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面畸形的正畸策略及技术
- 刘月华主编
- 13字
- 2025-05-08 15:55:48
第一节 突面畸形的形态学机制
一、突面畸形的概念
鼻、唇、颏等各软硬组织的形态及相对位置关系,决定了面下1/3侧貌突度。在评价侧貌突度时,综合使用E线(Ricketts美容线)与零子午线(Gonzalez-Ulloa线,0线)作为主要参考线(图2-1-1),鼻下点(subnasale,Sn.)、上唇突点(UL.)、下唇突点(LL.)、软组织颏前点(pogonion of soft tissue,Pos.)作为关键标志点。软组织侧貌标志点与审美连线间的相互关系,可作为判断突面畸形的标准。
E线是评价面下1/3相对突度的主要参考线,即从鼻顶点至颏前点做一连线,根据上下唇突点距该线的距离,评估上下唇相对突度与鼻部、颏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图2-1-1A)。中国正常成年人群中,上下唇突点距E线的距离应在美貌范围内,UL-E为(-1.6±1.5)mm,LL-E为(0.2±1.9)mm。当上下唇突点到E线的距离超出范围时,提示上下唇前突。E线的敏感度受鼻尖高度、颏部位置的影响。对于鼻尖高度较高、颏部位置靠后的患者,审美平面的敏感度降低,即使上下唇突点到E线的距离在美貌范围内,从整体软组织侧貌评价,也偏离了大众的审美要求,表现为突面畸形。所以,单独使用E线参考不能完整描述侧貌形态。
因此,颏部位置对整体侧貌美学评价至关重要,使用E线作为审美评价应同时考虑到颏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对软组织颏前点位置的评价,我们主要使用零子午线作为参考线,即过软组织鼻根点做眶耳平面(Frankfort平面)的垂线(图2-1-1B)。理想的软组织颏前点位置应与零子午线重叠,鼻下点至零子午线的距离应为4.5~9.5mm。当软组织颏前点较参考线更为靠后时,提示下颌相对后缩;当鼻下点与参考线的距离超过正常值时,提示上颌前突,临床上均表现为突面畸形。

图2-1-1 软组织侧貌参考线
A. E线(Ricketts美容线);B.零子午线(Gonzalez-Ulloa线)
综上所述,突面畸形通常是指上下唇在面部侧貌中相对前突位时的牙颌面畸形。临床上可通过鼻下点、上唇突点、下唇突点、软组织颏前点、零子午线及E线进行相对位置的评估,也可将其作为突面畸形的参考指标(图2-1-2)。

图2-1-2 软组织侧貌参考线与标志点
Sn.鼻下点;UL.上唇突点;LL.下唇突点;Pos.软组织颏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