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笛子自学从入门到精通
- 臧翔翔编著
- 4912字
- 2025-04-16 16:40:32
第一章 乐理基础
一、认识简谱记谱法
简谱记谱法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记录乐音音高的一种符号,每一个数字表示一个具体的音高,通过对数字符号进行不同形式的变化从而记录音乐中不同的音高与节奏。简谱中的七个音分别为1、2、3、4、5、6、7;分别唱作do、re、mi、fa、sol、la、si,称为“唱名”;七个音又分别对应C、D、E、F、G、A、B,称为“音名”。
以1、2、3、4、5、6、7七个音为中间音区,向上音高越来越高,在音符上方加“高音点”;向下音高越来越低,在音符下方加“低音点”。音越高,音符上方的高音点越多;音越低,音符下方的低音点越多。

当音乐暂停时用“0”记录,称为“休止符”,表示没有声音。因休止符表示没有声音,所以休止符没有低音点与高音点。

二、音符时值的增加与减少
音乐中的节奏变化通过不同数量的增时线与减时线记录。记录音乐时值增加时在音符右侧增加“短横线”,称为“增时线”。增时线表示增加音符时值的一倍,例如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乐曲中,“5”为四分音符,时值为1拍;在sol音的右侧增加一条增时线(5 -),表示sol音增加1拍,此时的sol的时值为2拍;增加两条增时线(5 - -),此时的sol的时值为3拍;增加三条增时线(5 - - -),此时的sol的时值为4拍。

记录音乐时值减少时在音符下方加“短横线”,称为“减时线”。减时线表示减少音符时值的一半,例如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乐曲中,“5”为四分音符,时值为1拍;在sol音的下方增加一条减时线(5),此时的sol的时值为二分之一拍;在sol音下方增加两条减时线(5),此时的sol的时值为四分之一拍。

简谱音符的音值组合法规则中,以一拍为一个单位将减时线连接在一起。
简谱中的休止符有减时线,没有增时线,以四分音符“0”为最大单位。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乐曲中,休止1拍用“0”表示,休止2拍用“0 0”表示,休止三拍用“0 0 0”表示。休止半拍时,在“0”的下方增加一条减时线(0),休止四分之一拍时,在“0”的下方增加两条减时线(0),依此类推。

在休止符的音值组合法规则中,将休止符时值相加,以最大时值的休止符为最终记录的休止符,如两个八分休止符(0 0)用一个四分休止符(0)替代,四个十六分休止符(0 0 0 0)用一个四分休止符(0)替代,依此类推。

三、音符的名称与时值
简谱中每一个音符除了有各自对应的唱名、音名之外,还有其对应的音符名称。根据音符时值的不同名称不同,时值相同的音符其音符名称相同。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为例,时值为4拍的音符名称为“全音符”;时值为2拍的音符名称为“二分音符”;时值为1拍的音符名称为“四分音符”;时值为拍的音符名称为“八分音符”,时值为
拍的音符名称为“十六分音符”,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音符名称根据时值多少依次以2倍的关系变化,音符时值越短其音符名称中的数字越大,音符名称中的数字与上一级别时值音符名称中的数字为倍数关系。

续表

四、常用的节奏型
(一)附点
附点是标注于简谱音符右下角的黑色圆点,表示增加前面音符一半的时值。附点音符读法:附点+音符时值,如有附点的四分音符读作:附点四分音符。
附点音符时值的计算方法是:本音时值加本音时值的一半,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等于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一个八分音符的时值(X.=X+X)。
(二)切分节奏
除了一拍子以外,所有的节拍均有强拍与弱拍,在音乐的小节中强拍称为“节拍重音”。当一个音由弱拍或弱位(无论强拍弱位或是弱拍弱位)延续到下一个强拍或强位(无论强拍强位或是弱拍强位)时,改变了原有节拍的强弱规律,便形成了切分节奏,切分音一般情况下唱(奏)得较强,称为“切分重音”。常见的切分节奏有在小节内的切分与跨小节的切分两种类型。
小节内的切分:

跨小节的切分:

(三)前八后十六与前十六后八节奏型
前八后十六意思是一个单位拍是由一个八分音符与两个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拍子中,前八后十六节奏型时值为1拍,前面一个八分音符为半拍,后面两个十六分音符为半拍。与前八后十六节奏型相反的节奏型是前十六后八,即一个单位拍由两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拍子中,前十六后八节奏型时值为1拍,两个十六分音符为半拍,一个八分音符为半拍。
(四)连音
一般情况下音符时值以偶数形式均分,当单位拍内的音符以非偶数形式划分时称为音符时值的特殊划分。音符时值的特殊划分用连音表示。如有三个音的连音称为“三连音”,五个音的连音称为“五连音”,其他连音如六连音、七连音等。
时值为一拍的音(一个四分音符),把原本均分为两部分(两个八分音符)的音平均分成三个部分,称为“三连音”。三连音在三个音符上方用连线加“3”表示。三连音可以是任意时值的三个音的连接,常见的三连音是三个八分音符的连音、三个十六分音符的连音与三个四分音符的连音。

三连音的时值划分:三连音时值等于其中两个音符的时值,如三个八分音符的三连音时值与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相同,三个四分音符的三连音时值与两个四分音符的时值相等。
一拍(四分音符)可以平均分为四个均等的部分(四个十六分音符),当把一拍平均分为均等的五部分时称为“五连音”,分为六部分时称为“六连音”,分为七部分时称为“七连音”。

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的演奏时值与四个均等的音符时值相等。如十六分音符的五连音,时值与四个十六分音符时值相等(一拍)。
五、调号与拍号
(一)调号
不同的音围绕一个稳定的中心音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表示调式的符号称为“调号”。不同的调式中心音构成了不同的调性的音乐表现色彩,简谱中乐曲的调号标注在乐曲的左上角,表示要用对应调的笛子演奏该乐曲。

谱例中1=G表示乐曲的调式为G调,调性为:若主音(结束音)为“1(do)”为G大调,若主音(结束音)为“6(la)”为e小调。
(二)拍号
拍号是标注音乐节拍的符号,以分数的形式标注于乐曲的开头部分。所谓“拍”是音符固定时值的节拍单位,将拍按一定的强弱规律组织起来称为“拍子”,拍子是组成音乐小节的基本单位,表示拍子的记号称为“拍号”。常用的拍子是以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为一拍的拍子,拍号标记于调号之后。

谱例中的拍号读作:四二拍,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音乐中通常将节拍分类为一拍子、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交替拍子、散拍子等。
一拍子:每小节中只有强拍而没有弱拍的拍子称为“一拍子”。一拍子多用于戏曲或说唱音乐中,在戏曲中被称为“有板无眼”。
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拍子称为“单拍子”。单拍子包括二拍子、三拍子两种。二拍子包含一强一弱,三拍子包含一强两弱。二拍子的类型有:四二拍、二二拍、八二拍;三拍子的类型有四三拍、八三拍。
复拍子: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同的拍子组合而成的拍子称为“复拍子”。复拍子中增加了一个次强拍,常见的复拍子有四四拍与八六拍。
混合拍子:每小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单拍子组成的拍子称为“混合拍子”。常见的混合拍子有五拍子和七拍子。根据单拍子不同的组合情况,混合拍子的组合情况也有所不同。五拍子有两种组合形式:3+2或2+3,即每小节的节拍规律为一个三拍子加一个二拍子或者一个二拍子加一个三拍子。
交替拍子:在整首乐曲中,采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拍子交替出现,称为“交替拍子”。交替拍子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各种拍子有规律地循环出现;二是各种拍子无规律自由地出现。
散拍子:散拍子又称为“自由拍子”,指乐曲中对节拍的强弱规律、节奏、速度等没有要求,根据演唱(奏)者对音乐的理解自由处理。散拍子一般在乐曲上方用“艹”表示,散拍子曲谱一般没有小节线。
六、小节线的类型
(一)小节线的类型
节拍的规律在一定的拍值内循环出现,完成一次循环的最小单位称为小节,每个小节用小节线划分开。小节线是乐谱旋律中的短竖线,表示一个节拍的完整结束,向另一个节拍循环进行,两条小节线的中间部分为小节。
划分小节除了使用小节线以外,还使用段落线与终止线。小节线表示划分节拍规律的完整呈现。段落线表示乐曲一个乐段的终止处,一般用以提示乐曲一个乐段结束的位置,段落线用两条段竖线表示。终止线表示乐曲全曲的结束,用一粗一细的两条短竖线表示。

(二)弱起小节
节拍有强弱规律,一般情况下乐曲从强拍开始的为完全的小节。当乐曲从弱拍开始时称为“弱起小节”,弱起小节也称为“不完全小节”,不完全小节表示小节内的拍值较乐曲规定的拍值少。当乐曲为弱起小节时,乐曲的最后一小节也为不完全小节,弱起小节缺少的拍值在乐曲最后一小节补全。或者乐曲最后一小节的拍值被放在了乐曲开始处的弱起小节,所以弱起小节不是乐曲的第一小节,有弱起小节的第一小节从弱起后有强拍的小节算起。

七、常用演奏记号
(一)演奏法记号
1.断音
“断音”是将音符断续演奏的符号,断音的标记方式有三种“·”“▼”“”。简谱中断音记号一般标注于简谱的上方,用“▼”标记断音,以与简谱的高音点区分开,笛子演奏断音时一般运用吐音技巧。

不同的断音记号有不同的演奏时值,“▼”断音记号演奏原音符四分之一的时值。

2.连音线与延音线
连音线是连在不同音符上方的连线,也称为连音奏法。写于两个以上不同的音符上方,表示连音线下方的音要演奏得连贯流畅,不可出现停顿或换气现象。
当连线连接在相邻两个相同的音上时,称为“延音线”,如。延音线是将后一个音符的时值增加在前一个音符之上,演奏为:1 -,演奏2拍。

3.换气记号
音乐与语言一样,有句子与段落,在笛子的演奏中要有呼吸。笛子演奏中的呼吸用换气记号标记。换气记号用“∨”表示,换气记号标记于小节线上或小节线左侧,笛子演奏时,乐谱中标有换气记号的地方需要换气。

4.延音记号
延音记号用“”符号表示,标注于不同位置表示的含义有所不同。延音记号标记于音符上方表示“自由延长”,表示该音时值可以根据音乐表现需要自由延长时值(一般情况下延长一拍)。延音记号标记于休止符上方表示休止的时间自由延长,与标注于音符上方含义相同,一般情况下休止时值增加一拍,但也可以根据实际音乐表现需要自由增加或减少。延音记号标记于小节线上方表示该小节与下一小节处休止一段时间,停止的时间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自由控制。延音记号标记于段落线上表示乐曲终止。

(二)装饰音记号
1.倚音
一个或多个音符依附于本音左上角或右上角的装饰性的小音符称为“倚音”。倚音在本音符左上角称为“前倚音”,倚音在本音符右上角称为“后倚音”。由一个音构成的倚音称为“单倚音”,由多个音构成的倚音称为“复倚音”。

2.波音
由本音向上方或下方二度音快速地交替并回到主要音的过程称为“波音”。波音有两种:上波音与下波音。
上波音向上方二度交替。下波音向下方二度交替。

3.颤音
由本音与其上方二度音快速而均匀地交替形成的演奏效果称为颤音。颤音用“tr”或“”标记于音符上方。

(三)力度记号
力度即音乐的响度,一般情况下的力度通过拍子即可表现。但是对音乐整体性的力度变化需要使用力度标记进行提示。

(四)略写记号
1.八度记号
为避免在记谱中过多地使用高音点或低音点,让乐谱更加便于识记,常在乐谱中使用八度记号。笛子演奏中常用的八度记号有高八度记号与低八度记号。
在音符上方标记8va··········表示虚线内的音符实际音高要移高八度,称为“高八度”记号。

在音符下方标记8vb··········表示虚线内的音符实际音高要移低八度,称为“低八度”记号。

2.反复记号
为了在记谱时保持谱面整洁,简化记谱从而方便记忆,将重复的部分用略写记号标记。音乐中的重复用反复记号表示,反复记号内的音乐要重复演奏一次。

旋律中间的反复记号,由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的符号表示,反复记号内的旋律重复一次。

若反复后的结尾有所不同,可以使用“跳房子”记号跳过不同的部分。

跳房子中的1表示第一次结尾,2表示第二次结尾。如果多次反复可以同时标注次数:


在乐曲小节某处或者结尾处标有D.C.记号的,表示“从头反复”,反复到“Fine”处结束。

在乐曲小节某处或者结尾处标有D.S.记号的,表示为“从记号处反复”,该记号为:“”,反复到“Fine”处结束。

反复过程中若有些部分不需要反复,则使用“跳过”记号跳过不要反复的部分,跳过记号为:“”,表示两个跳过记号(
······
)中间的内容跳过不反复,直接进行到结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