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退亲

自己千辛万苦生下来的女儿,蔡晚秀比谁都心疼、爱护,她自然也不愿意女儿嫁给一个素昧相识的人,但现在情况特殊,而且男方的家世还不错,总比去陌生的乡下要好。

她去打听过,前两年一腔热情下乡的知青,鲜有不写信回家哭诉条件艰苦的。

蔡晚秀心疼的拉着女儿坐下:“妈知道你不愿意随意嫁人,但是让你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去下乡干农活,我和你爸更不放心。”

姜榆垂眸,轻声道:“妈,下乡或许没你们想的那么差,我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就试着接触一下,如果对方人品不行,或者你真的讨厌,妈和你爸再去想别的办法。”

姜榆轻叹,看来妈还是没放弃将她留在城里。

其实她也不是真的向往下乡,这个时代,待在城里肯定比乡下好。

下乡了她就是知青,据她所知,有些知青下放的地方还特别艰苦,尤其是西北大荒,甚至方圆百里连个人影都没有。

如果分配到了那里,真像堂姐说的,或许一辈子都回不来。

这辈子难得拥有亲情温暖,姜榆很在乎爸妈,心脏有些酸涩:“好,那就听妈的。”

她想着,这个年代不嫁人的才是异类,就当是不让爸妈受人指点,试着相看一下吧。

要是对方真的不合眼缘,再退亲去下乡,也不损失什么。

听她同意,蔡晚秀终于露出一个难得的笑容:“刺绣了一天,先回房休息着,妈再炒两个菜就开饭。”

姜榆应好,没有留下帮忙,因为从小她妈就不让她干这些,说什么以后嫁人少不了活干,在娘家时能松散就松散一些。

为了让她自在,很小的时候家里还给她布置了单独的房间。

姜家以前的院子大,但是两兄弟分割后,就算不得宽敞。

姜榆他们家在东边,当初分的时候有两间正房、一间厨房和半间堂屋。

如今两间正房分别住着姜榆爸妈和姜榆大哥大嫂,两岁的侄女还小,跟着大哥大嫂一起睡。

分家之后,姜立伟和蔡晚秀就将半间堂屋布置给了姜榆,房间不大,却很干净温馨,她没事时,就爱坐在窗边刺绣。

后来姜家小弟长大,也需要一间独立的屋子,于是姜立伟又在这半间堂屋的前边靠墙再建了一间,半个院子又变成个狭窄的小四合院,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好歹能住下一大家子人。

答应爸妈与那娃娃亲对象相看后,姜榆就没怎么再操心,一直在自己房里缝补衣服、褥子。

他们家虽然有两个人工作,但是人口多,而且大哥刚顶妈的工作不久,工资也不高,所以不管是谁,日常基本都是补丁衣服。

不过姜榆有绣工在身,缝的补丁都比一般人缝的要好看,家里的这种活计一般都交给她。

大嫂林芳杏常背地里吐槽婆婆太惯着小姑子,其实别看姜榆只干刺绣、缝纫这种活,但常有人请她去给家里即将出嫁的姑娘绣个枕巾、鞋面什么的,家里改善伙食,基本都是人家的谢礼。

这次不管是下乡还是嫁人,她以后能回家的机会都少,所以想把能做的,都提前做了。

爸在机械厂里干活,衣袖和肩头磨损的最快,她得多补两层,妈一到阴雨天膝盖就疼的厉害,最好加上棉花,小弟上学,鞋子损耗最大,鞋底也要多备着。

还有大哥、大嫂和小侄女,她总不能厚此薄彼,不然弄不好大嫂心里生意见。

这一忙起来,就忘了时间,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在房里躲懒。

蔡晚秀叫她吃饭时看着满桌子的布料和衣服心疼的不行:“不是让你休息,怎么又拿上了针。”

姜榆顺势放下,讨好的笑:“闲着也是没事。”

蔡晚秀一见女儿这样就不忍再责怪:“你啊,先吃饭,这会儿就算了,晚上灯光暗,可不许再动针线。”

“嗯,我不动。”这点姜榆还是很听话的,她不想年纪轻轻的眼睛就坏了。

“妈,明天开始教我怎么煮饭做菜吧?”

蔡晚秀皱眉:“做饭油烟多,灶火还呛人……”

“可是我不管是去下乡、还是嫁人,都不能连饭都不会做啊。”姜榆轻笑着,“妈,我总要学会的。”

蔡晚秀听着心里却不是滋味,她娇养长大的女儿,只有放在自己身边她才安心。

可她也知道,女儿不能一辈子不嫁人,不会基本生活技能,就是长得再漂亮人家也只图一时新鲜,最终还是会害了女儿。

“那明天你先跟在旁边看。”

“嗯。”

母女俩一时沉默无声,姜榆看得很开,蔡晚秀却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这边姜榆已经认了,却没想到娃娃亲的另一方却是死活不乐意。

楚政安接到电话后就立马将小儿子叫了回来,让他去陵城下聘。

“我不去。”楚宵抬着下巴,一脸的桀骜不驯,即便是这样生气愤怒的表情,也一点没影响他的帅气。

他继承了他爸妈的好样貌,浓眉大眼、气宇轩昂,脸如雕刻般棱角分明,再加上从小聪明、机灵,一向是大院里爷爷奶奶辈的心头好。

“亲事是你爷爷定下来的,容不得你反对。”楚政安拍着桌子,严肃而又不容拒绝的道。

楚宵一点不怕他:“谁定的谁娶呗,反正我不娶,谁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什么年代了,还兴封建那一套。”

“混账!”楚政安杯子直接摔了出去,气得怒目横眉。

李淑英见状也忍不住劝:“小宵,胡说什么,别惹你爸生气,那姑娘小时候我和你爸还去看过,长得特别好看,如今大了,肯定更漂亮,你娶回来不亏。”

“再漂亮我也不要。”楚宵烦躁的不行,“这是我的终身大事,谁也不能替我做主。”

“这……”李淑英也很犹豫,一边是公公当年的承诺,一边是儿子后半辈子的幸福,真的为难。

人家女方都主动打电话来问了,他们男方总不能没有表率,尤其丈夫这个人最孝顺,公公身体还不好,这次只怕是难以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