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让别人喜欢你
- 活的教育书:孩子归爱所有
- 作家麦纳麦
- 1802字
- 2025-01-31 11:33:21
让别人喜欢你
余欣
Y同学是我们班入学考试排名比较前的孩子。但慢慢地,Y同学的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比如上课不认真,比如虽然在老师面前时表现的是“用心”做事,但事情做到最后是马虎交差,比如作业的质量开始走下坡路,再到后来开始找理由不参加一些考试……
在一场家长会结束后,我留下了Y同学的妈妈,通过和Y妈妈的交流,我才发现他在家中完全是另一状态,作业拖延,有时候心事重重。在考试前会“生病”,想不来学校复习和考试,这就是Y同学的真实的一面吗?我很疑惑。
但是在一次作文中,我看见了Y的另一面,他在作文中写到他如何照顾自己的弟弟,如何为妈妈的生日精心准备,如何努力学习…
我重新审视了一下,我发现我对Y同学的负面评价似乎并不恰当,他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在老师的面前毕恭毕敬,认真表现。但是自我约束不够,又不能“担当大任”,一旦没有老师监督就会自我放松,逐渐的,自我放弃。当理想的状态和现实的状态产生分别,他又觉得自卑,开始心事重重。
所以我没有马上当机立断找Y来进行“思想教育”。我开始想办法,首先找到他妈妈交流,想了解一下导致他自卑的真正原因。在这次深层次交流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位妈妈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女士,作为全职妈妈的她一心扑在家庭和孩子身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成功。但是无形中她对孩子的高要求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孩子一方面尽其所能不让妈妈和身边人失望,但另一方面,由于母亲严厉要求,而自己疲于学习、想要放松而导致做事开始消极。这才导致了他在老师前面毕恭毕敬、开朗热情,背后却心事重重、学习上做事上马虎了事。慢慢地,当成绩变得不足够优秀时,想通过身体不舒服的理由借故不参加考试,不来上课,从而来降低其他人对他的期望值。
在和Y妈妈交流后,我进行了反思。像Y同学这般年纪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情绪的问题。有些明明是很聪明的孩子,到了初、高中,突然不愿意去去学校了,这种是不是厌学症呢?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我个人很难相信世界上会有人真正的讨厌学习。真正的学习应该范围很广,并不仅仅是学校学习,而这里Y所谓的讨厌学习,应该是讨厌某一种特定的学习方式。如果Y不上课,而在是做别的事,从某个定义来说,他也在学习。
就这个Y学生来说,这件事的表象是他不认真学习,经常借故不来学校考试,但是深层的问题极可能是他有了情绪障碍。当一个孩子压力过大,产生了焦虑症、忧郁症的时候,也会有不愿意来学校的反应。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如果对类似于Y同学这样的孩子不加干涉的话,孩子在后期可能会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睡眠不调,或者开始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不与人交往、不参与活动,这都可能是情绪困扰一些现象。
当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我开始重新想办法。首先还是联系Y妈妈,这一次,我直接告诉她我的感觉,她愣了一下,没有否认。她和Y的爸爸其实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我们开始一同商量对策。Y的父母承诺会把他们的空余时间腾出,在休息时间会经常带孩子出去散心,而不会像以前那样把所有时间都用来督促孩子学习。
而我,作为老师,首先联系学习的心理咨询老师来对他的心理状态进行介入,并及时将心理老师的反馈及时反馈给Y的父母。在课堂上,从我的课堂入手,我在课上会点他回答一些稍简单的问题:Y同学!你来回答!Y回答的很棒,我发现他很喜欢鼓励,于是我会布置他能够做到的事情,只是一点点的小事,慢慢的,有老师向我谈论起Y:“他可真是太热心了,真是一个好学生!”恩,我想这是他自己的努力!后来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表扬鼓励他,做事也越来越热心,作业质量也越来越好了。虽然被表扬时依旧很腼腆,但是浮现在脸上的笑容越来越自信了。
现在Y同学的成绩虽然还是处于中游,但是老师们都很喜欢他,我没有为他做过任何宣传,我只是会在他作业本或口头上对他说,Y,这件事你能做,Y,这个老师很喜欢你!
在最近的一次和他母亲的交流中,她母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说,“作为母亲,我只希望孩子活的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虽然我现在没有孩子,但是作为我父母的孩子,作为班上44个孩子的“妈妈”,我能感觉到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最能帮助孩子的人了。所以无论再忙,我们都要多花一点时间,了解孩子在想什么。虽然孩子们现在不是很完美,但是要静待花开。而新世纪的好老师,就是这些静待花开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