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柴胡八证

伍老点了点头,继续示意我回答。

我挠了挠头,而后坦诚道“伍老,至于为啥小柴胡汤没啥效果,我实在不清楚。”

而后伍老又让其余的人逐个回答,对于青蒿鳖甲汤无效的原因,大家回答的倒是大同小异,但对于为啥小柴胡汤没效的缘由,有说是柴胡用量太轻了,有说是小柴胡汤没有去渣再煎缺少药物浓缩的过程……

听完众人的发言,伍老微微一笑,道:

“那就先来说说青蒿鳖甲汤吧。这方子呢,现在我们主要是用来治疗温热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不足的虚热证。针对阴虚邪伏之证,不可纯用养阴之品,因邪热未尽,深伏于阴分,如滋腻太过,则恋热留邪;虽有发热,亦不得用苦寒之品,因阴液已伤,苦寒化燥则更伤其阴。

所以方中用了两味君药,鳖甲专入阴分滋阴,青蒿可出阳分透热,二药相伍,使养阴而不恋邪,透热而不伤正,有相得益彰之妙。

那这个方子我们临床上怎么用呢?主要是看这人有没有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的症状,如果有,那就可以考虑一下这个方子。

此患者呢,之所以没效,原因也正如大家说的,是药不对症!”

说完,伍老顿了顿,将头转向刘医师,说道:“小刘,我记得你们感染科的西医师,都在西学中吧。”

“是的,伍老。”刘医师回道:“今年年初我们感染科的年轻医师才把西学中的结业证书拿到手。”

伍老点点头,道:“那已经很不错了。小刘,你这中医水平已经不比中医科班出身的中医生差了!”

刘医师赶忙道:“伍老,您过奖了。”

而后伍老继续将头转向我们说:“至于为啥小柴胡汤没效果,在讲这个之前,我们要首先知道,小柴胡汤主治的是少阳病证。那什么是少阳病证呢?因为少阳主枢,其经络位于半表半里,内系胆及三焦,与人体各组织器官有广泛联系,这些特性导致由少阳病变引发的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如邪入少阳经脉,则局部气血郁滞;少阳枢机不利,则气机升降紊乱;肝胆疏泄不畅;则脾胃运化失常;三焦决渎失调,则水液代谢障碍;胆惊气失条达,则决断神识不安等之类,症状可以说是千变万化。

再来说一说所谓的柴胡八证,当然不仅仅只有八证。我们从仲景原文看,作为少阳病百病之方宗的小柴胡汤证有四大主证: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此外少阳病有三大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另外小柴胡汤证还有七个或然证: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如此看来,正符合少阳病变引发的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的特点。

了解了这些,接下来我们可以来谈一谈“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句条文了。

我们要从整个条文来看,是不是“但见一证便是”之前有二个限定,一为伤寒或中风,一为柴胡证呀。

所以整个条文的意思是,无论伤寒或中风,只有见到“柴胡证”,才能“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仲景老人家的“一证”不是临证时的一个单一症状,而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这个证,不是单单看到口苦咽干这些症状就用小柴胡汤,而是看到少阳枢机不利的证才用小柴胡汤。

不愧是中医大师伍老!

这讲解循循善诱、层层深入、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引经据典、严丝合缝。

我们还在暗自佩服的时候,伍老继续说道:

“当然,此条文也告诉我们中医师在临床辨证中要善于抓主证。如见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便可使用小柴胡汤。因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是少阳病的特征性证候。”

“伍老,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您也说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是少阳病的证候,既然如此,那为何用小柴胡汤无效呢?此人确实有寒热往来的症状呀。”刘医师询问道。

众人亦是不解,一脸疑惑地望着伍老。

“不知你们有没有详细询问过患者寒热的问题,我们要不再来听一听患者是怎么描述自己寒热的!”

伍老说完,我们便将目光转向患者。

患者倒是很配合地说道:“我就是发热的时候呢,有点轻微怕冷!”

“那有没有一会儿怕冷,一会儿怕热呀!”刘医师赶忙问道。

“没有!”患者摇了摇头。

“这是恶寒发热,而不是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是什么,是恶寒和发热交替发作,其寒时自觉寒而不热,其热时自觉热而不寒。”

伍老一锤定音道:“既然不是寒热往来,更谈不上少阳病,如此那用小柴胡汤无效便显而易见了。”

众人恍然大悟。

刘医师顿感不好意思,问诊的时候不够认真仔细。

“伍老,那您开个方吧!”刘医师恳切地说道。

“不急!”伍老将目光转向我们,而后继续道“考题便是此人该用什么方,给你们二十分钟时间将理法方药写在纸上交给我。”

伍老说完,示意我们去医生办公室写答案。

回到医生办公室的我们,安静地坐下来,开始思考该用什么方。

我亦心无旁骛地认真思考起来。

白虎汤可以吗?由于热灼津伤,欲饮水自救,而见烦渴引饮;热邪迫津外泄,因而出现大汗;这都能说的过去,但此人可没有大渴及脉洪大的表现,不符合气分热盛之象,可以直接pass;

三仁汤可以吗?由于湿郁卫表,清阳被阻,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故而目眩;湿浊中阻,津不上承,故而口干,这似乎可以解释,但患者可没有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脉濡之象,考虑湿热之象有点牵强。

到底用什么方更合适呢?总不能交白卷吧。

莫名的心里开始紧张,当然这算是好事吧。

此时的我,脑袋转的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