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十二年春,洛阳城外三十里的青槐村。
李怀珠踮着脚将刚洗好的粗布衣裳晾在竹竿上,春日的阳光透过湿漉漉的布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她今年十六岁,面容清丽如三月枝头初绽的梨花,一双杏眼却比寻常女子多了几分英气。
“怀珠,进屋来。“母亲崔氏的声音从茅屋内传出,带着一丝不寻常的颤抖。
怀珠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快步走进屋内。只见母亲手中捏着一封信,指节发白,唇色却比纸还要苍白几分。
“阿娘,怎么了?“怀珠心头突地一跳。
崔氏将信递给她,声音轻得像一片落叶:“你父亲...要接我们回府。“
“什么?“怀珠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七年前,父亲李崇为了攀附权贵郑氏,一纸休书将她们母女赶出家门,那时她才九岁。
信纸在李怀珠手中簌簌作响。她一目十行地看完,胸口如压了一块寒冰——原来郑氏所出的嫡子病逝,父亲膝下只剩兄长一个男丁,这才想起被抛弃的庶子。
“阿兄知道吗?“怀珠抬头问道。
崔氏摇摇头:“信是直接送到我这儿的。你父亲派了人来接,三日后就到。“
怀珠攥紧了信纸,指甲几乎要嵌入掌心。她想起七年前离开李府那日,兄长追出三里地,将一枚玉佩塞进她手中,说:“怀珠,我们一起走。“那年李玄才十一岁,却一副小大人模样,字韫玉是祖父在世时所赐,取“君子怀玉“之意。
“阿娘,我们要回去吗?“怀珠轻声问。
崔氏苦笑:“我们哪有选择的余地?你父亲如今官拜太常少卿,若违抗他的意思...“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李怀珠转头望去,见兄长李玄一袭青衫立于门前,面容与她有七分相似,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男子特有的棱角。
“阿兄!“怀珠惊喜地叫道。
李玄走进屋,先向崔氏行礼,然后摸了摸怀珠的发顶:“我听闻父亲派人送信来了。“
“你早知道了?“怀珠睁大眼睛。
李玄神色复杂地点点头:“父亲先派人通知了我。郑夫人...不太情愿。“
怀珠冷笑:“她当然不情愿。当年赶我们走时不就说了吗?'贱婢所出,也配称李家子'。“
“怀珠!“崔氏轻斥。
李玄叹了口气:“郑夫人手段狠辣,你们回府后务必小心。我已托人在城西置办了一处小院,若有不测...“
“韫玉,“崔氏打断他,“你父亲既召我们回去,就不会任由郑氏胡来。“
李玄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点了点头。
三日后,李府派来的马车准时到了村口。为首的赵嬷嬷是郑夫人的心腹,一张脸板得如同庙里的判官。她草草向崔氏行了个礼,目光却在李怀珠身上停留许久,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姑娘与少爷长得真像。“赵嬷嬷意味深长地说。
怀珠心中一凛,下意识往兄长身后躲了躲。李玄察觉到她的不安,轻轻握了握她的手。
一行人启程往洛阳去。按计划,他们需在途中驿站住一晚,次日午时便可抵达李府。
驿站比怀珠想象中要简陋许多。她和母亲被安排在西厢一间狭小的客房,兄长则住在东厢。赵嬷嬷说为安全起见,入夜后会从外面上锁。
“这是什么规矩?“怀珠不满地问。
赵嬷嬷皮笑肉不笑:“姑娘有所不知,这驿站常有盗贼出没,锁门是为你们好。“
夜深人静时,怀珠辗转难眠。窗外忽然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接着是几下敲门声。
“谁?“她警觉地问。
“怀珠是我。”
“哥!?”李怀珠疑惑为何兄长这么晚了还来找自己。
“怀珠,我和周迟同窗多年,他的品性我是十分清楚的,我相信他断然不会对你做出如此始乱终弃之事来,这其中定然是有什么误会。”李玄握着她的手说道。
“哥,我和他的事你就不要再管了,”李怀珠几乎沙哑地说出这句话。
李玄只得无奈一叹又道:“明日入府后,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跟紧母亲。郑夫人不会轻易接纳你们。“
怀珠正要回答,忽然闻到一股焦糊味。她转头看向窗外,只见浓烟已经从门缝中渗入。
“着火了!“她失声叫道。
李玄猛地拉开门,却发现门已被人从外面锁死。火舌迅速吞噬了木质门框,浓烟滚滚而入。
“窗户!“李玄拉着怀珠冲向房间唯一的小窗,却发现窗棂也被钉死了。
崔氏从睡梦中惊醒,剧烈地咳嗽起来。李玄脱下外袍浸入水盆,然后撕成三块,递给母亲和妹妹。
“捂住口鼻!“他命令道,同时用力踹向窗户。
木窗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却纹丝不动。火势越来越大,房梁开始发出可怕的断裂声。
李玄退后几步,猛地冲向窗户,用肩膀狠狠撞去。一下,两下,三下...终于,窗棂断裂开来。
“怀珠,你先出去!“他将妹妹推向窗口。
怀珠挣扎着回头:“阿娘!阿兄!“
崔氏已经被浓烟熏得意识模糊。李玄一把抱起母亲,将她托出窗外,然后转身去拉怀珠。
就在此时,一根燃烧的房梁轰然坠落,重重砸在李玄背上。他闷哼一声,跪倒在地。
“阿兄!“怀珠尖叫着想去拉他。
李玄抬头望着妹妹的面庞,满脸是血,却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怀珠...记住...替我...活下去...“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将怀珠推向窗口。怀珠感到一股大力传来,整个人跌出窗外,摔在院中的泥地上。
她挣扎着爬起来,只见整间厢房已陷入火海。母亲躺在一旁,奄奄一息。
“阿娘!阿兄还在里面!“怀珠哭喊着要冲回去,却被母亲死死拉住。
崔氏气若游丝:“别...去...这是...谋杀...“
怀珠跪在地上,眼睁睁看着火舌吞没了兄长所在的房间。
天亮时分,火势终于被扑灭。厢房已成一片废墟,只找到一具烧焦的男尸。
赵嬷嬷假惺惺地抹着眼泪:“少爷和夫人...怎么会这样...“
怀珠木然地站在废墟前,手中紧握着一块从兄长尸体上找到的玉佩——正是七年前他送给她的那一枚。
“姑娘节哀,“赵嬷嬷转向怀珠,“老奴这就送您回青槐村。“
怀珠猛地抬头,眼中燃起火焰:“不,我要去李府。“
赵嬷嬷一愣:“这...不合规矩...“
“规矩?“怀珠冷笑,“我兄长死了,难道不该去向父亲报丧吗?“
她转身走向马车,脊背挺得笔直。崔氏伤重不治,临终前拉着女儿的手说:“怀珠...你和韫玉长得像...郑氏要杀的是我和你...她不知道韫玉也在房中...“
怀珠如遭雷击,突然明白了母亲的暗示。
当夜,她换上从废墟中找到的兄长的一件半焦衣衫。铜镜中,那个与李玄有七分相似的少年回望着她。
“从今往后,我是李玄。“她对镜中的自己说,声音低沉坚定。
马车缓缓驶向洛阳城,怀珠——不,现在是李玄了——摩挲着藏在袖中的玉佩。玉佩背面刻着两个小字:怀珠。
那是兄长留给她的最后礼物,也是她真实身份的唯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