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摇篮曲
- 女扮男装的我只想匡扶社稷
- 迷你大王
- 2180字
- 2025-05-09 12:00:20
“好了,不必再说,回到之前的话题。”杨笙走上前,虚扶魏则西,后者受宠若惊,连忙站起身。
“陛下,据奴婢近几年的探听,太师杨正道、左谏议大夫沈机、刑部尚书来俊臣、言官和慕容……”
魏则西一口气说了十几个人,将各人的事迹都笼统概括一遍,又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现在只可以联系到七八个。
“陛下,如今朝中左丞相为大,品级比他高的官员都得向他行礼。”
“杨太师时常于王忠献发生冲突,幸好太师是陛下的大伯,那王忠献不敢明目张胆的给太师使绊子,但……”
怎么突然有大伯了?
来俊臣是忠臣倒也没让杨笙意外,皇帝和酷吏的利益是绑定的,后面卸磨杀驴是后面的事。
但有大伯倒挺让她意外。
杨笙抬手止住魏则西的后续介绍。
“大伯?我哪来的大伯?”不都溶于水了?
“……陛下,你此前久居深宫,对这些不了解也正常,”魏则西一副自己失言的表情,“杨太师是你兄长——杨力的老丈人,也是你的大伯。”
哥哥的老丈人叫大伯?
学到了。
“那杨力现在还活着吗?”杨笙接着无情发问。
魏则西有些奇怪的看杨笙一眼:“当然了,陛下,不然杨太师怎么可能活到现在?”
“……”杨笙有些头疼的揉着眉心。
亲戚关系就到这,当务之急是笼络忠心大臣。
魏则西接着介绍,杨笙听的津津有味。
魏则西很有说书天赋,平淡的故事从他嘴里说出来,别有一番趣味。
没多久,宫中突然传出奇怪的流言,描述杨笙是怎么夜夜笙歌(虽然只是第一次,还没到夜夜的地步),魏则西是怎么把杨笙哄的哈哈大笑的。
消息是前半夜传的,王黎的杯子也是前半夜碎的。
王忠献还在研究蒸馏装置,没注意到王黎的失态。
“没看出来,这小皇帝,不显山不漏水……”王忠献看着工匠的介绍,啧啧称奇,“若真如她所说,能酿出那样的酒来,那我王家可以更上一层楼!!”
“明远,明日和我一起进宫,好好谈谈这生意,”王忠献越看越高兴,唤王黎的字,“工匠说缺了点东西,没法完整复制蒸馏装置,小皇帝还留了一手。”
王黎想到白日在书房看到的一幕,心中愈发烦闷。
为救区区一个阉人,拿出这种好东西。
那个阉人……!!!!!
“明远,明远!!!”王忠献连唤几声,王黎才回过神。
王忠献不满皱眉:“此前朝堂上,你也如今日一般发呆,怎么了?”
“爷爷,我刚回来,没有休息好,一直在想边关的事……”王黎作揖,“听闻叛军已攻下连云城,不日就会进攻函谷关,孙儿担心……”
“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胸无大志,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满足自己的私欲,我可听闻,那叛军已屠数座城池,哼,想来过不了多久自会溃散。”王忠献轻蔑的哼气。
“叛军之事,交给宋匡以他们心烦去,呵呵,也不知道宋匡以的小儿子能不能行,这些你都不必理会。”
“明远,你要坐镇都城,若叛军打来,那就更好,让小皇帝看看你的实力,也让她知道,谁才是忠臣。”
王黎勾起淡淡的笑容:“孙儿知晓了。”
养神殿内,魏则西已讲到杨力的小妾和他人私通生下孩子的野史了。
杨笙艰难抬手止住他,不让他讲了。
“行了行了,再说下去,我还上什么早朝,”杨笙晃晃脑袋,“你今日来这,旁人知晓吗?”
魏则西点头。
“很好,你许久不归,风言风语定传了出去,倒坐实那些人的猜测。”杨笙抱手,心里划过淡淡的讥讽。
以后,跟魏则西以玩乐之名互传情报就能更光明正大了。
“今天聊的够多,之后再说吧,你先回去。”杨笙朝魏则西招招手,转身朝床榻走去。
魏则西看着她的背影,不知作何想,竟跟了上来。
“陛下……”
背后突然传出声音,杨笙吓的一激灵,奇怪的转头,见魏则西笑的眯起眼:“奴婢来服侍陛下。”
他解开杨笙的披风,自顾自将披风理好归位,杨笙看着他的动作,满脸疑惑。
魏则西不管,默默理好床铺:“陛下,请。”
【内务府总管魏则西见新帝孤单一人,于心不忍,想到了自己的小妹妹,爱屋及乌的照顾新帝。】
“……”
魏则西,你人还怪好的……
杨笙默默躺下,魏则西轻柔的盖上被子,跪下和杨笙平视:“陛下,睡得着吗?想听摇篮曲吗?”
杨笙看着魏则西漂亮的眼睛,默默闭上眼睛,轻轻点头。
魏则西缓缓哼起歌来,他用方言唱的,杨笙听不懂意思,只听着旋律。
她想家了。
穿成这操蛋皇帝,群狼环伺一刻也不能放松。
知道自己成狗血文女主后,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跑路。
可天下这么大,兵荒马乱,跑到外面,她只会死的更快。
魏则西的歌声嘹亮清澈,透过歌声,杨笙好像看见了魏则西的家。
曾经的家。
这个夜晚,两个暂时结盟的人,互相袒露了真心。
“很好听。”
等魏则西唱完,杨笙平静点评,后者也没问她怎么不睡之类的话,只是轻轻一笑,抚抚杨笙的额头,默默退下。
第二日早朝,杨笙顶着红肿的大眼,把众臣吓了一跳。
没办法,昨晚在被子里偷偷哭,醒来就这样了。
看着大臣惊异的神色,杨笙抬手:“昨夜思及百姓,朕夜不能寐,痛彻心扉,这定是苍天对我的暗示,近来百姓过的如何?”
还能过的怎么样?
靠近国都的几个村庄都活不下去,远在庙堂的几州又能过成啥样。
百官在心中腹诽,但无一人站出发言。
【左将军王黎对新帝的突然询问感到惊慌。】
【左丞相王忠献对新帝的突然询问感到惊慌。】
【右丞相何进对新帝的突然询问感到高兴。】
【……】
【太师杨正道对新帝的突然询问感到欣慰。】
【左谏议大夫沈机对新帝的突然询问感到欣慰。】
【刑部尚书来俊臣对新帝的突然询问感到疑惑。】
【言官和慕容对新帝的突然询问感到悲愤。】
【……】
大致瞟了几个重要的人,杨笙心中也有了定论。
好嘛,现在肯定是一塌糊涂,这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虽然确有那么几个忠臣真心想劝诫,但在各大世家的压迫下,也不敢站出来。
唉,杨笙狠狠叹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