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金蜂

谢云霆指尖摩挲着金蜂表面光滑的纹路,抬眸看向秦望溪:"此物承载着我的一份心意,秦姑娘当真要拒绝?"

秦望溪下意识攥紧了衣袖:"令堂遗物,谢先生还是收回为好。"

院中大树投下斑驳树影,暖风拂过,带着几分春意。谢云霆凝视着那棵参天大树,往事涌上心头。

"那年行宫之变,树上枝叶茂密,我与老叔藏在其中。"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说不清的情绪,"父皇就站在树下,而我...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刺客向他复命。"

金蜂被塞到了秦望溪的手中。上一世,这枚金蜂曾是她逃命时的护身符。

"我母亲将金蜂系在我身上时说,它能保平安。"谢云霆转头看她,目光深邃,"如今我想将这份平安,交予秦姑娘。"

秦望溪垂眸看着掌心的金蜂,犹豫道:"谢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两人之间织出一片光影交错。秦望溪还想说什么,谢云霆已经转移了话题。

"四月初六三王爷设马球赛,不知秦姑娘可有兴致?"

"我向来不喜热闹。"秦望溪微微摇头,语气疏离。

谢云霆轻笑:"若是我想请你去呢?"

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让秦望溪一怔,她避开他的目光:"恐怕要辜负谢先生美意了。"

"无妨,"谢云霆目光温和,"来日方长。"

待谢云霆离去,秦望溪还在出神地看着手中金蜂。董氏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

"望溪,你与那位谢先生..."董氏拧着眉,"从秦家葬礼起,他就频频相助,莫非对你有别的心思?"

"娘多虑了。"秦望溪挽住母亲的手臂,"我已立誓此生不嫁,与谢先生相处,自有分寸。"

董氏叹了口气:"那谢先生气度不凡,若你觉得合适,让他入赘秦家也..."

"娘!"秦望溪耳根微红,"我不想耽误他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这般情况,还是独身安好。"

"可娘就怕..."董氏眼圈微红,声音哽咽,"怕将来我不在了,你一个人孤单。"

"娘莫担心,"秦望溪轻声安慰,"我还有妹妹们在呢。"

董氏见秦望溪心意已决,便不在说了。

春日的暖阳透过窗棂洒进房内,董氏坐在梳妆台前,手中紧攥着一方锦帕。

秦望溪走到跟前:"明日殿试,冯远英和长元表弟都要去,娘可准备好贺礼了?"

"早就命人送去了。"董氏说着,眉头又蹙起,"只盼这次长元能安心应考。吕相的两个嫡孙,还有陈太傅的孙子,都是佼佼者。"

"长元表弟跟随叶老先生读书多年,才学出众。"秦望溪挽着董氏的手臂,柔声安慰,"以他的才学,探花郎的位置当之无愧。"

话音未落,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丫头神色匆忙地行至廊下:"大小姐,宫里来人传话,说有紧急军情,请您即刻入宫。"

秦望溪眸光微动,心中已有几分猜测。她转头看向夏杏:"我去去就回,你好生照顾母亲。"

宫中议事殿内,气氛凝重。太子立于御案一侧,军机大臣冯敬华和户部尚书魏勇德正为军费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西陲一战死伤将士的抚恤金尚未发完,北狄的赔款还未到账,此时陛下寿辰,各国使节到访,户部已是捉襟见肘!"魏勇德怒声道。

"北魏已在边境集结兵力,难道要坐视不理?"冯敬华针锋相对。

君主揉着太阳穴,面露疲态:"秦郡主来了?"

秦望溪上前行礼。太子随即开口:"父皇刚收到密报,北魏在青雀山陈兵,还派探子打探我秋暮山防务。诸位大臣意见不一,故请郡主来商议。"

秦望溪站在原地,眼神闪烁。她想到大燕近来的动向,心中渐渐有了计较。

"青雀山不仅与我大魏接壤,也与匈奴相邻。"秦望溪缓缓道出自己的看法。

"此言差矣。"太子摇头,"燕帝已明确表态要助北戎恢复正统,且会从扈邑出发,借道我国边界前往北戎。父皇英明,早已看出燕帝因国弱民贫,不过是想从中谋取些许好处罢了。"

"陛下,依臣之见,不如派遣使臣前往北魏,探问其意。"秦望溪的声音清晰地穿透嘈杂,"同时调兵布防秋暮山,以示武备。"

她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眉间凝着一丝若有所思的神色。殿内众臣的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她的动作。

"若北魏执意寻衅呢?"君主慢条斯理地敲击着案几,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匈奴内乱,秋暮山以南的沃土,北魏觊觎已久......"

秦望溪微微抬首:"臣以为,北魏此时断不敢轻举妄动。"

戚明远拱手道:"还请郡主详述。"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敬意。

"北魏选择在青雀山驻军,用意不在进攻。"秦望溪行至地图前,指尖停在山脉交界处,"他们在等,等匈奴向我大魏求援。若陛下应允,待我军主力被牵制,北魏便可趁虚而入。"

她转身面向龙椅:"若陛下收了南戎财宝却袖手旁观,北魏便可名正望溪顺地助北戎,借机占据天然马场。"

君主目光一凝,下意识看向太子。只见太子额上已渗出细汗,显然想起了什么。

"只是......"秦望溪垂眸道,"北魏想必未料到大燕会应允出兵。"

殿内气氛骤然凝重。戚明远蹙眉:"大燕此举,会否另有所图?"

太子忙道:"父皇已告诫燕帝,可收好处,但不得吞并匈奴,否则我大魏绝不坐视。"见君主神色未变,他稍稍松了口气,又道:"况且我朝虽得北狄割地,却也损失惨重,此时确需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