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进来时,蓁蓁已经醒了。她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林妍。昨晚半夜她曾醒来一次,发现林妍的床空着,阳台传来低沉的说话声。等她再次入睡前,林妍才回来,身上带着夜露的凉气和淡淡的烟味。

蓁蓁推开阳台门,雨后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农家乐坐落在半山腰,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绿色山峦绵延至天际,山谷间飘荡着晨雾,如同一条柔软的白色丝带。

“美吧?“老板娘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递给她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云岭镇的雾更美,像画儿似的。“

蓁蓁接过茶杯,茉莉花的香气萦绕在鼻尖。“您认识云岭镇的人吗?“

“当然,“老板娘眼睛眯成一条缝,“杨家民宿,开了三十多年了。现在的老板娘是原来的老板的女儿,叫杨丽华。那姑娘了不得,去过大城市,读过大学,最后又回来了。“

蓁蓁正想再问些什么,苏萌的声音从楼下传来:“阮蓁蓁!快下来吃早饭,我们要出发了!“

早餐是热腾腾的米线和老板娘自制的酸菜。赵婷看起来比昨天放松了些,正小口啜饮着豆浆。林妍已经收拾妥当,正在手机上快速回复邮件,面前的米线几乎没动。

“林妍,“蓁蓁坐下时忍不住问,“你昨晚睡得好吗?“

林妍的手指停顿了一秒,然后继续打字:“还行。“她抬眼看了看蓁蓁,又补充道:“抱歉吵到你了。“

“你没吵到我。“蓁蓁轻声说。

苏萌风卷残云般吃完自己那份,又抢了赵婷盘子里的一块饵块:“快点啦,今天终于能看到传说中的云岭镇了!“

雨后的山路湿滑,但阳光已经穿透云层,将路边的树叶照得闪闪发亮。苏萌打开车窗,让带着泥土芬芳的风灌进车内。赵婷坐在副驾驶,竟然跟着车载音乐哼起了歌。

“看!“两小时后,苏萌突然指着前方喊道。

山路的尽头,一片错落有致的青瓦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四周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蓁蓁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就是这里,和十年前杂志上看到的照片几乎一模一样。

云岭镇比想象中要大,石板路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小店和民宿,游客不算多,大多是背着相机的文艺青年和结伴而行的中年夫妇。

“杨家民宿,“林妍查看着导航,“应该就在前面拐角处。“

杨家民宿是一栋三层木结构小楼,门前挂着红灯笼,院子里种满了多肉植物和花卉。一个穿着靛蓝色扎染连衣裙的女人正在修剪花草,听到车声抬起头来。

“你们就是阮小姐一行吧?“她放下剪刀,擦了擦手走过来,“我是杨丽华。“

蓁蓁愣了一下。杨丽华约莫三十出头,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眼睛明亮有神,说话时嘴角自然上扬,浑身散发着一种大城市精英与乡村质朴奇妙融合的气质。

“是我们,“林妍率先下车,“预订了两间房,四天三晚。“

杨丽华笑着点头:“都准备好了。你们是自驾来的?路上还顺利吗?“

“除了昨晚的暴雨,“苏萌从后备箱拽出行李,“不过因祸得福,住了一家很棒的农家乐。“

“啊,是张婶那儿吧?“杨丽华眼睛一亮,“她刚给我打电话说你们要来了。真巧,十年前也是因为暴雨...“

“我们就是十年前那四个女孩。“蓁蓁说。

杨丽华惊讶地眨眨眼,随即笑容更深:“缘分真是奇妙。来吧,我带你们看看房间。“

民宿内部比外观更加精致。原木色的家具搭配白色布艺,墙上挂着当地艺术家的摄影作品,每层楼都有一个小小的公共休息区,摆着书籍和茶具。

“你们有两间相邻的观景房,“杨丽华推开两扇雕花木门,“每间都有阳台,可以看到山景。“

房间宽敞明亮,床铺散发着阳光的味道。蓁蓁把背包放在靠窗的床上,迫不及待地走到阳台上。视野豁然开朗,整个云岭镇尽收眼底,远处山峦起伏,云雾在其间流转。

“太美了...“她不禁感叹。

“喜欢摄影?“杨丽华不知何时站在她身旁。

蓁蓁点点头:“大学时学过,后来...工作忙就很少拍了。“

“那你会爱上这里的,“杨丽华说,“不同时段的光线和云雾组合,每天都是新的画面。“她看了看手表,“我得去准备午餐了。你们先休息,有任何需要随时找我。“

林妍选了靠门的床,立刻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工作。蓁蓁则开始整理行李。她从背包深处掏出一个旧相机包,灰尘让打了个喷嚏。

“你还带着这个?“林妍头也不抬地问。

蓁蓁抚摸着相机包磨损的边缘:“搬家时随手塞进去的,都快忘了。“她拉开拉链,里面是她大学时用过的入门级单反,还有几本小小的笔记本。

翻开第一本笔记本,稚嫩的笔迹跃入眼帘:“今天摄影社去了城郊的水库,尝试了长时间曝光。林妍说我拍得像鬼片,但苏萌把它设成了手机壁纸...“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大学四年,相机几乎是蓁蓁的第二个灵魂。她拍社团活动,拍校园风景,拍三个闺蜜的各种糗态。毕业后进入广告公司,最初的兴奋很快被无休止的加班和客户修改消磨殆尽。不知从何时起,她再也没为“喜欢“而按下快门。

“找到什么宝贝了?“林妍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蓁蓁举起一本笔记本:“大二那年我们去黄山实习的日记。记得吗?你为了拍日出,凌晨三点就把我们全叫起来了。“

林妍的表情软化了些:“结果那天阴天,什么也没拍到。“

“但我们在山顶吃了最贵的泡面,“蓁蓁笑着说,“苏萌还差点滑下山坡。“

两人相视一笑,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回无忧无虑的大学时代。

午餐在民宿一楼的餐厅进行。杨丽华准备了当地特色菜:酸汤鱼、腊肉炒蕨菜、凉拌槐花和竹筒饭。赵婷吃得赞不绝口,连称要学几手回去给孩子们做。

“杨小姐,“林妍用餐巾擦了擦嘴角,“听说你在外地工作过?为什么选择回来接手民宿?“

杨丽华给每人倒了一杯自酿的梅子酒:“我在上海工作了五年,做市场营销。父亲生病后我回来帮忙,发现家乡的旅游潜力其实很大,只是缺乏专业运营。“她眼睛亮了起来,“现在我们的民宿在几个国际平台上都很受欢迎,还带动了镇上其他生意。“

“真了不起,“赵婷轻声说,“一个人能做这么多事。“

“也不是一个人,“杨丽华笑道,“我有很好的团队。其实很多年轻人都回来了,我们把外面的经验带回来,结合本地特色,反而创造出了独特价值。“

蓁蓁注意到苏萌听得格外认真,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打,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下午,四人决定分头活动。林妍要处理工作邮件,赵婷想逛逛小镇的布料店给孩子们做衣服,苏萌则神秘地说要“考察商机“。蓁蓁带上尘封已久的相机,决定去捕捉杨丽华说的“不同时段的光线“。

小镇每处角落都充满画意:老奶奶坐在门前绣花,孩童在石板路上追逐打闹,炊烟从青瓦屋顶袅袅升起。蓁蓁的相机快门声不断,那种久违的创作快感又回来了。

转过一个弯,她看到杨丽华正带着几个外国游客参观一座老宅,用流利的英语讲解建筑特色和历史。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在她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蓁蓁不由自主地举起相机,捕捉下这一刻。

傍晚回到民宿,蓁蓁发现其他三人已经回来了。林妍罕见地没在工作,而是坐在院子的秋千上看书;苏萌兴奋地向赵婷比划着什么;赵婷则抱着几卷色彩鲜艳的布料,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

“我饿了,“蓁蓁宣布,“晚饭吃什么?“

杨丽华准备了烧烤,就在民宿后院的露台上。夜幕降临后,山间的气温降了下来,但烤炉的热度和梅子酒的暖意让气氛愈发热烈。就连一向克制的林妍也喝了两杯,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

“敬重逢,“苏萌举起酒杯,“虽然我们中有人差点放鸽子。“

“我没有!“赵婷抗议,“我只是...有点放心不下家里。“

“孩子们有他们爸爸照顾,“林妍说,“你应该学会放手。“

赵婷的酒杯停在半空:“说起来容易。你有孩子就明白了,那种...时时刻刻的牵挂。“

“我宁愿不要,“林妍喝干杯中的酒,“孩子意味着责任和牺牲,而我的人生计划里暂时没有这两项。“

“那你的人生计划里有什么?“蓁蓁忍不住问。

林妍沉默了一会儿,出乎意料地坦诚道:“说实话,我不知道。打赢下一个案子?再下一个?然后呢?“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溪流的声音。四个人围坐在烤炉旁,火光映照着她们的脸庞,影子在身后的墙上摇曳。

“我上个月被裁员了,“蓁蓁突然说,“名义上是'优化结构',实际上是因为我'缺乏创新精神'。“

说出这句话的瞬间,她感到胸口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这是她第一次大声承认这件事,连父母都还不知道。

“什么?“苏萌差点跳起来,“那陈昊那个混蛋还敢...“

“他出轨的事我知道,“蓁蓁苦笑,“某种程度上,我甚至感谢他。如果不是这件事,我可能还在那个死胡同里苟且。“

令她惊讶的是,没有人说同情的话或给出职业建议。赵婷只是握住了她的手,苏萌给她倒了杯酒,林妍则点点头,仿佛终于解开了某个谜题。

“所以这次旅行,“林妍说,“是你的重生之旅。“

“是我们所有人的。“蓁蓁看向星空,那里的星星比城市里看到的要多得多。

那晚,蓁蓁睡得很沉,梦里没有前公司的阴影,没有陈昊的背叛,只有无边的星空和按下快门的清脆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