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问题,归根结底也是中国农村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特色的问题。众所周知,思想引导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目标是今后农村发展的方向和中心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农村的和谐稳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已经从封闭发展走向开放发展,从单一发展走向多元发展,从稳定发展走向快速发展,从对政府的依附性发展走向政府引导、自主独立的发展道路。农民是否真正达到了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有序发展所必需的思想转变要求呢?学界和政府都在力图给出答案。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文化条件,打好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在机遇和矛盾并存的关键时期,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放性和流动性大大增强,农民有了很多对社会的新认识,农村复杂性也明显增强。面对农民这个庞大群体,只有首先建设和谐农村,才可能很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在这种社会转型期,尤其需要通过思想引导工作在思想多样、多变、多元中统一他们的思想,在各种社会矛盾交叉多变条件下凝结力量,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保障。

随着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已实现了本质性飞跃,农民思想变迁呈现出多维性,特别是在当前整个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各个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日益强烈,各种社会矛盾显性化,农村加快发展面临困局。要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就必须有效化解各种潜在的社会风险,调节冲突,实现社会各层面的和谐,构筑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发展局面。在这个意义上说,从更高的思想理论层面建构农村和谐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就成为学界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

朱俊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分为三本专著出版,分别为《当代农民思想变迁与农村和谐有序发展研究(浙江篇)》、《当代农民思想变迁与农村和谐有序发展研究(江西篇)》和《当代农民思想变迁与农村和谐有序发展研究(新疆篇)》,共计60多万字,采用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组合了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不同学术背景的成员,分析到位,相信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向朱俊瑞教授及其团队表示祝贺。

是为序。

李培林

2016年10月19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