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明光复,给贤婿加个九锡
- 上仙,我实在是太想进步了
- 01姬
- 4241字
- 2025-01-11 13:19:22
金陵城。
身穿龙袍的朱慈炯再度登临此地,不禁感慨万千,继而热泪盈眶。
大明皇帝,又回到了忠诚于他的金陵城!
在见吴三桂之前,他非常紧张。
毕竟永历皇帝和他的皇子们,都是被吴三桂用弓弦亲手勒死的。
以至于他如今取得了半壁江山,仍被江南士林所唾弃。
黄宗羲、王夫之等大儒,见吴军所至,直接望风而逃。
不过,这些大儒如今都在金陵城中了。
因为有一件天大的事,他朱慈炯,朱三太子,真的又要登基了!
他的好女婿,不对,是好驸马,大明兵马大元帅——吴应熊,没有欺骗他!
虽然不理解,吴三桂为何会对自己的儿子言听计从甚至敬若神明,但眼见为实的就是这样。
陈近南、袁承志等人,同样也不理解。
温青青甚至觉得,吴三桂是中邪了。
但无论如何,朱慈炯登基的吉日已经定下,并且传书天下。
南北都惊呆了!
士林风向立马就变了。
康熙连夜把紫禁城的栏杆拍了个遍。
“你吴三狗,是真的忠于前明啊?”
不管吴三桂在玩什么把戏,他拥戴朱三太子登基称帝这是事实,谁也黑不了。
耿精忠、郑克臧、尚之信,以及大大小小反清势力头目,全都被邀请前来参与这场声势浩大的登基仪式。
朱慈炯登基当日,西北也送来了贺礼。
王辅国反了,赵良栋反了,张勇也反了!
至此,西北三省尽数响应起义。
清廷已失去了三分之二的领土。
朱慈炯登临大宝,昭告上天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孙晓宣布北伐讨虏檄文。
孙晓望着广场上数以万计的人头,心中也有些激动。
今天,他要干一票大的!
这数万人,代表着整个南方反清联盟,该来的全都到了。
飞熊异象,启动!
人前显圣!
“大家看我,看我,我要宣布一件事——”
孙晓气聚丹田,一开口声音便传遍了偌大场地。
众人都目光疑惑地望向了他。
“其实,吾乃飞熊真君转世,特来襄助朱三太子恢复大明国祚!”
大家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
你,你特么是有病吧?!
但随着巨大的白虎虚影在孙晓身后显现,所有人都睁大了眼,张大了嘴。
神、神迹?
白虎盘旋于空中,张口发出了一声虎啸。
无数道信仰之力化作无数个光点从天而降,落在数万人头上。
虽然每个人接触到光雨之后产生的信仰度都不同,但大家都认可了一个事实——
吴应熊,不,应该是孙晓,他真是神仙转世!
如此,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这么多人,如尚之信、朱慈炯、小金毛狮这类和他关系密切之人,信仰程度最深,可以说是死心塌地。
而全场信仰度最低的,就属袁承志和温青青两公婆了。
袁承志除了认可他仙人转世的身份之外,几乎没有多少敬畏可言,更加不可能对他言听计从。
那种感觉就像是:
你是仙人转世又如何?现在还不是肉体凡胎,老子一剑一样可以送你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这场登基仪式办下来。
大明恢复了。
朱慈炯成了大明天佑皇帝,而孙晓则成了太上皇。
......
重立大明之后,论功行赏。
吴三桂被封为云南王,耿精忠为闽王,尚之信为粤王,郑克臧为延平王。
这些王号都是大明的异姓王爵,而非满清的伪号。
随后,由奉天讨逆总统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孙晓,正式发布北伐檄文,统帅大明合计二十万精锐兵马渡江收服故土。
西北三省绿营也随即向山西、河南扑进,以策应王师。
清廷最后寄予厚望的黄河防线,不到五日便全线崩溃!
山西、山东尽数被光复。
京城中八旗子弟们,早都收拾好细软,陆续跑回东北老家了。
大清真的要亡了!
“不,大清有我,不会亡!”康熙在御厕中发出了痛苦的呐喊,三度哭晕。
黄河一线崩溃后,他就一病不起,连续发高烧做噩梦上吐下泻。
他梦见一只飞熊趴在大清巨龙的身上,不断啃食着它的精血......
梦醒之后,康熙开始说起了胡话。
“御驾亲征,朕要御驾亲征,与大清共存亡,列祖列宗会保佑我的!”
御驾亲征?开玩笑,这不是送人头吗!
但康熙就像是魔怔了一般,索额图、明珠等,谁都劝不住他。
最后,还得是孝庄太后亲自出马,给他一通怒骂。
屏退左右,康熙趴在孝庄怀里痛哭了一场。
孝庄怕打着康熙的后背,就像小时候安慰他那样。
“玄烨,你得振作起来!如今,大家都看着你呢!”
康熙泣不成声。
“皇祖母,朕输了,咱们大清要完了!”
孝庄眼中闪过一抹泪花,她铿锵有力道:“不,玄烨,只要咱们得根儿还在,就还有机会。”
接着,康熙便将自己梦中的事尽数道出。
孝庄听后,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兴许这是老祖宗托梦,给咱们指了一条退路。”
“这直隶是守不住了,咱们得走了,回关外去,回白山黑水去......”
顿了很久,孝庄才又道:“咱们大清的龙脉还在,就亡不了。其实,老祖宗在关外早就留好了退路,只要找到那个地方,咱们就有机会东山再起!”
尽管她是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太太,可她却比谁都看得更远。
“吴三桂这群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一群野狗从主人手里抢到了一块肉饼,但只有一块......接下去,会怎么样?”
康熙被点醒了。
以吴三桂的臭名,即便入主京城,天下人也不会服他!
到时候,又是一场群雄割据。
而他们退守关外,静待时机,一样可以卷土重来!
“老祖宗,您说的那个地方,是?”
孝庄点了点头。
她本打算将这个秘密带进棺材里的。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想惊扰到大清的根源。
就连顺治都不知道的秘密,却被她一直藏在心底。
八部二十四章经当中,所藏着的大清宝藏,其实她一直都心知肚明在哪里。
得到祖母的安慰后,康熙又精神了。
可没能高兴太久。
在他整理打包准备回老家祭祖之时,近在咫尺的察哈尔王布尔尼叛乱了!
康熙对于汉臣汉军的背叛,早就麻木了。
可布尔尼,你可是朕的亲表兄啊,你也叛?!
更为关键的是,察哈尔这个位置,只要布尔尼愿意,随时都可以抄断他们的退路。
康熙彻底坐不住了。
平叛?平个卵子,逃命去吧!
他已经来不及打包京城的财富了,望着富丽堂皇的紫禁城,这个是明清两代无数人的心血啊。
康熙怒上心头,他知道,这一去,十之八九是回不来了。
他打算一把火直接烧了紫禁城。
自己坐不稳,别人也别想坐进来!
在京城潜伏了多日的洪安通,眼看着血刀老祖那边已经起事,自然也不敢示弱。
趁着清廷中枢一片混乱,他直接撺掇京畿的旗奴和信徒发动起义。
神龙教在北方经营了数十年,民间信徒无数,一朝起事,当真是山崩海啸一般。
近十万旗奴和信徒,对内城发动冲击。
九门提督多隆,暗地里早就降了吴三桂,顺势而为,直接打开城门。
洪安通率领众人杀到皇城根上。
太监总管黄敬,可是无根道人的把兄弟。
有他策应,皇城也很容易就被攻破。
康麻子麻颜大惊,也顾不得纵火掳掠,只得从北安门仓皇出逃。
一行人灰头土脸,行至景山之时,康熙仿佛见到了前朝那个吊死鬼,正冲着他招手。
洪安通控制京城之后,立马向孙晓发去密信。
而孙晓也带着金陵班子,不慌不忙地走水路北上,经由天津卫大沽口,直抵四九城。
说起走水路,朱慈炯那是怕的要命。
若不是孙晓和他同船,他恐怕誓死也不愿北上。
到目前为止,伪清残余力量,已全部缩回了关外。
整个中原大地,重新沐浴在日月光辉之下。
如没有孙晓的神仙光环,在夺回北京城后,恐怕又将是一场诸侯混战。
但此时,四王都恭候孙晓指令。
而西北三将因为豹胎易筋丸的缘故,也完全不敢造次。
如今,群雄翘首以盼,就等待着天佑皇帝吉日禅位了。
朱慈炯对于皇帝之位也并不贪恋,当真是应了那句话,能够光复大明,靠的全是上天庇佑。
只可惜,仙人不是托生在他老朱家。
不过能够驱逐鞑虏、光复大明,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贤婿,你觉得朕什么时候禅位比较合适?”
朱慈炯完全没有架子,也摆不起架子。
这番话,不单是他的意思,也代表着诸侯王。
除去袁承志和温青青之外,咩有人会反对。
孙晓本人对于皇帝倒是没有什么执念,毕竟他迟早都是要回归的。
只不过,以吴家如今的地位和贡献,不做皇帝反而是害了老朱家。
想了想,他才定下基调。
“等到二次北伐之后吧!”
关外,那也是大明故土!日月所照,皆为大明故土!
朱慈炯闻言有些失落,这龙椅坐着烫屁股啊。
一日不让出去,他就一晚睡不好觉。
二次北伐出征前,天佑皇帝祭祀大明太庙,昭告列祖列宗。
在祭祀仪式上,天佑皇帝以上天旨意,列数孙晓不世之功,敕封其为周王。
加九锡、冕十旒、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仪式落成,众人都变得慈眉善目了,朱慈炯这才安心。
天佑元年四月,周王、奉天讨逆总统天下兵马大元帅孙晓,再发《讨蛮夷诏》,要求伪清鞑子束手来降,连带着地图炮还开向了已经统一蒙古诸部的布尔尼,以及一直稳居吐蕃的和硕特汗国。
布尔尼都惊呆了,不是,我也没招你惹你啊?
你们中原汉人不搞内战,联起手来揍我是几个意思?
按照剧本,不是应该诸侯混战才对嘛!
“大师以为,本王应当如何自处?”
草原金帐中,布尔尼恭敬地看向了身披红袍法相庄严的血刀老祖。
血刀老祖轻哼一声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他作甚!”
布尔尼点了点头,大师不愧是大师!
他能有今日成就,全赖血刀老祖相助,因此他对血刀老祖是言听计从。
另一边,康熙率领八旗残部遁回关外之后,迫不及待地就按照孝庄太后的指示,亲自来到了鹿鼎山。
可到了藏宝点,他傻眼了。
“八山一水......”怎么和皇祖母所说的景象完全不一样?
康熙心中升起一股不祥预感。
原本藏宝的山谷已经彻底崩塌,尽是乱石。
他咬咬牙,下令让士兵开始挖掘。
耗费了足足半个月,才清理出藏宝洞入口。
康熙进入其中,差点儿没昏死过去。
原本应该堆满金银珠宝的大厅,此时连一根鸟毛都没有。
而继续往前,他看到了更令人绝望的一幕。
象征着大清龙脉的神龙壁毁了,龙头都碎成了一地渣。
怒不可遏中,康熙大彻大悟:
有人坏了他大清龙脉,是以大清才会劫难重重。
他命令士兵试图修复神龙壁,自然是无济于事。
连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康熙一屁股坐在地上就开始掉小珍珠。
这时,士兵有了新的发现。
是一张纸条。
康熙打开一看:
一行征雁向南飞,八只野猪入关来。
异花夺朱非正色,异种草莽可称王?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郎。
自古胡虏非长运,不信江山不姓唐。
康熙颤抖着手,他这一刻,无比确信一件事。
盗走他大清宝藏,破坏他大清龙脉的,绝对是吴三桂那条老狗!
纵使他恨得咬牙切齿,也无法改变既定事实。
......
不到七日,山海关告破。
清廷最后的擎天玉柱安亲王岳乐战死。
孙晓率领的北伐大军,反向入关。
康熙只能带着八旗残部由盛京再度北狩。
到了吉林,稳了半个月,北伐大军又来了,又跑。
跑到黑龙江,又是半个月,又跑。
跑到了俄罗斯境内。
北大大军终于不再追了。
孙晓是故意的。
他将这群女真赶回深山老林子当野人,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与沙俄的战略缓冲。
重新统一华夏之后,剩下的番邦问题,就交给子孙后代去解决了。
天佑元年十二月,朱慈炯在天坛祭祖,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大明复兴,孙晓居功至伟。
朱慈炯顺应天意,禅位于孙晓。
孙晓三辞三请,最终含泪答应。
“由贤婿你来统帅华夏子民,乃是众望所归,亦是天命所归。”
朱慈炯卸下重担,打算继续过他的富贵王爷生活。
孙晓登基之后,会敕封他为明王,世袭罔替。
并以仙人之名,在吴家留下祖训:
永不削藩。朱家富贵与国同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