的木门,灰尘在阳光中飞舞。屋内的摆设整齐得诡异——八仙桌上摆着发霉的饭菜,筷子直直插在碗中;土炕上的被褥叠得方正,仿佛主人刚刚起身。
“有人...住在这里?“林雨桐声音发颤。
张远却兴奋地拍摄着:“太神奇了!这简直是时间胶囊!“他的镜头对准了墙上的一张全家福——一对老夫妇和三个孩子,黑白照片上的人面无表情。
林雨桐凑近照片,突然倒吸一口冷气:“他们的眼睛...在动?“
“别胡说。“张远不以为然,但当他看向照片时,快门声突然变得急促。照片中老人的眼睛确实转向了他们,嘴角缓缓上扬...
“我们该走了。“林雨桐抓住张远的手臂,却发现门不知何时关上了。明明没有风。
天色暗得反常。林雨桐看表,才下午三点,窗外却已如深夜。她拼命推门,木门纹丝不动。张远终于放下相机,脸色发白:“不对劲...“
“啪嗒、啪嗒“。二楼传来脚步声。
两人僵在原地。脚步声缓慢而沉重,像是一个腿脚不便的老人正扶着楼梯下来。林雨桐的视线死死盯向楼梯拐角——一只青灰色的手搭上了扶手。
“跑!“张远猛地撞向窗户。玻璃碎裂的声响中,他们跌进杂草丛生的院子。林雨桐最后回头,看见二楼窗口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
夜幕降临得出奇地快。两人在迷宫般的巷道里狂奔,却发现怎么也跑不出村子。张远的相机不知何时不见了,他的眼神开始涣散。
“那里有光!“他指着远处一点飘忽的灯火。
林雨桐想阻止,但张远已经冲了过去。她只得跟上,发现那是一座祠堂。腐朽的匾额上,“祖德流芳“四个字已经褪色。
祠堂中央摆着一口打开的棺材。张远站在棺材旁,表情呆滞。林雨桐走近,胃部一阵痉挛——棺材里是一具干尸,穿着民国时期的寿衣,脸上盖着黄纸。
“你看,多完美的构图...“张远举起不知何时回到手中的相机,对着干尸连按快门。闪光灯下,林雨桐惊恐地发现干尸的手指在抽动。
“快走!“她拽住张远,却发现他像钉在地上一样沉。更可怕的是,祠堂的门正在一扇扇自动关闭。
黄纸飘落。干尸睁开了眼睛——那是两团浑浊的白色。
张远突然跪下,开始磕头,额头撞在青砖上发出闷响。林雨桐想去拉他,却听见身后传来“吱呀“声。她缓缓转身,看见那具干尸已经坐了起来,腐烂的手指正指向她。
“留下来吧...“干尸的嘴巴没有动,声音却回荡在祠堂里,“我们缺一个女儿...“
林雨桐尖叫着后退,撞上了什么。她回头,是那张全家福里的老人,正对她微笑。照片上的其他人也走了出来,将她和仍在磕头的张远团团围住。
祠堂外,整个封门村亮起了点点灯火。四十年来,第一次又有了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