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榨干所有的热量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绘梨衣的猫
- 2572字
- 2025-04-20 00:38:05
但姜晨还是迅速冷静下来。
震惊过后,他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虽然风险和压力巨大,但潜在的回报同样惊人。
如果能做好这件事,他不仅能获得远超锅炉改造带来的资源和信任,甚至可能直接接触到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核心渠道。
这对于他实现最终目标——打造“焚风”乃至更先进的武器系统,意义非凡。
“是!王厂长!”姜晨站起身,郑重地回答,“我一定不辜负上级和您的信任,全力以赴,做好前期沟通工作!”
“好!有这个态度就好!”王连长满意地点点头,示意他重新坐下,“具体的安排,军区那边会尽快派人来和你对接。这件事暂时还要保密,你知道就行了。”
交代完这件大事,王连长重新坐回椅子上,端起茶缸又喝了一口,这才将目光投向姜晨放在膝盖上的那卷图纸。
“好了,说完了公事。”他语气轻松了些,“你今天特意跑来找我,应该不只是为了听这个消息吧?手里拿的什么?神神秘秘的。”
终于到了正题。
姜晨深吸一口气,将那卷被他精心“做旧”过的图纸双手递了过去。
“厂长,这是我……我这半个多月来,结合在锅炉房的观察和自己学的一些知识,琢磨出来的一点东西。是关于……咱们厂那几台老式燃煤锅炉的。”
“锅炉?”王连长接过图纸,脸上露出一丝意外和好奇。
他对姜晨的印象还停留在枪械设计和那个大胆的“以物易物”想法上,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还对厂里的能源核心——锅炉动起了心思。
他有些疑惑地看了姜晨一眼,然后缓缓展开了那几张略显粗糙,带着铅笔痕迹和油渍的绘图纸。
A2的图纸铺展开来,占据了办公桌的大半。
上面用铅笔绘制着锅炉的剖面图、燃烧室结构、烟道走向等,线条算不上特别规整,有些地方还有涂改的痕迹。
但关键部位的标注却十分清晰,尺寸数据也一应俱全。
王连长起初只是随意浏览,但目光很快就被图纸上那些与传统锅炉结构明显不同的细节所吸引。
他的眉头渐渐拧紧,不再是之前的疲惫或严肃,而是一种高度专注和探究的神情。
他伸出手指,点在了图纸上一个经过修改的燃烧室结构图上:“这里……耐火砖的砌法改了?形成了一个涡流区?”
“是的,厂长。”姜晨连忙解释,“我的想法是,通过改变燃烧室形状,让煤粉和空气在里面能更充分地混合、旋转,延长燃烧时间,提高燃烧效率。”
王连长的手指又滑向另一处,那是一个新增的管道示意图:“这个……二次送风?从炉膛侧上方补充热空气?”
“对!”姜晨点头,“咱们现在的锅炉,炉排下面是一次风,但往往空气量不足或者混合不均,导致煤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黑烟和一氧化碳,既浪费燃料又污染。”
“我琢磨着,能不能在火焰上方,补充一部分预热过的二次空气,让那些没烧完的可燃气体再次燃烧,这样就能把煤里的热量尽可能都‘榨’出来。”
王连长没有说话,继续仔细看着图纸,目光在优化后的炉排设计、调整过的烟道隔板布局等处一一扫过。
他的呼吸似乎都变得有些粗重起来。
作为军工厂的厂长,他虽然不是专门的热能工程师,但基本的工业原理和设备知识还是懂的。
他能看得出来,姜晨图纸上的这些改动,看似不大,甚至有些“土法上马”的味道,但每一处都精准地指向了提高燃烧效率和热量利用率这个核心问题!
优化燃烧、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加强对流换热……这些思路清晰明确,逻辑自洽,而且……似乎并不需要对锅炉主体进行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他猛地抬起头,眼神锐利地看向姜晨,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激动:“姜晨同志,你这些……这些改进方案,能把锅炉的热效率提高多少?有估算过吗?”
“根据我的初步计算和理论推导……”姜晨故意说得保守一些,同时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是经过了严谨的思考,“在不改变锅炉主体结构,只进行内部优化和加装简易二次风装置的情况下,预计……至少能将热效率提高10%到15%!”
“百分之十到十五?!”王连长倒吸了一口凉气,眼睛瞬间瞪大了。
他太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了!
龙阳军工厂规模不小,生产车间要用蒸汽,办公楼和家属区要供暖,一年下来消耗的煤炭是个惊人的数字。
如果真能像姜晨说的,省下10%的煤……那一年下来就是几百吨!
几百吨优质煤炭!
在这个处处强调节约、物资紧张的年代,这笔账算下来,简直是天文数字!
这不仅仅是省钱的问题,更是实打实的资源节约,是响应国家号召的重大成果!
他再次低头看向图纸,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指着图纸上的材料标注:“这些改造……需要的材料复杂吗?成本高不高?”
“不高!”姜晨立刻回答,“主要就是一些耐火砖、耐火泥、石棉绳,还有一些废旧的钢板或者铁皮管道用来做二次风道。很多材料咱们仓库里可能就有备用的,甚至锅炉房角落里那些废料都能利用起来。我估算过,单台锅炉的全部改造材料成本,可能也就……五六十块钱?如果能利用废料,成本还能更低!”
五六十块钱的投入,换来每年可能节省几百吨煤炭的效益?
王连长的心脏砰砰直跳,他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开始加速流动了。
他想起前几天老刘欲言又止地跟他提起,说姜晨这小子最近总往锅炉房跑,好像在琢磨什么节能的事,当时他还以为是年轻人异想天开,没太在意。
只是随口答应了下来。
现在看来……这小子是真琢磨出名堂来了!
“好!好啊!”王连长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的激动溢于言表,“姜晨!你小子……真是个宝藏啊!改枪厉害,脑子活络,现在居然连锅炉都能琢磨出门道来!”
他小心翼翼地将图纸重新卷好,紧紧攥在手里,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这件事,必须马上办!立刻办!”王连长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决心,“你回去,马上整理一份详细的改造方案和材料清单出来!我亲自去协调仓库和机修车间!挑一台……就挑锅炉房那台最老的、马上要停炉检修的4号锅炉,先拿它做试点!”
他看着姜晨,目光充满了信任和期许:“需要什么支持,你尽管开口!人手、工具、材料,我给你最大的权限!我只有一个要求,尽快把这个改造搞出来,验证效果!如果真的能达到你说的节能效果……”
王连长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道:“这又将是咱们龙阳军工厂的一大功劳!对你个人而言,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资历!”
姜晨的心头涌上一股暖流。
从改良63式,到意料之外的“尼亚罗马”联络任务,再到此刻锅炉改造计划得到厂长全力支持……他感觉自己距离积累足够资源,启动“焚风”项目的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是!保证完成任务!”姜晨站起身,声音洪亮地回答。
离开厂长办公室时,午后的阳光似乎都变得格外明媚起来。
手中虽然空了,但那份“伪造”的蓝图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而他的心中,却装满了沉甸甸的责任、机遇,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