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挖资深央企 HR 当合伙人

我的办公室里,看着墙上三十张阿姨的工作照——这是陈阳来公司后钉上的“人才星图“。三年前他还是央企HR,怎么也想不到会窝在家政小作坊里,用多年人力资源的经验调教阿姨。

一、招聘:筛简历不如筛菜篮子

陈阳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废了那些“金牌月嫂““十年经验“的虚头巴脑。现在招人必做三件事:

1.试手:说没用,讲没用,面试上岗,你得实际操作。

2.谈吐:基本的逻辑都在谈吐里。

3.性格:性格是很重要的因素,必须作为非常重要的考核。

上周面了个四十八岁的刘姨,收拾玩具时顺手把缺角的积木单独放小筐,这细节让她成了抢手货——现在专接高端家庭,时薪涨了十五块。

二、建档:三十份活简历

李峻给每个阿姨建了“生活档案“,不记证书奖项,专记琐碎本事:

-王姐切土豆丝粗细能控制在1.5毫米(拿游标卡尺量过)

-张姨记得河西28户人家的空调滤网更换周期

-陈妈自带六种方言版《小星星》(哄娃睡觉神器)

这些数据化成匹配系统的“暗码“,上月给余杭区的新客户派活,系统自动挑了会唱浏阳河小调的周姨——那家奶奶正巧是老年合唱团领唱。

三、培训:把经验熬成老卤水

陈阳搞了个“错题本“,专记服务中的糗事:

-李姐擦红木家具误喷酒精(现改用茶水擦拭法)

-赵姨把客户收藏的旧报纸当废品卖(学会辨认真迹和垃圾)

每周例会抽半小时复盘,活像当年他在央企开会。现在三十个阿姨人人会背“五不碰“:梳妆台瓶罐不碰,书房文件堆不碰,冰箱冷冻格不碰,宠物食盆不碰,神龛供桌不碰。

四、留人:小公司的温情账

陈阳把央企那套员工关怀改了改:

-记录每个阿姨孩子的生日(送手写贺卡比发红包暖心)

-备着哮喘药和护腰贴(四十五岁以上阿姨的刚需)

去年大雪天,刘姨骑车摔了腿,李峻把自家理疗仪搬公司,现在她成了最忠心的“老臣“。

他经常说:“当年管县支公司靠制度,现在带三十人得靠情分。“玻璃窗上晃着三十张笑脸的照片,底下钉着他手写的标语:“把每家当自家,但不是自己家。“这话听着土,可就是靠着这点实在劲儿,我们这小公司硬从巨头垄断的HZ市场抢来的客户,靠的是谁?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