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四年的舍友可能是一生的朋友

迈着轻快而兴奋的步伐,林凡回到了宿舍。他推开门,眼前一亮,一个新同学正坐在床边,个子不高,身材精瘦,穿着一件蓝色T恤,看起来格外精神。

“你好!”对方主动向林凡打招呼,声音里透着一股热情。

林凡微微一愣,心中闪过一丝迟疑。他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用普通话和对方交流,毕竟普通话对他来说还稍显生疏。不过,他很快调整了情绪,鼓起勇气回应道:“你好。”

这一刻,林凡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舞台中央,而对方就是台下的观众。刚才那句“你好”,让他紧张得仿佛在进行一场表演,不知道表现得如何。

“我叫贺蓝宇,叫我蓝宇就行。你也是这个宿舍的吗?”对方热情地自我介绍。

“嗯,我叫林凡,这个铺就是我的。”林凡指了指自己的床,声音里带着一丝拘谨。

“你什么时候来的?”贺蓝宇好奇地问。

“我中午到的,还去食堂吃了个饭。”林凡回答道。

“怎么样,食堂的饭好吃吗?”贺蓝宇接着问。

“我觉得还行吧。”林凡微微一笑,“你自己一个人来的吗?”

“是啊,我行李不多,用不着我爸妈。”贺蓝宇满不在乎地说,语气里透着一股潇洒。

“哦……”林凡没有多说自己的情况,只是点了点头。

就这样,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算是互相认识了。林凡心里暗暗好奇,这个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家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贺蓝宇收拾好行李被褥后,便先出去吃饭了。林凡还沉浸在兴奋之中,宿舍里暂时无事可做。他坐在床上,忍不住又想起了这个个子不高、身材瘦削的贺蓝宇。就在这时,宿舍门突然打开了,一个背着巨大皮箱的男孩走了进来。他穿着牛仔裤,头发是当时流行的锡纸烫,刘海遮住了半张脸,这种装扮在当时被称为“非主流”,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土气,但在90后的青春少年眼中,却是一种时尚的象征。

林凡主动和这个“非主流”男孩打了个招呼,两人很快聊了起来。原来,新来的男孩叫江维民,来自紧邻新宁的京南市。江维民说他的高考分数比林凡低了一百多分,原因是京南的试卷和统考卷不一样,录取分数线低。

没过多久,江维民已经收拾好了床铺。林凡忍不住问道:“维民,平时玩不玩游戏?”

“玩啊,我最喜欢玩跑跑卡丁车了。”江维民回答道,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真的吗?我高中那会儿除了CS就是跑跑卡丁车了!”林凡顿时来了精神,“你是什么手套?”这是跑跑卡丁车里的专用术语,游戏人物上分时会有一个手套标志,手套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等级。

“五彩的。”江维民回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哇,你这么厉害,那我可比你还差点。”林凡感叹道。

“没事,有机会一块玩呗。”江维民笑着说。

“对了,也不知道咱们学校附近有没有网吧。”林凡若有所思地说。

“要不待会儿出去看看?”江维民试探着问。

“行啊,你收拾好了咱们一块儿找找去。”林凡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准备出发去寻找网吧。然而,还没等他们找到网吧,天空中突然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无奈之下,两人只能悻悻地回到宿舍。此时,贺蓝宇也已经回来了。

大家互相认识后,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三人聊着自己的爱好、经历,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林凡已经习惯了用普通话和别人交流,这对他来说,也算是小小的成长吧。

第二天林凡早早的就醒了,他撩起窗帘看到外面雾茫茫的一片,那时还没有PM2.5,空气充满清新和湿润。

经过一夜的休整,宿舍三人都精神饱满,相约一起去吃早饭。

林凡的胃口极好,吃了满满一碗方便和一屉十个小笼包,“非主流”江维也是半斤八两,只有蓝宇吃的比较少,他说平时吃的都比较清淡。。。

当三人再次回到宿舍时,靠门口最后一张床铺上多了一新同学。

深陷的眼窝、高挺的鼻梁、浓密的眉毛和丰厚的嘴唇,五官立体,轮廓分明,有点像少数民族

这人叫杨青禾,林凡感觉他像一个可靠的大哥,沉稳而有担当,其实蓝宇和江维民也有相同的感觉。

就是这样,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年轻人有的故作成熟,有的则是真正的成熟,而旁观者往往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杨青禾,无疑属于后者。

杨青禾来自靠近边疆的乌市,他到新宁上学要坐4个小时的汽车、38个小时的火车,还有50分钟的公交车。但杨青禾说他之所以来的晚不是因为路途遥远,而是家里给转的学费还没有到账,没交学费就报不了道,报不了道就分不了宿舍,更安排不了床位。

大学的生活终于要开始了,杨青禾是宿舍中年龄最长的,自然被推选为舍长。

“舍长”这个称号是宿舍中最大的官职,但遗憾的是难以拥有任何权力,

主要职责是贯彻导员指示、服从楼管安排、服务其他舍友,有时候还必须要发扬担当精神,勇于替其他舍友背黑锅,如果舍长有编制的话,绝对可以称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公仆

杨浩当舍长后的第一项任务从安排值日开始,既然是值日当然需要舍长身先士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