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的冬季,刺骨的寒风从西北吹来,咸阳城内的众多房屋都还有厚厚的积雪。
无论是咸阳宫里的行人,还是在咸阳城里的人,都显得十分匆忙。
在扶苏看来,整座咸阳城显得古朴又庄严,当年商鞅督建的咸阳城依旧保持着横空出世的威势。
从当初咸阳城建设而成,一百三十年过去了。
今年的关中,比以往更冷。
而今天的咸阳宫各处都挂着白布,宫里来来往往的人多数都低着头,因就在前两天华阳太后过世了。
如今,葬礼还在举行,扶苏与一群秦国王侯的亲眷们站在高泉宫的大殿前。
至于这些亲眷们都是谁,现在的扶苏根本不认识,肃穆的神情下尽量保持沉默。
扶苏稍稍抬头看到了殿内的灵柩,华阳太后是当年秦孝文王的妻子,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那个人际关系十分复杂的咸阳宫中,华阳太后都是一位极其特殊的人。
对父皇来说,华阳太后对他的人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闻,不管是在吕不韦死之前,又或者是吕不韦死后,华阳太后都是父皇最尊敬的人。
现在华阳太后过世了,父皇也是最伤心的。
来到这个人世间,扶苏用了很长时间来适应,至少在面对眼前这些不认识或者可能认识的秦国亲眷,他们有的是以前的楚人,赵人,或者是燕人……
闭上眼听着自己的呼吸声,扶苏能够听到后方亲眷们有人在低声议论,还有隐约起伏的鼾声,该是有人跪着睡着了。
“公子,皇帝召见。”
听到身后的话语声,扶苏这才站起身整了整衣衫,跟着这个内侍离开。
咸阳宫真的很大,走起来也很累人。
章台宫是咸阳宫南面最大的一座宫殿,平日里始皇帝都会在这里处理政务。
走到大殿近前,整了整衣裳,扶苏这才跟着内侍进入了殿内,见到了自己的父皇,也就是当今始皇帝。
扶苏站在殿内行礼,双手作揖躬着身子,等着话语声。
父皇又沉默不言,空旷又寂静的大殿内,甚至能听到他嘴里嚼着鹿肉的声音。
站在原地又过了片刻,父皇依旧没有言语,只是平静地嚼着肉。
扶苏先在宫女的带领下来到一旁的桌案边坐下,接着就是一盆热乎的鹿肉放到了面前。
宫殿内很安静,扶苏自顾自用着饭,父子之间沉默不言。
其实在记忆里,这位父皇都是沉默寡言的,在记忆中扶苏没见过自己的生母,但记得自己的母亲是楚人。
而眼下的环境……则是相较于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的秦人。
至今,始皇帝治下的秦人民风都是务实且简单的。
当年六国旧地的人们至今还保留着以前的生活方式与习俗。
好战且勇猛的秦人,或者中原齐鲁文化的儒家,燕赵的粗犷好战,喜欢浪漫的楚人。
在多数秦人的评价中,楚人都是这样的,他们说公子扶苏的生母是楚人,有个浪漫的楚人生母,也就有了自己这个名字扶苏。
娶楚人女子为王后,都快成秦国的传统了,华阳太后是楚人,那么按照人们的思考惯性,扶苏公子的生母也该是楚人。
扶苏吃了两口鹿肉,目光看向坐在上座的父皇,他割下一片鹿肉,放入口中嚼着,目视前方似乎在思索,殿内依旧没有任何的言语。
自秦灭六国之后,这位始皇帝就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他就像是一台冷酷到冰点的政治机器,管理着这个庞大帝国的骨骼与各处毛细血管。
这个帝国还是有很多危机的,秦国一统六国,但当年的六国旧贵族还在。
各地带着各种复国理由叛乱依旧此起彼伏,以及在几年后,埋藏在各地有可能起复的反秦武装,比如那个叫项燕的人会喊出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在这个自周王朝之后,在这分封旧时代刚结束的时期,如今这年月的多数人对未来都是迷茫的。
毕竟一统天下了,人们都在猜想这么广袤的天下要如何治理。
又见到父皇离开,扶苏忙起身行礼送别。
看着这位始皇帝的背影消失在视野中,扶苏这才离开寂静的章台宫,父子间没有一句言语,陌生得不像父子。
也罢了,反正扶苏也不是扶苏了。
四周依旧是严冬的肃杀,站在远处鼓楼上的士卒见到了章台宫前,那个正在走动的身影,听身边同样正在值守的人讲着,他就是公子扶苏。
有人说,其实以前的公子不是这样的,以前的公子是个仁爱且善良的孩子,是公子年过十五之后,才改了性情。
宫中有关公子扶苏的传闻还有不少,传闻中公子扶苏擅长医术,早在七年前就病入膏肓的华阳太后,由公子治了之后,又多活了几年。
华阳太后最疼爱的孩子,就是扶苏公子。
待扶苏回到高泉宫,天色也已入夜了,在这里的亲眷与宾客都已离开,只有一人还站在这里。
此人大概四十余岁,留着短须,面带温和的笑容,穿着一件黑灰色的朝服。
“公子。”
见对方十分恭敬地行礼,扶苏也礼貌行礼。
眼前这人正是如今的廷尉,李斯。
扶苏看着还摆放在高泉宫内的灵柩,言道:“刚去与父皇用膳了。”
华阳太后的丧礼到了最后的阶段,明日清晨就要下葬。
李斯上前半步询问道:“听闻公子近来喜看韩非的书?”
“是的。”
“臣听闻公子以往还看儒家典籍?”
“嗯。”
扶苏应声点头。
“若公子对韩非的书卷言语有困惑,臣可以解答。”
说着话,李斯依旧是面带着温和又友善的笑容。
在这位穿越者扶苏的印象中,这位秦国的廷尉总是这样,脸上带着数年如一日的笑容。
有人说李斯与韩非师出同门,也不知道当年两人关系如何。
但从当年秦王的角度,也就是现在的父皇来说,都事已至此了。
或许,死去的韩非对秦国来说更有价值,现在的李斯对秦国来说用起来更顺手?
扶苏停下脚步,望着阴沉的天空道:“韩非虽不在人世了,但在我心里他已是一位老师。”
能够在咸阳的朝堂上有一席之地的人,都是当年那个时代的佼佼者,李斯就是这样的人,不管他是不是害死韩非的主谋。
其实现今秦国所保存的,有关法家的书籍知识,它们对人与家国之间的剖析更加残酷。
对经受过后世教育的扶苏而言,每次看那些书籍就像是在一次次碾压自己那善良的人性,他们的书中所写的那些……太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