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万元户的吸引力!

“还大喜事?我看你是想让我把你打成个喜字……”

本来就无比的林丰年又听到这个,顿时更加生气了,作势就要去抽腰间的皮带——今天他特意准备了一根老式武装带,就是准备拿来抽某个逆子的。

“行了,先听听他说的!”

倒是老太太在旁边拉了拉他的胳膊劝道。

还真别说,这一劝真有用。

老头子林丰年虽然气的想揍人,可是看着老儿子林正峰的那张脸,最终也还是没有真的动手。

“进来进来,都进来!咱们坐下来说!”

看到老头子这个反应,林正峰也是朝着自己老妈递了一个眼神,然后笑呵呵的便将一大家子都领进了家门。

四个姐姐这边都没动,而是看向了老爹林丰年。

“哼~~”

林丰年很是恼火,但环顾了左右,最终还是鼻息之间哼了一声,然后迈步走进林正峰新租的这套房子,其他人也都不废话,全都紧跟着进来了。

林丰年一边走,一边也是打量着眼前的这一套房子,

若是往常的话,他还真的夸一夸眼前这套房子真的好,但今天他没这个心情。

“徐杰,你去烧水泡茶……”

将人都领进来之后,林正峰就指派这里辈分最低的大外甥徐杰去干活,而他自己则是准备以一敌十、舌战群儒,说服这一大家子。

“爸、妈,还有姐姐姐夫们,我知道你们肯定是恼火我辞了供电所的工作,但我这么做是真的有原因的!”

“喏,我先给你们看一眼东西,等你们看完了,如果还想揍我,那我绝对任打任骂!”

众人坐定之后,林正峰也是将一份早就准备好的文件递到了老爹林丰年的面前。

“这是什么?”

林丰年也是讷讷的看着手里的这些纸,满脑门子的雾水。

不过,见老儿子如此信誓旦旦的模样,他也是定了心的开始认真看。

林丰年是识字的,只是认字不太多,但林正峰给他看的这些纸上面数字比汉字还要多,对于他而言,理解起来倒不是太大问题。

“爸,你只需要看这一页就行了!”

为了节省一点时间,林正峰还直接将这份文件的最后一张抽了出来,单独放在了林丰年的面前。

“这、这是真的?”

这一回是真的省事了,林丰年只是简单的扫了几眼,就有点明白林正峰的意思了,但他又怀疑这是不是儿子林正峰故意糊弄他。

“我这几天特意在所里的档案室查了好几遍,这些数据或许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也不会差的太多!”

现在到底不是五六十年,浮夸风也早就过去了,

乡供电所里的资料都是历年纪录积累起来的,准确性是非常高的,

林正峰在这里工作了四年,其中有一部分数据还是他自己亲自纪录的,他印象非常深刻,那么这些数据的真实性还是很有保障的。

数据有保障,他才敢拿出来给亲人们查看。

“小弟,这个水电站真的一年能赚一万多块?”

在老爹林丰年看过之后,大姐也是赶紧抢过来看,也被上面的数据震惊了,此时也是忍不住惊呼道。

林正峰给他们看的其实是小梁河水电站历年以来的发电量、输电量、收取的电费总额等等,这样就可以让他们非常直观的了解自己承包这座水电站之后的盈利情况,

供电所的铁饭碗工作固然令人艳羡,可那也不过是每个月42块,加上一些福利待遇,一年满打满算也才五百多点,

而这座水电站的盈利却有一万多,相当于林正峰三十多年的工资总和,

真若是如此的话,那么林正峰舍弃工作去承包水电站,似乎也变得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

“应该没那么多!”

但林正峰却是摆了摆手,否定了上面的数字,

他们看的数据是小梁河水电站之前的运营数据,但等到林正峰承包之后,这些数据会发生一些变化,林正峰也是简单的给家人们介绍了一下。

水电站的运营离不开专业的电力员工,所以林正峰在提交的承包材料中提到会将原先的员工继续留用,这些人也继续保留供电所的职工编制,只是工资、福利从原先的供电所发放,变成了由林正峰这个新老板发放。

当然,林正峰作为水电站的新老板,他也有权将“不合格”的员工退回供电所,免得有人不好好干活,还老在你眼皮子底下溜达恶心你。

一年八千的承包费、十名员工的工资福利、输配电设备的维护支出、还有20%的个体户税收……

这些全部都是林正峰后续的开支项,也是很多人顾虑承包不赚钱的担心重点。

每个月不到两万的供电量,一年累计也才18万度,以0.16元每度计算,总共的电费收入才2.88万,但实际能够收到手的电费还不到2.5万,

扣掉八千块的承包费还剩一万七,

十名员工的平均工资40多点,一人一年就是500左右,累计就是六千多,还剩一万一,

发电机组的维修维护一年至少两千,电线杆、电线、变压器等等不出大毛病,仅仅只是简单维护又是一年两千起,那就只剩下六七千了,

另外还要再扣除20%的税,这个是进的乡财政,林正峰但凡还想继续承包就必须交,

所以呢,最终林正峰真正到手的大约五千块左右。

当然,以上是承包水电站最理想状态下的年收入,稍微出点什么纰漏,这个数字就会进一步变小,甚至是负值。

“五千!五千也相当于小弟十年工资了!”

“也就是说,小弟只需要两年就能成万元户了!”

这回换成二姐林夏荷在那里一惊一乍的了,但眉眼之中的担心也早已经变成了惊喜。

“万元户……”

老爹林丰年也是情不自禁的嘟囔起这个字眼。

这个词是前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但却是让林丰年这样苦了一辈子的农民无比神往的一个词,

在这个时代的农村,一万元可以干什么?

盖四五间大瓦房,全都装上透明的玻璃,两千块基本可以拿下,

70年代结婚流行的“三转一响”加起来也才五六百,当然现在城里流行的“三大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等价格就要高很多,但全套家电一起买下也才三四千,

就这一万块还能剩下四千呢,

就是再买上一台崭新出厂的拖拉机,剩下的钱都还能全家人顿顿吃肉呢。

一想到这样的日子,林丰年内心对儿子辞掉工作当个体户的怨念就小了很多很多,甚至……对那万元户的日子还有那么一丢丢的小期待。

在他朴素且有限的认知中,

自家儿子如果真这么能赚钱,别说什么粮站主任的女儿,就是县长的女儿也不是娶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