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再叙家事

“为娘哪有这么娇贵,都锻炼了这么多年了,娘心里有数的,煜儿已经走了?”

“是,怕是已经有一会了,孩儿安排了几个人护送,您放心吧!等下一次大哥得闲,我再带他过来。”

进了院子,顾廷焕就走到母亲面前,扶着对方进了屋内,一进入内室,温暖的气息就笼罩在所有人的身上。

倒春寒可不是说着玩的,早晚间还是很冷的,顾廷焕自然也担心自己的母亲了,回到内室,看着今日开心了很多的白氏,顾廷焕也开心的说道:

“母亲,过两日要不要去一趟盛府?几日过去盛家刚搬过来的琐事应该都已经收拾妥当,正好盛家几个哥儿到汴京,我和二哥还没有尽到地主之谊,带他们去逛一逛。

如果母亲您也想华兰妹妹了,到时候正好一起,您看可好?”

说是白氏想,倒不如说是顾廷焕他自己,对盛华兰也比较想念,有着如此娇俏可人的未婚妻,不赶紧好好培养培养感情,等到成婚后再培养岂不是可惜。

哪怕不跟后世一样谈恋爱,多相处相处,等到洞房花烛的时候也水到渠成不是。当然这是不是顾廷焕心中真实的想法,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其实就是他是个颜控,盛华兰美艳动人,温婉大气,见过两面之后,他就有些爱不释手了,虽然只上手过一次,总是觉得不够。

“哦?是为娘想华儿了?不是焕儿想华儿?依我看,要不我去盛家给你说说,早些让你们成亲可好?”

自家儿子的心思,白氏如何能不清楚?少年慕艾,更不用说是未婚妻了,正当到不能再正当的接触理由了。

“母亲,孩儿岂是这样的人,我和华兰妹妹都还小,就是想着您每日在腹府中闲来无事,能多去盛家走走,也能散散心嘛!”

说实话顾廷焕自然是想见到自己的可人未婚妻的,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盛家大娘子王若弗虽然心直口快,但毕竟是心地良善之人,以自己母亲的聪慧,和对方相处起来不难,如果白家还是商贾的门楣,对方估计对自己母亲是爱搭不理的。

但现在不是了,男爵已经是勋爵了,如果对方看不上,也不会同意这个婚事的,白家豪富,女儿嫁过来就是当家主母大娘子,直接就是白氏宗妇了,可不是一个好字就能形容的。

“好好好!是焕儿替我着想,为娘也正好去盛府,备些礼物,好感谢之后你去他家书塾读书的事情,烨儿的事情虽然不是白家之事,作为母亲,我也要感谢一番的。”

而顾廷焕见自己的母亲心中有数,也是高兴的谢了母亲一句,之后白氏就又问到了他的学业。

“烨儿入学晚,等到盛家书塾开学之后为娘再操心也来得及,你去余太师府上请益学问已经数月。

焕儿,以你看来,老太师对你感官如何?能否顺利拜师?如果有需要为娘出面的,不妨直接和我说。”

去盛家的事情刚定好,白氏又操心起了儿子的拜师情况,顾廷焕入学早,两年前就已经是童生秀才,明年就要秋帷了,她自然有些忧心的,就是顾廷烨在一旁有些酸,他缺乏母爱,有时候考羡慕他这个弟弟了。

“回母亲的话,孩儿已经心有打算,等到从盛家回来,过几日就是十五,到时候孩儿和太师禀报去盛家书塾念书的事情,再奉上两首孩儿之前偶得的诗文,试试看能不能正式拜师吧!”

关于拜师顾廷焕之前就想好了,所以白氏疑一问,他就把打算和盘托出,至于诗文,他之前也想了一篇《观书有感》。

还别说,理学大成的朱熹,虽然对女子过于苛刻,对人性要求泯灭的过多,可他的文采是极高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一篇诗文,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

对顾廷焕这样的读书人来说非常合适,至于再抄一篇的话,他还在斟酌,主要是顾廷焕年纪毕竟不大,太过老气横秋的不好,显示阅历深的也不好。

之前的《竹石》和《少年大周》就抄的很应景,现在又学习了几个月,这篇《观书有感》当能让余老太师青睐有加,这些时日顾廷焕还会再细细思量一二,争取一次功成。

“诗?可是和《竹石》差不多的名篇,为娘听小蝶说过。我虽然不懂,但这首诗读起来,极好。为娘也没想到焕儿你文才惊世,若能功成,我就放心了。”

怎么说都是文学巅峰的大周,白氏哪怕不是书香门第的闺秀,她也是习字识文的,鉴赏能力比小蝶是高了不少,之前的两首诗都是传世名篇,她自然早就一清二楚了。

为此她对儿子的学问也是非常满意,任谁有这么“文才惊世”的儿子,恐怕都会自豪不已吧!

也就顾廷焕因为是“抄”的,所以有些不太好意思在外显摆,不过按照他的料想,恐怕余老太师与老友同僚聚会时,肯定是拿出来过的。

一时间他更加有些害羞了,只得心里一直给这些原作者作揖赔罪。

“母亲您谬赞了,诗文乃是小道对科举做官用处不大,孩儿心中有计较的,等有了好消息,儿子一定第一时间跟您说。”

这一天下来,先是顾廷煜来访,后又感情波动,两个儿子回来后又聊了许久,等到顾廷焕说完,顾二也插话问了几句;

以他现在学了几个月的科举文章,文学功底算是有了一些了,所以他也觉得弟弟的诗极好,夸赞了好几句。

当然此处细节不表,劳累了大半天的白氏在两个儿子又陪自己用了晚膳之后,就早早的睡去了。

顾二今天在白府住,所以他跟着顾廷焕一起先去了内堂主屋,边走还边问起对方之前诗文的事情。

“三弟啊,你这可深藏不漏啊,要不是母亲说,我可从来没有见你写过诗,没想到我弟弟的文采如此惊人,以后恐怕二哥我难比了。”

听着顾二的话,顾廷焕心里也翻了个白眼,反正都是抄的,他要是听到自己跟顾大说的横渠四句,估计要佩服的五体投地了。