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敢拒绝圣旨的人,要么是傻子、愣头青。
要么就是名望极大的人。
人家拒绝,那是养望。
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自己高风亮节、不畏权势。
将来进入朝廷,靠着威望就能聚拢一群人在自己周围。
皇帝即便厌弃这种人,可如果对皇帝自己有利,也只能三请、五请,也要把人请回去。
当初王安石,就是在地方上养望十几年,这才一进了中枢,就坐上宰辅的位置。
自己不过是个白丁,敢不接旨意,那就是抗旨不尊。
而且太上皇为了安抚其他道士,和为朝廷效命的人。
自己不接受,杀头不见得,但也别想好过。
一夜都没心思打坐的李景孝,干脆不练了。
睡了四个多小时,起来练武。
早上7点不到,就听到贾蘅和他母亲贾陈氏,在七八个贾家远房亲戚的帮助下。
带了不少打扫、洗漱、做饭的工具,和不少病人等在道观外。
看到李景孝从屋子里出来,贾蘅和贾陈氏忙行礼。
贾家的偏房族人,也跟着行礼。
李景孝点头回礼,对贾蘅说道,“蘅哥儿,东西先搬进去,再过来帮忙维持秩序。
其他事,等坐诊完了再说。”
贾蘅和贾陈氏忙点头答应,而且几人有亲戚过来帮忙,其实就不用贾蘅劳心厨房和安置工具的事情了。
李景孝出门,往道观外排队的病人那边扫了一圈。
很快看到昨晚那个中年人。
而且不远处,一个卖馄饨摊位上的摊主,露出惊愕表情。
不用猜,这人就是道录司的探子。
没看到自己如何回来的,这才这么惊讶。
李景孝嘿嘿一笑,背着手回道观开始坐诊。
不知不觉到了9点多,看了十五六个病人,总算轮到那中年人。
李景孝装作看出这人气度不凡的样子,起身拱手行礼,“这位先生高姓大名,哪里不舒服?”
沈伯平微微一笑,虽然不知道这小子昨晚去了哪里,但今早既然回来了。
又一早开道观坐诊,那对自己来说,就没必要寻根问底。
而且刚才可是亲眼看到,好几个感了风寒,还有个胳膊折了的。
进道观只是一刻钟不到,就气色大好的走了出来。
那个胳膊折了的最是离奇,明明在观外时,胳膊都肿的大了一圈。
可出来时,胳膊居然能活动了。
沈伯平对李景孝能不能治好自己的旧伤,信心又多了三分。
笑着回礼道,“在下沈从麟、表字伯平,小道长喊我沈先生便是。”
李景孝点点头,伸手示意沈伯平入座。
古人往往称呼对方的‘字’而不是名。
‘名’是父母取的,‘字’是老师或者有名望的人取的。
直接喊‘名’显得不够尊重。
至于为何不尊重,李景孝也不知道。
不过李景孝猜测,像周瑜,子公瑾。
直接喊他‘周瑜’确实不尊重。
但喊单个的‘瑜’,又不符合习惯。
还是喊‘公瑾’更顺口。
沈伯平笑着点头入座,伸出左手,李景孝也不啰嗦,坐下把脉,很快就面露诧异之色看向沈伯平。
这人肺部有伤,但行走、说话仿佛正常人一样,从面上看不出丝毫问题。
下意识就以内力进入沈伯平的手腕,想看看他是否身怀真气内力。
一圈下来,这人体内还真有法力。
只是这股子法力,不仅不纯,数量也不多。
连不老长春功还是入门级别时的真气数量,都比不上。
和此时的李景孝比,就更加没法比。
沈伯平此时心里已经大骇不已。
刚刚那股热流,直接往自己丹田走,然后在肺部盘桓片刻。
就已经让自己感觉呼吸都顺畅了不少。
这些年,要不是学了一门道家吐纳之术,修炼出法力。
自己肺部的旧疾,说不定早就恶化到只能卧床的地步。
只可惜修炼七八年,那吐纳之术一直没什么精进,以至于自己明明身怀高明传承,却一直只能做个文臣。
然后只能和厉害的道士合作,处理妖邪作祟的案子。
此时感觉到那股内力后,沈伯平看李景孝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当初请冲临老道去大理,就因为这老道士的修为,比自己厉害太多了。
等飞鸽传信到京城,得知老道士和六个徒弟全没了。
沈伯平心里那叫一个懊恼和惋惜。
实在是,愿意和他合作的真修,是真不多。
而且厉害的就更少。
-----
李景孝收回手,给沈伯平拿了份三七散。
不过这份三七散,已经被他今早时,加上蜂蜜揉成个蜡丸。
看着就比之前给普通人病人用的药汤,或者粉末高级多了。
沈伯平迟疑几秒,还是拿起蜡丸吞下。
十几个呼吸之后,顿时感觉呼吸都顺畅了很多。
心里却明白,自己胸前的旧伤,已经好了大半。
要是再来一颗刚才的蜡丸,差不多就能痊愈了。
这下沈伯平对李景孝的态度就更热切了。
暗道,怎么着,都要拉这小道士进道录司。
不仅能协助自己处理诡异之事,今后道录司的校尉、力士受伤,也不用四处求人医治。
不过,想到李景孝才15岁,沈伯平立马觉得,自己应该学学冲临老道士,得仔细看护着点李景孝。
免得还没真正成长起来,就意外夭折了。
那不管是对大周,还是对道录司,甚至是礼部都是大损失。
礼部看名字好像没什么职权,所属官员也多是清流,好像远比不上兵部、吏部厉害。
可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朝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全归礼部管。
六部尚书排座位,礼部绝对排在首位。
但凡皇帝看重哪位大臣,基本上都会去礼部走一圈。
不少礼部左、右侍郎,那是能直接进入内阁的。
所以自从道录司归礼部管着后,道录司这种小衙门,也开始受重视起来。
而且道录司看似归礼部管,可实际上,真有事,可以直接向太上皇和皇帝汇报。
只是这衙门到底是和道士、和尚,还有妖邪打交道的部门。
一般的文臣根本不知道这衙门的真正职能,这才看不上,甚至瞧不起。
而且为了避免引起普通人的恐慌,道录司做过的事,别说普通人和官员了。
就算是侍郎、尚书、内阁成员,都不见得知道。
不过道录司的限制多,却也是名正言顺,掌握些武力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