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重新成为香饽饽的李平安
- 火红年代:从拒绝拉帮套开始
- 起名太难受了
- 2070字
- 2025-05-12 23:27:55
太阳即将落山前的向阳大队外,斜挎新水壶的李平安丢掉手中的大前门烟屁股,确认四下无人后,烟味还未散去的右手一翻,一兜子被打包好的棉花棉布出现在手中。
掂了掂捆绑好的麻绳,将捆绑结实的棉花棉布背在身后,右手凭空出现一个装满物品的搪瓷洗脸盆,李平安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往村里走去。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在土路上拖出一道晃动的黑影。
村口打谷场上织布的老娘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纱线已经从纺织机上拿了下来,几个妇女正围坐在一起整理线团。
看到李平安背着大包小包走来,王婶第一个抬起头,当看清李平安手里的大包小包后,眼睛瞪得溜圆。
“哎呦喂!这不是李家秀才娃嘛”王婶扯着嗓子喊道,手里的线团都掉在了地上:“你这是把供销社搬回来了?”
随着王婶的一声吼,整理线团,收拾土布的一众老娘们全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顺着王婶的视线朝着李平安的方向张望。
当看到李平安背着崭新的棉布,手上端着搪瓷盆里堆得冒尖的货物时,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
纷纷扔掉手上的家伙事,起身朝着李平安的方向走去,打算瞧瞧稀罕去。
看着眼前朝着自己冲过来妇女的小跑姿势,李平安莫名觉得有些好笑。
向阳大队在黄土高原上,民国时期反小脚的风并没有吹到这个小山村里,村里上了年纪的妇女中,有不少是裹着小脚的,那些裹着小脚的老婶子们跑起来一颠一颠的,姿势着实有些滑稽。
“平安啊,你这东西都是从哪来的?”速度最快的王婶,第一个来到李平安身边,一边用指甲里沾满黑泥的手摸着崭新的蓝布,一边开口询问物资的来源。
“这棉布摸着可真软乎!”
“比我们织的粗麻布强多了,这一看就是只有供销社才有的好东西”
其余人也和王婶一个模样,不等李平安回答就七嘴八舌地围了上来,一边摸着李平安身上的棉布讨论,一边竖起耳朵等着李平安的回答。
昨天才被学校赶回来种地,今天出门一趟,就带来这么多东西,谁不好奇这些东西是从哪来的。
幸好这些棉布不是白的,要不然的话估计这会布上已经有不少黑手印了。
李平安被一群老婶子摸得浑身不自在,面上却没有什么表现,依旧保持着温和的笑容:“这些都是我从县里供销社买的”
话音未落,人群里就炸开了锅。
现场的众人都是世辈生活在村里的,谁不知道谁啊?老李家是个什么光景,在场的哪个不知道。
全村范围内,李家就是最穷的那一批,家里欠了一屁股债,把家里翻个底朝天估计都找不出一块钱来。
要说这些布是他买的,现场没一个人会信。
其她人心里不信,但是嘴上却不会说什么,但是上午说李平安是癞蛤蟆想吃天鹅梦的张寡妇,却是不管这个。
直接用她那刻薄的声音,尖着嗓子嚷道:“骗鬼呢!你家连耗子都饿得打晃,哪来的钱买这些?”
她这话一出,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眼珠子来回转圈,一会看看李平安,一会又看看张寡妇,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李平安的笑容僵在脸上,心里暗骂这张寡妇尖酸刻薄,手上却不动声色的往衣服的口袋里一摸,学校给的那个‘上山下乡光荣证’的红皮在夕阳下格外醒目。
李平安慢悠悠翻开内页,露出县革委会盖着的大红公章。
光荣证上面的内容是统一印刷的,早就盖上了县里的大印,具体内容全部由学校自己填写。
下午在学校填完知青登记表,为了快点打发走李平安这个狂徒,不等把名字报到县知青办,学校当场就在光荣证上贴上了李平安的照片。
把光荣证上面自己的照片在众人面前晃了晃,李平安笑着说道:“我今天去学校求了我们学校的领导,领导给了我特批,现在我也是县里特批的插队知青了。”
“哎呦喂,平安娃成知青了?这可是好事,听说知青能拿不少安家费呢,以前还不信呢,现在看是真的了”村里的会计媳妇孙有梅一拍大腿,眼神火热的看向李平安。
不止孙有梅,其余人同样目光灼灼的盯着李平安看。
知青下乡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出现,去年开始达到了高潮,陕北这个地方,是接收第一批大规模知青下乡的地区之一。
虽然现在还没有知青下来,但是各个公社大队早已通报完毕,对于知青的安置情况或多或少有了些了解,都知道知青能从国家领到一大笔安置费。
村里不少心思不纯的人家在心里盘算着,等知青下来后,就把分到大队上的知青给接到自己家去安置,等双方熟了以后,问城里来的那些知青借钱。
会计媳妇那双精明的眼睛滴溜溜转着,换上一副笑脸,热情洋溢的继续说道:“你王叔去年公社开会,在会上听说每个知青安置费少说也有二三百块呢,真的假的啊?”
“全部加上来是有这么多”李平安点了点头,肯定了孙有梅的说法。
李平安的话音刚落,人群里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二三百块,这得是多少钱啊,村里一个壮劳力干满一天的工分价值九分钱,两三百块对于村里人来说,那就是一笔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听到李平安成了知青,还领到了安家费,围着他的一众妇女心思各异,看着李平安的目光越来越火热。
就连刚刚还挤兑李平安的张寡妇,现在也挤出了一丝笑脸。
“平安啊,你年纪也不小了,到娶婆姨的时候了,我家杏花从小跟你一起长大......”王婶率先反应过来,立刻开口就要给李平安说亲。
王婶的话还没说完,张寡妇就一把将她挤开:“呸!你家杏花那歪瓜裂枣的样,配得上平安娃?”
她那张刻薄的脸上硬挤出几分谄媚:“平安啊,婶子家春桃可是念过初小的,模样也周正,你觉得春桃咋样?”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