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她的名誉不重要?

听到这里,华阳公主的脸色微微一暗,进追问道:“此言何出?”

永宁公主微微扬起她那秀眉,声音柔和而悠长:“皇姑母所采取的严厉手段,我实在难以赞同。或许,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更能体现出您的仁慈与宽厚。不知我的这个观点,是否有些道理呢?”

说完,华阳公主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有那么一会儿,她凝视着永宁。

接着,她缓缓启齿:“有时候,必要的严厉也是为了确保整体的和谐,毕竟,规矩的重要性不能越过。”

永宁公主嘴角含笑,眼神中却透露出几分玩味:“那侍女无端打翻茶水,又戏剧化地跪在我面前,我还未言语,你们便抢先指责,这不是明摆着有人想借此事诋毁我,说我待人苛刻吗?”

华阳公主听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永宁公主反问道:“皇姑母此举,莫非是想将污水强加于我?若真将侍女治罪,岂不是让我背负这恶名?自始至终,主张严惩之声皆出自皇姑母之口,我未曾置喙半句。”

她的话语犹如晴空霹雳,令全场骤然沉寂,众人皆噤若寒蝉。

华阳公主面色微变,略显窘态,唇齿微启,却未能吐露一字,一时陷入语塞之境。

华阳公主原本打算将“污水倾盆而下”的突袭,却不料永宁敏捷如电,瞬间以一记漂亮的回旋踢,将那团脏水原封不动地反弹了回去。

妄图将一盆污水从头淋到她身上?

若这个侍女真的因她被推出去承受这无妄之灾,那她岂不就要背负起“恶名远扬”的骂名了?

而那些贵妇们,个个如同观看重头戏的看客,屏息凝神,生怕一丝声响就会让自己不慎卷入这场“言辞交锋”的漩涡。

在场的诸位贵妇皆能敏锐察觉到,空气在这一刻骤然凝重起来。

即便是针落地的细微声响,在永宁公主那掷地有声的话语之下,也仿佛会被震撼得弹跳而起!

永宁见此情景,加大了她的言辞力度:“我本来是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希望我们能一团和气地度过这个赏梅宴,但既然皇姑母您坚持要上演一出‘严惩不贷’的戏码,那我恐怕就要成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最佳代表了。说到底,那侍女是您的人,惩罚与否,本不该我置喙。但您若要罚,就请别让我无辜受牵连,更别事后给我扣上‘恶待下人’的罪名。对于侍女那点微不足道的小过错,我压根儿就没往心里去。而现在,反倒是皇姑母您在这里斤斤计较,不肯罢休。”

此言一出,在场的贵妇们纷纷交头接耳,眼神闪烁,显然此事背后另有隐情。

华阳公主紧锁眉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此刻,沉默对她而言已不再是金,反而像是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内心交战:是继续强硬对抗,还是找个机会缓和气氛?今日这一局,她恐怕难以全身而退了……

这时,华阳公主暗自权衡着局势,深知今日之事若处置失当,不仅会令自己颜面尽失。正当她陷入两难之际。

兵部尚书家的顾珊开口了:“今日之宴,旨在共赏梅花之美景,些许小事,何必如此争执不下?永宁公主,华阳公主一时情急,还望你不要介意。你身为晚辈,多些宽容,也是理所当然。”

顾珊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众人纷纷点头赞同,紧张的气氛也随之渐渐消散。

华阳公主听后,勉强挤出一抹微笑,转向永宁公主道:“是我考虑不周全,还望永宁侄女不要放在心上,此事就此揭过。”

“……”

然而,永宁公主并未如华阳公主所愿就此作罢。

面对华阳公主的示好,永宁公主并未顺势妥协,而是微微一笑:“皇姑母言重了。侄女只是心中有疑,有疑问自然应当当面问清,以免被某些人借题发挥。否则,过不了多久,恐怕京中就会传出我在华阳公主府跋扈嚣张的谣言。当然,作为晚辈,我理应宽容,但难道要宽容到连自己的名声受损都无动于衷吗?您说,我这包容心是该用在维护和谐上呢,还是该用在自我牺牲上呢?皇姑母,你以为如何?”

这一番话,直接把华阳公主给“怼”得哑口无言,气氛瞬间从“春暖花开”变成了“静待花开”。

听闻永宁公主的话语,华阳公主的面色微微一沉,她未曾料到永宁竟会以如此直接且尖锐的方式把问题抛回她。

周围的贵妇们开始交头接耳,她们的目光在两位公主之间徘徊,整个场合的氛围变得微妙且紧张。

永宁公主接着说道:“皇姑母身为长辈,更应懂得,不可含糊其辞。侄女并不奢求偏袒,以免日后产生更多不必要的纠葛。至于宽容,并不意味着放任误解滋生。”

顾珊心中暗惊,连忙圆场道:“正如永宁公主所期望的,我们理应和睦共处,共赏这梅花盛宴。若继续这般僵持,不仅有损公主府的威严,也会让华阳公主面上尴尬。”

她稍作停顿,心中再次权衡利弊,“华阳公主想必也不愿赏梅之宴蒙上丝毫阴影,这不过是无知婢女的一时疏忽罢了。此事一旦外泄,恐怕会招致外界非议,让人误以为公主府的门槛低矮,管教无方!”

此番话语机智地绕开了永宁公主的颜面与声誉,转而聚焦于公主府的威严及华阳公主的尊严之上。

紧接着,她以高超的手腕将事态范围缩小,将所有责任悉数推卸一名无知的侍女身上

在场诸位贵妇人闻言,皆颔首以示认同。

侍女之过,公主自会依规惩戒,这也算是对永宁公主的一个妥善回应

言下之意,便是此事无需再行纠缠,大可就此翻过一页。

顾珊见众人神色缓和,心中稍安,又轻启朱唇:“今日之宴,诸位皆是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何不让这小小的插曲成为茶余饭后的一笑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