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城内的局势,让各军完全效死力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索性现在经过两场动乱,还留在京城内的都是聪明人。
聪明人更能看懂现在的形势如何。
就比如说鱼大监,他不会存那些别的心思。
反而他肯定会加紧看管住太后不让其人乱来。
而他手下的嫡系人马飞节军想来也会效力。
对此情形,崔祎也算有所倚仗。
而他又得到了御捷军的领军将杨宽的支持。
破西军的领军将军豆卢勋一向以鱼大监为马首是瞻,至此宿卫六军之中的四军也都归服于他。
而杀生军一向也是十分听话老实的,在平定秦王叛乱的过程中,又和秦王及手下王府兵马结下了不少的仇怨。
军中士马多有死于秦王之乱的,暂且也不用担心。
至于最后一支长生军,反正这支军队的忠诚也不可靠,众人也不会对其寄予太多希望。
而城内自己所兼领的各王府兵卒,和由萧明道所统领的那些人马也都算得上是忠勇。
这样一来,虽然这些兵马各自缺乏一个真正的领军将领,不一定能够协调一致,会在指挥之上出现许多问题,但是至少打一场野战还是可以的。
这也多亏了崔祎其人连续出城,凭借骑兵不断取得胜利所累积了许多的士气和人心。
就在这人心还没有散去,士气还没有泄完之时出城,毕其功于一战确实是最好,或者说也是唯一的选择。
不这样做,等待他们的就是一系列烂战。
也就是敌人不断地派一些二三线部队进行城外据点的争夺,
他则不断派小股精锐各种出城夜袭,或有胜负。
但是却没办法阻止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被收得越来越紧,
最终也不过就是一个人心离散,落得个西晋时长沙王乂的下场。
那些之前还对他谦恭的王子坊中的诸亲王们,
转头焉知道会不会像那时的东海王(司马)越一样转而背刺。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想要避免这个情况,就只有那样做了。
而他还缺少一个能够把所有人都团结起来,团结在他这面旗帜号召下出城而战、不得不战的契机。
他坐镇王府当中,此时也看到许多军报一份一份地朝他传来。
这些军报都是他派驻在城南各个防御节点之中的军马和敌人交手之后的情报。
在洛南的永桥前方,是以四通市为核心的一系列防御据点。
之前由御捷军所负责驻扎。
在驻扎期间更是抢先通过四通市的一系列建筑为基础,而修建了一系列防御的营寨。
这些营寨中央有大寨,还周围还设有若干小寨,相互依托,就如同梅花的形状一般。
周围把一切能够引燃的建筑,和充作敌人掩体的石屋都全部移除。
留下的是平地上铲出的深深沟壑,后方布满了当做拒马的尖刺。
而在寨中还设有高台,可以在其上发矢射箭。
尔朱兆所率领的军队便遇到了这样一个麻烦。
但这个麻烦也并没有阻碍多久。
侯景其人曾师从慕容绍宗,习过兵法韬略。
二人的关系虽然仍有师徒这一层,但也少不了相互切磋,侯景便也悟出了许多自己的东西。
其被偷袭而兵败以来,一直对此念念不忘,在营寨中日思夜想,而献上了一道攻城妙计。
那就是他改良轒(fén)轀(wēn)车的攻城车。
号其名曰尖头木驴。
尖头木驴的车脊以房梁大木支撑,高高隆起,如屋脊,上面布满生牛皮用于挡箭。
路轮有六,行进之时,周围需要辅兵民夫进行推行,而在其下也可以容纳十余甲士。
这样的工程车本来是用作攻城的,抵御守军的箭矢。
此时却也作为了那些拔除四通市周围一系列梅花状的防御据点,阻挡其交叉射击的不二良车。
这样的车当中装满了曾经是虎牢关守军的精锐士卒。
而在周围一些豪强部曲蒸发而来的民夫掩护下,仅仅一天时间,便在斛律金、慕容绍宗二人的督战下。
分别拔除了伊、洛周围的一系列军事营寨,并且攻入了四通市。
而剩余的这些人马也在崔祎的命令之下,逐渐抵抗,然后后撤,最终连作为战略节点的四通市的守御都已经放弃了。
整个洛南的力量已经陆续撤收回了城内。
这无疑很伤士气,让洛中流言四起,还好有巡坊军戒严来压制。
却也让敌人裹挟着一股锐气的攻击,也恰恰如同一拳打在了空处,没有击中洛阳禁军主力。
只能看着那滔滔洛水以及各种漕运沟渠,和那高大巍峨的内城宣阳门等一系列防御工事。
以及那些永桥桥头的寨堡。
他们也想要进行了一些试探攻击,但准备攻击也需要时间。
贺洛浑的眉头皱起,似乎在思考什么。
洛阳城内的守军居然如此轻松地就放弃了洛水,永桥以南的全部据点。
这份果决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本来以为会在四通市这里爆发十分激烈的争夺战。
但是王子祎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以一种几乎将其拱手让出的姿态,大步后撤。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情。
当然并不是说王子祎已经打算投降了。
相反,这是在收回已经打出的拳头。
准备再一次用全身的力气将其击出。
而对此,作为先锋都督的尔朱兆却似乎浑然不觉,还认为自己可以继续进攻,一直打上宣阳门。
不过虽然对这个意见不敢苟同。
但是贺洛浑也认为,王子祎做出了如此之大的让步,城内那么多公卿,宗王也不会坐视不理。
很可能会因为尔朱氏的政治诱降而出现很大的漏洞。
就比如说,利用秦王之名。
而当他们控制了洛水以南的如许广阔地域之后,洛阳已然形同孤城。
大都督似乎认为敌人已经被逼入了绝路。
在北方,尔朱天光的兵马也已封锁了所有邙山的隘口。
南方,司州之地尽数在己手。
而从未卜错过一次的刘灵助,也一如既往地给出了吉兆。
于时,八关尽锁兮歌垓下;敌将如林兮士如麻。
有何结局似已不言而喻。
是夜,斛斯椿入此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